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迪欧论共产主义假设新序列与减法政治
1
作者 王福生 于海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在传统左派陷入迷失之际,巴迪欧提出了“共产主义假设”并考察了其历史,进而指出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在组织和行动的新形式内部发现共产主义假设展示自身的新方式,开启共产主义假设的新序列。这一新方式就是其所倡言的“减法”政治,其核... 在传统左派陷入迷失之际,巴迪欧提出了“共产主义假设”并考察了其历史,进而指出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在组织和行动的新形式内部发现共产主义假设展示自身的新方式,开启共产主义假设的新序列。这一新方式就是其所倡言的“减法”政治,其核心要义在于与国家保持距离,而其实质,在巴迪欧自己看来是保罗•策兰意义上的一场新的“远征”,实则是一种弥赛亚主义式的狂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共产主义假设 减法 国家 远征 弥赛亚主义
下载PDF
巴迪欧论爱与艺术在世界的“相遇”——一种基于新唯物主义诗学的解读
2
作者 谭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巴迪欧关于爱的理论包含着一个新唯物主义的诗学论题:从偶然性范畴出发思考爱与艺术的关系,以及考察两者在世界的“相遇”所具备的真实效应。这个论题的展开涉及对巴迪欧相关论述的整理和阐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阐明巴迪欧“爱是两的场... 巴迪欧关于爱的理论包含着一个新唯物主义的诗学论题:从偶然性范畴出发思考爱与艺术的关系,以及考察两者在世界的“相遇”所具备的真实效应。这个论题的展开涉及对巴迪欧相关论述的整理和阐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阐明巴迪欧“爱是两的场景”命题的内涵,揭示其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特征;二是明确艺术应该致力于发掘“爱的延续”的主题,从而生产出关于新世界的经验;三是强调在重建世界的目标上,爱与艺术能够借助“相遇”的力量结成“同盟”并介入政治实践。由于巴迪欧推进了浪漫主义通过爱与艺术的创造来弥合现代世界之分裂的构想,继承了阿尔都塞的“偶然唯物主义”将与事物“相遇”作为主体行动的基本立场,使得其愈发模糊艺术与政治的界限,从而在反全球资本主义的政治构想上呈现出浪漫化色彩。这正是当代西方激进左翼理论具有一种诗学上的吸引力,但其政治方案却饱受诟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新唯物主义 偶然性 艺术 相遇
下载PDF
论巴迪欧的“事件哲学” 被引量:25
3
作者 高宣扬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41,共11页
事件本身的突发性力量,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观点和方法,它们以"在场显现"的鲜明方式,促使哲学家及思想家们重新思考世界的真正面目及其实际性质,尤其启发哲学家们重新思考观察世界及透视人生的哲学方法及其创新的可能性。巴... 事件本身的突发性力量,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观点和方法,它们以"在场显现"的鲜明方式,促使哲学家及思想家们重新思考世界的真正面目及其实际性质,尤其启发哲学家们重新思考观察世界及透视人生的哲学方法及其创新的可能性。巴迪欧的"事件哲学"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及前沿性,它把现象学、后现代性、生命哲学及自然科学的基本思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重新思考了人之生命的创造本质,也进一步解决了哲学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关系问题。哲学在其思想创造中所展现的生成性典范,恰正是"事件作为事件"的性质及其生动形象的在场表演过程。巴迪欧强调世界上每个事物和每个人的多样化、多质化和多元化的个体存在方式;它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是有差别的未分化的,因此,世界的存在表现为混乱不堪的无秩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史 巴迪欧 “事件哲学” 真理 二元论 事件性 存在
下载PDF
绝对与事件:齐泽克是一个怎样的黑格尔主义者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冠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7,共11页
在"总体性哲人"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事件"被认为是一个无法被容纳其中的概念。巴迪欧对黑格尔的疏离,亦恰恰是以《是与事件》这本巨著出版为标识的。而与巴迪欧理论旨向极为接近的当代另一位哲人齐泽克,却恰恰始... 在"总体性哲人"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事件"被认为是一个无法被容纳其中的概念。巴迪欧对黑格尔的疏离,亦恰恰是以《是与事件》这本巨著出版为标识的。而与巴迪欧理论旨向极为接近的当代另一位哲人齐泽克,却恰恰始终坚持高举黑格尔主义旗帜。通过分析巴迪欧与齐泽克在"事件"概念上的契合与对黑格尔阐释的歧异,进而梳理齐泽克对黑格尔式辩证法的独特阐释与见解,并追溯这一阐释在思想史上的可能源头,可见齐泽克确实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黑格尔主义者,因为他几乎激进地拒绝所有传统的"黑格尔肖像"。在齐泽克的激进阐释下,黑格尔不再是"现代极权主义"思想源头抑或那位掌控"绝对"的理念主义者。当巴迪欧把黑格尔放置在"事件哲学"的对立面,齐泽克则通过其独特的解读,使得黑格尔完全成为一位同"事件哲学"相兼容的哲人,甚至是其奠基性的思想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齐泽克 巴迪欧 辩证法 否定
