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白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2 位作者 齐姗姗 胡宝清 王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448-6456,共9页
大中区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识别是制定和实施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前提条件,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确定优先区域研究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拟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InVEST模型和遥感、GIS技术,以区域生境质... 大中区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识别是制定和实施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前提条件,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确定优先区域研究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拟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InVEST模型和遥感、GIS技术,以区域生境质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和景观状态指数为评价指标,应用归一化处理方法,构建区域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综合评估方法,在栅格像元尺度上开展白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Ⅰ和Ⅱ级以上)面积约占39.80%,且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生物多样性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宕昌县岷江沿岸、高寒稀疏植被区和高山积雪-裸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评价指标 空间分异 InVEST模型 甘肃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粮食生产服务价值时空分异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2 位作者 齐姗姗 张影 郭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9-1728,共10页
粮食生产服务是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方法,尤其是在脆弱的山区过渡带区域。以灾害频发的脆... 粮食生产服务是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方法,尤其是在脆弱的山区过渡带区域。以灾害频发的脆弱生态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尝试引入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要素对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服务经济价值进行系数调整与修正,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量评估模型,测算流域内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白龙江流域耕地面积波动起伏较大,但流域内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却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至2010年平均生产服务价值达186.74万元。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其高产区约占42.4%以上,主要分布在宕昌县西北部的岷江两岸和舟曲城关镇—武都汉王镇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2)方法改进后,白龙江流域生产经济价值相对减小(172.74万元),间接反映了研究区内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区位人文社会要素对生产经济价值的影响,更符合流域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粮食生产 经济价值 时空变化 甘肃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中上游流域的黏菌(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双林 戴群 +1 位作者 陈萍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
本文报道了采自甘肃白龙江中上游流域的黏菌52种,其中紫高杯菌Craterium paraguayenese、山地双皮菌Diderma montanum和双被绒泡菌Physarum bitectum为中国新记录种,另有34种为甘肃新记录种。
关键词 黏菌 白龙江 甘肃 中国
下载PDF
甘肃陇南武都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4
4
作者 柳金峰 黄江成 +2 位作者 欧国强 吕娟 范建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8-13,21,共7页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面泥石流成片发育、北岸泥石流较南岸发育且粘性泥石流所占比例大于南岸的发育特征;选取岩性、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完整系数、发育程度、降水、断层密度7个因子构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易发性评价,研究区104条泥石流沟中,66条为高易发性,占总数的63.5%;32条为中等易发性,占总数的30.8%;6条为低易发性,占总数的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市武都区 白龙江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模糊物源可拓法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顶蒴藓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遵田 任昭杰 +2 位作者 杜超 邵娜 姚秀英 《山东科学》 CAS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经过系统全面的野外调查研究和标本鉴定整理,得出甘肃白龙江流域顶蒴藓类植物203种,隶属于14科59属。经区系分析发现,白龙江流域顶蒴藓类植物区系成份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占总数的35.5%。另外,东亚分布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占总数的21.7%。
关键词 甘肃省 白龙江流域 顶蒴藓类 区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甘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宋玲玲 田青 +2 位作者 李宗杰 康飞龙 魏雅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26-130,140,共6页
