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 Manipulations Adopted by the Actors in White Deer Plain-Take Bai Jiaxuan and Lu Zilin as a Case
1
作者 Yiqing Lin Thawascha Dechsubha 《Journal of Sociology Study》 2022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The corpus of this research was selected from the novel White Deer Plain,focusing on the inter-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ign text modalities(fiction,TV lines and TV series),involv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ign tex... The corpus of this research was selected from the novel White Deer Plain,focusing on the inter-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ign text modalities(fiction,TV lines and TV series),involv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ign text interpreters such as authors,scriptwriters,directors,actors,censors,post-producers,audiences,etc.Sign manipulations were adopted in these processes.It can be said that these sign processes from linguistic signs to TV drama cross-media and multimedia composite signs are typical sign text.Therefore,the research about complexity of the sign process attracts authors’interest.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on the analysis of Bai Jiaxuan and Lu Zilin in White Deer Pl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zing process between novels and TV se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gn mani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 Jiaxuan lu Zilin White Deer Plain sign manipulations
下载PDF
鲁仲连精神与运河文化——以聊城“鲁连台”吟咏为中心
2
作者 宋致东 高元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64-68,共5页
鲁仲连(又名鲁连)是战国时期齐国高士,不但能够以布衣之身成就“却秦兵”“下聊城”的非常功业,更以“义不帝秦”“辞金逃赏”“蹈海明志”的精神为世人所传颂。鲁仲连能够成为李白的崇拜对象,是因为他既能取众家之长,创非常之功,又能... 鲁仲连(又名鲁连)是战国时期齐国高士,不但能够以布衣之身成就“却秦兵”“下聊城”的非常功业,更以“义不帝秦”“辞金逃赏”“蹈海明志”的精神为世人所传颂。鲁仲连能够成为李白的崇拜对象,是因为他既能取众家之长,创非常之功,又能保持独立自由之人格的精神内核。在国家大力弘扬运河文化的当下,聊城应积极探讨重修“鲁连台”,深度挖掘鲁仲连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该文尝试以李白诗歌和聊城“鲁连台”吟咏为中心,探寻鲁仲连的精神内核,分析鲁仲连精神的传播与鲁连台及运河的密切关系,并提出聊城在挖掘和宣传鲁仲连精神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仲连 李白 鲁连台 运河文化 运河诗 聊城
下载PDF
穿越时空的碰撞:《白鹿原》中的民俗事项及其文化内涵
3
作者 刘吉平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3期35-41,共7页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给予当代读者的,不仅仅是广袤无垠的关中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新文化与旧秩序穿越时空的碰撞。祠堂和戏楼里,旧秩序与新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正在上演;白鹿神话与梦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传...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给予当代读者的,不仅仅是广袤无垠的关中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新文化与旧秩序穿越时空的碰撞。祠堂和戏楼里,旧秩序与新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正在上演;白鹿神话与梦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依恋、敬畏、怀念与希冀。人们试图通过“风水”“灵魂”“祀公”“马脚”与上天交流,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关照。《白鹿原》中的种种民俗事项间的激烈冲突,是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穿越时空时的必然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民俗事项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白鹿原》三段论手法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德利 孟改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94,共5页
三段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白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 三段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白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节变化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探寻到人物的心路走向,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主题意蕴三段论在社会事物的互动发展中揭示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演变轨迹,反思和建构了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三段论 审美 美学意义 小说 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塑造 情节 主题 叙事手法 陈忠实
