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玉蟾“画通仙道”的绘画思想——基于其山水画论与道教思想意涵的考察
1
作者 罗惠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26-234,共9页
白玉蟾画论体现了他对绘画与道教关系的理解,在他的知识结构中,绘画的最终旨趣与金丹修仙之道相互融通。在他的画史建构中,各种绘画门类都有画之仙者。画之仙者,能体诸造化,人与造化相感而最终显现于绘画之中。白玉蟾论画既承续了自庄... 白玉蟾画论体现了他对绘画与道教关系的理解,在他的知识结构中,绘画的最终旨趣与金丹修仙之道相互融通。在他的画史建构中,各种绘画门类都有画之仙者。画之仙者,能体诸造化,人与造化相感而最终显现于绘画之中。白玉蟾论画既承续了自庄子、宗炳以来关于天地造化与山水形神关系的理解,又以自身道教的知识结构重新建构了绘画中的山水观念,并阐明了绘画的旨趣在于“画通仙道”。他对绘画和道教相通性的理解影响了金蓬头、黄公望的绘画思想,而这种相通性最终成为了明清文人画审美的思想源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山水画论 道教思想
下载PDF
金丹南宗对新儒学的吸收与融通——以张伯端与白玉蟾为中心
2
作者 李玉用 赵佳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宋代新儒学的兴起,基本奠定了宋以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面向:以新儒学为主导、佛道为两翼的文化发展格局。这一格局的客观存在,使得佛道两家在相争的同时,不得不格外重视新儒家对自身的影响。在这方面,金丹派南宗的主要代表人物如... 宋代新儒学的兴起,基本奠定了宋以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面向:以新儒学为主导、佛道为两翼的文化发展格局。这一格局的客观存在,使得佛道两家在相争的同时,不得不格外重视新儒家对自身的影响。在这方面,金丹派南宗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张伯端、白玉蟾在建构和完善自己的新道教理论体系时,无一不特别重视吸取和融通传统儒学和新儒学的思想养料。他们敏锐地把握时代精神,力倡儒佛道三教融通,援新儒学入道,把心性论放在“性命双修”的核心层次上作了细密的阐发,使得以心性论为底蕴所构筑的金丹思想焕然一新,极大地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白玉蟾 心性论 金丹思想
下载PDF
白玉蟾诗歌中“鹤”的文化与审美意蕴
3
作者 王鑫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6-101,共6页
“鹤”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物象被赋予了诸多的审美意象。南宋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一生创作诗词颇丰,在其创作的1200多首诗歌包含鹤意象的近百首,其鹤意象包含有道士归隐、离愁别绪、延年益寿、仙家灵鸟等美学内蕴。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意象 白玉蟾 文化内涵 美学意蕴
下载PDF
白玉蟾道教金丹派南宗与天师道关系新探 被引量:4
4
作者 盖建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11,共9页
金丹派南宗与南方的符箓派道教特别是龙虎山天师道有着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南宗"内修金丹,外用符箓"的修行方面,而且集中体现于南宗宗教制度、科仪教规、人员交往和道脉传承上:南宗传教制度沿袭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 金丹派南宗与南方的符箓派道教特别是龙虎山天师道有着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南宗"内修金丹,外用符箓"的修行方面,而且集中体现于南宗宗教制度、科仪教规、人员交往和道脉传承上:南宗传教制度沿袭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制度,白玉蟾师徒各自都设有主治的"靖";白玉蟾曾到访过江西省贵溪县龙虎山上清宫,作有《上清集》,与江西龙虎山天师多有往来;白玉蟾与閤皂宗道士有密切交往,曾造访閤皂宗,并作《閤皂山崇真宫昊天殿记》和《心远堂记》;白玉蟾金丹派南宗多袭正一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丹派南宗 白玉蟾 天师道 閤皂宗
下载PDF
论白玉蟾对南宋道教科仪的创新——兼论南宗教团的雷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泽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4-699,共6页
白玉蟾是南宋著名道士,被尊为金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的南宗教团倡行内丹道,并将内丹修炼与斋醮仪式相结合。白玉蟾在斋醮科仪中融入雷法的仪格,以增强斋醮济世度人的法力,这既是宋代雷法盛行的时代背景所决定,也是白玉蟾对道教斋醮科... 白玉蟾是南宋著名道士,被尊为金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的南宗教团倡行内丹道,并将内丹修炼与斋醮仪式相结合。白玉蟾在斋醮科仪中融入雷法的仪格,以增强斋醮济世度人的法力,这既是宋代雷法盛行的时代背景所决定,也是白玉蟾对道教斋醮科仪格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南宗教团 斋醮科仪 雷法
下载PDF
