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B_(4)C涂层氧化防护性能和防护机制的影响
1
作者 胡凯飞 王佩佩 +4 位作者 孙万昌 侯兆琪 易大伟 罗欢 任宣儒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7,共9页
目的研究温度对B_(4)C涂层氧化防护性能和防护机制的影响,得出B_(4)C涂层最佳氧化防护温度范围,以及B_(4)C涂层在不同温度的氧化防护机制演变。方法以石墨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在石墨表面制备B_(4)C涂层,通过不同恒温氧化试验(80... 目的研究温度对B_(4)C涂层氧化防护性能和防护机制的影响,得出B_(4)C涂层最佳氧化防护温度范围,以及B_(4)C涂层在不同温度的氧化防护机制演变。方法以石墨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在石墨表面制备B_(4)C涂层,通过不同恒温氧化试验(800、1000、1200、1400℃)和室温至1400℃宽温域动态氧化试验来测试其氧化防护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B_(4)C涂层石墨试样氧化前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氧扩散等进行分析。结果B_(4)C涂层氧化后可生成B2O3玻璃膜,在800、1000、1200、1400℃恒温氧化的防护效率分别为98.43%、98.61%、94.4%和92.8%,在室温至1400℃宽温域动态氧化的防护效率为93.1%。B_(4)C涂层在800℃以下主要依赖结构阻氧,800至900℃由结构阻氧向惰化阻氧转变,900℃以上主要依赖惰化阻氧。1100℃以上,随温度升高B2O3玻璃膜的挥发加剧,B_(4)C涂层惰化阻氧能力减弱。结论B_(4)C涂层的氧化防护效率随温度上升先增大后减小,结构阻氧机制逐渐降低,惰化阻氧机制先升高后降低。B_(4)C涂层在800至1100℃具有良好的氧化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石墨 碳化硼(b_(4)c) 玻璃膜 氧化防护 阻氧机制
下载PDF
TiB_(2)/B_(4)C复相陶瓷自蔓延热爆炸烧结与性能表征
2
作者 李云飞 高鑫 +1 位作者 陈鹏万 刘开源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了探究高硬度复相陶瓷高效且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爆炸烧结技术,开展制备二硼化钛/碳化硼(TiB_(2)/B_(4)C)复相陶瓷的研究,成功制备厚度约为1 cm、直径约为5 cm的TiB_(2)/B_(4)C复相陶瓷块体。烧结样品物相和微观... 为了探究高硬度复相陶瓷高效且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爆炸烧结技术,开展制备二硼化钛/碳化硼(TiB_(2)/B_(4)C)复相陶瓷的研究,成功制备厚度约为1 cm、直径约为5 cm的TiB_(2)/B_(4)C复相陶瓷块体。烧结样品物相和微观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样品中TiB_(2)相和B_(4)C相分布均匀,截面观察到致密的微米级颗粒。该方法制备的样品致密度和硬度较高,随冲击压力不同,致密度范围在90%~93%之间,相应平均维氏硬度为16.64~17.35 GPa;根据不同条件下回收样品的微结构、致密度等分析,冲击压力和起爆时刻生坯温度对TiB_(2)/B_(4)C复相陶瓷烧结质量有重要影响;冲击压力为40 GPa,生坯温度为1800 K时,烧结致密度为93%;为进一步提高烧结质量,应提高冲击压力或冲击波作用时间。研究表明自蔓延热爆炸烧结技术是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高硬度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b_(4)c 复相陶瓷 自蔓延高温合成 爆炸烧结 微观结构
下载PDF
B_(4)C含量对(Ti_(0.25)Zr_(0.25)Hf_(0.25)Ta_(0.25))B_(2)-B_(4)C陶瓷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国昂 王海龙 +2 位作者 方成 黄飞龙 杨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06,共10页
新型高熵硼化物陶瓷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低热导率等优点,在高温热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硼/碳热还原法结合热压烧结技术在1900℃下制备了(Ti_(0.25)Zr_(0.25)Hf_(0.25)Ta_(0.25))B_(2)-B_(4)C高熵硼化物陶瓷,并研究... 新型高熵硼化物陶瓷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低热导率等优点,在高温热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硼/碳热还原法结合热压烧结技术在1900℃下制备了(Ti_(0.25)Zr_(0.25)Hf_(0.25)Ta_(0.25))B_(2)-B_(4)C高熵硼化物陶瓷,并研究了B_(4)C第二相含量对其力学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_(4)C均匀分布在高熵基体中,有效改善了高熵陶瓷的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当B_(4)C体积分数为20%时,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以及维氏硬度均达到最高,分别为(570.0±27.6)MPa、(5.58±0.36)MPa·m^(1/2)和(24.6±1.1)GPa。微观结构分析表明,B_(4)C能够钉扎晶界、细化晶粒,并能够引入裂纹偏转、分支等增韧机制,最终实现复相陶瓷的强化及韧化。此外,利用静态氧化实验,揭示了B_(4)C含量对复相陶瓷800~1400℃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当B_(4)C体积分数不小于20%时,其氧化生成的玻璃相B_(2)O_(3)能够均匀包裹(Zr,Hf)O_(2)、TiO_(x)及Ta_(2)O_(5)等高熵基体对应的氧化物,从而在陶瓷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氧化层,抑制氧向基体内部扩散,降低氧化层厚度并提升复相陶瓷的抗氧化性能。本工作能够为高熵硼化物陶瓷的力学及抗氧化性能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硼化物陶瓷 b_(4)c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快速热压烧结制备高性能B_(4)C-LaB_(6)复合陶瓷
