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电影语境下华语艺术电影的凝滞气质
1
作者 宋杰 黄家铨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慢电影作为一种新颖的电影理论概念或方法,正在被各国艺术电影研究所接受、运用和扩展。在慢电影的语境下,对华语艺术电影,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作品,进行美学和语言表现的深入剖析,并在与西方慢电影的比对中,可以概括性地归纳出华语艺术... 慢电影作为一种新颖的电影理论概念或方法,正在被各国艺术电影研究所接受、运用和扩展。在慢电影的语境下,对华语艺术电影,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作品,进行美学和语言表现的深入剖析,并在与西方慢电影的比对中,可以概括性地归纳出华语艺术电影的主要特征:即通过固定的或缓慢移动的摄影长镜头、静观默念的非人格视点、非戏剧长镜头抒情性缝合、非线性的松散时空结构等方式,展现出东方诗意美学的凝滞特质。华语艺术电影虽受欧洲慢电影的影响,但固有的东方时间观及中国传统的生命意识使得其叙事手法、视听语言编码、空间构成等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化倾向,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家庭观及抒情性的文艺观高度契合,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电影 华语电影 艺术电影 视听语言 凝滞气质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发展:挑战与对策
2
作者 谷陵 张海威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提出了新文科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和文科专业深化改革创新的立足点。通过分析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可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硕士...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提出了新文科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和文科专业深化改革创新的立足点。通过分析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可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发展面临入口端准入门槛和评估不严、过程端培养方案科学性不足和出口端“专硕不专”“中硕不中”等挑战。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今后的发展应把好“五关”,即目标关、思想关、专业关、模式关和课程关,具体包括明确事业和学科发展目标,实施“大思政”、开展“三全育人”,优化专业关系,实现中外研协同发展,创新专业评估模式和培养模式,完善课程和教学体系,依托新科技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国际中文教育 硕士专业 专业发展
下载PDF
基于汉语言文学的“双一流”本硕一体化科研素养建设探索与突破
3
作者 张宏 李振东 +1 位作者 李昱潼 王源洁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5-88,共4页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战略指引下,本硕一体化教育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探索,正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与推行。为深度强化大学生科研能力,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整体跃升,本研究聚焦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通过重构本科课程体系,包括引...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战略指引下,本硕一体化教育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探索,正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与推行。为深度强化大学生科研能力,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整体跃升,本研究聚焦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通过重构本科课程体系,包括引入科研导论等前瞻性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参与度。此举措不仅旨在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更为其未来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学习铺设坚实的基石,确保教育链条的连贯性与高效性。强调教育改革措施紧贴时代需求与学术前沿,从而有效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稳步迈向教育强国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本硕一体化 汉语言文学 科研能力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的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
4
作者 张宝林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是一种跨语种、文化、媒介、族群、国籍和区域,兼具在地性和中国性的世界性文学现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中文和外语两个学科的学者既需直面这一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窘境,努力突破学科壁垒,构筑学术...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是一种跨语种、文化、媒介、族群、国籍和区域,兼具在地性和中国性的世界性文学现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中文和外语两个学科的学者既需直面这一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窘境,努力突破学科壁垒,构筑学术共同体,运用现代技术搭建协同共享平台;又需在坚守文学问题本位导向的同时,找寻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路径,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还需立足世界文学场域,开展立体多维透视,力求准确还原、深入阐释其多元景观和多维面相。鉴于海外华人/华文文学与中国和中华文化存在天然的血脉关系,研究者探讨相关问题时很有必要彰显中国视角,力求有效服务于中国社会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海外华人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
5
作者 时雯雯 沈昌明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8-140,共3页
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方针,实践教学地位日益突出,但新文科背景下,其实践教学仍存在教学队伍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实践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将立德树... 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方针,实践教学地位日益突出,但新文科背景下,其实践教学仍存在教学队伍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实践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着力打造特色“金课”,构建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完善实习实训体系,鼓励学生参赛、考证,以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国际教育 实践教学
下载PDF
精神、技艺和语境——论中文创意写作视域下的新诗教育
6
作者 周文波 《写作》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创意写作课程是高校新诗写作教学的重要途径。新诗警惕陈词滥调,其语言精神与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内在的创意本体意涵相契合,两者能形成建设性的理论互动。新诗写作教学应注重具体诗艺的传授,令学生深刻理解一首诗的诞生过程所包孕的创造... 创意写作课程是高校新诗写作教学的重要途径。新诗警惕陈词滥调,其语言精神与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内在的创意本体意涵相契合,两者能形成建设性的理论互动。新诗写作教学应注重具体诗艺的传授,令学生深刻理解一首诗的诞生过程所包孕的创造性元素。诗艺并非教条,而是充盈课堂的介质。新诗写作教学应使学生在具体的审美陌生化体验中,领会语言精神和创意内涵。写作工坊模式为学生搭建了沉浸式的新诗读写语境。在此语境下,学生间的审美交往促使其自主地破除自我陈见,获取新的美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创意写作 新诗写作 语言精神 诗艺 写作工坊
下载PDF
《中国文学艺术精华》:“异语书写”与“无本回译”
7
