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Douchi by different molds:biogenic amines,non-volatile and volatile compounds 被引量:1
1
作者 Aijun Li Gang Yang +4 位作者 Zhirong Wang Shenglan Liao Muying Du Jun Song Jianquan Ka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434-443,共10页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ouchi artificial starters,three common strains(Aspergillus oryzae,Mucor racemosus,and Rhizopus oligosporus)were used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 on the fer...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ouchi artificial starters,three common strains(Aspergillus oryzae,Mucor racemosus,and Rhizopus oligosporus)were used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 on the fermentation of Douch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genic amine contents of the three types of Douchi were all within the safe range and far lower than those of traditional fermented Douchi.Aspergillus-type Douchi produced more free amino acids than the other two types of Douchi,and its umami taste was more prominent in sensory evaluation(P<0.01),while Mucor-type and Rhizopus-type Douchi produced more esters and pyrazines,making the aroma,sauce,and Douchi flavor more abundant.According to the Pearson and PLS analyses results,sweetness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enylalanine,cysteine,and acetic acid(P<0.05),bitterness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alic acid(P<0.05),the sour tast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itric acid and most free amino acids(P<0.05),while astringency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lucose(P<0.001).Thirteen volatile compounds such as furfuryl alcohol,phenethyl alcohol,and benzaldehyde caused the flavor difference of three types of Douchi.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starting strains for commercial Douchi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chi Starting strains Non-volatile compounds Volatile compounds Sensory evaluation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 Production by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Methods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旭 运珞珈 +3 位作者 彭良斌 鲁翌 马鲲鹏 唐非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1期153-158,共6页
Thrombus disease, one of the comm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 tention for its rising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Due to the distinct shortages of current fibrinolytic drugs, new fibrinolytic ag... Thrombus disease, one of the comm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 tention for its rising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Due to the distinct shortages of current fibrinolytic drugs, new fibrinolytic agents warrant investigation. In this study, 8 fibrinolytic enzyme-producing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Douchi--a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and strain XY-1 which produced the largest amount of the enzyme was chosen for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s. The enzyme produced by strain XY-1 was named 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 (DFE). We optimized the liquid culture medium of strain XY-1 for enzyme production using Plackett-Burman and Box-Behnken design. The predicted maximal DFE yield was 19.78 FU/mL with 11.4 g/L peptone, 0.5 g/L magnesium sulfate and 1 g/L sodium chloride. How- ever, we acquired maximal production of 21.33 FU/mL in actual experiments, equal to 107.84% of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the yield had been increased by 79.55% as compared to the yield of un-optimized culture.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Plackett-Burman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n 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 can effectively and rapidly increase DF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 Plackett-Burman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e- dium optimization
