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 被引量:3
1
作者 叶太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宁德霍童话是闽东方言北片(福宁片)的一种土话,其语音系统有丰富复杂的变韵现象,这种变韵现象和福州话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以《戚林八音》有关韵母为纲,列表比较霍童话和福州话变韵现象的异同,并进一步讨论闽东方... 宁德霍童话是闽东方言北片(福宁片)的一种土话,其语音系统有丰富复杂的变韵现象,这种变韵现象和福州话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以《戚林八音》有关韵母为纲,列表比较霍童话和福州话变韵现象的异同,并进一步讨论闽东方言南北两片变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方言《戚林八音》霍童话变韵 变韵调
下载PDF
《戚林八音》视角下福鼎方言与闽东方言南片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频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1-76,共6页
闽东方言南北片语音差别较大,但闽东方言北片的福鼎方言语音系统却与《戚林八音》语音系统非常接近,呈现了福州话的早期语音特点。
关键词 福鼎方言 戚林八音 闽东方言 语音系统
下载PDF
“八闽”源流考
3
作者 赵荔 《海交史研究》 2015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八闽"是福建的一个别称,在当代广为流传,无论报刊、杂志、各类著作或是广告宣传中以及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福建,"八闽"一词几乎妇孺皆知。然而,关于"八闽"的源起及其逐渐取代其他别称的过程,学... "八闽"是福建的一个别称,在当代广为流传,无论报刊、杂志、各类著作或是广告宣传中以及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福建,"八闽"一词几乎妇孺皆知。然而,关于"八闽"的源起及其逐渐取代其他别称的过程,学界迄今甚少认真探讨。本文或可看作是就此问题进行认真学术探索的首次尝试。一般而言,社会上相关议论大体可分为三类:其一,"八闽"一词的应用始于唐陈元光;其二,该词应用始于宋代官僚;其三,其应用始于元末民间人士吴海。这三种说法均有明显的可商榷之处。以笔者所见典籍而言,"八闽"一词的出现应是在元初,日益流行则在有明一代,居于统治地位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闽 福建 别称 七闽
下载PDF
“提调官”与明代地方教育管理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兴艳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7年第11期17-20,共4页
以往关于明代地方教育管理的研究中,大多认为明正统年间设立"提学"以后,参与明代地方教育管理的主要是"提学"和各儒学教官,由地方守令充任的"提调官"则负责校舍修建等后勤事务。考察新发现的《八闽学政... 以往关于明代地方教育管理的研究中,大多认为明正统年间设立"提学"以后,参与明代地方教育管理的主要是"提学"和各儒学教官,由地方守令充任的"提调官"则负责校舍修建等后勤事务。考察新发现的《八闽学政》①和其他相关文献可以看到:"提学"的局限性决定了"提调官"不仅限于负责后勤事务,而是负有更多、更重要的职责;"提学"与"提调官"分工合作,共同构成明代地方教育管理体系的领导层,他们之间的分工合作,是地方学政兴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闽学政》 “提调官” “提学” 明代地方教育
原文传递
大智法王班丹扎释的家族与世系--以《西天佛子源流录·佛子本生姓族品》为中心 被引量:8
5
作者 苏航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90,109-110,共10页
大智法王班丹扎释是明代著名的藏族高僧,他所出自的岷州后氏家族自元代以来即为岷州地区的地方豪族,世袭土司,对当地乃至西北地区的历史发生过重要影响。本文以成书于明正统年间的《西天佛子源流录》的清代抄本为基础,对岷州后氏家族来... 大智法王班丹扎释是明代著名的藏族高僧,他所出自的岷州后氏家族自元代以来即为岷州地区的地方豪族,世袭土司,对当地乃至西北地区的历史发生过重要影响。本文以成书于明正统年间的《西天佛子源流录》的清代抄本为基础,对岷州后氏家族来源及世系等问题进行了考察,认为后氏家族与北宋时期著名的岷州藏族包氏家族关系密切,共出于叠州白石山一带的藏族部落。通过梳理三种文献记载的后氏家族世系,本文对其中不同名称的祖先进行了勘同,并厘清了班丹扎释家族和后朵儿只班家族的关系。对于后氏家族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如扎释巴和后朵儿只班,本文将他们与历史文献中的相关人物进行了勘定。最后讨论了后氏家族对于岷州佛教的影响,并揭示出后能在大崇教寺修建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丹扎释 《西天佛子源流录》 岷州后氏 大崇教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