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虎通》乐教思想研究
1
作者 张小雨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白虎通》构建出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天人交相感”系统,并将董仲舒等汉儒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打通了天人之间的隔阂,实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正式奠定了汉儒以阴阳五行认识世界的哲学格局。它通过利用“比附”思维,“编织”起... 《白虎通》构建出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天人交相感”系统,并将董仲舒等汉儒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打通了天人之间的隔阂,实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正式奠定了汉儒以阴阳五行认识世界的哲学格局。它通过利用“比附”思维,“编织”起一张涵盖形上与形下、先天与后天、主观与客观的“大网”。在此体系中,所有的自然现象均被按照某种道德伦理目的进行再次解读,实际打通了天人界限,为“三纲六纪”作出客观论证。人在其本性中便有“五常之性”,即能成善并须成善的先天条件与需要,所以君王必须“以纲纪为化”,建立国家礼乐教化体系,以帮助人们克服情感中的不良欲望。它认为形下的五声是形上的五行表现于声之结果,五种音阶与五行存在一一对应的“比附”关系。同时,它们又是阴阳二气处于不同活动状态的显现,故又对应人间王朝的德行盛衰。所以,人的情感并不是音乐得以产生的本质原因,其根本是阴阳五行之气。乐教由此获得了一种“天经地义”的强制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班固 儒家乐教 儒家乐论 礼乐教化
下载PDF
元刊《白虎通》新探
2
作者 邵红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8,共10页
《白虎通》宋刊本未见传世。元刊本有四部:一部是元大德九年无锡州学刻本;一部是元大德九年无锡州学刊明修本;另两部概称“元刻本”(未找到出版者、出版年标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历经毛晋、黄丕烈、瞿镛等名家收藏,上海图书馆藏... 《白虎通》宋刊本未见传世。元刊本有四部:一部是元大德九年无锡州学刻本;一部是元大德九年无锡州学刊明修本;另两部概称“元刻本”(未找到出版者、出版年标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历经毛晋、黄丕烈、瞿镛等名家收藏,上海图书馆藏元刻本历经朱彝尊、吴骞(卢文弨借校)、潘祖荫等名家收藏,被鉴定为“元刻式样”,著录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元刻本的底本早于元大德本的底本100多年。经对校,元刻本优于元大德本,校其讹误百余处;元刻本亦优于卢文弨校刻《抱经堂丛书》本,初校其误40余处。在《白虎通》传播史上,元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元大德本 元刻本 卢校本
下载PDF
《白虎通》中的易医思想研究
3
作者 陈沛锦 张其成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1期34-36,40,共4页
《白虎通》为汉代班固所作之书,其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现将其易医思想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法象的饮食之道与五行之性;二、取法天地之数的生育之道;三、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主要体现了汉... 《白虎通》为汉代班固所作之书,其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现将其易医思想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法象的饮食之道与五行之性;二、取法天地之数的生育之道;三、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主要体现了汉代象数易学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具体运用,从而阐发了“人,天之子也”,生命来自天道并法象天道,天人同源且同构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如此,方可达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的终极生命理想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象数思维 天人合一
下载PDF
《白虎通》盧校辨誤一則
4
作者 王康 《中华文史论丛》 2023年第4期162-162,共1页
《白虎通·三軍·總論三軍》:“以爲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五師爲軍。二千五百人爲師,萬二千五百人爲一軍,三軍三萬七千五百人也。”盧文弨校曰:“‘五旅爲師’下,舊本作‘師二千五百人,師爲一軍,六師... 《白虎通·三軍·總論三軍》:“以爲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五師爲軍。二千五百人爲師,萬二千五百人爲一軍,三軍三萬七千五百人也。”盧文弨校曰:“‘五旅爲師’下,舊本作‘師二千五百人,師爲一軍,六師一萬五千人也’,誤,今據《太平御覽》卷二百九十八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白虎通
