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ene in Bacillus licheniformis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冰 俞冠翘 +1 位作者 朱家璧 沈善炯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0年第3期254-264,共11页
The gdhA genes of IRC-3 GDH strain and IRC-8 GDH+ strain were cloned, and they both successfully complemented the nutritional lesion of an E. coli glutamate auxotroph, Q100 GDH". However, the gdhA gene from the m... The gdhA genes of IRC-3 GDH strain and IRC-8 GDH+ strain were cloned, and they both successfully complemented the nutritional lesion of an E. coli glutamate auxotroph, Q100 GDH". However, the gdhA gene from the mutant IRC-8 GDH+ strain failed to complement the glutamate deficiency of the wild type strain IRC-3. The gdhA genes of the wild type and mutant origin were sequenced separately. No nucleotide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m. 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gdhA genes were actively expressed in both the wild type and the mutant. Additionally, no GDH inhibitor was found in the wild type strain IRC-3. It is thus proposed that the inactivity of GDH in wild type is the result of the deficiency at the post-translational level of the gdhA expression. Examination of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Bacillus licheniformis GDH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he motifs characteristic of the family I -type hexameric protein, while the GDH of Bacillus subtilis belongs to family 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licheniformis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a gene.
原文传递
利用Bacillus licheniformis NK-03合成聚谷氨酸及其合成酶基因pgsBCA的克隆 被引量:4
2
作者 金映虹 刘静 +3 位作者 刘莉 邓飞 陶剑 宋存江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3,共7页
分离到一株能合成γ-聚谷氨酸(γ-PGA)的细菌,通过16SrRNA 序列同源性分析、计算机微生物分类鉴定系统 BIOLOG-System 4.20等方法,确立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命名为 Bacillus licheniformis NK-03.该菌合成的γ-PGA 所含的 L-谷氨酸单... 分离到一株能合成γ-聚谷氨酸(γ-PGA)的细菌,通过16SrRNA 序列同源性分析、计算机微生物分类鉴定系统 BIOLOG-System 4.20等方法,确立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命名为 Bacillus licheniformis NK-03.该菌合成的γ-PGA 所含的 L-谷氨酸单体可高达98%,且重均分子量(M_w)为1360000.另外,利用 pXMJ19质粒将 B.licheniformis NK-03的7-PGA 合成酶基因 pgsBCA 克隆到了 Escherichia coli JM109中,使其成功表达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42 433的γ-PGA.同时,通过比较 B.licheniformis NK-03与已报道菌株 pgsBCA 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发现基因簇中 pgsC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最为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γ-PGA) bacillus licheniformis 立体构型 pgsBCA基因
下载PDF
谷氨酸脱氢酶gdh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的影响
3
作者 田篮鑫 杨雨婷 +3 位作者 秦祎 张政 田光明 方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71-3779,共9页
【目的】旨在阐明谷氨酸脱氢酶gdhA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并探明glnR基因对gdhA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单增李斯特菌gdhA基因缺失株;通过生长曲线测定亲本株10403S、缺失株10403S-ΔgdhA和回补... 【目的】旨在阐明谷氨酸脱氢酶gdhA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并探明glnR基因对gdhA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单增李斯特菌gdhA基因缺失株;通过生长曲线测定亲本株10403S、缺失株10403S-ΔgdhA和回补株10403S-CΔgdhA菌株的生长能力;利用抗氧化应激存活试验检测gdh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诱导GdhA蛋白表达并纯化,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特异性。通过构建携带gdh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FP报告质粒,测定氧化应激条件下glnR基因缺失对gdhA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氧化应激条件下glnR基因缺失对Gdh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检测glnR基因缺失对菌株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dhA基因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在正常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在20 mmol/L H 2O 2条件下,缺失株10403S-ΔgdhA存活能力极显著高于亲本株10403S(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dhA兔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GFP荧光分析结果显示,glnR基因缺失后,gdhA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在氧化应激条件下glnR基因缺失后GdhA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glnR基因缺失菌株存活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谷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gdhA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10403S正常生长,但显著提高其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存活能力,gdhA基因转录水平及GdhA蛋白表达水平受glnR基因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谷氨酸脱氢酶 gdha基因 氧化应激 glnR基因
下载PDF
纳豆芽孢杆菌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丽丽 潘玉兰 张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2-86,共5页
纳豆芽孢杆菌谷氨酸脱氢酶(GDH)是纳豆发酵产氨的关键酶。本文以纳豆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枯草芽孢杆菌的GDH编码基因(RocG)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再经pMD19-T质粒TA克隆,获得了全长为1275bp、与RocG基因同源性为98%的纳豆... 纳豆芽孢杆菌谷氨酸脱氢酶(GDH)是纳豆发酵产氨的关键酶。本文以纳豆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枯草芽孢杆菌的GDH编码基因(RocG)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再经pMD19-T质粒TA克隆,获得了全长为1275bp、与RocG基因同源性为98%的纳豆芽孢杆菌GDH的编码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DH,转化至E.coliBL21(DE3)进行体外诱导表达。表达的包涵体在超声破菌、变性、纯化和复性后,经SDS-PAGE分析得到了47kDa的特异条带。纳豆芽孢杆菌GDH同时具有NAD+和NADP+依赖活性,酶活分别为6.7723U·mg-1蛋白和9.4205U·mg-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谷氨酸脱氢酶 基因表达 酶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谷氨酸消旋酶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邬旭龙 杨敏 +5 位作者 肖璐 张婧 杨苗 谢礼 安微 林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118,138,共6页
为了进一步分析谷氨酸消旋酶的结构和生物信息功能,试验以γ-PGA生产菌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DY136为材料,PCR扩增其谷氨酸消旋酶基因(racE),纯化racE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运用多种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该基因编码... 为了进一步分析谷氨酸消旋酶的结构和生物信息功能,试验以γ-PGA生产菌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DY136为材料,PCR扩增其谷氨酸消旋酶基因(racE),纯化racE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运用多种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结构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racE基因条带大小为819 bp,对racE基因进行大肠杆菌原核表达,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优化表达条件,成功表达了大小为30.15 ku的重组融合蛋白。racE蛋白编码27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NCBI中公布的地衣芽孢孢杆菌racE蛋白(GenBank登录号为KAA0845975.1)氨基酸同源性为99.62%。racE蛋白理化性质稳定,是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不含有信号肽,α-螺旋是其主要的二级结构,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73.90%)。说明racE基因保守且相对稳定,在谷氨酸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谷氨酸消旋酶 racE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