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居易居所竹景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玉兰 《竹子学报》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一代文豪白居易作为文人的代表,在多次造园活动中应用竹子造景,其营竹造景方式、赏竹体验及其竹文化观对后世影响深远,该文希望从白居易居所及诗词分析其营竹、赏竹行为和竹文化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人的竹文化观。【方法】笔... 【目的】一代文豪白居易作为文人的代表,在多次造园活动中应用竹子造景,其营竹造景方式、赏竹体验及其竹文化观对后世影响深远,该文希望从白居易居所及诗词分析其营竹、赏竹行为和竹文化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人的竹文化观。【方法】笔者搜集整理白居易一生的多处居所,并结合其在各个居所创作的诗词,对其营竹造园实践活动和游赏竹景行为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其竹文化观。【结果】经研究分析发现白居易居所多有竹景相伴,并常采用竹窗造景、竹水造景和竹林造景等手法营造园林。白居易乐于多方位、多角度地欣赏竹景,并注重与竹的游园互动,这些赏竹雅事和相关竹诗词的大量创作对于推动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笔者进一步挖掘了其竹文化观,白居易齐修儒道佛,而竹作为三教共赏之物,体现的品格正符合白居易的精神追求,故而以竹律己、以竹为友,形成了自己的竹文化观。【结论】在君子比德思想影响下,竹成为文人追求精神品质的物化表现,竹也成为文人园林的代表性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居所 竹景 诗词
下载PDF
试论白居易文学对《枕草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传坤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5-142,共8页
在汉文学中,给《枕草子》影响最大的首推白居易。作品中白居易诗文的引用随处可见,引用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既有原封不动的照搬,又有作者的精心加工,显示了作者的非凡汉学才能和过人智慧。清少纳言在这部具有宫廷文学性质... 在汉文学中,给《枕草子》影响最大的首推白居易。作品中白居易诗文的引用随处可见,引用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既有原封不动的照搬,又有作者的精心加工,显示了作者的非凡汉学才能和过人智慧。清少纳言在这部具有宫廷文学性质的随笔作品中,依据自己的审美基准来引用白氏诗文,而且所引用的基本上都属于闲适感伤类型的作品。论文作者通过考察指出,抒发人生感悟和追求大自然的美是白居易和清少纳言共同的理想,这一点同时也是白居易文学能够流行于平安王朝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作品 《枕草子》 引用形式 审美意识
下载PDF
郡圃与城东——白居易忠州东坡之解析
3
作者 鞠培泉 黄一如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综合诗文与多类文献,认为忠州东坡绝非传统认识上的郡斋园林,而是元和十五年(820年)白居易从治政、教化出发,在城东坡地种花而成的公共性园林,呈自然、野生状态。但东坡荒芜后,宋代重建者因误读或方便之故,在郡圃中构东坡亭,产生位置偏... 综合诗文与多类文献,认为忠州东坡绝非传统认识上的郡斋园林,而是元和十五年(820年)白居易从治政、教化出发,在城东坡地种花而成的公共性园林,呈自然、野生状态。但东坡荒芜后,宋代重建者因误读或方便之故,在郡圃中构东坡亭,产生位置偏差,而明清时期公园精神的倒退强化了东坡作为地方官独善其身之所的认识。同时,随着文字的广泛传播,纸上的东坡更受文人重视,已经作为典故,可以被随意"移"至他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东坡 公共性园林 郡圃 城东
下载PDF
白居易洛阳履道里宅院的置石
4
作者 焦尤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2-55,67,共5页
白居易洛阳履道里宅院的置石形式多样,石与其他景物搭配,突出审美功能,兼顾实用;营造听觉享受;激发宅院主人联想。爱石、懂石是白居易置石成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白居易 洛阳 履道里 宅院 置石
下载PDF
传统隐逸文化与白居易之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蕾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
隐逸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中国文学艺术及士人的心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呈现出多样形态。唐代诗人白居易将"中隐"作为晚年立身行事的准则,在大量闲适诗中表现出其中隐心态。在传统隐逸文化的背景下,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 隐逸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中国文学艺术及士人的心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呈现出多样形态。唐代诗人白居易将"中隐"作为晚年立身行事的准则,在大量闲适诗中表现出其中隐心态。在传统隐逸文化的背景下,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一种随遇而安、既求超脱之境又无法彻底超脱的并不纯粹的折中之举,但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之下又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 白居易 中隐
下载PDF
宋诗学观照下白居易诗歌“浅、清、切”诗性体认与翻译
6
作者 包通法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0-43,共4页
白居易诗歌的“浅,清,切”的意致与韵味乃是白诗之魂,白诗之味,白诗之韵。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体裁,它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内涵和意趣构成了跨文化诗译中将原诗的形、意、象、韵和风格等美学因子用另一种语言重现与创化的困... 白居易诗歌的“浅,清,切”的意致与韵味乃是白诗之魂,白诗之味,白诗之韵。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体裁,它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内涵和意趣构成了跨文化诗译中将原诗的形、意、象、韵和风格等美学因子用另一种语言重现与创化的困难。从哲学思辨和美学认知共识与相异的视角体认诗歌的理趣和神韵,白诗翻译思维与实践必然体现既理性而又“形而上”诗性涌动的思辨观和方法论。故用“似又不似”,“信而创化”的“变易”观和方法论实践白诗翻译不失为是一种“理”与“情”互为共融的翻译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诗歌 翻译 神韵
下载PDF
自适与焦虑:白居易诗歌中的长安居处
7
作者 陈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32-38,共7页
