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武仙竹 裴树文 +4 位作者 吴秀杰 屈胜明 陈明惠 胡勤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共15页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行了整理。同年9月,作者在白龙洞进行探察和小规模试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少量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同时还发现可疑燃烧痕迹、动物骨骼表面痕迹以及特殊的动物化石埋藏现象等古人类活动证据。白龙洞发育于上新世沙坪组砾岩、泥晶灰岩和泥灰岩地层中,近水平状节理和裂隙为洞穴发育提供前提条件,垂直渗流为溶蚀的主要方式。白龙洞遗址属原地埋藏,动物群的组合显示中更新世早期的面貌,石英岩岩脉原料可能是导致石器工业组合显示北方石器工业面貌的原因。对遗址分布及埋藏现象的初步分析显示,白龙洞为一处多功能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古人类 石制品 白龙洞 郧西
下载PDF
白龙洞古人类遗址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武仙竹 王运辅 +1 位作者 周乐鹏 谢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2-409,共8页
湖北白龙洞古人类遗址是中国较有影响的更新世中期古人类遗址之一。本项工作通过使用日本宾得公司产RS-202N免棱镜型全站仪及美国Autodesk公司产AutoCAD2006计算机软件等,实地采集白龙洞遗址地貌和洞穴形态三维数据,使用计算机建立起遗... 湖北白龙洞古人类遗址是中国较有影响的更新世中期古人类遗址之一。本项工作通过使用日本宾得公司产RS-202N免棱镜型全站仪及美国Autodesk公司产AutoCAD2006计算机软件等,实地采集白龙洞遗址地貌和洞穴形态三维数据,使用计算机建立起遗址地貌数字模型和洞穴居址数字模型。通过数字模型进行多视角观察、分析,认识到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以三维空间的形式保存和处理多种考古遗存信息,能够提供古人类遗址三维动态的观察视角,以及提供多种用途的遗址三维分析数据和考古专题图等。白龙洞遗址数字模型的测量和观察分析认识到,白龙洞遗址古人类(直立人)具有对洞穴高效开发利用的能力,并且具有在洞穴空间较为高大的区域集中活动的特点;还可能具有在洞穴内部使用火进行照明的行为;在居址选择上,白龙洞古人类已经具备对低山地区复杂地貌、开阔视野、干燥居址与近水环境,以及石料集中地和多元食物生境的适应性选择。此外,分析工作还显示洞穴遗址内部堆积物,除古人类活动遗留外,其他土状堆积物的来源可能来自于洞穴内部裂隙。白龙洞遗址数字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分析,是国内将三维数字模型技术应用于古人类遗址研究的首次尝试。该方法对于获取更多遗址研究信息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古人类遗址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洞遗址 三维数字模型 地貌 洞穴居址 行为模式
下载PDF
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的大额牛化石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敏 许春华 同号文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52,共15页
牛亚科动物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遗址中十分常见,但其分类和鉴定仍存在诸多问题。南方洞穴动物群经常仅有单个牙齿保存,所以南方更新世洞穴遗址中牛亚科动物化石鉴别问题更为突出。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出土的大型牛亚科动物化石,不... 牛亚科动物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遗址中十分常见,但其分类和鉴定仍存在诸多问题。南方洞穴动物群经常仅有单个牙齿保存,所以南方更新世洞穴遗址中牛亚科动物化石鉴别问题更为突出。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出土的大型牛亚科动物化石,不仅有大量单个牙齿,还有残破颅骨、角心、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白龙洞的牛亚科动物角心粗短、横截面呈背腹略扁的椭圆形;额骨上的角间隆突发育且呈拱形;顶骨从颅顶退出;枕面较圆且高;角后颅骨收缩强烈使得枕骨上部变窄,颞窝明显凹进;下颌角大于90°,下颌支向后倾斜;下颌p2的结构复杂程度介于水牛Bubalus和黄牛Bos(Bos)taurus之间。依据上述特征,可将白龙洞的大型牛亚科动物化石归入大额牛Bos(Bibos)gaurus。白龙洞是我国出土大额牛化石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为区分南方洞穴出土的牛亚科动物化石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额顶枕部形态 P2 湖北白龙洞 更新世
下载PDF
湖南省攸县白龙洞洞穴特征及游览路线设计特色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远海 韩道山 孙成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6-72,共7页
白龙洞位于湖南省攸县漕泊乡,发育于石炭系白云质灰岩中,洞体宽大幽深,洞中有洞,钟乳石千姿百态,被誉为"湘东旅游第一洞"。洞穴全长1086.8m,纵向最大高差48.1m,洞道宽度1~15m,高度3~12m,洞底总面积7830m2。依据亲近自然、... 白龙洞位于湖南省攸县漕泊乡,发育于石炭系白云质灰岩中,洞体宽大幽深,洞中有洞,钟乳石千姿百态,被誉为"湘东旅游第一洞"。洞穴全长1086.8m,纵向最大高差48.1m,洞道宽度1~15m,高度3~12m,洞底总面积7830m2。依据亲近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白龙洞开发设计的核心是通过游览环线降低坡度和通过桥梁将垂向陡坎的上层通道相连,构成上下立体交叉的游览网络,方便游人,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在环线游览道上设计歇憩点,以缓解洞穴游览带来的疲劳,从而提高游览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石炭系 钟乳石 洞穴 游览路线 岩溶
