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re-emerging bacteriophage therapy in the era of XDR
1
作者 POOJA BHADORIYA RICHA SHARMA +4 位作者 REKHA MEHROTRA SIMRAN KAUR ISHA SRIVASTAVA MUKUL JAIN PRASHANT KAUSHIK 《BIOCELL》 SCIE 2023年第9期1915-1930,共16页
In the present medicine worl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one of the key threats to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Researchers continue to work hard to combat this global health concern.Phage therapy,an age-old practice durin... In the present medicine worl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one of the key threats to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Researchers continue to work hard to combat this global health concern.Phage therapy,an age-old practice during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was outshined by the discovery of antibiotics.With the advent of widespread antibiotic resistance,phage therapy has again redeemed itself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owing to its adeptness to target bacteria precisely.Limited side effects,the ability to migrate to different body organs,a distinct mode of action,and proliferation at the infection site,make phages a profitable candidate to replace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The progressive outcome of numerous in vitro studies and case reports has validat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hage therapy.The bright perspective of using phages to treat bacterial infections has fueled enormous medical research to exploit their potential as therapeutics.The gaps in the information about phages and the lack of consent for clinical trials is major hurdle for consideration of phage therapy.Crafting phage therapy as a reality in medicine requires a coordinated effort from different fraternities.With this review,we aim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hage therapy in modern medicine.This review explains their historical journey,basic phage biology,cross-talk with the host immunity,obstacles with phage therapy,and their possible remedies.Comprehensive data on the various significant clinical trials of phage therapy has been presented.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antibiotics and phage therapy in part and in combination,along with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phag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ophag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Phage biology Phage therapy Phage therapy clinical trials Phage therapy in India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宿主谱的拓宽
2
作者 程龙飞 江南松 +6 位作者 刘荣昌 傅秋玲 梁齐章 万春和 黄瑜 傅光华 陈红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液中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结果表明,30代噬菌体混合液可裂解79.2%(19/24)的鸭疫里默氏菌试验菌株;30代噬菌体混合液中分离出的单一噬菌体能裂解的试验菌株数量为2~9株;裂解数最多的5株单一噬菌体,以各自宿主菌传代10次,噬菌谱没有发生变化;将裂解谱互补的单一噬菌体混合,4株噬菌体即可裂解19株试验菌株,与30代噬菌体混合液相同。说明建立的方法可以拓宽噬菌体混合液、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为噬菌体鸡尾酒制剂的毒株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噬菌体 噬菌谱 拓宽
下载PDF
微生物组在乳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建 苑书建 +9 位作者 周宏雷 徐迪 佘恬静 吴怡 吴雅茹 王丹丹 侯俊宸 吴旸 唐金海 孙明明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探索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治疗策略是目前研究的难点。该文重点综述了微生物群在乳腺癌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研究显示,乳腺肿瘤内微生物群对于促进肿瘤转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探索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治疗策略是目前研究的难点。该文重点综述了微生物群在乳腺癌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研究显示,乳腺肿瘤内微生物群对于促进肿瘤转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不仅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也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在药物作用机制及免疫治疗的响应性方面。此外,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筛选出肿瘤特异性蛋白质,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微生物群和噬菌体作为潜在的诊断工具,已经在癌症风险评估方面展现出新的研究潜力。