下载PDF
《白虎通》与中国哲学传统 被引量:2
5
作者 匡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9,共7页
汉代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大总结的时期, 其总结的成果表现为儒家学说对学术界的统一, 而《白虎通》这部书的产生就是这次总结的标志。理解《白虎通》、理解汉代哲学对理解整个中国的哲学传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 汉代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大总结的时期, 其总结的成果表现为儒家学说对学术界的统一, 而《白虎通》这部书的产生就是这次总结的标志。理解《白虎通》、理解汉代哲学对理解整个中国的哲学传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 通过对哲学起源的思索, 意在思维领域之内对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给出一个简要的描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中国 汉代 哲学
下载PDF
汉代章句与《白虎通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荣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从形式特征看 ,《白虎通义》与汉代章句不同 ,但二者之间又有渊源关系 ,且都以经和诠释作为构成要素 ;从内容特征看 ,二者相同 ,都重在义理阐述。这种异同关系表明 ,《白虎通义》不是一般的章句 ,而是特殊的章句———皇家章句。
关键词 章句学 白虎通 经学 诠释学
下载PDF
思想与皇权的协调——论孝观念从孔孟到《白虎通义》的转变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光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3,共7页
孝是先秦儒家提出的整合社会的思想观念之一,到《白虎通义》已经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规范。但关于孝的讨论,从孔孟经荀子、董仲舒到《白虎通义》,无论在孝的源由、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儒学理论自身矛盾的发... 孝是先秦儒家提出的整合社会的思想观念之一,到《白虎通义》已经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规范。但关于孝的讨论,从孔孟经荀子、董仲舒到《白虎通义》,无论在孝的源由、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儒学理论自身矛盾的发展,也有皇权意识的制约与渗透。孝从孔孟到《白虎通义》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儒家思想上的观念如何转化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 荀子 董仲舒 白虎通 皇权
下载PDF
大汉帝国的正义观念及其现代启示——《白虎通义》之“义”的诠释 被引量:9
8
作者 黄玉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5,共7页
《白虎通义》所列举的制度规范的那些具体条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大汉帝国所赖以制定那些制度规范的一般正义原则,那其实乃是"古今之通义",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
关键词 白虎通 大汉帝国 正义原则 制度规范 现代启示
下载PDF
《白虎通义》是不是章句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权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4-110,共7页
本文把“章句”与“传”、“说”、“记”、“笺注”、“训故”、“条例”做了比较 ,归纳章句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分章析句解释古代经典的意义 ;二是紧密依附所阐释的对象 ,不单行。在此基础上 ,论证了“《白虎通义》是汉代的‘皇家章句... 本文把“章句”与“传”、“说”、“记”、“笺注”、“训故”、“条例”做了比较 ,归纳章句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分章析句解释古代经典的意义 ;二是紧密依附所阐释的对象 ,不单行。在此基础上 ,论证了“《白虎通义》是汉代的‘皇家章句’说”不成立 ,因为《白虎通义》在著述形式上与章句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其阐释经义的思想方法与汉代经师造作章句时所习行的方法也不相同 ,在本质上 ,《白虎通义》不属于章句之学 ,而属于义理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义》 章句 汉代
下载PDF
《白虎通义》与易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8-31,共4页