下载PDF
UPLC-QTOF-MS Analysis on Isoflavones in Douchi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Hui Liu Qing-ju Han P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2期67-72,共6页
Douchi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rmented soybean food.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was applied to separate and identify 12 kinds of iso... Douchi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rmented soybean food.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was applied to separate and identify 12 kinds of isoflavones in Douchi within 16 min.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an ACQUITY UPLC HSS T3 column with a gradient elution program where water containing 0.1%formic acid and acetonitrile containing 0.1%formic acid were used as mobile phases.Detection by using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of positive ion mode was applied in the mass spectrometry.Isoflavones were identified by determining the accurate mass and referring to references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chi fermented soybean food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 ISOFLAVONE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Screening and Preservation of 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 Producing Strain
4
作者 ZHANG Li-mei 《Chinese Food Science》 2012年第1期25-26,36,共3页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preserve a high-activity 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 producing strain from Douchi products. [Method] The Douchi flbrinolytic enzyme producing strain was screened on the selected medium prepar...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preserve a high-activity 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 producing strain from Douchi products. [Method] The Douchi flbrinolytic enzyme producing strain was screened on the selected medium prepared with self-made pork blood powder, the strain with the highest activity was screen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hydrolysis cycle, and then preserved in LB medium. [ Rebait] A 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 producing strain with high thrombolytic activity was successfully screened out from the Douchi produced in Hun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 inces. [ Ceadusioe] The study lays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thrombolytic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 Enzyme-producing strains SCREENING Strain preservation China
下载PDF
渥堆期间水分对浏阳豆豉微生物及品质风味的影响
5
作者 蒋立文 张浩东 +2 位作者 覃业优 胡嘉亮 刘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0,136,共11页
目的:通过调控渥堆期间水分提高浏阳豆豉的品质风味。方法:采用宏基因测序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研究了曲料不同水分(低35%、中42%、高50%)对渥堆期间浏阳豆豉的细菌群落变化及挥发性组成的影响。结果... 目的:通过调控渥堆期间水分提高浏阳豆豉的品质风味。方法:采用宏基因测序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研究了曲料不同水分(低35%、中42%、高50%)对渥堆期间浏阳豆豉的细菌群落变化及挥发性组成的影响。结果:渥堆水分对渥堆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影响:第一次渥堆发酵、第二次渥堆发酵两个阶段棒状杆菌的相对丰度与渥堆水分呈正相关,第一次渥堆发酵阶段葡萄球菌相对丰度与渥堆水分呈负相关,且第二次渥堆发酵阶段中未分类的葡萄球菌和片球菌与渥堆水分呈负相关。中水分渥堆豆豉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丰富,且吡嗪类物质比其他水分渥堆豆豉高,但醛类、酸类含量较低。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葡萄球菌属对差异性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最大,与6种差异性挥发性物质如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3,5,6-三甲基吡嗪、愈创木酚等显著正相关;其次是海洋芽孢杆菌属。结论:渥堆水分通过改变细菌多样性影响浏阳豆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阳豆豉 渥堆 水分 挥发性成分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六种市售豆豉的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覃芳丽 王思远 +4 位作者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刘军 邢东旭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8-245,共8页