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和农村年鉴数据,采用PSR模型,建立了甘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归一化法、均方差赋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研究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现状。... 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和农村年鉴数据,采用PSR模型,建立了甘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归一化法、均方差赋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研究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1)1986-2011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指标中生态环境响应指标安全指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3大指标中,状态指标平均贡献率为37.28%,响应指标平均贡献率为21.43%,压力指标的变化趋势最明显,对生态安全指数的相对贡献率也最大,平均贡献率达到41.66%;(2)1986-2011年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26年来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的总体变化态势为从风险态向较安全态转变,生态安全度由1986年的0.36增加到2011年的0.70,增加了49%;(3)26年间甘肃黄河流域的平均生态安全度为0.46,整体上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处于Ⅳ等级,安全状态处于风险态。所以对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刻不容缓,应该在当前的基础之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区域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水土保持 黄河流域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紫萼藓科植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超 邵娜 +1 位作者 任昭杰 赵遵田 《山东科学》 CAS 2008年第5期8-10,14,共4页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肃白龙江流域紫萼藓科标本进行研究鉴定,共整理出甘肃紫萼藓科植物3属26种,其中甘肃省新纪录种8个,分别是兜叶砂藓、硬叶砂藓、狭叶砂藓、霍氏砂藓、短柄砂藓、喜马拉雅砂藓、偏叶砂藓和长齿连轴藓。按照吴...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肃白龙江流域紫萼藓科标本进行研究鉴定,共整理出甘肃紫萼藓科植物3属26种,其中甘肃省新纪录种8个,分别是兜叶砂藓、硬叶砂藓、狭叶砂藓、霍氏砂藓、短柄砂藓、喜马拉雅砂藓、偏叶砂藓和长齿连轴藓。按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分布类型的划分,将该流域的紫萼藓科植物分为8个分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萼藓科 白龙江流域 甘肃省 苔藓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赵万奎 李晓兵 +3 位作者 陈智平 张华堂 张晓庆 杨昊 《甘肃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通过对甘肃白龙江流域基本情况的调查,综合分析了流域内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对策,为该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 甘肃省 白龙江流域 生态环境 问题 治理对策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潜在泥石流危险性预报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高峰 高幼龙 +9 位作者 姚亚辉 田运涛 徐友宁 孙秀娟 李瑞冬 何元宵 邓兵 叶振南 陈宗良 郭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2-748,共17页
【研究目的】泥石流灾害是白龙江流域分布广泛并常引起群死群伤的重大地质灾害,准确评价泥石流活动规模及其危险度,是泥石流危险性预警预报的前提,合理构建危险性预报模型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历史泥石流... 【研究目的】泥石流灾害是白龙江流域分布广泛并常引起群死群伤的重大地质灾害,准确评价泥石流活动规模及其危险度,是泥石流危险性预警预报的前提,合理构建危险性预报模型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历史泥石流案例和对应降雨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形成泥石流关键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白龙江流域潜在泥石流危险度定量评价模型,提出了两类泥石流危险级别临界判别模式。【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以泥石流活动规模、沟床平均比降、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床比例为判断因子的泥石流危险度动态定量计算模型,能快速准确预测未来不同工程情景和降雨频率工况下泥石流危险度;(2)影响降雨型泥石流发生的地形条件由流域面积、10°~40°斜坡坡度面积比、沟床平均纵比降等组成,降雨条件主要由泥石流爆发前的24 h累积降雨量、触发泥石流1 h降雨量或10 min降雨量等组成;(3)依据30条典型泥石流沟危险度计算结果,获得泥石流危险性临界判别值,提出了降雨型潜在泥石流危险性1 h预报模型(Ⅰ类)和10 min预报模型(Ⅱ类),其中Ⅰ类模型高危险度以上泥石流预测精度大于87.5%,Ⅱ类模型中等危险度以上泥石流预测精度大于80%,而两类预报模型验证准确率为83.3%。【结论】研究成果为泥石流精准预警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建立中小尺度泥石流实时化预警系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预报模型 地形条件 降水条件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白龙江流域 甘肃省
下载PDF
甘南白龙江上游小流域主要林分地被物层的持水特性分异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飞 陈国鹏 +2 位作者 齐瑞 杨永红 张小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247,共6页
