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好氧细菌诱导碳酸钙矿物的形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福春 郭文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5-672,共8页
研究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能力对于理解碳酸盐的微生物矿化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生物参与下碳酸钙系列矿物的形成过程既与微生物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与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实验条件相同是对不同微生物矿化能力开展对比... 研究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能力对于理解碳酸盐的微生物矿化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生物参与下碳酸钙系列矿物的形成过程既与微生物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与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实验条件相同是对不同微生物矿化能力开展对比研究的前提.目前,针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矿化能力而开展的对比研究工作还相当缺乏,相关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各研究者根据微生物类型来确定实验条件(尤其是培养基成分)进而开展实验所获得的结果.为了对比研究不同微生物在促进碳酸盐矿物形成以及对所形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本文利用从同一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三种好氧细菌-蜡状芽孢杆菌(GW-1菌株)、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和微杆菌(GW-3菌株)在B4培养基中、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40d的培养实验.测定了沉淀物重量、溶液的pH值和电导率,并利用SEM和XRD技术对矿物形态和组成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三株细菌均具有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能力,其能力的大小顺序为:GW-2菌株>GW-1菌株>GW-3菌株;(2)细菌死亡后的自溶过程使溶液pH值升高;(3)GW-1菌株和GW-2菌株作用下分别形成四方双锥状方解石和半球状方解石,而GW-3菌株则有利于形成球状球霰石.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细菌促进碳酸盐矿物形成的主要过程,认为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有机氮源转化为NH+4和死亡细菌的自溶可能是导致溶液pH值升高并促进碳酸盐矿物沉淀的主要过程,细菌呼吸作用产生CO2及其后的化学过程可能是细菌将有机碳源转化为无机碳沉淀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赖氨酸芽孢杆菌 微杆菌 方解石 球霰石 B4培养基
下载PDF
3株太湖溶藻细菌的分离及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征宇 宁喜斌 +3 位作者 李文利 王志坚 山树斌 李晓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4,共6页
选择藻华现象严重的太湖作为采样点,取6个不同位置的水样加入含有对数期藻液的三角瓶中,取藻液有黄化现象的对应水样作为分离溶藻细菌的材料,初筛得到21株细菌,其中3株细菌表现出较强的溶藻作用,编号分别为A09、A10、A21。经6 d溶藻实验... 选择藻华现象严重的太湖作为采样点,取6个不同位置的水样加入含有对数期藻液的三角瓶中,取藻液有黄化现象的对应水样作为分离溶藻细菌的材料,初筛得到21株细菌,其中3株细菌表现出较强的溶藻作用,编号分别为A09、A10、A21。经6 d溶藻实验,菌株A09、A10、A21对Microcstis aeruginosa 905藻细胞清除率分别达到93.11%、88.71%、97.20%,叶绿素a清除率分别为87.63%、83.48%、93.16%,溶藻能力A21>A09>A10,均为高效的溶藻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分子鉴定,A09菌株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A10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21号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3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机制均为胞外释放某种物质进行间接溶藻,且这种或几种物质具有极强的热稳定性,属于非蛋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鞘氨醇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蜡状芽孢杆菌 太湖
下载PDF
小麦根部内生细菌ZY-1对小麦白粉菌的抑菌活性及拮抗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龚双军 向礼波 +6 位作者 薛敏峰 张学江 史文琦 曾凡松 汪华 杨立军 喻大昭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5-641,共7页
从小麦根部分离到6株代谢表面活性剂的菌株,比较各菌株排油性和抑菌性,结合PCR方法优选出一株具广谱抗菌性且含有srf A、fen A、itu B和bac D等4个关键基因的细菌ZY-1。经BIOLOG生理生化试验测定和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将其鉴... 从小麦根部分离到6株代谢表面活性剂的菌株,比较各菌株排油性和抑菌性,结合PCR方法优选出一株具广谱抗菌性且含有srf A、fen A、itu B和bac D等4个关键基因的细菌ZY-1。经BIOLOG生理生化试验测定和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将其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平板和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Y-1的发酵液对活体专性寄生菌小麦白粉菌的生防效果分别达到(97.94±1.25)%和(82.56±2.11)%,优于10 mg/L的三唑酮化学药剂(P<0.05)。组织学显微观察表明,菌株ZY-1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吸器形成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产脂肽细菌ZY-1是一株应用前景广阔的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小麦白粉菌
下载PDF
水晶肘花长白斑现象的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鹏 王艳 +4 位作者 何江 伍玲 谢艳 伏毅 黄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89,193,共5页