下载PDF
在黑格尔与巴迪欧之间的“爱”——从张念的黑格尔批判说起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9,172-173,共9页
张念在其新著中对黑格尔展开了一个女性主义的哲学批判,这个批判的实质,是以黑格尔反对黑格尔:勾画主奴辩证法的黑格尔对抗作为"爱的哲学家"的黑格尔。而巴迪欧开启了另外一条后黑格尔主义的解放路向:继承黑格尔对爱的"... 张念在其新著中对黑格尔展开了一个女性主义的哲学批判,这个批判的实质,是以黑格尔反对黑格尔:勾画主奴辩证法的黑格尔对抗作为"爱的哲学家"的黑格尔。而巴迪欧开启了另外一条后黑格尔主义的解放路向:继承黑格尔对爱的"礼赞",同时实质性地改写黑格尔的辩证法。正是在张念对爱的女性主义批判视野下,巴迪欧的路向更清晰地显现出其思想史上的深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巴迪欧 张念 女性主义 真理
下载PDF
爱的本体论:一个巴迪欧主义—后人类主义重构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冠军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1期13-26,112,共15页
作为人类主义核心主题(乃至至高价值)的爱,被巴迪欧重构成为一个后人类主义的真理程序——一个通向“绝对差异的真理”的程序。爱不是属人的,而是非人的。然而,恰恰是这个本体论层面的黑洞性—深渊性的肇因,使得人遭遇有潜能引发主体性... 作为人类主义核心主题(乃至至高价值)的爱,被巴迪欧重构成为一个后人类主义的真理程序——一个通向“绝对差异的真理”的程序。爱不是属人的,而是非人的。然而,恰恰是这个本体论层面的黑洞性—深渊性的肇因,使得人遭遇有潜能引发主体性转型的事件。进而,爱是这样一个本体论场域,在那里,事件、实践和时间彼此纠缠。也正因此,爱不只是能够激发主体性转型,并且能够引致新的世界构建。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绝非一件无足轻重之事,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对于巴迪欧而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我爱你”的宣言,就是一场使动物上升到人类、令事件上升到真理、将偶然上升到“命定”(永恒)的激进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真理 触兴 事件 实践 时间
下载PDF
戏剧与真理的重生——巴迪欧的戏剧理论简论 被引量:7
7
作者 蓝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9,共9页
当代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除了提出了著名的事件哲学之外,也有着丰富的戏剧理论,这些理论散落在他的《非美学手册》《戏剧颂》《戏剧狂想曲》等著作中。在巴迪欧看来,与满足于日常生活中的娱乐的"戏剧"不同,真正的戏剧... 当代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除了提出了著名的事件哲学之外,也有着丰富的戏剧理论,这些理论散落在他的《非美学手册》《戏剧颂》《戏剧狂想曲》等著作中。在巴迪欧看来,与满足于日常生活中的娱乐的"戏剧"不同,真正的戏剧需要在统治的话语秩序和权力结构中寻找一种例外,在例外的真实中让真理得以重生。因此,巴迪欧将戏剧置于舞蹈和电影之间,前者是身体的内在性,后者是影像的超越性,而戏剧在游荡不居的生命与结晶化的象征秩序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巴迪欧自己的戏剧作品,如《艾哈迈德四部曲》和《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审判》都体现出巴迪欧自己的戏剧观念,前者利用一个"对边"角色让身体和话语的双重结构失效,而后者甚至消除了艾哈迈德这样一个主体形象,通过苏格拉底的重生,让真理可以在现代戏剧观众身上复苏。复苏的真理主体不再定居于某一个固定地点,而是游荡和远征,向着未知的领域进发,从而将真理之光重新带回到大地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戏剧 真理
下载PDF
政治性与政治:后原教旨主义的政治视野——以穆芙和巴迪欧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蓝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5,共8页
尽管政治性与政治的区分已经在西方左翼政治思想家那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但这些思想家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因其各自的思想而迥异。本文将这一对区分的渊源追溯到卡尔.施米特那里,并从一种后原教旨主义的角度对政治性和政治的区分进行... 尽管政治性与政治的区分已经在西方左翼政治思想家那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但这些思想家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因其各自的思想而迥异。本文将这一对区分的渊源追溯到卡尔.施米特那里,并从一种后原教旨主义的角度对政治性和政治的区分进行政治解读,尤其是以两个重要的左翼思想家——穆芙和巴迪欧——作为例子,详尽分析隐藏在政治性和政治区分背后的左翼路径选择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性 政治 后原教旨主义 穆芙 巴迪欧
下载PDF