儒、道之间:白玉蟾的诗词创作与心路历程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争鸣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11-117,共7页
白玉蟾留存1000多首诗词作品,在历代高道中,是工于诗词创作的道士之一。这些诗词作品,大致来说,一部分为阐释丹道理论的道教诗歌,一部分是典型的"文人"作品,二者共同奠定了白玉蟾在道教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白玉蟾的道教诗词... 白玉蟾留存1000多首诗词作品,在历代高道中,是工于诗词创作的道士之一。这些诗词作品,大致来说,一部分为阐释丹道理论的道教诗歌,一部分是典型的"文人"作品,二者共同奠定了白玉蟾在道教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白玉蟾的道教诗词源自道教自身的"歌诗传统",而其"文人"作品,与白玉蟾弃儒从道经历和潜藏的士人心态有直接关系。研究白玉蟾的诗词作品,应从白玉蟾的身世出发,历史、多维地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诗词创作 心路历程
下载PDF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版本流传考 被引量:2
7
作者 乔红霞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100,F0003,共6页
海琼玉蟾先生是首位有文集传世的海南人士,研究他的文集《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版本流传,对我国文学、宗教及海南地方文献建设均有重要价值。该书最早版本为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彭耜刻本,现存最早版本为明朱权重编的明正统七年(1442年)... 海琼玉蟾先生是首位有文集传世的海南人士,研究他的文集《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版本流传,对我国文学、宗教及海南地方文献建设均有重要价值。该书最早版本为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彭耜刻本,现存最早版本为明朱权重编的明正统七年(1442年)宁藩刻本(仙本),此外,较早的版本还有明万历时期何继高等编校的明桂芳堂、省吾堂等刊本。以此书为底本编刻成的其他明清善本有:《白玉蟾海琼摘稿》唐胄刻本、明手抄本《海琼白真人文集》、明刻《新刻琼白先生集》及清刻《海琼白真人全集》八卷本、十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 白玉蟾 版本
下载PDF
白玉蟾早年及嘉定、宝庆年间行踪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亮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18-123,共6页
白玉蟾在拜陈楠为师前,曾隐姓埋名,云游四方,到过龙虎山、两浙、西蜀等地。其青少年时代离开海南的原因很可能是"得罪亡命",而白玉蟾拜陈楠为师的时间是在癸丑年(1193年)中秋前后。从绍熙四年(1193年)到嘉定六年(1213年),白... 白玉蟾在拜陈楠为师前,曾隐姓埋名,云游四方,到过龙虎山、两浙、西蜀等地。其青少年时代离开海南的原因很可能是"得罪亡命",而白玉蟾拜陈楠为师的时间是在癸丑年(1193年)中秋前后。从绍熙四年(1193年)到嘉定六年(1213年),白玉蟾一直都在通过某些方式跟随陈楠修道,并成为南宗五祖。而在此期间,他先后在广东罗浮山、福建武夷山等地呆过。白玉蟾在嘉定、宝庆年间的活动大概可以分为3个阶段:1.隐居武夷及漫游江西铅山、福建、浙江、吴中一带时期,时间是从嘉定八年(1215年)九月到嘉定十年(1217年);2.三过洪州西山、游历两湖、浙东时期,时间上是从嘉定十一年(1218年)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3.再游浙东及来往于福建、广东时期,时间是从宝庆元年(1225年)到宝庆三年(122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道教 嘉定 宝庆 行踪
下载PDF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明清时期琼州府编刻流传考 被引量:1
9
作者 乔红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5-101,共7页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是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彭耜为海南先贤白玉蟾编刻的诗文集。经明正统七年(1442年)朱权重编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琼州府唐胄参以翰墨、郡志,编成《白玉蟾海琼摘稿》。清代乾隆年间琼州府以明正统本为底本,参以...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是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彭耜为海南先贤白玉蟾编刻的诗文集。经明正统七年(1442年)朱权重编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琼州府唐胄参以翰墨、郡志,编成《白玉蟾海琼摘稿》。清代乾隆年间琼州府以明正统本为底本,参以万历何继高本编成《海琼白真人全集》。清同治间以乾隆本为底本,重新编刻,形成了明清时期《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在琼州府刊刻流传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 明清 流传 琼州府
下载PDF