为了对豆豉产品开发和风味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选择市售常见的不同产地不同发酵类型的6种豆豉(编号为DC1~DC6)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核苷酸进行测定,计算其滋味活性值(TAV)和味精当量(EUC);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为了对豆豉产品开发和风味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选择市售常见的不同产地不同发酵类型的6种豆豉(编号为DC1~DC6)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核苷酸进行测定,计算其滋味活性值(TAV)和味精当量(EUC);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豆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罗定豆豉(DC3)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占比显著高于其他豆豉(P<0.05),张家口豆豉(DC6)的呈鲜味核苷酸含量最高,罗定豆豉(DC3)的EUC值最高;六种豆豉的感官综合评分排序为DC1>DC3>DC2>DC5>DC4>DC6,永川豆豉(DC5)的香气感官评分最高。不同产地豆豉的品质和风味差异较大,与其发酵菌种关联性较大;天冬氨酸、谷氨酸、鸟氨酸是豆豉中的主要呈鲜味物质;酸类、醛类和酯类等是豆豉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曲霉发酵产鲜味氨基酸多,风味良好;毛霉发酵风味独特浓郁,但鲜味不足;细菌发酵可产较高的呈味核苷酸,但香气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鲜味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不同渥堆工艺对浏阳豆豉多酚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晶晶 刘洋 +3 位作者 李跑 覃业优 胡嘉亮 蒋立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7-285,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渥堆工艺对浏阳豆豉多酚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测定不同渥堆盐度(0、3%、5%)、水分(35%、42%、50%)浏阳豆豉多酚的组成、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活性差异。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一步分析活... 目的探究不同渥堆工艺对浏阳豆豉多酚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测定不同渥堆盐度(0、3%、5%)、水分(35%、42%、50%)浏阳豆豉多酚的组成、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活性差异。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一步分析活性最佳工艺豆豉的多酚组分。结果渥堆期间多酚含量变化明显,且随着渥堆水分的增加,豆豉的多酚及黄酮含量越高。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高水分、低盐度渥堆有助于提升豆豉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中以50%水分无盐渥堆豆豉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细胞实验表明,各样品组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经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释放NO,免疫活性最佳为42%水分、5%盐度渥堆的豆豉样品。42%水分下无盐渥堆豆豉与5%盐渥堆豆豉的酚类差异代谢物共筛选出多酚及其衍生物(6)、黄酮类(13)以及异黄酮类(6)25种,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中雌马酚、槲皮素与浏阳豆豉的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木犀草素、山奈酚、川陈皮素等与其免疫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50%水分无盐渥堆豆豉多酚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42%水分、5%盐度渥堆豆豉多酚的免疫活性最佳。本研究为浏阳豆豉的进一步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阳豆豉 多酚 渥堆工艺 抗氧化活性 免疫活性
下载PDF
3种微生物对豆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亮 钟日升 +1 位作者 王书奇 陈海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9,共10页
以米曲霉菌、乳酸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为发酵菌,探究3种微生物对豆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接种空白组、单独接种米曲霉组、单独接种乳酸菌组、米曲霉乳酸菌混合接种组以及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组的总挥发性化合物含... 以米曲霉菌、乳酸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为发酵菌,探究3种微生物对豆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接种空白组、单独接种米曲霉组、单独接种乳酸菌组、米曲霉乳酸菌混合接种组以及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组的总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分别为5 145.88、13 972.15、9 006.07、4 359.72 μg/kg以及5 169.42 μg/kg。米曲霉可增加醇类、有机酸类、酮类以及酯类物质的含量;乳酸菌可增加醇类、有机酸类的含量;米曲霉乳酸菌混合发酵可增加醇类、有机酸类的含量,但效果不如各纯种菌单独发酵;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可增加醇类、有机酸类的含量。与无接种空白组相比,各接种发酵组吡嗪类、酚类物质的含量均降低。综合对比,米曲霉最适合豆豉发酵,其他菌种可以辅助调节豆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生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传统风味豆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挥发性物质 微生物 发酵
下载PDF
豆豉中呈味肽的分离鉴定及其呈味特性
9
作者 刘丽燕 周春霞 +4 位作者 徐梅珍 陈金 蒋桂丽 罗东辉 赵慧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76-182,共7页