下载PDF
云南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潜力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静 宋林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8-103,共6页
该文首先对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 ,尤其是洞穴景观和区内崩塌漏斗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指出白龙洞洞穴景观是景区的重点旅游地 ,也是惟一可开发的自然景观。从分析游客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入手 ,结合游客高峰期对应的时间 ,得出白龙... 该文首先对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 ,尤其是洞穴景观和区内崩塌漏斗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指出白龙洞洞穴景观是景区的重点旅游地 ,也是惟一可开发的自然景观。从分析游客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入手 ,结合游客高峰期对应的时间 ,得出白龙洞景区洞穴旅游游客主要以学生和在职员工为主以及其旅游业正在走下坡路的结论。通过与国内其它洞穴旅游区尤其是邻近九乡景区的对比 ,得出对旅游资源潜力挖掘不够 ,旅游内容单调、协调性差等因素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地理区位、经济支持、洞穴景观、生态环境、民族文化背景、旅游内容等角度出发对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分析 ,得出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还具有发展潜力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白龙洞景区 旅游业 旅游资源 发展
下载PDF
贵州龙井洞和白龙洞裸灶螽对重金属的富集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俊 黎道洪 杜典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4-109,共6页
调查贵州省龙井洞和白龙洞裸灶螽部分环境因子,对2个洞穴的裸灶螽、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两洞穴裸灶螽的富集系数,对两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洞穴有光带、弱... 调查贵州省龙井洞和白龙洞裸灶螽部分环境因子,对2个洞穴的裸灶螽、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两洞穴裸灶螽的富集系数,对两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洞穴有光带、弱光带和黑暗带土壤中重金属Cu、Cr、Ni、Zn、Hg及As的平均含量超过我国土壤背景值;两洞穴裸灶螽对Cu和Zn明显富集;龙井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白龙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其中Hg是两洞穴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灶螽 重金属富集 潜在生态风险 龙井洞 白龙洞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白龙洞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育林 程星 +1 位作者 王恒松 张辉华 《价值工程》 2018年第27期266-270,共5页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白龙洞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白龙洞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与旅游资源丰度2个评价层面筛选出洞外交通、食宿条件、商业圈服务、投资空间、政策导向等14个评价指标,结合德尔菲法并运用YAAHP软件计算出各评价指标权...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白龙洞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白龙洞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与旅游资源丰度2个评价层面筛选出洞外交通、食宿条件、商业圈服务、投资空间、政策导向等14个评价指标,结合德尔菲法并运用YAAHP软件计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权重指数,分析白龙洞洞内形态以及沉积景观分布特点,得到洞穴开发规划方案一,通过分析发现方案一的乘船路线工程施工难度系数大且可行性低,由此设计开发规划方案二,并对白龙洞洞穴监测、景区功能区、游览路线、洞口设计、修建公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规划,为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规划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洞 喀斯特洞穴 旅游评价 旅游规划
下载PDF
贵州冷热洞、白龙洞和龙井洞环境质量及生态风险初步评价
8