启示与建构:法国文学和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141,159,160,共14页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法国文学和文化理论伴随着大量的西方文学理论思潮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批评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学者的理论建构以极大的启示。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理论不仅对中国当代文学有着深刻...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法国文学和文化理论伴随着大量的西方文学理论思潮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批评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学者的理论建构以极大的启示。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理论不仅对中国当代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迪。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和批评理论同时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批评和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变体的出现。巴迪欧作为一位坚定的法国“毛主义”知识分子,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重新认识毛泽东的政治和文化遗产的世界性影响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们对法国理论的译介和接受并非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在这些法国理论的启示下,也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并取自中国的文学和理论批评经验的世界诗学建构,并试图以此对世界文学和文论建设作出中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和文化理论 萨特 德里达 巴迪欧 比较文学 世界诗学
下载PDF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巴迪欧? 被引量:1
10
作者 蓝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9-185,共7页
在今天的中国,阅读像巴迪欧这样的西方思想家的作品,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引介性研究,而是需要在中国语境下来重新思考研究巴迪欧的意义。一方面,需要解读巴迪欧如何言说中国,尤其是他对当代中国和中国的其他原典如《盐铁论》的讨论;另一方... 在今天的中国,阅读像巴迪欧这样的西方思想家的作品,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引介性研究,而是需要在中国语境下来重新思考研究巴迪欧的意义。一方面,需要解读巴迪欧如何言说中国,尤其是他对当代中国和中国的其他原典如《盐铁论》的讨论;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地在当下中国背景下重新思考巴迪欧对于我们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巴迪欧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我们不能从现成的方案中寻找当下中国现实的道路,真正的道路在于游荡和远征,远离熟悉的土地,开辟出新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左翼文论 马克思主义 “事件”哲学
下载PDF
从阴性政治到类的共产主义——巴迪欧论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蓝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9,共8页
在巴迪欧的理论中,政治与哲学的关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直至今天,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一直在巴迪欧的思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巴迪欧的政治是一种从群众行动的多开始的政治,这种政治是一种阴性政治,对立于基于国家和... 在巴迪欧的理论中,政治与哲学的关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直至今天,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一直在巴迪欧的思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巴迪欧的政治是一种从群众行动的多开始的政治,这种政治是一种阴性政治,对立于基于国家和代议制民主的规则的阳性的政-治。阴性政治核心是不连贯的事件所带来的真理,这种真理始终为政治敞开可能性大门,而阳性的政-治囿于特殊的身份和计数的规则,成为各种不同意见的协商和投票统计,它从实质上掩盖了政治真理。那么为了打破阳性政治和国家的羁绊,就必须实现政治程序上的类性延展,即将实现人的类性的共产主义作为政治的目的,这种类的共产主义不可能是一种固定的事实,而是一种永恒性对事件的祈盼,一种始终追求着未来可能性的共产主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哲学 政治 共产主义
下载PDF