为进一步挖掘呈味肽并探究其构效关系,本研究采用醇沉法、超滤法并结合离子交换树脂对阳江豆豉中的鲜味肽进行分离纯化,比较各组分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琥珀酸含量、核苷酸含量、肽分子质量分布、游离氨基酸组成并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 为进一步挖掘呈味肽并探究其构效关系,本研究采用醇沉法、超滤法并结合离子交换树脂对阳江豆豉中的鲜味肽进行分离纯化,比较各组分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琥珀酸含量、核苷酸含量、肽分子质量分布、游离氨基酸组成并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对各组分呈味特性进行验证,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最佳呈味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经醇沉法和超滤法分别得到E1、E2、E3、E4、A1、A2、A3组分,其中鲜味最佳组分为E3和A3;基于XAD-7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得到鲜味最强组分为A3-I,其鲜味值为7.65;最后通过鉴定以及分子对接筛选得到呈鲜效果最好的肽段序列为TYDGDTEP,本研究可为豆豉呈味肽的分离提取及后期进一步探究其呈味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呈味肽 分离纯化 呈味特性 肽段鉴定
下载PDF
不同黄曲霉菌株强化发酵对浏阳豆豉鲜味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周晓 李跑 +5 位作者 吴梓仟 唐辉 徐巨才 蒋立文 覃业优 刘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黄曲霉菌株强化发酵对浏阳豆豉鲜味的影响,本研究对比了自然发酵(natural fermentation,NF)和优势黄曲霉菌株(Aspergillus flavus 7214、A. flavus 7622、A. flavus 6112、A. flavus 5322和4种菌株等比例混合M4)强化发酵下... 为了探究不同黄曲霉菌株强化发酵对浏阳豆豉鲜味的影响,本研究对比了自然发酵(natural fermentation,NF)和优势黄曲霉菌株(Aspergillus flavus 7214、A. flavus 7622、A. flavus 6112、A. flavus 5322和4种菌株等比例混合M4)强化发酵下浏阳豆豉的蛋白质降解情况和鲜味差异。结果表明4株菌中均以丝氨酸蛋白酶为主,其中A.?flavus?5322总蛋白酶活力最强,且酸性蛋白酶活性远高于其余3株菌。5种强化发酵豆豉氨基酸态氮和水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渥堆结束后均高于NF,进一步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6种豆豉蛋白质降解趋势一致,均在渥堆阶段出现迅速降解。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A.?flavus?5322强化发酵豆豉滋味最为浓郁,其中鲜味相较于NF增长明显。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关性和肽组学分析共筛选出43条鲜味多肽,其中A.?flavus?6112强化发酵豆豉潜在鲜味肽的总峰面积最高,其次为A.?flavus?5322,两者差异较小,且明显大于NF。综上,A.?flavus?5322菌株强化发酵可通过促进蛋白质降解和潜在鲜味肽的释放提升豆豉的鲜味,本研究可为浏阳豆豉的鲜味提升和工业化生产菌株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强化发酵 浏阳豆豉 蛋白质降解 鲜味肽
下载PDF
豆豉中氨基酸代谢及其对产品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金哥 纪艳青 +3 位作者 张建营 林祥娜 汤晓娟 刘云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220,共8页
氨基酸在豆豉中发挥着重要的营养功能,同时也是发酵品质中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文章围绕豆豉中所含的氨基酸初步探讨了豆豉的营养功能,总结了豆豉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变化途径,从风味和滋味角度探讨了氨基酸代谢对豆豉发酵过程中感官品... 氨基酸在豆豉中发挥着重要的营养功能,同时也是发酵品质中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文章围绕豆豉中所含的氨基酸初步探讨了豆豉的营养功能,总结了豆豉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变化途径,从风味和滋味角度探讨了氨基酸代谢对豆豉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影响,认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中的微生物菌种是造成豆豉品质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应筛选出适宜豆豉发酵的优良菌株并改善其发酵策略,以纯菌发酵替代自然发酵过程,提升豆豉产品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氨基酸 代谢 微生物 风味
下载PDF
半干态豆豉高效发酵菌株筛选及其发酵性能评价
12
作者 王泽亮 邓维琴 +7 位作者 刘书亮 李雄波 陈相杰 范智义 李婷 李恒 张其圣 李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9,共9页
为筛选出适用于半干态豆豉发酵的高效菌株,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产酶能力差异较大的6株米曲霉和1株毛霉的制曲效果及其发酵半干态豆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沪酿3.042和DM1、DM2代谢α-淀粉酶能力较强,发酵豆豉L*... 为筛选出适用于半干态豆豉发酵的高效菌株,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产酶能力差异较大的6株米曲霉和1株毛霉的制曲效果及其发酵半干态豆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沪酿3.042和DM1、DM2代谢α-淀粉酶能力较强,发酵豆豉L*值相对较低;米曲霉24M-1、30M-1和郫酿M003产蛋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能力较强,对蛋白质类底物利用程度较高,发酵豆豉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具有一定优势。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沪酿3.042、DM1和DM2制曲发酵豆豉中1-辛烯-3-醇和异戊酸、4-甲基戊酸等酸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米曲霉24M-1、30M-1和郫酿M003制曲发酵豆豉风味丰富度和反式-2-壬烯醛、3-辛酮、异佛尔酮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风味品质佳,适用于豆豉加工。相比于米曲霉,本实验的伞状毛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QM3各酶活力均较低,发酵豆豉中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含量均较低,品质较差。豆豉发酵品质同制曲菌株产酶能力相关,以α-淀粉酶为优势的制曲酶系利于发酵豆豉色泽和酸类风味物质的形成,以蛋白水解酶类为优势的制曲酶系则利于发酵豆豉氨基酸态氮和良好风味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系 米曲霉 毛霉 豆豉 风味
下载PDF
罗定豆豉原料及烹饪的品质特性
13