未来应深入研究微生物群对乳腺癌的调控机制及乳腺癌与肠道微生物的交互作用,以期为乳腺癌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生物群 噬菌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噬菌体药物开发及质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蓉 赵晨 +2 位作者 李端华 饶峻 王辂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噬菌体治疗作为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替代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关注,该法主要用于针对由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MDR)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如今,噬菌体在农业和兽医治疗方面及其在西方国家用于... 噬菌体治疗作为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替代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关注,该法主要用于针对由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MDR)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如今,噬菌体在农业和兽医治疗方面及其在西方国家用于人类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几十年西方世界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和治疗探索,并且国外某些授权药店正在销售人用噬菌体药物。但噬菌体用于人类治疗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噬菌体的高度特异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噬菌体制剂管理法规不完善使得其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等。本文结合我国现行药典关于生物制品生产、制备及质量控制要求和欧洲药品管理局(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近年来以噬菌体治疗药物批准途径的探索为参照,着重对噬菌体库构建与控制、噬菌体制备与质控和临床前测试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库 细菌 抗生素 制剂 制备工艺
下载PDF
OmniLog TM微生物鉴定系统在青海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宿主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存香 祁芝珍 +6 位作者 张青雯 赵海红 马龙 游陪松 杨建国 吴海生 冯建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采用两种微量法检测青海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谱,为今后噬菌体生态学研究和基于宿主范围噬菌体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OmniLog TM微生物鉴定系统微量法和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2株鼠疫耶尔森菌(鼠疫疫苗株EV... 目的采用两种微量法检测青海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谱,为今后噬菌体生态学研究和基于宿主范围噬菌体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OmniLog TM微生物鉴定系统微量法和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2株鼠疫耶尔森菌(鼠疫疫苗株EV 76、614F)和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PTB5、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的裂解情况。结果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均能成功感染鼠疫疫苗株EV 76、614F并依赖其生长繁殖,且基于OmniLog TM系统33℃培养48 h也能够观察到试验孔中四唑类染料颜色随着噬菌体数量的增加和宿主菌数量的减少而变淡。利用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敏感性结果显示,28℃和37℃时476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5敏感,而087号和072204号对其不敏感;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这3株非鼠疫耶尔森菌均不敏感,且基于OmniLog TM系统观察到试验孔与对照孔中细菌生长曲线和四唑类染料颜色分别呈现相似对应的结果。然而,以鼠疫疫苗株EV 76、614F为宿主菌,37℃时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微量点滴于固体培养基上不显示噬菌斑。结论基于OmniLog TM检测系统的噬菌体宿主范围测定法可以作为一种替代传统检测宿主谱的测定方法,在噬菌体与宿主菌相互作用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鼠疫菌 宿主谱 OmniLog TM微生物鉴定系统 点滴法
下载PDF
噬菌体抗细菌生物膜机制及应用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佩霓 李庆蓉 +4 位作者 李江 何薇 和平安 吕梅 杨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99-204,共6页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s,BF)是细菌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所形成的复杂微生物群落,其形成显著增强了细菌毒力和耐药性,与高比例的慢性细菌感染相关,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统抗生素和常用消毒剂在清除生物膜方面的能力有限,迫...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s,BF)是细菌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所形成的复杂微生物群落,其形成显著增强了细菌毒力和耐药性,与高比例的慢性细菌感染相关,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统抗生素和常用消毒剂在清除生物膜方面的能力有限,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新策略治疗细菌生物膜。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作为一类能感染并裂解细菌的病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特异度,被认为是治疗细菌生物膜有前景的替代方法。该文综述了噬菌体抗细菌生物膜的作用机制、基于噬菌体及其衍生物在防控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应用策略,为开发高效的噬菌体抗细菌生物膜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细菌生物膜 噬菌体抗细菌生物膜机制 噬菌体应用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ophage of an Antibiotic-resistant Escherchia coli Strain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淑芳 邓瑞玲 +3 位作者 张帅领 张智慧 梁垲珊 张继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2期2692-2695,2706,共5页