4
作者 徐志伟 彭可 袁铁锤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为了解决碳化硼(B_(4)C)难以烧结致密化和韧性差的问题,以B_(4)C和氧化镧(La_(2)O_(3))为原料,在2000℃和30 MPa下快速热压烧结制备B_(4)C-LaB_(6)复合陶瓷,研究La_(2)O_(3)含量对B_(4)C-LaB_(6)复合陶瓷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L... 为了解决碳化硼(B_(4)C)难以烧结致密化和韧性差的问题,以B_(4)C和氧化镧(La_(2)O_(3))为原料,在2000℃和30 MPa下快速热压烧结制备B_(4)C-LaB_(6)复合陶瓷,研究La_(2)O_(3)含量对B_(4)C-LaB_(6)复合陶瓷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LaB_(6)的增韧机制。结果表明:w(La_(2)O_(3))=3%的B_(4)C-LaB_(6)复合陶瓷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其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9.51%、36.56 GPa、547.43 MPa和4.18 MPa·m^(1/2)。LaB_(6)可细化B_(4)C-LaB_(6)复合陶瓷晶粒,同时提高其相对密度和断裂韧性。LaB_(6)的增韧机制与裂纹偏转和晶粒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4)c-Lab_(6)复合陶瓷 晶粒细化 晶界 相对密度 增韧机制
下载PDF
B_(4)C陶瓷电火花工艺温度场仿真及试验研究
5
作者 孙衍涛 郑雷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B_(4)C陶瓷具有硬度高、密度低等特性,在军工装甲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硬度高、脆性大,传统加工方法难以胜任孔、槽等加工。考虑半导电特性,拟采用电火花方法对其进行孔加工技术研究。利用ANSYS软件对电火花放电过程中的单脉冲温... B_(4)C陶瓷具有硬度高、密度低等特性,在军工装甲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硬度高、脆性大,传统加工方法难以胜任孔、槽等加工。考虑半导电特性,拟采用电火花方法对其进行孔加工技术研究。利用ANSYS软件对电火花放电过程中的单脉冲温度场进行仿真建模,输出凹坑半径、深度及温度场数值,并引入锥角物理量进行仿真和试验比对。结果表明:凹坑半径、深度随峰值电流、脉冲宽度增加而增加,温度场特点满足高斯热源正态分布;随着峰值电流、脉冲宽度的增加,仿真锥角和试验锥角数值更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4)c陶瓷 电火花方法 孔加工 单脉冲温度场 锥角
下载PDF
肺宁颗粒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对AECOPD患者血清白三烯B_(4)、胱抑素C的影响
6
作者 陈维晶 谢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8期57-60,共4页
目的 观察肺宁颗粒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白三烯B_(4)、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8例,按抽签法分为单一西药组(44例)与联... 目的 观察肺宁颗粒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白三烯B_(4)、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8例,按抽签法分为单一西药组(44例)与联合中药组(44例)。单一西药组给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联合中药组在单一西药组基础上联合肺宁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血清学指标、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西药组(97.73%vs. 81.82%,χ^(2)=4.456,P=0.035)。用药14 d后,2组FEV_(1)、FVC、FEV_(1)/FVC高于用药前,且联合中药组高于单一西药组(P均<0.01);2组血清白三烯B_(4)、胱抑素C水平低于用药前,且联合中药组低于单一西药组(P均<0.01);2组SGRQ评分低于用药前,且联合中药组低于单一西药组(P均<0.01)。联合中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单一西药组(6.82%vs. 22.73%,χ^(2)=4.423,P=0.035)。结论 临床治疗AECOPD使用肺宁颗粒与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联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肺部炎性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宁颗粒 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 白三烯b_(4) 胱抑素c
下载PDF
Al-B_(4)C中子吸收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7