作者 胡术月 李汴生 +3 位作者 林玲莉 杨双艳 张鉴国 廖荣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通过理化指标、感官评价、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式,探究罗定豆豉(L1、L2、L3、L4)与阳江豆豉(Y1)的原料及烹饪品质。比较水煮与爆香工艺处理后的罗定豆豉的感官评分,进而研究烹饪后罗定豆豉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风味物质的变化... 通过理化指标、感官评价、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式,探究罗定豆豉(L1、L2、L3、L4)与阳江豆豉(Y1)的原料及烹饪品质。比较水煮与爆香工艺处理后的罗定豆豉的感官评分,进而研究烹饪后罗定豆豉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罗定豆豉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含量比阳江豆豉分别高2.056,0.757 mg/g;罗定豆豉的最佳烹饪方式为爆香16 s;电子鼻与SPME-GC-MS结果表明,爆香的罗定豆豉风味物质主要为硫化物与烷类。该研究可为罗定豆豉产品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定豆豉 阳江豆豉 氨基酸态氮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细菌型豆豉热风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
14
作者 孟淑真 马飞 +1 位作者 吴拥军 李升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3期27-35,共9页
目的:提高细菌型豆豉热风干燥加工效率和控制干燥过程。方法:研究干燥风温、风速和铺放厚度对细菌型豆豉干燥特性的影响,选用8种经典干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χ^(2))、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筛... 目的:提高细菌型豆豉热风干燥加工效率和控制干燥过程。方法:研究干燥风温、风速和铺放厚度对细菌型豆豉干燥特性的影响,选用8种经典干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χ^(2))、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筛选得到最适干燥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适干燥模型拟合方程。结果:细菌型豆豉热风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相比于风温和风速,铺放厚度对豆豉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影响最大;干燥活化能为20.588 kJ/mol,较易于干燥。Logarithmic模型为该豆豉热风干燥的最适模型,此模型拟合方程能较准确反应豆豉干燥过程中水分比变化情况。结论: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细菌型干豆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型豆豉 热风干燥 干燥特性 Logarithmic模型
下载PDF
易门豆豉中芽孢杆菌分离筛选及产酶特性研究
15
作者 陈来凤 周金萍 +5 位作者 徐巽 吕明奎 李文刚 杨颂 邓梅 林秋叶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该研究从云南传统发酵豆制品易门豆豉中分离筛选获得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利用水解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产酶菌株,并对产酶较高的菌株进行生长性能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易门豆豉中分离纯... 该研究从云南传统发酵豆制品易门豆豉中分离筛选获得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利用水解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产酶菌株,并对产酶较高的菌株进行生长性能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易门豆豉中分离纯化得到64株菌,筛选得到1株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均较好菌株NB-13,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00.64 U/mL和34.30 U/mL;1株产脂肪酶能力较好的菌株ND-21,其脂肪酶活力为39.95 U/mL;2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好的菌株,菌株ND-38、NB-55,其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1.65 U/mL和1.72 U/mL;由生长状况结果可知,菌株ND-21和NB-13富集的菌量最多,生长能力最强;菌株NB-13和NB-55分别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ND-21、ND-38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芽孢杆菌 分离筛选 鉴定 产酶 生长性能
下载PDF
浏阳豆豉晾曲阶段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业优 周晓 +2 位作者 胡嘉亮 颜婷 刘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为明确浏阳豆豉生产过程中晾曲阶段对豆豉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晾曲时间下微生物数量、理化指标和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晾曲过程中,豆豉曲的菌落总数、真菌总数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在96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9×10^(9)CFU/g和7.6&... 为明确浏阳豆豉生产过程中晾曲阶段对豆豉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晾曲时间下微生物数量、理化指标和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晾曲过程中,豆豉曲的菌落总数、真菌总数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在96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9×10^(9)CFU/g和7.6×10^(6)CFU/g;水分含量减少至23.80%,总糖含量下降至5.09%,而总酸、氨基酸态氮和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分别上升至1.46%、0.88%、1 383.90 mg/kg;除中性蛋白酶外,α-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活力整体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晾曲阶段中性蛋白酶为主要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浏阳豆豉晾曲阶段,水分含量与菌落总数,总糖含量与菌落总数、α-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以及氨基酸态氮含量与中性蛋白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氨基酸态氮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结果可为浏阳传统曲霉型豆豉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阳豆豉 晾曲 微生物数量 酶活 理化指标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潼川毛霉型豆豉脱盐工艺及风味分析