In this study, bacteriophage of an antibiotic-resistant Escherchia coil strain isolated from feces of chicken was isolated. Its host range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spotting sample on monolayer agar, and its lys... In this study, bacteriophage of an antibiotic-resistant Escherchia coil strain isolated from feces of chicken was isolated. Its host range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spotting sample on monolayer agar, and its lysis titer, 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temperature tolerance and pH tolerance were determined by the double-layer agar plat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ophage had a broad host range. The biological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two strains of E. coil were fully lysed and one strain of E. coil was weakly lysed by the bacteriophage. The lysis titer and MOI of the bacteriophage were 1.20×10^8 PFU/ml and 1, respec- tively. Under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40℃, the Jysis titer of the bacteriophage reached 8.90×10^9 PFU/ml; however, the bacteriophage lost its infectivity at the tem- perature of 80℃. In the pH range of 5-11, the lysis titer of the bacteriophage ranged from10^6 to 10^9 PFU/mI.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 4 and 12, the bacterio- phage was inval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ophage Escherchia coli Antibiotic resistanc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部分NS1基因假病毒的构建
8
作者 龙彩韵 王瑞晨 +8 位作者 姚晓慧 武婕慧 付士红 李樊 殷启凯 崔倩倩 许松涛 聂凯 王环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35,242,共6页
目的构建耐核酸酶的含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部分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基因的假病毒,为JEV的实验室核酸检测提供质控品,提高检测质量。方法将JEV部分NS1基因、蚊18S RNA基因和人GAPDH基... 目的构建耐核酸酶的含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部分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基因的假病毒,为JEV的实验室核酸检测提供质控品,提高检测质量。方法将JEV部分NS1基因、蚊18S RNA基因和人GAPDH基因片段次序连接克隆到该质粒上,构建重组载体pET-MS2-JEV;转化大肠杆菌后表达纯化假病毒,并对其进行耐受性和稳定性评估。结果构建了重组载体pET-MS2-JEV,表达获得的假病毒具有耐核酸酶、耐物理化学因子的特性,可在4℃和-20℃条件下稳定保存。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稳定性好的含JEV部分NS1基因的假病毒,可作为JEV实验室核酸检测的质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MS2噬菌体 假病毒
下载PDF
1株李斯特菌噬菌体的分离、保存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刘凌云 毛盼 +5 位作者 陈晋妮 李玲玲 王艳 宋敬东 陈峥宏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41,共7页
目的从食品销售环境样本中分离李斯特菌噬菌体,并对分离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宿主谱及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和点滴法,以分离的英诺克李斯特菌Lin08作为宿主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烈性噬菌体LMLPA5,使用... 目的从食品销售环境样本中分离李斯特菌噬菌体,并对分离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宿主谱及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和点滴法,以分离的英诺克李斯特菌Lin08作为宿主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烈性噬菌体LMLPA5,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并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以及理化稳定性,同时探索噬菌体在4℃、-20℃及-80℃下的保存效果。结果分离获得的LMLPA5噬菌体属于肌尾噬菌体科,其形成的噬菌斑清晰透明,周围无晕环。该噬菌体为广谱的李斯特菌烈性噬菌体,能裂解多个李斯特菌种及单增李斯特菌多个血清型菌株。LMLPA5的最佳MOI为0.1,潜伏期为10 min,平均裂解量为95.2 PFU/cell。LMLPA5对高温较敏感,在70℃暴露1 h即完全失活,而在4℃~40℃作用32 h以上噬菌体仍能保持稳定。在pH为4~10 LMLPA5的活性不受影响,经紫外线照射60 min后噬菌体被完全灭活。LMLPA5对氯仿不敏感,为无囊膜型噬菌体。噬菌体在4℃及-80℃的保存效果较好,可稳定保存8个月以上。结论本研究获得的1株广谱李斯特菌肌尾噬菌体LMLPA5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抵抗力和稳定性,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噬菌体 裂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Compressed wormlike chain moving out of confined space: A model of DNA ejection from bacteriophage 被引量:2
10
作者 Ji-Zeng Wang Long Li Hua-Jian Gao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219-1226,共8页