作者 李奎江 郑亚菲 《河南科技》 2024年第6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Al-B_(4)C中子吸收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性能。【方法】采用球磨混粉-压力成型-真空烧结的方法制备了4种不同碳化硼含量的Al-B_(4)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腐蚀溶液为5%NaCl溶液。【结果】结果表明:碳化硼含量30... 【目的】研究Al-B_(4)C中子吸收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性能。【方法】采用球磨混粉-压力成型-真空烧结的方法制备了4种不同碳化硼含量的Al-B_(4)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腐蚀溶液为5%NaCl溶液。【结果】结果表明:碳化硼含量30%以下时,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随着碳化硼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碳化硼含量达到40%时,材料的耐腐蚀性迅速下降,且4种材料在各自电位区间发生了钝化现象。【结论】碳化硼含量10%时钝化现象最明显,材料腐蚀方式主要以点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_(4)c复合材料 中子吸收材料 电化学腐蚀 微观组织
下载PDF
热处理对不同体积分数B_(4)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福广 杨二娟 +7 位作者 李勇 米紫昊 刘刚 吴晓俊 付顺利 成小乐 郭飞飞 王思佳 《轻工机械》 CAS 2023年第3期41-48,共8页
为了探究热处理对碳化硼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B_(4)C/6061Al)性能的影响,课题组选择体积分数分别为10.0%,17.5%,25.0%和31.0%的B_(4)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535℃保温5.0 h后温水淬,165℃时效4.5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 为了探究热处理对碳化硼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B_(4)C/6061Al)性能的影响,课题组选择体积分数分别为10.0%,17.5%,25.0%和31.0%的B_(4)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535℃保温5.0 h后温水淬,165℃时效4.5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态,并运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_(4)C体积分数的增加,B_(4)C颗粒呈现聚集、破碎和剥落现象;热处理后的B_(4)C/6061Al复合材料的强度随着B_(4)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升,延伸率随B_(4)C体积分数的增加则呈下降的趋势。B_(4)C体积分数为10.0%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是220.8和246.0 MPa,延伸率为11.76%;当B_(4)C体积分数增加至31.0%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330.2和358.3 MPa,延伸率为2.18%。热处理之后,复合材料发生了动态再结晶,B_(4)C增强颗粒周围出现高位错密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b_(4)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电弧熔炼Ti6Al4V/B_(4)C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9
作者 郭顺 王朋坤 +3 位作者 顾介仁 彭勇 徐俊强 周琦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2023年第6期19-26,共8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B_(4)C的Ti6Al4V/B_(4)C钛基复合材料,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静态压缩及拉伸测试等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电弧熔炼过程B_(4)C与钛基体原位反应...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B_(4)C的Ti6Al4V/B_(4)C钛基复合材料,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静态压缩及拉伸测试等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电弧熔炼过程B_(4)C与钛基体原位反应生成TiB,TiC及TiB_(2)相,TiB呈现一维生长晶须状,TiC呈现颗粒状,在B_(4)C质量分数为10%时生成块状TiB_(2),并可能会形成特殊的中空棱柱状结构Ti(B_(x)C_(y))聚合物。原位反应生成的TiB_(2)可显著提高钛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当B_(4)C质量分数为0.5%时,钛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生成的连续网状、均匀分布的TiB和TiC试样具有最优力学性能,试样最大抗压强度值达到1990 MPa,最大压缩应变为35.5%,压缩性能超过熔炼钛合金,抗拉强度达到1034 MPa,与熔炼钛合金材料相比提高近24%,但塑性有所降低,并随着B_(4)C含量增加,抗拉强度逐渐下降,其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b_(4)c 真空电弧熔炼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B_(4)C改性Cu基刹车片配对C/C-SiC的摩擦学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勇 李专 吴佳琦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3期262-275,共14页