在甘南白龙江上游林区内,采用实地踏测和浸水法,对林区内主要的4种不同林分类型(冷杉原始林、云杉、落叶松和华山松人工林)林下地被物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4种不同类型树种林下地被物的总蓄积量为11.75~28.96t/hm^2,其... 在甘南白龙江上游林区内,采用实地踏测和浸水法,对林区内主要的4种不同林分类型(冷杉原始林、云杉、落叶松和华山松人工林)林下地被物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4种不同类型树种林下地被物的总蓄积量为11.75~28.96t/hm^2,其冷杉林(28.96t/hm^2)>落叶松林(16.17t/hm^2)>华山松林(14.36t/hm^2)>云杉林(11.75t/hm^2);(2)不同林分类型地被物的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动态变化基本相似,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3)不同树种林下地被物的总有效拦蓄量为21.00~41.99t/hm^2,其中冷杉林最大,其次是落叶松林,最后是华山松林和云杉林;最大拦蓄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和总有效拦蓄深的变化与总有效持水量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白龙江 不同森林类型 地被物 持水特性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的多样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秀文 邱祖青 《经济林研究》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为了有效地保护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对策,于1983-2002年就甘肃省白龙江林区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野生木本油脂植物共有30科、42属、62种;其中乔木种类最多,占野生木本油... 为了有效地保护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对策,于1983-2002年就甘肃省白龙江林区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野生木本油脂植物共有30科、42属、62种;其中乔木种类最多,占野生木本油脂植物总种数的56.45%;分布于海拔1700-2500m范围内针阔混交林带的野生木本油脂植物的种类最多,占野生木本油脂植物总种数的7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脂植物 多样性 调查分析 白龙江林区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与洮河林区野生食果资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锦乾 邱祖青 《经济林研究》 2007年第4期64-69,共6页
为了更好地反映甘肃省白龙江、洮河林区野生食果资源情况,为开发利用提供原始资料,就该林区野生食果资源现状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共有野生果树52科、82属、260种;其中木本植物235种,约占总种数的90.38%,草本植物25种,... 为了更好地反映甘肃省白龙江、洮河林区野生食果资源情况,为开发利用提供原始资料,就该林区野生食果资源现状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共有野生果树52科、82属、260种;其中木本植物235种,约占总种数的90.38%,草本植物25种,约占总种数的9.62%;分布广泛和较广泛的种类约占总种数的80.77%;果实类型以浆果、核果和坚果为主;其地理分布类型共有10个,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还介绍了野生果树在6个不同景观带的分布情况;简述了主要野生果树在民间的利用方式,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果树资源 种类 垂直分布 调查分析 白龙江 洮河林区 甘肃省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甘肃段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研究
13
作者 聂晓康 连华 肖建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9期200-204,共5页
以白龙江流域甘肃段13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甘肃段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比较集聚的形态分布,形成了文县这一高密度聚居区以及沿白龙江的分散聚居区,呈现“一心一带”的空间分布特征。... 以白龙江流域甘肃段13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甘肃段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比较集聚的形态分布,形成了文县这一高密度聚居区以及沿白龙江的分散聚居区,呈现“一心一带”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流域内传统村落分布并不均衡,主要表现出西南部数量多、东北部数量少,东部汉族传统村落多、西部民族传统村落多的总体特征。白龙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是地形地貌、水系、气候条件、地域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流域内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及河流沿线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亲近水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该流域传统村落对河流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白龙江流域 传统村落 空间分异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潜在泥石流堵江-溃决洪水链式灾害演进过程
14
作者 李宏杰 常鸣 +5 位作者 唐亮亮 王高峰 李林泽 夏喆 朱习松 倪章 《地质科技通报》 CAS 2024年第6期196-211,共16页
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白龙江流域由泥石流引发的堵江-溃决洪水链式灾害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同时,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白龙江流域很多城镇都位于峡谷阶地、泥石流堆积扇等地区,极易受到泥石流堵江-溃决洪水链式灾害的威... 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白龙江流域由泥石流引发的堵江-溃决洪水链式灾害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同时,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白龙江流域很多城镇都位于峡谷阶地、泥石流堆积扇等地区,极易受到泥石流堵江-溃决洪水链式灾害的威胁。为探究白龙江流域潜在泥石流堵江-溃决洪水链式灾害的危险性,以甘肃省舟曲县白龙江流域的寨子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旨在正确认识寨子沟泥石流堵江-溃决洪水链式灾害的孕灾特征、致灾条件及演化模式,明确泥石流引发的链式灾害威胁范围。通过遥感解译与野外调查等方法,构建寨子沟泥石流地形地貌和物源数据库,核算了该泥石流静动力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堵河和溃决洪水的灾害链效应。选用FLO-2D和HEC-RAS模型,开展了不同降雨频率下(P=1%,2%)的泥石流演进数值仿真,获取了泥石流和溃决洪水的深度、流速和威胁范围等特征参数,并基于特征参数分析了泥石流和溃决洪水危害强度并评估潜在危险。结果表明:(1)百年一遇降雨频率下的寨子沟泥石流流动最大流速可达11.96 m/s,泥石流冲出物进入河道形成的堰塞坝平均厚度约10 m,造成白龙江完全堵塞,堰塞湖库容为6.26 km^(3)。(2)溃决洪水演进过程总时长约为12 h,溃口流量达到顶峰时间约30 min,其溃决影响范围为沿白龙江主干流甘南州舟曲县峰迭镇下游至陇南市武都区桔柑乡上游段河谷及两岸区域,面积达56.36 km^(2),距离约97.4 km。结合模拟结果,初步探讨了监测与治理为一体的流域性泥石流灾害链风险防控模式。该研究强调了传统模型在洪水灾害评估中的局限性,并有助于深入了解泥石流堵江引起的洪水灾害的连锁危害。研究成果可为白龙江中下游流域此类泥石流链式灾害风险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堰塞湖 河道堵塞 灾害链 演化过程 白龙江流域 寨子沟 甘肃舟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