白玉蟾道教养生思想在美国的译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艳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道教养生思想在美国的传播已有百年,与美国的医学发展、“社会工作大挑战”及美国人的健康需要相适应,具有较广泛的影响。而白玉蟾道教养生思想是道教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整理和译介白玉蟾道教养生思想不仅有助于增加文化自信... 道教养生思想在美国的传播已有百年,与美国的医学发展、“社会工作大挑战”及美国人的健康需要相适应,具有较广泛的影响。而白玉蟾道教养生思想是道教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整理和译介白玉蟾道教养生思想不仅有助于增加文化自信,保护传统文化,并且可以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白玉蟾道教养生思想在美国的译介有两大途径:一是翻译其著作,应按照自身的文本特点进行选择翻译方法;二是官方及民间的传播,应拓展传播主体,借助新媒体等的力量,推动其在美国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道教 养生思想 译介路径
下载PDF
论白玉蟾词
11
作者 刘亮 徐莹 《南海学刊》 2017年第2期66-79,共14页
在白玉蟾生前及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词作保存在《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海琼玉蟾先生文集》中。最早的白玉蟾词集是《海璚词》。清末同治本《白真人集》有"诗余"一卷。《彊村丛书》中有《玉蟾先生诗余》一卷,... 在白玉蟾生前及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词作保存在《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海琼玉蟾先生文集》中。最早的白玉蟾词集是《海璚词》。清末同治本《白真人集》有"诗余"一卷。《彊村丛书》中有《玉蟾先生诗余》一卷,《续集》一卷,正是以同治《白真人集》为底本。唐圭璋先生《全宋词》"葛长庚卷"是以《玉蟾先生诗余》为底本。在词牌的选用上,白玉蟾多用[贺新郎]、[沁园春]等长调,应该受到了辛派词人的影响。白玉蟾词题材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五类,包括"写景题记词""怀古咏史词""酬赠词""咏物词""自述词"等。白玉蟾词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脱尽方外习气",将文人之真情与道家之仙笔完美结合;二是对词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三是融合柳永、周邦彦、苏轼、辛弃疾等诸家之长,创造出缠绵凄楚、刚柔并济的词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刊本 题材内容 艺术成就
下载PDF
白玉蟾金丹派南宗戒律文献初考
12
作者 盖建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8,60,共7页
白玉蟾创立的金丹派南宗不但在宗教队伍人员上有相当的规模,而且还有自己固定的宗教修行场所,有严密的宗教组织制度和宗教戒律。南宗的戒律制度,其完善成熟的标志体现在白玉蟾制定的《道法九要》中。
关键词 白玉蟾 道教金丹派南宗 戒律文献
下载PDF
同治重刻《白真人集》辨误
13
作者 刘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在白玉蟾作品全集中,清同治戊辰(1868年)重刻《白真人集》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后出数种整理本皆以其为底本,如朱逸辉主编的《白玉蟾全集校注本》,王梦云主编的《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周伟民主编的《白玉蟾集》。但因历代辗转翻刻等原因,同... 在白玉蟾作品全集中,清同治戊辰(1868年)重刻《白真人集》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后出数种整理本皆以其为底本,如朱逸辉主编的《白玉蟾全集校注本》,王梦云主编的《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周伟民主编的《白玉蟾集》。但因历代辗转翻刻等原因,同治本中错讹甚多,因疏于校勘,这些讹误同样也出现在整理本中。正统道藏本因刊刻年代较早,具有非常珍贵的校勘价值,今以道藏本对勘同治本,札记于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本 白真人集 校勘
下载PDF
白玉蟾江西道教活动考述
14
作者 陈金凤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1-30,共10页
江西是白玉蟾道教活动最为重要地区之一,他在龙虎山、庐山、西山、华盖山、閤皂山、武功山、麻姑山、盱江等地都下了足迹。白玉蟾在江西的活动,丰富和完善了他的道教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推动了江西道教的发展与进步。白玉蟾诚为江西道教... 江西是白玉蟾道教活动最为重要地区之一,他在龙虎山、庐山、西山、华盖山、閤皂山、武功山、麻姑山、盱江等地都下了足迹。白玉蟾在江西的活动,丰富和完善了他的道教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推动了江西道教的发展与进步。白玉蟾诚为江西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道教 江西
下载PDF
同治重刻《白真人集》校勘札记
15
作者 刘显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0-54,共5页