Cu基刹车片在高速循环制动过程中存在基体软化和摩擦膜破裂的问题。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化硼(B_(4)C)质量分数为0~6%的Cu基刹车片,并选取C/C-SiC制动盘作为对偶件,研究制动过程中形成的B_(2)O_(3)摩擦膜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磨... Cu基刹车片在高速循环制动过程中存在基体软化和摩擦膜破裂的问题。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化硼(B_(4)C)质量分数为0~6%的Cu基刹车片,并选取C/C-SiC制动盘作为对偶件,研究制动过程中形成的B_(2)O_(3)摩擦膜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通过B_(4)C改性可降低Cu基摩擦材料的密度,w(B4C)为4%和6%时,材料密度显著降低,强度大幅提高,并分别获得最优的抗热衰退性能和最低磨损率。制动过程中B_(4)C氧化形成的B_(2)O_(3)具有类似于MoS_(2)和石墨的层状晶体结构,在滑动界面处容易剪切,从而提高平均摩擦稳定系数并降低磨损率。在B4C表面形成的B_(2)O_(3)与Cu基体结合良好。当B_(4)C质量分数超过4%时,Cu基刹车片的磨损机制从分层磨损为主转变为氧化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4)c b_(2)O_(3) cu基刹车片 c/c-SIc 磨损机制
下载PDF
B_(4)C-NbB_(2)复相陶瓷的SPS反应烧结及固溶强化
11
作者 唐晨钧 李庆归 +3 位作者 王东 金星 丁祥 冉松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5-162,共8页
以NbC和无定形B粉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在2000℃/50 MPa条件下制备B_(4)C-NbB_(2)复相陶瓷,研究摩尔分数为0.1的TiC或ZrC替代NbC对复相陶瓷物相组成、致密度、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的TiC或ZrC替代NbC后... 以NbC和无定形B粉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在2000℃/50 MPa条件下制备B_(4)C-NbB_(2)复相陶瓷,研究摩尔分数为0.1的TiC或ZrC替代NbC对复相陶瓷物相组成、致密度、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的TiC或ZrC替代NbC后,反应烧结形成的TiB_(2),ZrB_(2)可与NbB_(2)分别固溶形成Nb 0.9 Ti 0.1 B_(2),Nb_(0.9)Zr_(0.1)B_(2)相。Ti,Zr固溶可有效提升复相陶瓷的烧结致密度,细化组织,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且Zr固溶产生的效果更佳。B_(4)C-Nb_(0.9)Zr_(0.1)B_(2)复相陶瓷的致密度、三点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99.5%,676 MPa,31.0 GPa和5.5 MPa·m 1/2。致密度的提高、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复相陶瓷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4)c Nbb_(2) SPS 反应烧结 固溶
下载PDF
纤维背板结构对B_(4)C陶瓷复合装甲抗侵彻破碎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一丁 王晓东 +3 位作者 余毅磊 马铭辉 陆文成 高光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9-191,共13页
以碳化硼陶瓷作为前置抗弹面板,以碳纤维T300、UHMWPE和Kevlar高性能纤维板的不同组合作为其复合背板,利用12.7 mm穿甲燃烧弹对不同结构的陶瓷/复合背板进行弹道冲击实验,通过回收破碎的弹体与陶瓷碎块,进行多级筛分称重,分析不同背板... 以碳化硼陶瓷作为前置抗弹面板,以碳纤维T300、UHMWPE和Kevlar高性能纤维板的不同组合作为其复合背板,利用12.7 mm穿甲燃烧弹对不同结构的陶瓷/复合背板进行弹道冲击实验,通过回收破碎的弹体与陶瓷碎块,进行多级筛分称重,分析不同背板对应的陶瓷复合装甲的碎块分布规律与抗弹性能。研究表明:在陶瓷与纤维背板之间添加一层碳纤维板可以显著改善复合装甲的抗弹刚度梯度,提高整个抗弹靶板的结构刚度,进而改善弹体与整个面板之间的应力波传播形式,延长陶瓷锥体形成后与陶瓷面板脱离的时间和应力波在整个陶瓷面板内传播的作用时间,从而降低陶瓷面板内部拉伸波造成的拉伸断裂,延长弹体的驻留现象。利用Rosin-Rammler分布模型对陶瓷与弹体的碎块形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将一半厚度的UHMWPE纤维板和Kevlar纤维板替换为碳纤维背板,其陶瓷面板的半锥角分别增大了2.05%和4.20%,碎裂区整体平均特征尺寸分别下降了16.92%和42.96%;加入高抗弯强度的碳纤维作为复合装甲的中间过渡层后,背板的破坏形式改变,充分利用了纤维背板的高抗拉强度,从而提高整体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陶瓷 复合装甲 12.7 mm穿甲燃烧弹 弹芯破碎 抗弹复合材料
下载PDF
B_(4)C添加量对Al_(2)O_(3)-C材料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邹鑫 肖学平 +3 位作者 宋雅楠 陈平安 朱颖丽 李享成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0-313,共4页