下载PDF
多重批评理论视野下的《白鹿原》文本解读——陈忠实小说《白鹿原》十年研究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慧 汤玲 《唐都学刊》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无论就《白鹿原》的思想容量、文化内涵、历史深度 ,还是艺术表现 ,都足以显示 2 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实绩。从社会历史学角度 ,它构建了史诗性的宏大叙事 ;从女权主义出发 ,它描绘出一个“黯然失色的女性世界” ;在文化研究方面 。
关键词 陈忠实 《白鹿原》 文本 批评 视野
下载PDF
潍北—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新生代走滑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理 谭明友 +6 位作者 张明振 胥颐 李志伟 时秀朋 宫红波 唐智博 胡秋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55-864,共10页
横切潍北—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断裂带内的凹陷断层、沉积相和油气特征,直接或间接显示了郯庐断裂带的延伸、运动性质和活动时限。郯庐断裂带在海域和陆上的几何形态及其组合基本一致,根据切过断裂带的剖面和平面上断... 横切潍北—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断裂带内的凹陷断层、沉积相和油气特征,直接或间接显示了郯庐断裂带的延伸、运动性质和活动时限。郯庐断裂带在海域和陆上的几何形态及其组合基本一致,根据切过断裂带的剖面和平面上断层的组合特征,判断其为兼具垂直位移的走滑运动断层系。走滑断裂带的活动控制着凹陷内同构造沉积以及构造样式,表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时限具分段性,相当于渤海湾盆地孔店组(E_(1-2)k)—沙四段(E_(2-3)s^4)沉积期(古新世—早始新世)—孔店组—沙二段(E_(2-3)s^2)沉积期(古新世—始新世)—孔店组—沙一段(E_(2-3)s^1)(古新世—渐新世)沉积时期,走滑拉分活动由南向北迁移;活动方式也由古新世—早始新世的左旋走滑活动,被早始新世之后的右旋走滑活动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新生代 走滑性质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新生代演化 被引量:58
7
作者 吴时国 余朝华 +1 位作者 邹东波 张海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郯庐断裂带中段分东西两支从莱州湾进入渤海,在莱州湾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一直鲜为人知。通过对横穿研究区的两条地震测线的解释和分析,揭示了该区郯庐断裂带中段在研究区的构造差异,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东西两支在该研究区表现出... 郯庐断裂带中段分东西两支从莱州湾进入渤海,在莱州湾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一直鲜为人知。通过对横穿研究区的两条地震测线的解释和分析,揭示了该区郯庐断裂带中段在研究区的构造差异,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东西两支在该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性质,西支断裂表现为正断层,东支断裂表现为走滑断层。郯庐断裂是本研究区的主控断裂,通过对本地区地层形态及其组合、断层的剖面形态和空间展布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郯庐断裂带在莱州湾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古新世—始新世的伸展阶段、渐新世—中新世早期的挤压和右行走滑阶段、中新世中晚期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这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阶段主要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带 莱州湾
下载PDF
从鹿三父子的人格悲剧看《白鹿原》的人格治疗学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渭清 代纪东 《唐都学刊》 2005年第4期32-35,共4页
文学是“人学”,《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其上升到文化原型符号的高度,揭示人类个体人格发展中的悲剧。其中,鹿三和黑娃父子的悲剧是超越自卑者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当今个体人格的的健全发展... 文学是“人学”,《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其上升到文化原型符号的高度,揭示人类个体人格发展中的悲剧。其中,鹿三和黑娃父子的悲剧是超越自卑者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当今个体人格的的健全发展具有一种人格治疗学意义,从而形象地印证了文学的治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鹿三 黑娃 自卑情结 人格悲剧
下载PDF
试论《白鹿原》中的民间宗法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景忠 李金秒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9-85,共7页
中国传统的民间社会体制是宗法制。陈忠实的《白鹿原》所表现的时代——20世纪初,正值中国民间宗法制社会土崩瓦解的关键期。作者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和"白鹿原"这一典型的乡间社会,准确细致地展现了民间宗法制社会的存... 中国传统的民间社会体制是宗法制。陈忠实的《白鹿原》所表现的时代——20世纪初,正值中国民间宗法制社会土崩瓦解的关键期。作者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和"白鹿原"这一典型的乡间社会,准确细致地展现了民间宗法制社会的存在与变迁,揭示了宗法制的扬善又造恶的双重本质以及其没落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宗法制 存在形式 两面性 变迁