光武中兴后,在易学领域,古文费氏易学渐兴,但属于今文的象数易学特别是《易纬》的象数易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且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白虎通义》吸收、借鉴《易纬》之说,构筑了一个以太初、太始、太素... 光武中兴后,在易学领域,古文费氏易学渐兴,但属于今文的象数易学特别是《易纬》的象数易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且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白虎通义》吸收、借鉴《易纬》之说,构筑了一个以太初、太始、太素、三光、五行为次序的宇宙生成模式。它曾称述《易传》"汤武革命"之说,强调改朝换代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倾心于《易传》的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之说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系统阐述了三纲六纪理论,目的在于营造一个上下各安其位的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天人整体和谐的文化价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义》 易学 《周易》 东汉
下载PDF
汉代经学走向管窥——以《春秋繁露》与《白虎通》的对比分析为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锡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8,共7页
汉代经学是中国学术史上一大盛事,其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内在理路。本文从分析汉代经学发展中的两部代表性著作《春秋繁露》与《白虎通》入手,通过对二者的对比研究,分别对汉代的天道观、阴阳五行说、儒家纲常伦理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汉代经... 汉代经学是中国学术史上一大盛事,其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内在理路。本文从分析汉代经学发展中的两部代表性著作《春秋繁露》与《白虎通》入手,通过对二者的对比研究,分别对汉代的天道观、阴阳五行说、儒家纲常伦理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汉代经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探讨汉代经学从今文经学独大走向今、古文经学的融合,以及经学对谶纬之学的吸纳,以期勾勒出汉代经学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经学 春秋繁露 白虎通 天道 阴阳五行 谶纬
下载PDF
《白虎通疏证》白文句读失误例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青松 《励耘语言学刊》 2013年第1期67-79,共13页
中华书局本《白虎通疏证》白文句读存在诸多失误,我们冒昧逐条指出,以便学习者参考。
关键词 《白虎通 点校 句读 失误
下载PDF
从《白虎通义》看汉代儒学及其历史命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四达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以《白虎通义》为个案,以汉家“独尊儒术”为背景,剖析了周秦以来的社会变动与政治思想“百川归海”的必然性,指出《白虎通义》作为汉章帝“缵兴”汉礼的一部礼典,目的是建立一个“永为后世法”的理想社会,但在专制制度下它根本无法避... 以《白虎通义》为个案,以汉家“独尊儒术”为背景,剖析了周秦以来的社会变动与政治思想“百川归海”的必然性,指出《白虎通义》作为汉章帝“缵兴”汉礼的一部礼典,目的是建立一个“永为后世法”的理想社会,但在专制制度下它根本无法避免“王道”理想与“君本”现实严重冲突,也无法改变汉家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由于这种冲突源自历代专制王朝均无法解决的制度性矛盾,因此,通过对该个案的分析,我们也许能看到中国传统社会兴衰循环、停滞不前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儒学 思想体系 历史命运 《白虎通义》 汉代哲学
下载PDF
抱经堂本《白虎通》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青松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4,共7页
抱经堂本《白虎通》是卢文弨于乾隆甲辰综合众本的校订本,是目前为止《白虎通》最好的版本。本文详尽考校此本,指出其优缺点所在,以便大家更好地使用这个本子。
关键词 白虎通 卢文弨 版本 评价
下载PDF
《白虎通义》中的君臣之礼 被引量:3
15
作者 向晋卫 《兰州学刊》 2004年第6期299-302,共4页
作为一部汉代礼制的集大成之作,《白虎通义》在尊天、忧患意识、谦让、公天下、德治等方面为君主制定了详细的行为规范,充分体现了汉儒对君主所寄托的厚望和对君主的制约冲动;在“臣礼”方面,《白虎通义》规定臣子在辅助君主治理国政时... 作为一部汉代礼制的集大成之作,《白虎通义》在尊天、忧患意识、谦让、公天下、德治等方面为君主制定了详细的行为规范,充分体现了汉儒对君主所寄托的厚望和对君主的制约冲动;在“臣礼”方面,《白虎通义》规定臣子在辅助君主治理国政时,要敢于进行谏诤,不过也要注意谏诤的方式和方法;在君、臣关系上,《白虎通义》在坚持“臣事君以忠”的同时,又重点强调了“君使臣以礼”的传统要求。《白虎通义》在君臣礼制上的这种规定是汉儒政治理想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义》 “君礼” “臣礼”
下载PDF
白虎观会议和《白虎议奏》、《白虎通义》之关系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105-110,共6页