以板状刚玉(粒度≤1、≤0.075 mm)、Al-Si合金粉(粒度为50μm)、α-Al_(2)O_(3)微粉(粒度为5μm)、鳞片石墨(粒度≤0.074 mm)和B_(4)C粉(粒度为20μm)为原料,硝酸镍为催化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Al_(2)O_(3)-C材料,研究了B_(4)C添加... 以板状刚玉(粒度≤1、≤0.075 mm)、Al-Si合金粉(粒度为50μm)、α-Al_(2)O_(3)微粉(粒度为5μm)、鳞片石墨(粒度≤0.074 mm)和B_(4)C粉(粒度为20μm)为原料,硝酸镍为催化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Al_(2)O_(3)-C材料,研究了B_(4)C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3%、6%和9%)对Al_(2)O_(3)-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B_(4)C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线变化率明显减小,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明显增大;当B_(4)C添加量为3%(w)时,试样经1450℃处理后的线变化率降至0.65%,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最高,分别为28.7和57.3 MPa。2)当B_(4)C添加量为6%(w)时,试样经1400℃空气气氛氧化后的氧化指数降至3.9%,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 b_(4)c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B_(1)治疗脓毒症休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玉亮 刘建华 唐绮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5期14-19,共6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B_(1)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8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ICU诊治的9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维生素C+维生素B_(1))4...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B_(1)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8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ICU诊治的9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维生素C+维生素B_(1))45例和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45例。对照组患者严格按照相关的指南标准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大剂量维生素C及维生素B_(1)治疗。比较两组复苏前(T_(0))及复苏72 h后(T_(1))的最低平均动脉压(MAP)、最高血乳酸(LAC)、最快心率(HR)、最高中心静脉压(CVP)、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住院期间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总量、住院期间NE使用时间、72 h补液总量及预后结局。结果:T_(0)时两组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HR、MAP、CVP、LAC、WBC、NLR、TNF-α、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两组MAP、NLR、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试验组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HR、LAC、WBC、TNF-α、PCT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_(1)时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HR、LAC、WBC、PCT、TNF-α均低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CVP均高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HR、MAP、CVP、NLR、TNF-α、PCT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时的LAC、WBC均低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E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NE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补液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B_(1)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乳酸清除速度,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维生素b_(1) 脓毒症休克 炎症因子 预后
下载PDF
原位反应合成B_(4)C@TiB_(2)粉体及其介电吸波性能
15
作者 邹鑫 陈平安 +1 位作者 朱颖丽 李享成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00-7206,共7页