下载PDF
新生代郯庐断裂活动在莱州湾地区的响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国强 吕修祥 +3 位作者 周心怀 余一欣 田亚 蒋子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7-413,共7页
运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南部海域郯庐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在研究区内活动演化史及其对该区域内沉积和圈闭的影响。郯庐断裂在研究区渤海南部海域内表现出了明显的花状构造和地层拖曳现象,东支断裂... 运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南部海域郯庐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在研究区内活动演化史及其对该区域内沉积和圈闭的影响。郯庐断裂在研究区渤海南部海域内表现出了明显的花状构造和地层拖曳现象,东支断裂南部的盐构造南北向展布也证实了郯庐断裂新生代以来确实发生过走滑活动;郯庐断裂的活动演化对莱州湾凹陷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渐新世的走滑活动导致了莱州湾凹陷沉积中心向凹陷东北方向发生了偏移,并在深浅层形成了以断背斜、半背斜和断块为主的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活动响应 郯庐断裂 莱州湾地区 渤海海域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差异抬升事件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贾楠 刘池洋 +3 位作者 张功成 黄雷 赵俊峰 卢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7,共11页
依据海域油气勘探和地质资料,对辽东湾坳陷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典型地震剖面的深入研究和沉积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等综合分析表明:辽东湾坳陷在新生代发生了3期构造抬升及剥蚀事件,主要发生在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对应的峰值年龄为5~7... 依据海域油气勘探和地质资料,对辽东湾坳陷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典型地震剖面的深入研究和沉积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等综合分析表明:辽东湾坳陷在新生代发生了3期构造抬升及剥蚀事件,主要发生在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对应的峰值年龄为5~7 Ma)、渐新世东营期末—中新世初(峰值年龄为18~22 Ma、24~26 Ma)、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末(峰值年龄为36~40 Ma)。这3期构造抬升事件的特点为南早北晚、南强北弱,说明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在始新世,坳陷东部为一有巨厚沉积的较大型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后受断裂切割改造今辽东凸起开始显现并遭强烈剥蚀,致使较大型凹陷被辽东凸起分隔为两凹(今辽中、辽东凹陷)夹一凸结构。此改造过程与郯庐断裂活动特征及强度的改变有关,显示出辽东湾坳陷东、西部抬升特点和后期改造强度的明显不同。辽东湾坳陷古今构造格局及演变,与区域动力学环境及背景紧密相连,这3期构造抬升事件,在中国东部具有较广泛的响应表现和区域动力学背景,意义重要,对其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中国东部及近海等新生代盆地的整体认识,为中国东部区域动力学环境及背景研究和油气勘探、资源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坳陷 差异抬升 裂变径迹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新生代右旋走滑变形及其模拟实验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桥 魏刚 +1 位作者 马宝军 漆家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3-489,496,共8页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区域性深断裂带,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表明郯庐深断裂主位移带在辽东湾坳陷大致沿坳陷东部边缘通过。辽东湾坳陷东部沿辽东凸起两侧发育有若干陡倾或近直立的断层。这些断层自盆地基底一直切割到新近系中,部分断层甚至切割...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区域性深断裂带,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表明郯庐深断裂主位移带在辽东湾坳陷大致沿坳陷东部边缘通过。辽东湾坳陷东部沿辽东凸起两侧发育有若干陡倾或近直立的断层。这些断层自盆地基底一直切割到新近系中,部分断层甚至切割到更新统及全新统。在辽东凸起南段,断层表现为向南西撒开、向北收敛的帚状断层组合,所有断层在剖面上均显示正断层位移特征;在辽东凸起北段,断层表现为向北北西发散、向南收敛的羽状断层组合,西侧的部分断层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逆冲断层位移特征。辽东凸起附近盆地盖层中的断层组合表明,北北东向断层在新生代有明显的右旋走滑运动。沙箱模拟实验表明,沿辽东凸起南、北两段的断层组合可能与郯庐深断裂新生代右旋走滑位移有关,断层组合形式、运动性质的差异可能与郯庐深断裂主位移带走向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断层组合 新生代盆地 辽东湾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8
13