作者 张俊 黎道洪 +1 位作者 徐承香 李代琴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48-52,共5页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洞穴环境的污染状况,对贵州省3个洞穴冷热洞、白龙洞和龙井洞部分环境因子——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并对3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n在土样和水样...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洞穴环境的污染状况,对贵州省3个洞穴冷热洞、白龙洞和龙井洞部分环境因子——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并对3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n在土样和水样中含量均最高,最低的是Hg;冷热洞土样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中国土壤背景值,白龙洞和龙井洞土样中的重金属含量除Cr外,均超过中国土壤背景值。洞穴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危害程度,龙井洞处于较高生态危害水平,冷热洞处于中等生态危害水平,白龙洞处于高生态危害水平;Hg是3洞穴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冷热洞 龙井洞 白龙洞 贵州
下载PDF
湖北郧西白龙洞遗址管状骨化石内黄壳层物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利平 武仙竹 王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6-876,共11页
白龙洞遗址被认为是中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遗址,沉积物属于岩溶环境下形成的洞穴土状堆积。遗址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管状的动物骨骼化石出土于第2层。所出管状骨化石内表面附着有黄壳层物质现象,本文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 白龙洞遗址被认为是中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遗址,沉积物属于岩溶环境下形成的洞穴土状堆积。遗址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管状的动物骨骼化石出土于第2层。所出管状骨化石内表面附着有黄壳层物质现象,本文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几种现代分析技术,对骨化石内表面的黄壳层物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壳层物质是以方解石(CaCO3)为主要物相,其他成分有三氧化二铁(Fe2O3)、羟磷灰石[Ca5(PO4)3(OH)]、二氧化硅(SiO2)以及少量的三氧化二铝(Al2O3)。羟磷灰石的存在表明黄壳层物质属于生物化学沉积矿物,其形成机理与埋藏过程中的大气降水、基岩周围岩土矿物和化石自身滋生的生物因素有关。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埋藏动物骨骼的岩土矿物化学元素,随水从管状骨骼裂隙或者孔隙向内迁移,骨骼自身矿物质与周围环境发生成分交换,并与析出的PO43-一起沉积,形成黄壳层物质。白龙洞遗址的化石成分分析,对研究古人类遗址化石埋藏环境、遗址成因、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其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洞遗址 黄壳层 成分 光谱 古气候
原文传递
湖北郧西白龙洞洞穴发育与古人类生存环境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潇丽 武仙竹 裴树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处重要的中更新世古人类遗址,先后经过4次正式发掘,除出土7枚直立人牙齿化石和60余件石制品外,还有2件骨制品和29种伴生哺乳动物化石。本文对白龙洞洞穴发育进行分析,对堆积物的粒度、磁化率...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处重要的中更新世古人类遗址,先后经过4次正式发掘,除出土7枚直立人牙齿化石和60余件石制品外,还有2件骨制品和29种伴生哺乳动物化石。本文对白龙洞洞穴发育进行分析,对堆积物的粒度、磁化率、粘土矿物、氧化物和哺乳动物群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白龙洞发育起始于上新统沙坪组碳酸盐岩和下伏中元古界武当山群变质岩系不整合接触面,洞穴围岩为沙坪组砾岩、藻灰岩和生物格架灰岩;洞穴发育初期由沿不整合面渗流的裂隙水引起,之后垂直渗流为溶蚀的主要方式。洞穴堆积物主要为红色粘土,形成于北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湿润环境,堆积物充填早期气候相对较为干凉,后期逐渐转为相对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动植物资源繁盛,有利于古人类生存和活动。白龙洞古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对揭示鄂西-三峡地区中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洞 中更新世 古人类 洞穴发育 生存环境
原文传递
石达开白龙洞诗会的非文化信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光正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7-151,共5页
广西宜州市北山白龙洞外左壁刊刻的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及其部属题诗,是石达开现存诗文的唯一真迹;石达开白龙洞诗会诗文中透露出政治、军事信息;石达开太平军在广西庆远府毁庙灭佛的真实原由是"焚刹"征粮以解决军需燃眉之... 广西宜州市北山白龙洞外左壁刊刻的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及其部属题诗,是石达开现存诗文的唯一真迹;石达开白龙洞诗会诗文中透露出政治、军事信息;石达开太平军在广西庆远府毁庙灭佛的真实原由是"焚刹"征粮以解决军需燃眉之急;离开庆远后很快分崩离析的原因则是由于其回师广西实行的错误政策造成"民情恶",和始终遥尊洪秀全为真主而不愿自树旗帜,不能满足其部下攀龙附凤的愿望,加上艰苦的斗争环境促使原籍三江两湖的将士思乡之情日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达开 白龙洞诗会 非文化信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