清同治戊辰(1868年)重刻《白真人集》为白玉蟾全集版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者,后出数种整理本皆以其为底本。但因数百年间辗转翻刻等原因,同治本中疏误甚多,亟待校勘。明《正统道藏》收录了白玉蟾大部分作品,因刊刻年代较早,具有非常... 清同治戊辰(1868年)重刻《白真人集》为白玉蟾全集版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者,后出数种整理本皆以其为底本。但因数百年间辗转翻刻等原因,同治本中疏误甚多,亟待校勘。明《正统道藏》收录了白玉蟾大部分作品,因刊刻年代较早,具有非常珍贵的校勘价值。今以同治本为底本,以道藏本相校,可商之处,札记于兹,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 白真人集 校勘
下载PDF
朱熹在武夷山与道士交游事迹略考
16
作者 冯兵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3-96,共4页
朱熹无论是在生活还是思想学术方面与道教都有着紧密联系,而其大半生都在武夷山渡过。武夷山是道教名山,朱熹与道门中人的交游可谓如鱼得水。但就朱熹与白玉蟾是否实有交往的问题而言,结合史料细加推断可知,由于朱熹与白玉蟾的生卒年代... 朱熹无论是在生活还是思想学术方面与道教都有着紧密联系,而其大半生都在武夷山渡过。武夷山是道教名山,朱熹与道门中人的交游可谓如鱼得水。但就朱熹与白玉蟾是否实有交往的问题而言,结合史料细加推断可知,由于朱熹与白玉蟾的生卒年代相差较远,两者并无实际交往,其事乃是一段以讹传讹的历史误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儒道交游 白玉蟾 武夷山
下载PDF
《全宋诗》之吕本中、曾几、白玉蟾诗重出考辨
17
作者 陈小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5-92,共8页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因出之众人,故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吕本中、曾几、白玉蟾三人名下还有...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因出之众人,故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吕本中、曾几、白玉蟾三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诗》 重出 吕本中 曾几 白玉蟾
下载PDF
白玉蟾“止止”之法与茶诗茶事
18
作者 宋霞 《农业考古》 201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南宗道教金丹派始于北宋张伯端,至五祖白玉蟾正式确立南宗宗派。白玉蟾以"三教平等齐肩"为宗旨,将"止止"看成是儒释道和合的契合点。在具体的宗教修习中,白玉蟾强调"止"对养炼心性的关键性作用。基于武... 南宗道教金丹派始于北宋张伯端,至五祖白玉蟾正式确立南宗宗派。白玉蟾以"三教平等齐肩"为宗旨,将"止止"看成是儒释道和合的契合点。在具体的宗教修习中,白玉蟾强调"止"对养炼心性的关键性作用。基于武夷山本身所含有的深厚道教文化氛围及其对武夷山的原乡情怀,白玉蟾将武夷之境和武夷之茶也纳入到"止止"的内丹修道过程中,尤其强调武夷茶是"止止"之法的重要环节,藉此炼就"真一长存,虚空不朽"的金丹,以期实现个体全性保真、与道合真的融通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止止” 武夷茶
下载PDF
白玉蟾福州交游考
19
作者 安华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4-66,共3页
白玉蟾于福州以彭耜为核心展开交游活动,广招门徒,传道授业,设坛立靖,创建"内丹派"南宗;又通过与地方致仕及在任官员的交往,扩大"内丹派"南宗的影响。因此,白玉蟾在福州的交游传道成效显著,意义重大。
关键词 白玉蟾 福州 交游
下载PDF
论白玉蟾“谪仙”主题诗词的创作体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靖宜 詹石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17-124,共8页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生于琼州(今海南省),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海南历史名人。白玉蟾在道教中被尊为"南宗第五祖",也是南宗的实际创立者。与其他道人相比,白玉蟾留下了大量反映士人情怀的文学作品。于此当中,相当数量的诗词作...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生于琼州(今海南省),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海南历史名人。白玉蟾在道教中被尊为"南宗第五祖",也是南宗的实际创立者。与其他道人相比,白玉蟾留下了大量反映士人情怀的文学作品。于此当中,相当数量的诗词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谪仙"意识,这与白玉蟾的修道体验是无法分割的。唐宋之际,道教内丹理论蓬勃发展,逐渐与道教传统的斋醮科仪融合,形成了"内外兼修"的炼养程序。自北宋张伯端开始的道教南宗历经五代传承至白玉蟾后已经确立了"内炼金丹"与"外用雷法"的理论体系,并最终影响了白玉蟾的创作体验。本文分析除了文化理念的影响外,对道教南宗"内炼"与"雷法"的理论践行是如何使白玉蟾的诗词作品浸染"谪仙"特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谪仙主题 文学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