作者 蒋子文 王嗣敏 +5 位作者 徐长贵 吴国强 牛新杰 潘龙 臧东升 王晓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5-1012,共8页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走滑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其中的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为研究对象,从沉积体系、沉积中心和层序构型三方面分析沉积对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中...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走滑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其中的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为研究对象,从沉积体系、沉积中心和层序构型三方面分析沉积对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的展布特征与迁移规律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走滑活动错开先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使同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随时间发生横向迁移;使沉积区发育的三角洲扇体进积特征不明显。断裂走滑活动通过改变可容空间大小,制约层序构型和沉积相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郯庐断裂 沉积响应 渤海海域 辽东湾 辽东带
下载PDF
辽东湾古近系震积岩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磊 陈洪德 +2 位作者 徐长贵 钟怡江 吴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931,共13页
辽东湾古近系地层中发育大量与古地震有关的震积岩,通过岩芯观察识别出包括:微褶皱、阶梯状断层、震塌岩、内碎屑副角砾、液化卷曲构造、串珠状构造、震积砂球—枕状构造、火焰构造、砂泥岩脉、震裂缝、自碎屑角砾共11种震积标志,主要... 辽东湾古近系地层中发育大量与古地震有关的震积岩,通过岩芯观察识别出包括:微褶皱、阶梯状断层、震塌岩、内碎屑副角砾、液化卷曲构造、串珠状构造、震积砂球—枕状构造、火焰构造、砂泥岩脉、震裂缝、自碎屑角砾共11种震积标志,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斜坡和与前三角洲相邻的坡脚。依据塑性与脆性变形建立了震积序列,将其分为I,II,III单元,其所示古地震强度为I〈II〈III。通过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辽东湾震积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所反映的古地震强度研究认为:古近纪时期郯庐断裂在辽东湾呈NNE向展布,其构造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E2s3,第二阶段为E3s2~E3s1,第三阶段为E3d,其中第一、三阶段为强构造活动时期。E2s3构造活动主要分布于辽西凸起北端,E3s2与E3s1主要分布于辽中凹陷A油田附近,E3d则主要分布于辽中凹陷南端、北端和A油田,辽西凸起中部靠近A油田附近区域。结果表明:通过震积岩时空分布规律反演构造活动是可行的,该方法为今后进行盆地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坳陷 古近纪 郯庐断裂 古地震 震积岩
下载PDF
继承传统 丰富传统——舞剧《白鹿原》音乐创作手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5,共7页
舞剧《白鹿原》是我国当代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的音乐创作在继承和丰富传统作曲技术、运用具有情感性和戏剧性的音乐语言以及多调性的处理手法体现了作曲家细腻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音乐审美追求。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具... 舞剧《白鹿原》是我国当代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的音乐创作在继承和丰富传统作曲技术、运用具有情感性和戏剧性的音乐语言以及多调性的处理手法体现了作曲家细腻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音乐审美追求。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具有代表性的作曲手法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使我们对这部舞剧在音乐创作上的主要特色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创作手法 主导动机 调式交替 多调性
下载PDF
鹿三之死——《白鹿原》生态环境下的医学、心理学文化元素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正奇 肖易寒 《唐都学刊》 2012年第6期46-49,共4页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被喻为建国以来"当代中国文学60年的巅峰之作",①在中国当代文学和陕西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长工鹿三之死的描写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随着中国医疗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鹿三之死也就不仅...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被喻为建国以来"当代中国文学60年的巅峰之作",①在中国当代文学和陕西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长工鹿三之死的描写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随着中国医疗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鹿三之死也就不仅仅是"鬼魂附体"所能自圆其说的。通过对鹿三患病的前后对比,探讨其病因在中医、西医及心理学方面的根据,从而发掘出《白鹿原》生态环境下的医学、心理学文化元素,积极彰显陈忠实先生在医学与心理学方面的丰博知识,使得鹿三形象趋于丰满和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三之死 陈忠实 《白鹿原》 "鬼魂附体"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瘀热 癔症性多重人格 创伤性神经病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相关构造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和风 周心怀 +2 位作者 彭文绪 王德英 彭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通过对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证明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相关构造的形成受到走滑作用和重力流动作用控制,以盐层沿层流动为主要特征,由南至北,盐层逐渐由过成熟底辟向盐枕过渡。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上构造有盐上断裂背斜、盐撤... 