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using an integrated model of information value method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in the Bailongjiang watershed,Gansu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0
1
作者 DU Guo-liang ZHANG Yong-shuang +2 位作者 IQBAL Javed YANG Zhi-hua YAO X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249-268,共20页
Bailongjiang watershed in southern Gansu province,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landslide-prone regions in China, characterized by very high frequency of landslide occurrence.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andslide occurrence... Bailongjiang watershed in southern Gansu province,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landslide-prone regions in China, characterized by very high frequency of landslide occurrence.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andslide occurrence, a comprehensive map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s required which may be significantly helpful in reducing loss of property and human life. In this study, an integrated model of information value method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is proposed by using their merits at maximum and overcoming their weaknesses, which may enhanc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A detailed and reliable landslide inventory with 1587 landslides was prepar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 training dataset and(ii) testing dataset. Eight distinct landslide conditioning factors including lithology, slope gradient, aspect, elevation, distance to drainages,distance to faults, distance to roads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were selected for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The produce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s were validated by the success rate and prediction rate curves. The valid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ccess rate and the prediction rate of the integrated model are 81.7 % and 84.6 %,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integrated method is reliable to produce an accurat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 and the results may be used for landslides management and mi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tegrated model information value method Logistic regression bailongjiang watershed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 被引量:48
2
作者 巩杰 马学成 +2 位作者 张玲玲 柳冬青 张金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1-196,共6页
基于1977年、1990年、2002年、2014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运用GIS和InVEST模型,分析了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旨在为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77—2014年,林地和草地是该流域的主... 基于1977年、1990年、2002年、2014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运用GIS和InVEST模型,分析了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旨在为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77—2014年,林地和草地是该流域的主要土地覆被类型,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率为0.4%,0.36%和3.7%,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的减少率约为0.5%。(2)1977—2014年,生境质量总体表现出先降低后缓慢增加的趋势。(3)生境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与文县南部,集聚于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生境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谷近岸、农耕区、城乡聚落区、裸地和低覆盖草地等,集聚于舟曲—武都段白龙江近岸区及文县和武都交界区、宕昌西北部等。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境保育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时空分异 inVEST模型 甘肃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with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to assess mountain plant biodiversity change: A case study of Bailongjiang watershed in Gansu Province 被引量:43
3
作者 GONG Jie XIE Yuchu +2 位作者 CAO Erjia Huang Qiuyan LI Hongy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7期1193-1210,共18页
Mountains in western China, hosted rich biodiversity and millions of people and inhabitant with vital ecosystem services, had experienced the most serious biodiversity loss with fragile ecological problems. Even thoug... Mountains in western China, hosted rich biodiversity and millions of people and inhabitant with vital ecosystem services, had experienced the most serious biodiversity loss with fragile ecological problems. Even though increasing attentions had been paid to this issue, we still lacked efficient methods to assess the change of plant biodiversity at medium/large scale due to the poor data and co-existing multiple habitat types. This study proposed an integrated method combining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NPP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lant biodiversity and its spatiotemporal change on raster cell 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nt biodiversity service was high in Bailongjiang watershed with obvious spatial pattern variations. The land area containing higher plant biodiversity were 3161 km2, which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forestry area. While the areas with lower plant biodiversity accounted for 37.67%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valleys between Zhouqu-Wudu-Wenxian County, the valley of Minjiang in Tanchang County and alpine mountain snow-covered regions. During 1990–2010, plant biodiversity level tended to increase and the higher plant biodiversity area increased from 14.13% to 17.15% due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afforestation, while plant biodiversity decreased in the area with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cultivated land, urban and rural 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bining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NPP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can effective reveal mountain plant biodiversity change. The study was useful for pla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olicy-making and human activity management for the disaster-impacted mountainous area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CHANGE HABITAT quality landscape pattern pla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VEST model bailongjiang watershed in gansu Province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6