白居易生活在长安时频繁更换居处,其诗歌中的长安居处书写成为观照其自适与焦虑心态的独特视角。白居易对长安居处环境的书写整体上体现出其对物质生活的自适态度,诗中对遥远里坊位置的呈现与偏僻曲巷的表达颇具象征意味,展现了白居易... 白居易生活在长安时频繁更换居处,其诗歌中的长安居处书写成为观照其自适与焦虑心态的独特视角。白居易对长安居处环境的书写整体上体现出其对物质生活的自适态度,诗中对遥远里坊位置的呈现与偏僻曲巷的表达颇具象征意味,展现了白居易内心的矛盾。诗人努力化解被皇权疏离的苦闷以及因社会等级差异带来的不平衡感,而早朝所需经过的里坊距离造成的酸楚艰辛却让诗人感到难以调和。从在长安城内租赁住所到购置住宅,白居易因没有房屋所有权引起的无处安贫的精神焦虑逐步消解,并在宦游京师十余年后成功实现一位普通官员融入街东区域的奋斗目标,诗人所表达的对永久居住权的渴望隐含着其对稳定仕宦生涯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长安 居处 心态
下载PDF
白居易诗歌对写实精神的开拓
8
作者 徐雨婷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1-74,共4页
白居易诗歌的尚实艺术风格,在中唐时代背景下振奋人心,其"意激而言质"的文辞在写实精神的开拓上呈现出丰富性与延展性。儒家出仕的人格需求、地缘文化的空间特征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共同构筑了白居易诗歌写实创作的灵魂与... 白居易诗歌的尚实艺术风格,在中唐时代背景下振奋人心,其"意激而言质"的文辞在写实精神的开拓上呈现出丰富性与延展性。儒家出仕的人格需求、地缘文化的空间特征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共同构筑了白居易诗歌写实创作的灵魂与血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写实精神 儒家 人格需求 地缘文化 忧国忧民
下载PDF
白居易诗歌中的大鹏典故
9
作者 庄秀婷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
白居易对《庄子》的受容,是以实用为原则。以大鹏典故为例,白居易对"大鹏"的认知和情感态度随着人生阶段的转换而悄然改变。前期,"大鹏"是他政治抱负的象征,热烈追求的目标。被贬江州后,逐渐看清政治现实,开始理智... 白居易对《庄子》的受容,是以实用为原则。以大鹏典故为例,白居易对"大鹏"的认知和情感态度随着人生阶段的转换而悄然改变。前期,"大鹏"是他政治抱负的象征,热烈追求的目标。被贬江州后,逐渐看清政治现实,开始理智对待自己的理想。退居洛阳时期,推崇知止知足的生活态度,满足于"蜩鸠""斥鷃"的逍遥生活,"大鹏"不再是他企慕的对象。白居易对"逍遥义"的改造性接受,也是受其人生态度影响的。白诗对大鹏典故的运用也表现出与前代诗歌不一样的特质,在大鹏典故接受史上占据着一定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诗歌 大鹏典故 逍遥义
下载PDF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阈下的白居易诗歌英译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陈梅 文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4,共6页
本文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角度,对白居易10首叙事诗以及Levy的英译在情感、判断、鉴赏三大子系统的评价资源的分布和使用频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Levy的翻译有增加态度资源的倾向,但情感资源翻译不够充分,在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比例... 本文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角度,对白居易10首叙事诗以及Levy的英译在情感、判断、鉴赏三大子系统的评价资源的分布和使用频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Levy的翻译有增加态度资源的倾向,但情感资源翻译不够充分,在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比例上和原诗有差距,对于负面评价译诗多用明确表达等评价策略特点。而这些评价策略和白诗英译者Levy的翻译目的即强调译诗的可读性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诗歌 英译 评价理论 态度
原文传递
唐东都洛阳履道坊白居易宅院出土经幢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建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53岁的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届满后,被皇帝召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宦海沉浮多年的他,开始了“吏隐”生活,“老爱东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尘”,并于同年秋在洛阳购买了宅院。宅院位于履道坊西北隅...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53岁的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届满后,被皇帝召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宦海沉浮多年的他,开始了“吏隐”生活,“老爱东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尘”,并于同年秋在洛阳购买了宅院。宅院位于履道坊西北隅,是“故散骑常侍杨凭宅”。此后白居易又短期外任。至大和三年(公元82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宅院 大和九年 经幢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
原文传递
试论洛阳白居易宅院出土经幢的咒语版本
12
作者 韩建华 《西部考古》 2019年第1期208-226,共19页
1992—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唐代东都洛阳履道坊发掘了白居易宅院遗址,出土刻铭残石多件,其中刻'大和九年''开国男白居易造此佛顶尊胜大悲'字样的两块较大石块,系同一六面体经幢的残块。该经幢是唐代流行... 1992—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唐代东都洛阳履道坊发掘了白居易宅院遗址,出土刻铭残石多件,其中刻'大和九年''开国男白居易造此佛顶尊胜大悲'字样的两块较大石块,系同一六面体经幢的残块。该经幢是唐代流行的陀罗尼经幢。所刻经文应包括两部,前部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部为《大悲心陀罗尼经》,均为咒语。本文拟就该幢所刻两部咒语的版本进行探讨。根据陀罗尼经咒语的文字、注音和句读,可推断白居易宅院的陀罗尼经采用的是东都福先寺西律院勘定本。该勘定本是以地诃婆罗的《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为底本的。唐代伽梵达摩翻译的《大悲心陀罗尼经》,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通行本八十四句,而白居易宅院的《大悲心陀罗尼经》采用的是七十八句的咒本,是比较早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宅院 大和九年 经幢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