为了探索肘花长白斑的原因,分别从正常和长白斑的肘花产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4株菌,传统培养和16SrDNA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中的细菌主要为泛团菌属(Pantoea sp.)和包括Enterobacter cloacae、Enterobacter ludwigü在内的肠杆菌... 为了探索肘花长白斑的原因,分别从正常和长白斑的肘花产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4株菌,传统培养和16SrDNA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中的细菌主要为泛团菌属(Pantoea sp.)和包括Enterobacter cloacae、Enterobacter ludwigü在内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而白斑组中除了肠杆菌属外,还分离出包括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内的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由此推断芽孢杆菌的存在可能是引起产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花 白斑 16S RDNA 蜡样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 变质
下载PDF
经辐照杀菌的无菌袋中耐辐照微生物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纪明淮 高雯 周帼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05-209,共5页
对某番茄酱生产企业提供的辐照杀菌(辐照剂量≥15 k Gy)的5 L无菌袋进行菌落计数、分离和鉴定。3 L无菌水反复漂洗,滤膜过滤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分离纯化后采用16S r DNA和dna J序列分析分别鉴定到属和种。结果表明,5批次的样品中均... 对某番茄酱生产企业提供的辐照杀菌(辐照剂量≥15 k Gy)的5 L无菌袋进行菌落计数、分离和鉴定。3 L无菌水反复漂洗,滤膜过滤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分离纯化后采用16S r DNA和dna J序列分析分别鉴定到属和种。结果表明,5批次的样品中均有细菌检出,数量在5-132 CFU/袋,9个典型菌落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后,分别属6个属,其中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考克斯菌属(Kocuria)各1株,微球菌属(Micrococc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各2株;dna J序列分析则将一株葡萄球菌C8-3鉴定到种-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辐照杀菌的无菌袋虽然微生物数量不高,但是依然残留了一些耐辐照的细菌,它们或多或少会给内装食品带来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或影响食品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照 辐照杀菌的无菌袋 不动杆菌属 考克斯菌属 微球菌属 微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 栖水菌属 表皮葡萄球菌
下载PDF
蜡状芽胞杆菌促进红球菌发酵产甲壳素脱乙酰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依依 吴峥 +1 位作者 马天颖 蔡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58-163,共6页
以胶体甲壳素作为产酶诱导物,利用蜡状芽胞杆菌和红球菌共同发酵提高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的产量。通过监测2菌株混合发酵时甲壳素酶和CDA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验证了双菌株协同发酵产脱乙酰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 以胶体甲壳素作为产酶诱导物,利用蜡状芽胞杆菌和红球菌共同发酵提高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的产量。通过监测2菌株混合发酵时甲壳素酶和CDA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验证了双菌株协同发酵产脱乙酰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两菌株配比、发酵周期、温度、接种量、装液量和摇瓶转速等因素对脱乙酰酶活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设计Plackett-Burman(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适宜2菌株协同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2菌株接种量最佳配比为2∶8,最佳产酶培养基组分(g/L):蛋白胨0.25、K_(2)HPO_(4)0.6、MgSO 41.5、酵母浸粉3.0、NaCl 8.5、KH_(2)PO_(4)0.8、胶体甲壳素8.0。优化后菌株产CDA的活力约为优化前的1.96倍,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化产CD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酵 红球菌 蜡状芽胞杆菌 甲壳素脱乙酰酶
下载PDF
两种抗生细菌拌种飞播造林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显明 余金勇 +7 位作者 胡炳福 罗中康 黄以黔 刘明灿 李心悦 邬海鸥 杨世平 毛济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74-477,共4页
飞播造林是加快荒山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飞播造林的成效和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病虫的危害已成为当前飞播造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1991年应用松针上分离到的两种抗生细菌,P751和Bc752菌株制剂——农丰菌2号和1号... 飞播造林是加快荒山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飞播造林的成效和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病虫的危害已成为当前飞播造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1991年应用松针上分离到的两种抗生细菌,P751和Bc752菌株制剂——农丰菌2号和1号处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种子,在贵州省凤岗县5个播区10533hm^2进行飞播造林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 假单胞菌 抗性细菌 拌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