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充填演化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魏祥峰 张廷山 +3 位作者 黄静 梁兴 姚秋昌 汤兴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7-437,共11页
根据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界面在电测曲线和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岩石类型组合特点以及古生物资料等方面的特征,在苏北盆地白驹凹陷古近系共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超层序组、2个超层序、5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2~SQ4分别为断陷Ⅰ... 根据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界面在电测曲线和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岩石类型组合特点以及古生物资料等方面的特征,在苏北盆地白驹凹陷古近系共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超层序组、2个超层序、5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2~SQ4分别为断陷Ⅰ幕初始断陷、断陷-坳陷转化阶段的湖泊层序,SQ5为断陷Ⅲ幕断陷收敛阶段的河流层序。根据盆地幕式构造演化、气候条件以及物源供给的条件不同,建立了初始断陷阶段、断陷-坳陷转换阶段和断陷收敛阶段3种层序地层充填模式,认为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充填序列、体系域构成和砂体发育存在显著的差异。初步分析了不同层序充填演化模式与油气的关系,认为断陷Ⅰ幕的断陷-坳陷转换阶段的充填层序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砂体与湖侵体系域优质烃源岩配置关系最好,成藏条件最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充填演化模式 古近系 白驹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成林 朱筱敏 +1 位作者 费安玮 朱玉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30,共3页
应用有机相理论和分析方法,划分苏北盆地白驹凹陷主要烃源岩的有机相;通过编制埋藏史曲线和构造旋回分析,采用烃源岩热模拟、生物气模拟技术,建立烃源岩的生烃史;在油气成藏静态和动态要素分析基础上。
关键词 苏北盆地 白驹凹陷 中浅层油气藏 成藏模式 疏导体系 生烃史 有机相 烃源岩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白驹凹陷烃源岩 被引量:3
3
作者 汤永梅 梁兴 +1 位作者 周松源 陈方鸿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烃源岩由于含有有机质,在测井曲线上出现区别于非烃源岩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建立测井数据与烃源岩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可以利用连续的测井资料来计算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和产烃潜量。通过实验分析数据验证,应用效果较好,为白驹凹... 烃源岩由于含有有机质,在测井曲线上出现区别于非烃源岩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建立测井数据与烃源岩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可以利用连续的测井资料来计算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和产烃潜量。通过实验分析数据验证,应用效果较好,为白驹凹陷的烃源岩评价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 产烃潜量
下载PDF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孔隙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郝军 苏雪波 +2 位作者 鲁改欣 戴传瑞 谢亚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4-1101,共8页
针对研究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现状,从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研究入手,在成岩作用和成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将成岩作用类型分为两类,分别对泰一段上、下亚段定量分析了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并建立了孔隙演化模式,深化了储层形成过程及影响因... 针对研究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现状,从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研究入手,在成岩作用和成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将成岩作用类型分为两类,分别对泰一段上、下亚段定量分析了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并建立了孔隙演化模式,深化了储层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认识。研究认为,孔隙演化特征主要受沉积环境、物源及物源区母岩性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洋心次凹 泰一段 孔隙演化 苏北盆地
下载PDF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郝军 曾杰 +2 位作者 谢洪顺 戴传瑞 谢亚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4,204-205,共7页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E1t1)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E1t1)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成岩阶段划分和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分析,认为泰一段基本上没有进入中成岩B期及晚成岩阶段;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泰一段储层的主要孔隙,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为认识研究区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洋心次凹 泰一段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下载PDF
白驹凹陷泰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6
作者 刘海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93-96,共4页
白驹凹陷近年来在勘探领域取得突破,多口井在泰一段获工业油流或油气显示活跃,展现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潜力.在岩心的观察描述、粒度分析、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标志... 白驹凹陷近年来在勘探领域取得突破,多口井在泰一段获工业油流或油气显示活跃,展现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潜力.在岩心的观察描述、粒度分析、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标志识别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泰一段以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等5种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泰一段 白驹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怀忠 梁兴 +1 位作者 张介辉 周松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24,共3页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自2005年投入勘探以来,已发现多个小断块油气藏。为认识其油气富集与成藏模式,提高勘探成功率,以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分析为主线,通过烃源岩评价及成熟期分析、圈闭类型划分,研究了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岩浆...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自2005年投入勘探以来,已发现多个小断块油气藏。为认识其油气富集与成藏模式,提高勘探成功率,以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分析为主线,通过烃源岩评价及成熟期分析、圈闭类型划分,研究了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岩浆岩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认为:①白驹凹陷洋心次凹发育成熟的古近系泰州组陆相湖盆泥质烃源岩,其油气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渐新世末的盐城期是陆相油气源的主要运移、聚集及成藏期,断裂形成的复杂小断块圈闭类型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②贯穿生油深洼的大断层是沟通主力油源区的主要油气通道,油气以断层和砂体为运移通道,就近运移与聚集成藏;③成藏类型为岩性+断块、断块+岩性等的多种圈闭组合的小断块层状砂岩低渗高凝油藏,岩浆活动有利于提高地温梯度,对油气运移、聚集不起破坏作用。结论指出:洋心次凹进一步勘探的重点应以泰州组一段为主,阜宁组一段为辅,若在"油源、储层、圈闭"三者配置条件好的地区找到匹配比较理想的圈闭,将有希望获得新的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箕状断陷 复杂小断块 晚期成藏 油气聚集 输导系统 成藏模式 苏北盆地
下载PDF
白驹凹陷泰州组一段沉积相展布特征
8
作者 吴炎圻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0年第10期992-998,共7页
白驹凹陷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的东北部,可以划分为2段,自下而上分别为泰二段和泰一段,泰一段又分为泰一1小层、泰一2小层和泰一3小层。研究表明,在白驹凹陷泰一段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共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以... 白驹凹陷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的东北部,可以划分为2段,自下而上分别为泰二段和泰一段,泰一段又分为泰一1小层、泰一2小层和泰一3小层。研究表明,在白驹凹陷泰一段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共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以湖泊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曲流河三角洲相为主。泰一段3小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东南发育范围较小的滨浅湖相,泰一段2小层表现为西南西北方向为三角洲前缘相,整个东方向湖侵,发育湖相,泰一段1小层,湖退,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西南发育的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泰州组一段 沉积相
下载PDF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生储盖组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魏祥峰 张廷山 +2 位作者 魏祥华 梁兴 姚秋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4-683,共10页
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在白驹凹陷古近系共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Ⅰ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5个Ⅲ级层序,并认为Ⅲ级层序SQ1—SQ4、SQ5分别与盆地坳陷—断陷阶段和强烈断陷阶段... 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在白驹凹陷古近系共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Ⅰ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5个Ⅲ级层序,并认为Ⅲ级层序SQ1—SQ4、SQ5分别与盆地坳陷—断陷阶段和强烈断陷阶段相对应。运用等时对比理论和技术方法,建立了白驹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详细地讨论了古近系Ⅲ级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认为低水位及晚期高水位体系域为有利储层的发育位置,湖侵体系域及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则为烃源岩和盖层的发育位置,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了3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生储盖组合为白驹凹陷古近系最好的一套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生储盖组合 古近系 白驹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