非美学与作为真相程序的艺术——巴迪欧的艺术思想简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蓝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89,共8页
在巴迪欧看来,艺术及其创作根本不需要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作为其指导,相反艺术本身就是哲学的前提之一。因此试图让艺术顺从于其意志之下的美学被巴迪欧置换为让真相从中涌现而出的非美学。这样,非美学不再寻找主宰艺术创作的观念的问题... 在巴迪欧看来,艺术及其创作根本不需要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作为其指导,相反艺术本身就是哲学的前提之一。因此试图让艺术顺从于其意志之下的美学被巴迪欧置换为让真相从中涌现而出的非美学。这样,非美学不再寻找主宰艺术创作的观念的问题,而是立足于艺术创作如何撕裂惯常的平滑整齐的话语表象,让真相从中鱼贯而出。同时,这种艺术创作的道路是在黑夜中的蹒跚而行,在没有任何明确的路标,没有任何明亮的光线,甚至没有任何召唤的情况下,如同野兽一般,在黑夜中,面对本真,血淋淋地杀出一条作为真相程序的艺术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美学 艺术 真相程序 巴迪欧
下载PDF
巴迪欧对诗歌的“非美学”批判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雨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巴迪欧提出的"非美学"概念中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将艺术从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与哲学相对的一种独立的真理程序。诗歌曾经一度被柏拉图所摒弃,原因就在于它源自模仿的模仿,无助于理想之国的建立。然而在巴迪欧的思考中... 巴迪欧提出的"非美学"概念中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将艺术从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与哲学相对的一种独立的真理程序。诗歌曾经一度被柏拉图所摒弃,原因就在于它源自模仿的模仿,无助于理想之国的建立。然而在巴迪欧的思考中,他通过"非美学"视角,重新为诗歌正名。巴迪欧通过对马拉美、策兰等人的诗歌进行研究,发现了"诗歌"与"数学"完全可以对立共存。现代诗歌可以作为一个思想的形式来认证自身,它作为思想的任务,不是一个在语言的肉身上的奉献的思想的有效存在,它是一套运作的方法,因此这个思想可以去思考它自身中蕴含的真理。诗歌的本质就是一次事件,是一个蕴含真理的集合。当诗人创作的诗歌被读者进入后,三者构成了一个趋近于呈现真理的集合,诗人的灵感化作字母符号,为读者进入后可能的真理呈现创造了条件,读者必须进入诗歌内部才有可能触碰到真理。当这一切瞬时发生时,诗歌作为一个事件,自然地拥有了呈现真理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非美学 诗歌 事件 真理程序
下载PDF
论阿兰·巴迪欧的电影美学——以《电影的虚假运动》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笑晗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第7期898-901,905,共5页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巴迪欧电影美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巴迪欧从柏拉图出发,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理念(主题)对形式的一种拜访,而电影的运动(分为整体运动、局部运动和艺术语言之间的运动)是虚假的,并非真正的运动;对电影运动的不同理解产...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巴迪欧电影美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巴迪欧从柏拉图出发,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理念(主题)对形式的一种拜访,而电影的运动(分为整体运动、局部运动和艺术语言之间的运动)是虚假的,并非真正的运动;对电影运动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三种评判电影的方式:无差别判断、差异性判断和公理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电影 虚假运动
下载PDF
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的人性追寻——巴迪欧虚空存在论的视角
15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2,161,共6页
在现代教育价值消极虚无主义消解人性的状况下,从法国当代哲学家巴迪欧的虚空存在论视角,探寻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所蕴含的积极人性意义。首先,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蕴含着生命、实存、真理等人性解放意义;其次,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中... 在现代教育价值消极虚无主义消解人性的状况下,从法国当代哲学家巴迪欧的虚空存在论视角,探寻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所蕴含的积极人性意义。首先,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蕴含着生命、实存、真理等人性解放意义;其次,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中"虚无"的"否定"内涵具有人性创生的意义;最后,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蕴含着接受真理教育的真理伦理学,它忠诚于教育事件,重塑特定的、现实的教育主体,在包括爱、艺术、政治和哲学的真理规程中遵循严格、普遍、超越的人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价值 积极虚无主义 人性 虚无 巴迪欧