The molecular biomechanics of DNA ejection from bacteriophage is of interest to not only fundamental biological understandings but als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design of advanced site-specific and controlla... The molecular biomechanics of DNA ejection from bacteriophage is of interest to not only fundamental biological understandings but als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design of advanced site-specific and controll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viscous motion of a semiflexible polymer chain coming out of a strongly confined space as a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tructure confinements and frictional resistanc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DNA ejection process. The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ejection speed, ejection time, ejection length, and other 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phage type, total genome length and ionic state of external buffer solutions, show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in vitro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ejection bacteriophage. Wormlike chain model Confined semi-flexible polymer. Drag coefficient
下载PDF
噬菌体裂解酶基因Lys BT1在普通小球藻中的表达
11
作者 束忠涛 王冉 +4 位作者 沈元朝 张汉泽 朱树娇 王姝璇 孙利厂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4-739,共6页
噬菌体裂解酶因高效、安全的杀菌特性成为潜在的抗菌药物,并受到广泛关注。本试验在前期通过基因表达制备高效噬菌体裂解酶Lys BT1的基础上,深度解析Lys BT1与细菌上裂解酶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特点,成功构建出质粒pCAMBIA 1301-BT1。将... 噬菌体裂解酶因高效、安全的杀菌特性成为潜在的抗菌药物,并受到广泛关注。本试验在前期通过基因表达制备高效噬菌体裂解酶Lys BT1的基础上,深度解析Lys BT1与细菌上裂解酶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特点,成功构建出质粒pCAMBIA 1301-BT1。将该质粒通过电转化的方式导入普通小球藻中,电转条件为:电场强度1.5 kV、脉冲距离2 mm、脉冲时间0.2 ms,瞬时表达后成功进行了活性测定,从而验证了普通小球藻作为裂解酶表达载体的可行性,为噬菌体裂解酶的表达系统研发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裂解酶 小球藻 电转化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
12
作者 李少飞 刘明杰 +7 位作者 姜悦才 李登亮 曹启航 陈凤强 高士孔 陈德坤 马文涛 赵慧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获得有效抗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的生物制剂,根据NCBI登录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菌株及棒状杆菌属噬菌体序列信息分别对其时间和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并以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为宿主菌,从陕西有山羊伪结核患病史羊场的环境污水中分离噬菌体,... 为获得有效抗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的生物制剂,根据NCBI登录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菌株及棒状杆菌属噬菌体序列信息分别对其时间和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并以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为宿主菌,从陕西有山羊伪结核患病史羊场的环境污水中分离噬菌体,采用双层平板法对该噬菌体进行分离和表征鉴定。结果显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发生呈全球性分布,其中以美国与巴西最为严重,美国也是棒状杆菌属噬菌体分离株的主要来源地;分离出的1株噬菌体命名为M2;噬菌体M2呈典型的20面体结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20 min,裂解周期为60 min,平均裂解量约为690 PFU/cell,表明获得了1株对伪结核棒状杆菌具有裂解作用的噬菌体。研究结果可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防控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参考,并可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结核棒状杆菌 干酪性淋巴结炎 噬菌体 山羊
下载PDF
烈性噬菌体KM104对不同血清型鸡源沙门菌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丽英 彭娅婷 +3 位作者 严红亚 陈培富 信爱国 李珂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8-291,共14页
【目的】研究烈性噬菌体KM104株对不同血清型鸡源沙门菌雏鸡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KM104株体外裂解谱及体内安全性,确定攻菌剂量和最佳感染复数(MOI);按噬菌体的不同使用时间、频率和滴度分组,构建白羽蛋鸡3个不同血清型鸡源沙... 【目的】研究烈性噬菌体KM104株对不同血清型鸡源沙门菌雏鸡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KM104株体外裂解谱及体内安全性,确定攻菌剂量和最佳感染复数(MOI);按噬菌体的不同使用时间、频率和滴度分组,构建白羽蛋鸡3个不同血清型鸡源沙门菌感染防治模型,通过记录试验动物存活数及存活率、生长性能、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测定肛拭子排菌量、脾脏载菌量和脏器系数等指标,综合评价KM104的防治效果。【结果】噬菌体KM104对5个血清型沙门菌的综合裂解率为80.65%(50/62),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对雏鸡无明显致病作用;最佳治疗方式:针对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治疗剂量分别为7.96×10^(7)、1.26×10^(4)和1.68×10^(7)PFU/mL,采用连续3 d灌喂高滴度噬菌体的方式雏鸡存活率最高(分别为90%、80%、90%),与攻菌后不处理对照组相比,有效减轻试验雏鸡的临床症状及脏器损伤,增重显著上升(P<0.05)、肛拭子排菌量、脾脏载菌量及脏器系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噬菌体KM104对多个血清型致病性沙门菌具有广谱裂解活性,对雏鸡无明显致病作用;攻菌前连续3 d灌喂高滴度KM104的方式对预防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效果最佳,可用于沙门菌生防制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裂解谱 沙门菌
下载PDF