4
作者 杜国梁 张永双 +2 位作者 高金川 孙於春 郭长宝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完成了滑坡易...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完成了滑坡易发性分区评价,将研究区滑坡按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9%,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白龙江两侧以及软弱岩土体分布的区域;中易发区占27.85%;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支流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一定范围内;低易发区占33.09%,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度较高、基本上无断裂带通过的区域;其余区域为极低易发区,占25.46%。对比分析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滑坡发育情况吻合,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内滑坡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GIS 层次分析法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41
5
作者 齐姗姗 巩杰 +2 位作者 钱彩云 谢余初 张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224-228,共5页
[目的]综合评估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层次分析法和GIS/RS软件等,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 [目的]综合评估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层次分析法和GIS/RS软件等,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划分为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5个不同等级。[结果]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中度和重度脆弱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较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94%和22.76%。其中,重度与极度脆弱区集中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较低,城镇化较快,工农业发展迅速且人类活动强度较强的流域中部。[结论]研究区总体生态环境压力非常严峻,亟需研究其驱动机制及演变规律,以期为后续的生态恢复重建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模型 生态环境脆弱性 白龙江流域 GIS AHP方法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巩杰 张影 钱彩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121-5128,共8页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区域植被碳源、碳汇的重要指标。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结合MODIS与气象数据对2000—2013年的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典型地形因子对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3年甘...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区域植被碳源、碳汇的重要指标。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结合MODIS与气象数据对2000—2013年的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典型地形因子对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3年甘肃白龙江流域单位面积NEP平均为226.65 g C m^(-2)a^(-1),碳汇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上游两岸、岷江西岸、白水江南岸、大团鱼河两岸的山地林区,碳源区主要分布在武都区、迭部县北缘的高寒草甸区等。(2)从不同植被类型上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单位面积NEP最高,高寒草地单位面积NEP最小,且耕地单位面积NEP增加最明显,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单位面积NEP降低最明显。(3)2000—2013年研究区单位面积NEP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增加明显的地区分布在流域的中部和西北部,4—9月为流域碳汇季节。(4)地形因子对甘肃白龙江流域NEP有明显影响,海拔4200 m以下多为碳汇区;陡坡区的碳汇能力的增长趋势低于缓坡区;阴坡的碳汇能力高于阳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碳汇 碳源 时空变化 甘肃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甘肃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兴旺 袁道阳 +1 位作者 邵延秀 吴赵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11-119,共9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地质填图,对甘肃东南部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段活动性明显强于东段;中段线性特征明显,可见清晰的断崖,不同期次的阶地之上都...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地质填图,对甘肃东南部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段活动性明显强于东段;中段线性特征明显,可见清晰的断崖,不同期次的阶地之上都有断层陡坎发育,晚第四纪以来有过明显活动,最新活动的离逝时间为1 300年左右,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东段活动性明显减弱,没有发现断错全新世地层的证据,在地貌上多表现为线性沟谷,属于晚更新世断裂。根据对断错阶地的测量和年代测试,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段左旋滑动速率为每年(1.3±0.1)mm,垂直滑动速率为每年(0.39±0.0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阶地 全新世 迭部-白龙江断裂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被引量:90
8
作者 巩杰 谢余初 +1 位作者 赵彩霞 高彦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53-2160,共8页
以我国典型生态环境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为对象,借助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境脆弱度和景观生态损失度构建了流域景观生态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 以我国典型生态环境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为对象,借助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境脆弱度和景观生态损失度构建了流域景观生态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与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和建设用地呈现增长趋势,耕地和草地面积呈现减少,未利用地和水域则呈波动变化.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白龙江流域西北部和北部的生态风险高于流域的西部、东部和南部.同时,各风险等级上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即中等风险区面积呈扩张的态势,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呈减弱的趋势.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生态风险值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流域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及人类活动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损失度 空间分析 时空分异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 被引量:55
9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张玲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0-797,共8页