下载PDF
无限即为真——巴迪欧无限理论论要
16
作者 肖绍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7,192,共6页
巴迪欧批判以往的存在论把无限置于作为本质的"一"的统治之下,赋予潜无限以神性,主张平常化的实无限。亦即:无限应建基于虚空,以无限多的集合形式,建构自然的无限;无限既通过序数、基数表达极限理论或普遍形式,又表达无限数... 巴迪欧批判以往的存在论把无限置于作为本质的"一"的统治之下,赋予潜无限以神性,主张平常化的实无限。亦即:无限应建基于虚空,以无限多的集合形式,建构自然的无限;无限既通过序数、基数表达极限理论或普遍形式,又表达无限数量的各类无限之间的差异与非连续性;无限需要在"已经"与"更多"的辩证关系中,通过"他者""第二生存标记"等,不断达至真理。巴迪欧的无限理论回归到现实的、平常的自然世界,充满多元性和偶变性,蕴含真理精神,有人类学、政治学等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无限 理论 自然 真理
下载PDF
从“终结”到“复兴”——论阿兰·巴迪欧对哲学的拯救
17
作者 吴兴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0-336,共7页
"哲学终结论"认为,传统哲学本体论由于对"一"与"普遍"的重视,导致现实中具体存在的遗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使哲学与诗缝合。巴迪欧认为,今天哲学终结的根源恰恰是哲学与诗的缝合。要拯救哲学,就必须将... "哲学终结论"认为,传统哲学本体论由于对"一"与"普遍"的重视,导致现实中具体存在的遗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使哲学与诗缝合。巴迪欧认为,今天哲学终结的根源恰恰是哲学与诗的缝合。要拯救哲学,就必须将哲学从诗中解缝出来,重建本体论。新本体论的建构只能由数学来完成,因为数学中的集合论真正解决了"一"与"多"、"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 缝合 解缝 类性真理 数学本体论
下载PDF
巴迪欧的元政治学——一种反政治哲学的姿态
18
作者 李健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当代政治哲学陷入了判断者和行动者的两难困境,其原因在于:一是它通过商谈的方式达成共识;二是它在政治哲学评判时所遵循的伦理标准和共通感。元政治学解决了政治哲学的这一困境,它独辟蹊径地以数学本体论为奠基,实现了将政治作为真之... 当代政治哲学陷入了判断者和行动者的两难困境,其原因在于:一是它通过商谈的方式达成共识;二是它在政治哲学评判时所遵循的伦理标准和共通感。元政治学解决了政治哲学的这一困境,它独辟蹊径地以数学本体论为奠基,实现了将政治作为真之政治的目的。而实现真之政治需要做的是协调政治与国家、政治与主体和政治与哲学的关系,最终清除一种政治的幻想,走出一条通向真之政治的可能性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元政治学 政治哲学 真之政治
下载PDF
艺术内化于哲学之中的非美学思想——论巴迪欧的美学思想
19
作者 查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1-35,共5页
法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非美学手册》是他的最主要美学理论著作。他提出了艺术内在化于真理即哲学的美学思想。并通过重新建立诗歌、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与哲学的联系来阐释他的这一非美学观点。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 非美学 真理 哲学 艺术
下载PDF
三种马克思与共产主义——浅论巴迪欧《哲学与共产主义的观念》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
20
作者 蓝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8-36,共9页
在巴迪欧和恩格尔曼的新书《哲学与共产主义观念》中,巴迪欧在1988的《存在与事件》之后第一次十分明确地针对马克思的思想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巴迪欧认为,马克思不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马克思是多个马克思拼贴成一个整体的。在他... 在巴迪欧和恩格尔曼的新书《哲学与共产主义观念》中,巴迪欧在1988的《存在与事件》之后第一次十分明确地针对马克思的思想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巴迪欧认为,马克思不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马克思是多个马克思拼贴成一个整体的。在他看来,至少存在着三个马克思,第一个马克思是受到黑格尔历史哲学影响的辩证法的马克思;第二个马克思是受到斯密和李嘉图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马克思;而巴迪欧指出,以往受到忽视的,是一个从漂浮不定的共产主义观念出发,提出一种新的政治主体的马克思,而这个马克思才是今天世界激进哲学和左翼所需要的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马克思 共产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