口腔噬菌体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之心怡 龚涛 +1 位作者 彭显 周学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是人体口腔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中有多种噬菌体,其在口腔微生物群落中与细菌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在维持口腔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发掘噬菌体与细菌之间的作用关系有利于了解口腔微生物群... 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是人体口腔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中有多种噬菌体,其在口腔微生物群落中与细菌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在维持口腔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发掘噬菌体与细菌之间的作用关系有利于了解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因素,而且可以利用噬菌体调控口腔微生态,保持口腔健康。随着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传统的抗生素疗法遇到了重大挑战,由于噬菌体具有特异性、无毒性、自我增殖性等优势,噬菌体疗法已成为目前控制微生物感染的研究热点,为龋病、牙周病和口腔念珠菌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噬菌体的生物学特征、主要的口腔噬菌体的研究现状、噬菌体在口腔微生态中的作用,以及噬菌体疗法在控制口腔致病菌方面的潜在应用,为噬菌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噬菌体 口腔病原菌 口腔微生态 噬菌体疗法 裂解酶
下载PDF
Beyond bacteria:Role of non-bacterial gut microbiota speci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15
作者 Hania Haque Syeda Warisha Zehra +2 位作者 Mohammad Shahzaib Saif Abbas Nazish Jaffa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36期4078-4082,共5页
This letter emphasizes the need to expand discussions on gut microbiome’s rol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and colorectal cancer(CRC)by including the often-overlooked non-bacterial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gut f... This letter emphasizes the need to expand discussions on gut microbiome’s rol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and colorectal cancer(CRC)by including the often-overlooked non-bacterial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gut flora.It highlights how viral,fungal and archaeal inhabitants of the gut respond towards gut dysbiosis and contribute to disease progression.Viruses such as bacteriophages target certain bacterial species and modulate the immune system.Other viruses found associated include Epstein-Barr virus,human papillomavirus,John Cunningham virus,cytomegalovirus,and human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6.Fungi such as Candida albicans and Malassezia contribute by forming tissue-invasive filaments and producing inflammatory cytokines,respectively.Archaea,mainly methanogens are also found altering th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pathways.This correspondence,thus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idering the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the entire spectrum of the gut microbiota to develop effectiv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both IBD and 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ta Colorectal cance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YSBIOSIS bacteriophageS METHANOGENS FUNGI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裂解性噬菌体vB_EcoP-R1的特性及其抗细菌生物膜活性分析
16
作者 石志新 李泽轩 +4 位作者 张立涛 洪欣 刘径 赵哲 刘根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1-266,共6页
目的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其对细菌生物膜的裂解作用。方法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测定其一步生长曲线、体外裂解曲线、温度及酸碱稳定性。全基因测序分析... 目的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其对细菌生物膜的裂解作用。方法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测定其一步生长曲线、体外裂解曲线、温度及酸碱稳定性。全基因测序分析噬菌体基因组组成及特性,结晶紫染色法评估噬菌体对宿主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结果从医院污水中新分离1株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噬菌体,命名为vB_EcoP-R1;透射电镜下显示形态与尾病毒目足病毒科噬菌体成员相似,在-20~50℃的温度范围内以及在pH值5.0~11.0酸碱条件下能稳定存活。vB_EcoP-R1基因组全长为40875 bp,GC含量为49.94%,不含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vB_EcoP-R1能够裂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且显示高度种属特异性。噬菌体作用于宿主菌预成形生物膜4 h后,对生物膜的清除率达到80.16%。结论vB_EcoP-R1是1株新的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噬菌体,裂解性强且种属特异性高,可裂解宿主菌已形成的生物膜,有望用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噬菌体治疗 生物膜
下载PDF