以钛酸四正丁酯和B_(4)C粉体为原料,采用化学包覆结合热处理在B_(4)C表面原位生成TiB_(2),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B_(4)C@TiB_(2)复合粉体。结果表明,利用原位反应构建了B_(4)C-TiB_(2)核壳界面,使碳化硼由计量比B_(4)C转变为富硼相B_(13)... 以钛酸四正丁酯和B_(4)C粉体为原料,采用化学包覆结合热处理在B_(4)C表面原位生成TiB_(2),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B_(4)C@TiB_(2)复合粉体。结果表明,利用原位反应构建了B_(4)C-TiB_(2)核壳界面,使碳化硼由计量比B_(4)C转变为富硼相B_(13)C_(2),使碳化硼产生晶格畸变。因此,当TiB_(2)含量由0%(质量分数)增加至20%(质量分数)时,复合粉体的最低反射损耗值(RL min)由-9.76 dB增至-19.94 dB。这是由于原位生成的TiB_(2)改善了B_(4)C粉体的阻抗匹配性;B_(4)C的晶格畸变增强了偶极子极化,核壳结构增强了界面极化,二者协同作用提高了复合粉体的介电损耗能力,使B_(4)C粉体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4)c@Tib_(2) 原位反应 晶格畸变 电磁波吸收
下载PDF
B_(4)C_(p)/Al复合材料的界面调控及塑性变形行为研究进展
16
作者 彭昊恺 刘瑶 +1 位作者 马东林 冷永祥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36,共9页
B^(10)具有优异的热中子屏蔽性能,B^(10)含量高、断裂韧性好、可进行塑性变形加工的B_(4)C_(p)/Al复合材料大尺寸薄板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随着B_(4)C颗粒含量的增多,B_(4)C与Al界面处脆性相增多,导致B_(4)C_(p)... B^(10)具有优异的热中子屏蔽性能,B^(10)含量高、断裂韧性好、可进行塑性变形加工的B_(4)C_(p)/Al复合材料大尺寸薄板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随着B_(4)C颗粒含量的增多,B_(4)C与Al界面处脆性相增多,导致B_(4)C_(p)/Al复合材料的韧性变差,塑性变形能力减弱,后续塑性加工成型性差。因此,制备热中子屏蔽性能好的高硼含量B_(4)C_(p)/Al板材的关键是在保证高B_(4)C颗粒含量的前提下,通过控制B_(4)C颗粒和Al基体界面反应产物,提高B_(4)C_(p)/Al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变形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B_(4)C_(p)/Al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对浸渗法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B_(4)C_(p)/Al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对热加工温度、应变速率和B_(4)C_(p)/Al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对B_(4)C_(p)/Al的塑性变形能力和热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通过控制浸渗温度、添加合金元素和陶瓷颗粒等方法,实现对B_(4)C_(p)/Al复合材料界面成分、结构调控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对采用浸渗和热轧加工制备用于乏燃料后处理的高硼含量B_(4)C_(p)/Al复合材料大尺寸薄板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碳化硼 浸渗 塑性变形 热轧 界面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不同速度下B_(4)C陶瓷/铝合金轻型复合靶板抗侵彻行为研究
17
作者 武一丁 高光发 王晓东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13,共11页
陶瓷复合装甲由于其本身高硬度、低密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机动性武装载体上,其主要威胁弹体为12.7 mm穿甲燃烧弹。该弹种在侵彻陶瓷轻型复合靶板时弹芯会发生脆性破碎失效行为,弹丸着靶速度的不同会导致弹芯破碎程度的变化,从而直接... 陶瓷复合装甲由于其本身高硬度、低密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机动性武装载体上,其主要威胁弹体为12.7 mm穿甲燃烧弹。该弹种在侵彻陶瓷轻型复合靶板时弹芯会发生脆性破碎失效行为,弹丸着靶速度的不同会导致弹芯破碎程度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侵彻结果。利用12.7 mm穿燃弹以区间速度498.9~769.2 m/s撞击B 4C/铝合金轻型复合靶板的试验,对靶板与弹芯的损伤模式与侵彻行为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利用LS-DYNA软件进行相应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6061-T6铝合金背板主要失效形式为花瓣形撕裂穿孔并伴随永久性隆起形变,试验得到的弹芯碎片的平均特征尺寸随着侵彻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证明在高速侵彻过程中弹芯损伤更为严重;弹芯头部的应力远大于其他位置的应力,弹体从头至尾部方向峰值逐渐降低;对弹芯造成损伤的主要为陶瓷抗弹面板,主要损伤位置为陶瓷粉碎区;背板在侵彻过程中主要对陶瓷起支撑与缓速作用,对弹体的体积与形变无明显影响;陶瓷/铝合金复合装甲的能量吸收能力随着侵彻速度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陶瓷 复合装甲 12.7 mm穿甲燃烧弹 侵彻速度 弹芯破碎
下载PDF