作者 朱璞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20世纪70年代末,刘若愚在美国出版了Essentials of Chinese Literary Art(《中国文学艺术精华》)。此书秉持“纯文学观”,采用文体分类的编写体例,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从《诗经》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文学(含台湾地区文学),在中国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刘若愚在美国出版了Essentials of Chinese Literary Art(《中国文学艺术精华》)。此书秉持“纯文学观”,采用文体分类的编写体例,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从《诗经》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文学(含台湾地区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异语书写”的链条上成为关键的一环。刘若愚在编写中国文学史时,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情况,对文学经典的选择与国内同中有异,采用中西文学比较法,达到了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文学的目的。中文本译者在“无本回译”时既有得当的处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和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艺术精华》 “异语书写” “无本回译”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为例
8
作者 孙晓梅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27-33,共7页
“大学语文”是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面向公安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如何使课程内容充分彰显公安特色,如何使课程教学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使课程教学评价更加突出综合素质三方面问题,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提出以“一... “大学语文”是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面向公安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如何使课程内容充分彰显公安特色,如何使课程教学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使课程教学评价更加突出综合素质三方面问题,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提出以“一条主线+三大专题”重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以“厚植家国情怀、弘扬英模精神、树立法治观念”重构课程思政价值体系,以“5E+3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并采用“七维度”考核评价项目构建综合全面的评价标准,为锻造公安铁军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大学语文 5E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汉语言文学专业“新文科”建设的问题、路径与成效——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
9
作者 张薇薇 石耀华 刘学忠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4,共5页
“新文科”是注重打破传统壁垒、更加创新融通的文科新范式。“新文科”建设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传统文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文科”时代背景下进行文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探索,目的是挖掘文科教... “新文科”是注重打破传统壁垒、更加创新融通的文科新范式。“新文科”建设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传统文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文科”时代背景下进行文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探索,目的是挖掘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基于此,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分管理等方面实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尝试探索多种项目形式与“新文科”相结合,以期实现与“新文科”建设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博融广蓄的新时代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 问题 路径 成效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数字素养嵌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10
作者 李毅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1期69-71,共3页
文章主要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如何将数字素养嵌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当中,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提... 文章主要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如何将数字素养嵌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当中,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言文学 数字素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路径
11
作者 袁如诗 张杨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日益失去其独特之处,教学理念和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持续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并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与...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日益失去其独特之处,教学理念和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持续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并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与应用,鼓励跨学科融合,培养国际化视野,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加强师资培训与发展,拓展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体系+”“模式+”“实践+”“文学+”“氛围+”“师资+”等全方位、立体、动态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机遇 挑战 路径
下载PDF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12
作者 郭晓芬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提问,以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回答的热情;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提问,以提高课堂提问的...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提问,以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回答的热情;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提问,以提高课堂提问的目的性,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提问艺术 针对性 目的性 学科素养
下载PDF
“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新路径 被引量:11
13
作者 潘玉华 李英姬 陈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6年第2期32-36,共5页
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迅速,但各培养院校仍然存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比较突出。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汉堡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课程设置为研究个案,提出&qu... 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迅速,但各培养院校仍然存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比较突出。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汉堡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课程设置为研究个案,提出"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模块化,能力培养核心化,实践教学主导化;以区域化、国别化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课程设置 能力培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晓霏 蒋传红 周渡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第7期154-160,共7页