通过对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证明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相关构造的形成受到走滑作用和重力流动作用控制,以盐层沿层流动为主要特征,由南至北,盐层逐渐由过成熟底辟向盐枕过渡。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上构造有盐上断裂背斜、盐撤凹陷、龟背构造、翼部地层超覆和盐体遮挡构造;盐层构造有枕状底辟、盐株和外来盐席;推测盐下构造有早期古隆起。盐相关构造经历了发育—调整—成熟—再活动4个主要阶段。盐上构造圈闭控制了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的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郯庐走滑断裂带 盐相关构造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JX1-1构造发育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滕长宇 郝芳 +1 位作者 邹华耀 徐长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9-611,共13页
JX1-1构造发育于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西支,具有复杂的构造样式和发育演化过程,对油气的聚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详细表征其构造样式和各断层的展布特征,探讨其发育演化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JX1-1构造发育于... JX1-1构造发育于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西支,具有复杂的构造样式和发育演化过程,对油气的聚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详细表征其构造样式和各断层的展布特征,探讨其发育演化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JX1-1构造发育于沉积盖层中,向下并未贯穿到深部基底。该构造的发育特征与对称型松弛弯曲处走滑双重构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JX1-1构造的发育起始于一系列雁行排列的T破裂、少量右阶排列的P破裂以及南北两端Y破裂的形成;在走滑变形过程中,各破裂的末端发生侧向扩展,中部的T破裂与两条P破裂连接形成张性走滑弯曲;随后,走滑弯曲部位两侧的T破裂陆续通过与P破裂连接或自身的末端扩展产生一系列叠置的断片,从而形成了现今JX1-1的构造样式。JX1-1大油田的形成除与该区具有充足的油气供应外,还得益于该构造部位的很大一部分走滑位移转变为垂向位移,形成了有效的断层圈闭,为油气的大量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带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新生代活动演变及其沉积-改造效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邓煜 刘池洋 +1 位作者 王建强 张东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7-1205,共9页
本文根据对覆盖区地震、钻井等资料的精细解释和深入剖析,揭示在渤海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由东、西两条分支断裂带构成,二者又分别由两条主断层及多条次生断层和其间的断块组成。分支断裂带的两条主断层的间距因地而异,一般在5km左右;... 本文根据对覆盖区地震、钻井等资料的精细解释和深入剖析,揭示在渤海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由东、西两条分支断裂带构成,二者又分别由两条主断层及多条次生断层和其间的断块组成。分支断裂带的两条主断层的间距因地而异,一般在5km左右;其结构构造和空间展布特征有别,西支表现为"两断夹一凸"的不对称地垒式,东支主要呈"花状"构造结构。通过古地质构造恢复和分期动态构造演化分析等综合研究,厘定了在新生代不同时期两条分支断裂带在该区不同单元的活动特点和构造-改造效应,进而总结了郯庐断裂带新生代主要阶段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认为在古近纪早中期,研究区处于区域伸展沉降环境,郯庐断裂带对该区的沉积展布无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带活动的明显控制沉积效应始于古近纪晚期,总体具伸展兼右行走滑属性,主要表现为切割和改造了研究区原近东西向展布的优势构造-沉积格局,同时控制了前期沉积地层的剥蚀强度及其分布范围和同期沉积。新近纪以来,郯庐断裂带两条分支断裂带的活动表现出差异显著的东强西弱;于第四纪,在东支断裂带出现正花状反转构造,可能与幕式走滑兼挤压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莱州湾地区 新生代 构造演化 后期改造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改造作用及演化 被引量:21
20
作者 贾楠 刘池洋 +2 位作者 张功成 黄雷 赵俊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7-390,共14页
利用大量的渤海油气勘探资料与成果对辽东湾坳陷构造演化特点综合分析,揭示出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作用、地层抬升剥蚀及褶皱作用,对辽东湾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西部地区现今构造特征主要受前期... 利用大量的渤海油气勘探资料与成果对辽东湾坳陷构造演化特点综合分析,揭示出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作用、地层抬升剥蚀及褶皱作用,对辽东湾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西部地区现今构造特征主要受前期伸展断层控制,构造改造作用较弱;而东部地区构造改造作用强烈,辽东凸起是在后期构造改造作用下形成的,分隔现今的辽中凹陷与辽东凹陷。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新生代早期活动特征不明显,始新世末-渐新世主要以伸展作用叠加右旋走滑作用为主;渐新世末-新近纪晚期以右旋走滑作用为主,断裂带活动不控制辽东湾东部地区的沉积。辽东湾坳陷新生代的演化整体可划分为断陷期(孔店组沉积期-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断坳改造期(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期)、走滑改造期(馆陶组沉积期至今)3个演化阶段。现今辽东湾坳陷构造格局与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前古构造格局的差异性,对该区海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改造 右旋走滑 构造演化郯庐断裂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