以地貌灾害频发的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流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渐上升,中高安全等级以上... 以地貌灾害频发的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流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渐上升,中高安全等级以上的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流域内低生态安全区域主要集中在舟曲-武都段白龙江两岸区域、宕昌县西北区域和迭部县北部山区,高安全区域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林业发展区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其分布格局与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地貌灾害的风险分布格局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安全 PSR模型 地貌灾害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齐姗姗 巩杰 +1 位作者 张影 钱彩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146-150,155,共6页
[目的] 分析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壤氮素(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空间变异规律,为土壤氮素管理与流域综合生态系统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0-20 cm土壤氮素样点,室内试验得到样本土壤氮素含量,利用ArcGIS 10.2和地统计学方法等... [目的] 分析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壤氮素(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空间变异规律,为土壤氮素管理与流域综合生态系统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0-20 cm土壤氮素样点,室内试验得到样本土壤氮素含量,利用ArcGIS 10.2和地统计学方法等探讨研究区内土壤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和分布格局。[结果] 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都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35%~90%之间;土壤氮素半方差模型的块基比在25%~75%之间,具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受到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总体上,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主要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铵态氮含量整体分布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结论] 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海拔高度间呈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土壤铵态氮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海拔高度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统计学 土壤氮素 空间变异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中连川小流域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及其与地形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史竹叶 刘文兆 +1 位作者 郭胜利 李凤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在中连川流域从梁顶到沟底选取5个位置,按发生层采集土样,测定剖面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分析了地形因素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连川流域土壤粗粉粒(0.05~0.02mm)含量平均为47.9%,细粉粒(0.02~0.005mm)含量平均为24.9%,<0.01mm... 在中连川流域从梁顶到沟底选取5个位置,按发生层采集土样,测定剖面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分析了地形因素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连川流域土壤粗粉粒(0.05~0.02mm)含量平均为47.9%,细粉粒(0.02~0.005mm)含量平均为24.9%,<0.01mm物理性粘粒含量平均为28.0%。土壤剖面的物理特性因坡位呈现一定差异:坡顶、坡面的土壤粗颗粒显著高于坡脚,而土壤细颗粒显著低于坡脚,致使土壤水分特性也呈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连川小流域 土壤水分物理特征 地形 土壤颗粒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粮食生产服务价值时空分异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2 位作者 齐姗姗 张影 郭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9-1728,共10页
粮食生产服务是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方法,尤其是在脆弱的山区过渡带区域。以灾害频发的脆... 粮食生产服务是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方法,尤其是在脆弱的山区过渡带区域。以灾害频发的脆弱生态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尝试引入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要素对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服务经济价值进行系数调整与修正,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量评估模型,测算流域内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白龙江流域耕地面积波动起伏较大,但流域内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却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至2010年平均生产服务价值达186.74万元。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其高产区约占42.4%以上,主要分布在宕昌县西北部的岷江两岸和舟曲城关镇—武都汉王镇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2)方法改进后,白龙江流域生产经济价值相对减小(172.74万元),间接反映了研究区内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区位人文社会要素对生产经济价值的影响,更符合流域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粮食生产 经济价值 时空变化 甘肃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白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2 位作者 齐姗姗 胡宝清 王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448-6456,共9页
大中区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识别是制定和实施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前提条件,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确定优先区域研究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拟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InVEST模型和遥感、GIS技术,以区域生境质... 大中区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识别是制定和实施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前提条件,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确定优先区域研究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拟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InVEST模型和遥感、GIS技术,以区域生境质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和景观状态指数为评价指标,应用归一化处理方法,构建区域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综合评估方法,在栅格像元尺度上开展白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Ⅰ和Ⅱ级以上)面积约占39.80%,且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生物多样性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宕昌县岷江沿岸、高寒稀疏植被区和高山积雪-裸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评价指标 空间分异 inVEST模型 甘肃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类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遵田 于宁宁 +1 位作者 韩国营 邵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白龙江位于甘肃南部,属长江水系,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1800km2.对该流域进行调查研究后,报道苔藓植物34科,89属,172种,其中甘肃省新记录科4个,新记录属17个,新记录种70个.并初步分析了白龙江流域苔藓植物的特点.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苔藓植物 甘肃
下载PDF
1990-2014年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巩杰 张金茜 +2 位作者 钱彩云 马学成 柳冬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219-224,I0002,共7页