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B_(4)C/ZL301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东 骆毅 +1 位作者 胡耀政 汪志太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1-66,共6页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了B_(4)C体积分数约为60%的B_(4)C/ZL301复合材料,对基体材料和B_(4)C/ZL301复合材料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及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的B_(4)C/ZL301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增...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了B_(4)C体积分数约为60%的B_(4)C/ZL301复合材料,对基体材料和B_(4)C/ZL301复合材料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及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的B_(4)C/ZL301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增强相颗粒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提高:平均显微硬度为252.00 HV,比铝合金基体(72.08 HV)提高了249.6%;平均摩擦因数为0.214,较铝合金基体(0.385)明显减小;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相对于基体材料提升了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压力浸渗 b_(4)c/ZL301复合材料 摩擦系数 界面结合
下载PDF
B_(4)C改性SiC/SiC复合材料自愈合机理研究
19
作者 焦健 周怡然 +2 位作者 杨金华 刘虎 艾莹珺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0,共6页
采用预浸料–熔渗工艺制备了B_(4)C改性SiC/SiC复合材料(SiC/SiC–B_(4)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B_(4)C改性基体在700℃、1000℃、1200℃、1350℃下氧化50 h的本征氧化行为及自愈合规律,有效观察到了基体的自愈合行为,同时考察了SiC/SiC... 采用预浸料–熔渗工艺制备了B_(4)C改性SiC/SiC复合材料(SiC/SiC–B_(4)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B_(4)C改性基体在700℃、1000℃、1200℃、1350℃下氧化50 h的本征氧化行为及自愈合规律,有效观察到了基体的自愈合行为,同时考察了SiC/SiC–B_(4)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通过材料重量变化和强度保持率衡量其在氧化环境中的损伤程度,揭示了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初期B_(4)C开始发生氧化反应,此时的液态自愈合相主要成分为B_(2)O_(3)。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生成的SiO_(2)将与B_(2)O_(3)结合生成硅硼玻璃相,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至1350℃时,由于硅硼玻璃分解加剧,导致自愈合效果减弱。此外,高温导致的硅硼玻璃黏度下降也将有利于氧化介质扩散。SiC/SiC–B_(4)C复合材料在1200℃氧化50 h后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说明B_(4)C氧化后生成的B_(2)O_(3)、SiO_(2)等黏流态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封填裂纹,赋予材料高温下自愈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合 陶瓷基复合材料 Sic/Sic 熔渗工艺 Sicb_(4)c
下载PDF
重组C因子法用于维生素B_(6)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的研究
20
作者 洪颖 翁鹭娜 +1 位作者 盖雅婷 林丽花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0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C因子法用于维生素B_(6)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凝胶法和重组C因子法对维生素B_(6)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凝胶法干扰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生产的维生素B_(6)注射液,以及... 目的:探讨重组C因子法用于维生素B_(6)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凝胶法和重组C因子法对维生素B_(6)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凝胶法干扰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生产的维生素B_(6)注射液,以及使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干扰试验结果差异较大。重组C因子法用于维生素B_(6)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的结果显示,样品稀释50~400倍时,回收率均符合规定。结论:使用凝胶法对维生素B_(6)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可能存在较大干扰;经过方法学研究,重组C因子法可以用于维生素B_(6)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6)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重组c因子法 干扰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