高效噬菌体防控食品源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馨文 刘振杰 +2 位作者 张菊梅 陈谋通 吴清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11,共8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因其具有耐高盐度、宽pH值和宽温度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近年来,由于细菌的耐药进化速度惊人,检测与控制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因其具有耐高盐度、宽pH值和宽温度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近年来,由于细菌的耐药进化速度惊人,检测与控制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是食品行业和公共卫生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而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因其特异性强、安全性好、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在食品有害微生物防控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噬菌体作为一种天然、绿色的杀菌剂,在不同种类食品致病微生物防控中具有很好的前景。尽管噬菌体生物防治仍存在宿主谱窄及宿主易产生抗性菌等挑战,但其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将在防控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噬菌体分离、快速检测与高效防控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开发基于噬菌体的高效防控新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噬菌体 食品安全 防控 检测
下载PDF
普通变形杆菌噬菌体裂解酶Lys66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18
作者 尹红梅 侯忠余 +1 位作者 王金丽 唐俊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目的:对一株新型普通变形杆菌噬菌体中的裂解酶Lys66进行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方法:将噬菌体全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对比,挖掘出裂解酶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进一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并纯化,探究其抑菌效... 目的:对一株新型普通变形杆菌噬菌体中的裂解酶Lys66进行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方法:将噬菌体全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对比,挖掘出裂解酶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进一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并纯化,探究其抑菌效果。结果:通过比对挖掘出与裂解酶相似度较高的基因序列,大小为393 bp;利用ExPAsy Bioinformatics Resource Portal预测裂解酶的分子质量为15.20 kDa,等电点为9.40,由130个氨基酸组成,将优化的合成基因构建到载体pET-32α中,得到重组质粒pET-32α-lys66,并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诱导其表达,经纯化验证后,获得1.86 mg/mL的重组裂解酶Lys66蛋白。裂解酶Lys66在平板上的抑菌圈直径为19.30 mm;对15株受试菌株中的13株经氯仿处理的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裂解活性,宿主谱较广。Lys66(1.89 mg/mL)与乙二胺四乙酸(1 mmol/L)联用,2 h后OD_(600 nm)下降0.61,抑菌效果较好。结论:本研究重组表达的裂解酶Lys66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杆菌 噬菌体裂解酶 抗菌剂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噬菌体在关节假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郭浩然 王勇平 《右江医学》 2024年第7期577-583,共7页
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JI)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难以管理,具有严重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为卫生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使PJI治疗更加具有挑战性,生物膜的存在使得病原菌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反应... 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JI)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难以管理,具有严重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为卫生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使PJI治疗更加具有挑战性,生物膜的存在使得病原菌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反应产生了屏障。噬菌体作为一种裂解细菌的病毒,因其具有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潜力而备受关注。尽管噬菌体疗法(PT)前景广阔,但其在PJI管理中的疗效尚不清楚。目前的大部分文献主要局限于病例报告和系列报道。该文基于相关病例报告叙述了关节置换术后PJI的发生现状、对生物膜形成的理解以及生物膜形成促进免疫逃逸的机制等,探讨噬菌体疗法治疗PJI的应用现状、疗效与不足、应用前景,以期为PJI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假体感染 生物膜
下载PDF
固定化c-ω-转氨酶催化合成(4S)-四氢萘酮
20
作者 高嵩 邵小芙 +3 位作者 果波 李前 王佩 曹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2-1160,共9页
以T4噬菌体衣壳为载体,探索了海绵假弧菌-ω-转氨酶(P-ω-TA)的自组装固定化,以将P-ω-TA与T4噬菌体非必需小外壳蛋白(Soc)融合的方式实现了P-ω-TA在T4噬菌体衣壳上的亲和固定及较高的位点结合数。对固定化P-ω-TA的适应性、回收性能、... 以T4噬菌体衣壳为载体,探索了海绵假弧菌-ω-转氨酶(P-ω-TA)的自组装固定化,以将P-ω-TA与T4噬菌体非必需小外壳蛋白(Soc)融合的方式实现了P-ω-TA在T4噬菌体衣壳上的亲和固定及较高的位点结合数。对固定化P-ω-TA的适应性、回收性能、(S)-型异构体选择性拆分及(1S,4S)-去甲基舍曲林的催化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固定化的P-ω-TA保持了完整的活性及适应性,可通过离心操作轻松地回收,并进行重复使用。在5次回收和重复使用过程中,每次酶活回收率均>91%,经5次催化,最终酶活保持率约为84%。固定化P-ω-TA保持了在底物手性中心处的(S)-型异构体选择性拆分以及对(1S,4S)-去甲基舍曲林的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假弧菌-ω-转氨酶 T4噬菌体 手性拆分 酶固定化 舍曲林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