[目的]综合分析1990—2014年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期为该区未来的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90年,2002年,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目的]综合分析1990—2014年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期为该区未来的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90年,2002年,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结果]1990—2014年流域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10.24%增长到17.59%;1990—2014年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草地、耕地和林地的转换为主;1990—2002年流域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介于1.38~6.65,而2002—2014年流域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介于-15.43~0.17。[结论]1990—2014年流域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利用由简单索取开发型转变为保护与生态建设型,从破坏性、粗放式和低利用效率向保护性、集约式和高利用效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甘肃省苔类植物新资料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国营 任强 赵遵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1,共2页
对甘肃省白龙江流域苔类植物进行野外调查与采集鉴定后,发现甘肃省新记录科3个,分别为:绒苔科Trichocoleaceae、指叶苔科Lepidoziaceae、合叶苔科Scapaniaceae;新记录属3个,分别是:绒苔属Trichocolea Dum.、指叶苔属Lepidozia Dum.和合... 对甘肃省白龙江流域苔类植物进行野外调查与采集鉴定后,发现甘肃省新记录科3个,分别为:绒苔科Trichocoleaceae、指叶苔科Lepidoziaceae、合叶苔科Scapaniaceae;新记录属3个,分别是:绒苔属Trichocolea Dum.、指叶苔属Lepidozia Dum.和合叶苔属Scapania(Dum.)Dum.,另有4个种为甘肃省首次报道,并列出了各种的生境和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类 新记录 甘肃省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甘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玲玲 田青 +2 位作者 李宗杰 康飞龙 魏雅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26-130,140,共6页
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和农村年鉴数据,采用PSR模型,建立了甘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归一化法、均方差赋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研究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现状。... 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和农村年鉴数据,采用PSR模型,建立了甘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归一化法、均方差赋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研究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1)1986-2011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指标中生态环境响应指标安全指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3大指标中,状态指标平均贡献率为37.28%,响应指标平均贡献率为21.43%,压力指标的变化趋势最明显,对生态安全指数的相对贡献率也最大,平均贡献率达到41.66%;(2)1986-2011年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26年来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的总体变化态势为从风险态向较安全态转变,生态安全度由1986年的0.36增加到2011年的0.70,增加了49%;(3)26年间甘肃黄河流域的平均生态安全度为0.46,整体上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处于Ⅳ等级,安全状态处于风险态。所以对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刻不容缓,应该在当前的基础之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区域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水土保持 黄河流域 甘肃省
下载PDF
2000-2013年甘肃白龙江流域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8
作者 巩杰 曹二佳 +2 位作者 李红瑛 柳冬青 张金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61,168,共9页
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CASA模型估算甘肃白龙江流域2000-2013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2000-2013年植被NPP平均值为450.27 gC/(m^2·a),年际波动较大,整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分... 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CASA模型估算甘肃白龙江流域2000-2013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2000-2013年植被NPP平均值为450.27 gC/(m^2·a),年际波动较大,整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大致为南北高、中间低;显著增加区占流域总面积的12.83%,主要分布于舟曲-武都境内白龙江两岸及宕昌境内岷江两岸,且集中于海拔1 000~2 500 m,坡度大于25°的区域;显著减少区主要分布于武都区行政中心周围,仅占流域面积的0.23%;不显著变化区占流域面积的86.94%.气候因子的影响分析表明,植被NPP与年降水量整体呈正相关,显著正相关区域占流域面积的19.03%,与年均气温整体呈负相关;显著负相关区域占流域面积的11.23%,气候因子与植被NPP显著相关区域与植被NPP显著增加区域大致相同.植被NPP显著增加区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转草地为主,林地、草地面积增加,促进了植被NPP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白龙江流域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巩杰 柳冬青 +1 位作者 马学成 张金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6期242-247,I0012,共7页
[目的]从土地利用角度开展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研究,为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1990,2002,2010,2014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近25a来该流域生态承载力... [目的]从土地利用角度开展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研究,为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1990,2002,2010,2014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近25a来该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结果](1)时间尺度上,25a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呈现"降—升—降"的波动变化趋势,各地类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不同。(2)空间尺度上,流域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西北与西南部高,东北部低,随海拔和坡度增加而递增的不均匀分布格局;随时间推移,流域不同区域和坡度范围的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各异。(3)1990—2002年,2002—2010年,2010—2014年间流域各地类生态承载力转换频繁,转变趋势明显,导致近25a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及其内部组成变化较大。[结论]近25a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在波动中上升,流域生态质量有所改善;受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流域生态承载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时空变化 转移矩阵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羽藓科植物研究
20
作者 邵娜 于宁宁 +2 位作者 韩国营 任昭杰 赵遵田 《山东科学》 CAS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白龙江位于甘肃南部,属长江水系,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作者对采自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的200余号羽藓科Thuidiaceae植物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共鉴定出羽藓科植物8属15种,其中甘肃省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6个,并对其地理... 白龙江位于甘肃南部,属长江水系,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作者对采自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的200余号羽藓科Thuidiaceae植物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共鉴定出羽藓科植物8属15种,其中甘肃省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6个,并对其地理分布、区系成分作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羽藓科 甘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