目前,学界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集中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升。从新文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出发,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学界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集中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升。从新文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出发,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政策进行分析,明确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目的,即有效提升师范生职场竞争力,增加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衔接度和推进实践能力培养的信息化,最后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化、实践教学的时代性以及实践教学信息化三方面构建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言文学 师范教育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 被引量:92
15
作者 马世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1,共4页
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对于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无疑是一种重大的变革,其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如何面对新文科建设的契机、应对新文科带来的挑战,是传统文科建设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其本义所指,新文科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建设的问题,更是一种方法... 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对于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无疑是一种重大的变革,其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如何面对新文科建设的契机、应对新文科带来的挑战,是传统文科建设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其本义所指,新文科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建设的问题,更是一种方法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更是一种新理念;不仅仅是对传统文科的外部改革,更是一种文科内部的自我革新。由此,提出“新中文”的思路,主张在新文科的理念下,建设新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新中文”重人文、重原典、重融通、重创新的四种特征,是认识其内涵的基本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语言文学 “新中文”
下载PDF
西方分析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差异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傅小凡 兰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
西方分析美学秉承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方法,力图将美学问题当做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艺术定义为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妙悟,超越语言通过体验通达最高的无言之美,更重视语言之外的心灵体验。分析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 西方分析美学秉承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方法,力图将美学问题当做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艺术定义为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妙悟,超越语言通过体验通达最高的无言之美,更重视语言之外的心灵体验。分析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之差异主要根源于中西美学思维方法的区别,依据冯友兰观点,分析美学方法即"正的方法",中国传统美学即"负的方法",二者均有其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语言分析 艺术定义 中国美学 妙悟 无言之美 思维方法
下载PDF
东方设计中的民俗文化符号应用论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陶思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1,共5页
民俗文化符号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自然产物,也是艺术创作的灵动语言,其构成系统包括自然类、造物类、人体类、非物类等几个方面。民俗符号语言的修辞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指事、拟人、谐音等类型,在造型或图像的背后往往有多彩的叙事成... 民俗文化符号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自然产物,也是艺术创作的灵动语言,其构成系统包括自然类、造物类、人体类、非物类等几个方面。民俗符号语言的修辞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指事、拟人、谐音等类型,在造型或图像的背后往往有多彩的叙事成分和奇妙的生成逻辑。中国的民俗符号在当代继续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东方设计的艺术领域会有较大的拓展,应注意为中国制造注入中国元素,注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东方设计 民俗艺术符号 构成系统 语言修辞 应用前景
下载PDF
空间性语言、空间语法和中国古代诗歌的空间性——从言、象、意论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性之一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伟龙 尹素娥 《殷都学刊》 2012年第1期53-61,共9页
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因而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诗学研究的应有之义。而作为创作媒介的汉语,由于自身是种空间性语言以及其语法的空间性,则必然使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具有空间性的特性。
关键词 空间性语言 空间语法 中国古代诗歌 空间艺术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的备课艺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晓颖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4,共4页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而备课艺术是这门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保证教学质量 ,首先必须备好课 ;要备好课 ,就要懂得备课的艺术。本文从主观到客观。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备课艺术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开放性试题多维评量模型的设计与探索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宓 李瑛 《中国考试》 2017年第11期17-24,共8页
语文考试中,学生在开放性试题上的作答表现往往呈现出交互性、多层次性等复杂特点,尤其是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的当下,传统的评分方式在标准精细、评分界定清晰以及分数可解释等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弱。本文拟尝试构建一种多维评... 语文考试中,学生在开放性试题上的作答表现往往呈现出交互性、多层次性等复杂特点,尤其是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的当下,传统的评分方式在标准精细、评分界定清晰以及分数可解释等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弱。本文拟尝试构建一种多维评量模型,通过评量等级的细化,从不同维度对学生在开放性试题中反映出的认知层次与策略,以及表现出来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更为有效的区分和评价,并为实现试题评分的可解释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考试 开放性试题 核心素养测评 多维评量模型 评分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