17
作者 张鹭艳 刘丹灵 +1 位作者 黄思宇 邹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5,共9页
为降低潼川毛霉型豆豉的含盐量,采用透析袋辅助超声波并添加海藻糖为脱盐辅助剂的脱盐方法对潼川毛霉型豆豉(含盐量13.40%)进行脱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含盐量和感官评分为响应值优化脱盐工艺并进行质构与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 为降低潼川毛霉型豆豉的含盐量,采用透析袋辅助超声波并添加海藻糖为脱盐辅助剂的脱盐方法对潼川毛霉型豆豉(含盐量13.40%)进行脱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含盐量和感官评分为响应值优化脱盐工艺并进行质构与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当超声时间为59.89 min、超声功率为168.35 W、超声温度为30.35℃、脱盐辅助剂添加量为0.39%时,豆豉脱盐后感官评分为86.12分,含盐量为4.12%,脱盐效果显著,且此条件下脱盐的豆豉颗粒完整,色泽呈褐黄色,具有潼川豆豉特有的酱香味且咸淡适口。质构结果表明,脱盐后的豆豉仅黏附性降低(P<0.05),其余指标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豆豉脱盐后甜香风味有所增加,脱盐减弱了豆豉中亚油酸乙酯、乙酸和3-甲基丁酸带来的不良酸涩风味,而亚麻酸乙酯和油酸乙酯的特征风味有所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潼川毛霉型豆豉 脱盐工艺 响应面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不同菌种强化发酵浏阳豆豉的代谢差异分析
18
作者 刘晶晶 邓高文 +3 位作者 胡嘉亮 覃业优 刘洋 蒋立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为探究不同菌种强化发酵浏阳豆豉的代谢差异,测定分离菌株黄曲霉7214(Aspergillus flavus 7214,AF 7214)、黄曲霉7622(A.flavus 7622,AF 7622)、混合组AF 77(AF 7214+AF 7622)、与米曲霉(A.orzyae)强化发酵及自然发酵浏阳豆豉的总酸、... 为探究不同菌种强化发酵浏阳豆豉的代谢差异,测定分离菌株黄曲霉7214(Aspergillus flavus 7214,AF 7214)、黄曲霉7622(A.flavus 7622,AF 7622)、混合组AF 77(AF 7214+AF 7622)、与米曲霉(A.orzyae)强化发酵及自然发酵浏阳豆豉的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究其代谢产物差异。结果表明:5组豆豉中,AF7214强化发酵豆豉的总酸质量分数、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分别为3.52%和1.47g/100g。根据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可知,各样品代谢产物差异明显,其中AF 7622菌株发酵样品同自然发酵豆豉代谢产物组成差异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AF 7214、AF 7622、AF 77、米曲霉强化发酵与自然发酵豆豉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通路,特别是精氨酸生物合成。以变量重要投影值>1.5、P<0.05为标准筛选出5组样品间的关键差异代谢物共62种,其中包括赖氨酸、丝氨酸、2-甲基丝氨酸等26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说明强化发酵对豆豉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代谢影响最明显。本研究可为浏阳豆豉强化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形成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阳豆豉 强化发酵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菌株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19
作者 张文勇 张恒慧 王晓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豆豉纤溶酶活力且稳定遗传的诱变菌株DC-V5,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装液量70 mL/250 mL、发酵温度34℃、初始pH 6.5。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诱变菌株DC-V5产豆豉纤溶酶活力最高达到(451.26±11.09)IU/mL,是优化前出发菌株DC-1的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豆豉纤溶酶 紫外线诱变 产酶条件优化
下载PDF
保康传统发酵臭豆豉菌群结构及风味品质分析
20
作者 徐继 杨莹 陈丽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5期181-188,共8页
以湖北保康传统发酵臭豆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臭豆豉中菌群结构,并对其风味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豆豉中共获得62 725条有效序列,注释得到423个操作分类单元,隶属于1个细菌界、22个门、48个纲、83个目、103个科、12... 以湖北保康传统发酵臭豆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臭豆豉中菌群结构,并对其风味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豆豉中共获得62 725条有效序列,注释得到423个操作分类单元,隶属于1个细菌界、22个门、48个纲、83个目、103个科、124个属、137个种。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97.04%)为核心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芽孢杆菌属(94.39%)为优势菌属,在种水平上,副地衣芽孢杆菌(68.83%)、嗜热淀粉芽孢杆菌(19.17%)和斯密氏芽孢杆菌(4.02%)为优势种。基础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豆豉水分含量为51.87%,pH值为7.54,总酸、氨基酸态氮、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36、0.39、38.94、22.07 g/100 g,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得到该豆豉风味物质主要为吡嗪类、酮类和羧酸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67.35%、10.30%和5.96%,其中2,5-二甲基吡嗪、2-丁基-3,5-二甲吡嗪和川芎嗪相对含量分别为19.59%、27.83%和17.61%,是保康传统发酵臭豆豉的特征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豆豉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技术 风味品质 特征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