白虎观会议在东汉政治史、思想史、经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详加辨析,发现白虎观会议并非只有一次,而是在明帝永平元年和章帝建初四年各召开过一次;永平元年会议后诸儒据《谷梁传》著《白虎通义》,建初四年会议后则编... 白虎观会议在东汉政治史、思想史、经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详加辨析,发现白虎观会议并非只有一次,而是在明帝永平元年和章帝建初四年各召开过一次;永平元年会议后诸儒据《谷梁传》著《白虎通义》,建初四年会议后则编撰《白虎议奏》.后人误将二者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观会议 《白虎通义》 《白虎议奏 》《东观汉记》 古文经学
下载PDF
试论《白虎通义》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四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80,共6页
本文通过对《白虎能义》文本的分析,认为在把握《白虎通义》的总体特征上有三个关键词:“天检相与” 的世界观,“唯象唯法”的方法论,“神道设教”的政治实践。它对周礼和董学既有承袭又有发展:在天道秩序的建构上超越了周礼,在... 本文通过对《白虎能义》文本的分析,认为在把握《白虎通义》的总体特征上有三个关键词:“天检相与” 的世界观,“唯象唯法”的方法论,“神道设教”的政治实践。它对周礼和董学既有承袭又有发展:在天道秩序的建构上超越了周礼,在诸礼义理的甄别和礼制框架的设定上又超越了董学。作为东汉以后历代王朝唯一的一部官方礼典,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义》 天人相与 唯象唯法 神道设教 世界观 政治实践 周礼 天人合一 方法论 政治取向
下载PDF
《白虎通》中的谶纬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德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4,共9页
本文围绕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以及天、君(圣人)、民等概念的来历、定义和关系,对《白虎通》中的谶纬思想进行了解析,揭示维系天、君(圣人)、民三者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以所谓"为民"为核心诉求和表达的政治道德,这样的政治... 本文围绕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以及天、君(圣人)、民等概念的来历、定义和关系,对《白虎通》中的谶纬思想进行了解析,揭示维系天、君(圣人)、民三者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以所谓"为民"为核心诉求和表达的政治道德,这样的政治道德也因此成为君权独尊下的中国传统极权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关键要素,"以德治国"成为中国传统极权政治的主要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谶纬 政治合法性 中国传统 政治道德 极权政治 以德治国 圣人
下载PDF
《白虎通义》中的道德意识 被引量:2
19
作者 向晋卫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6期21-25,共5页
作为东汉的一部官方经学著作,《白虎通义》一书的主要内容充满了极其浓厚的道德意识。《白虎通义》全书主要运用了"文字训诂"和"象征"两种手段,对诸如"姓氏"、"爵号"、"谥号"等儒家... 作为东汉的一部官方经学著作,《白虎通义》一书的主要内容充满了极其浓厚的道德意识。《白虎通义》全书主要运用了"文字训诂"和"象征"两种手段,对诸如"姓氏"、"爵号"、"谥号"等儒家的礼制名号和诸如"瑞贽"、"衣裳"、"冠冕"等儒家的礼制器物进行了极为浓重的道德化解释,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从道德上加强了儒家所提倡的"礼乐制度"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具有浓厚道德意蕴的"名号"、"器物"对现实中的社会政治秩序也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规范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义》 道德意识 “名号” “器物” 东汉
下载PDF
论《白虎通义》的天道观及其内在矛盾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四达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2-17,共6页
《白虎通义》的天道观包含三个方面:在宇宙生成方面它把《老子》、《易传》和董学、纬书糅杂起来,但并未消除自然生成论与神创论的冲突;在天道秩序方面把阴阳、五行与四时、五方等附会起来,但无法协调其内在的矛盾;在天道运行方面把阴... 《白虎通义》的天道观包含三个方面:在宇宙生成方面它把《老子》、《易传》和董学、纬书糅杂起来,但并未消除自然生成论与神创论的冲突;在天道秩序方面把阴阳、五行与四时、五方等附会起来,但无法协调其内在的矛盾;在天道运行方面把阴阳盛衰与五行生克结合起来,但又陷入循环论的窠臼之中。因此,以这个天道系统为效法对象的人道体系只是一种社会静力学的设计,而缺乏社会动力学的自觉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成论 神创论 天道系统 社会 静力学 社会动力学 《白虎通义》 天道观 阴阳五行 汉代 天道运行 天道秩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