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民间文学和舞蹈的交融及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例
1
作者 安奇贤 魏琳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民间文学和舞蹈是民族艺术文化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两个部分,因为有着共同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发展历史,且都用自己的方式确认着本民族的思想特质和精神信仰,所以它们彼此间有着天然的同一共融性。然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双方都还存在着... 民间文学和舞蹈是民族艺术文化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两个部分,因为有着共同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发展历史,且都用自己的方式确认着本民族的思想特质和精神信仰,所以它们彼此间有着天然的同一共融性。然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双方都还存在着一些缺口或者缝隙,需要彼此对照或者补充,才能向前健康发展。在对陇南白马藏族进行广泛调研后发现,它们在内容表达上可以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在意涵阐释上,无论是整体寄寓,还是细节、意象的局部象征,都能互融互解。总之,双方形成了一种密切的交融关系,并对旅游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既有能促动旅游发展、提高产业效率的积极方面,也有导致旅游肤浅化、过度商业化的消极方面,更有未来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后可能产生的多面影响,都需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舞蹈 交融 旅游产业 白马藏族
下载PDF
异质、同构与融合:白马藏人傩乐舞多元传承属性解析
2
作者 张益琴 王苗苗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6期115-120,共6页
白马藏人傩乐舞是我国傩文化的遗存,在千百年文化传承中,民间现存的十余种傩乐舞在族群相同信仰、语境、审美体系中一直保留着鲜明的异质、同构与融合等多元传承特色,成为有别于其他族群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对白马藏人傩乐舞受... 白马藏人傩乐舞是我国傩文化的遗存,在千百年文化传承中,民间现存的十余种傩乐舞在族群相同信仰、语境、审美体系中一直保留着鲜明的异质、同构与融合等多元传承特色,成为有别于其他族群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对白马藏人傩乐舞受区域文化、信仰习俗、传承方式影响在表演模式、类型、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在表演规格、文化功能、表演风格、叙事内容等方面呈现的统一与融合等多元属性进行了考察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人 傩乐舞 异质 同构 融合 多元一体
下载PDF
藏舞蹈学视野下的白马藏族探源
3
作者 田开元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38-52,345,346,共17页
主要生活于甘川交界处的白马藏族,过年盛行跳舞,这些古老的舞蹈是傩舞的遗存,尽管距今久远,但仍然蕴藏着一些关于族源的珍贵信息。为此,本文尝试着从藏舞蹈学入手,探讨白马藏族的族属。
关键词 白马藏族 傩舞 春节 氐羌 平周
下载PDF
四川平武白马藏族仪式歌舞音乐形态及其文化意义研究
4
作者 杨扬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76-291,366,367,共18页
平武白马藏族歌舞音乐是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的一抹亮色,其特色鲜明且历史悠久。目前,对于平武白马藏族歌舞音乐的探索,一些问题悬而未决,主要体现于分类研究的缺失,“跳曹盖”的歌舞音乐类别属性问题,以及不同的表演场域赋予其怎样的文... 平武白马藏族歌舞音乐是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的一抹亮色,其特色鲜明且历史悠久。目前,对于平武白马藏族歌舞音乐的探索,一些问题悬而未决,主要体现于分类研究的缺失,“跳曹盖”的歌舞音乐类别属性问题,以及不同的表演场域赋予其怎样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议题探讨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讨与分析可知,依据当前学界对于歌舞音乐的分类,并兼顾文化业内视角,平武白马藏族的歌舞音乐可以划归于舞蹈类音乐与乐舞。同时,从内外两方面来看,从客观性的研究角度来说,可以将“跳曹盖”作为乐舞来进行研究,不应认定其就是乐舞。在平武白马藏族仪式舞蹈与音乐形态分析中,不论是歌舞类音乐,还是乐舞,在形态上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文化功能与作用各不相同。此外,平武白马藏族仪式歌舞音乐文化不仅是历史传统的延续,也是当时语境下的文化重构,而这两方面因素造就了平武白马藏族仪式歌舞音乐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武白马藏族 仪式歌舞音乐 分类研究 音乐形态 文化认同 文化展演
下载PDF
敬神与狂欢——白马藏族三个村落“跳曹盖”仪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越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0,共6页
本文应用人类学仪式过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甘肃文县麦贡山、四川平武厄里寨和木座寨三个白马藏族村落"跳曹盖"仪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跳曹盖"仪式是驱鬼敬神与狂欢庆典仪式的耦合,只是在不同的村落中,二者在仪式中所... 本文应用人类学仪式过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甘肃文县麦贡山、四川平武厄里寨和木座寨三个白马藏族村落"跳曹盖"仪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跳曹盖"仪式是驱鬼敬神与狂欢庆典仪式的耦合,只是在不同的村落中,二者在仪式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寡。由此,文章从仪式与神话的层面分析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并指出"跳曹盖"仪式结构中这种二元性实为不同社会情境下价值观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曹盖”仪式 白马藏族 敬神 狂欢
下载PDF
白马人“池哥昼”的原始崇拜和历史渊源 被引量:12
6
作者 崔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88-92,共5页
"池哥昼"是文县白马人最隆重的节日舞蹈,也是我国现存极少的古代宗教文化活化石。"池哥昼"中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面具代表着深刻的原始宗教涵义,是白马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融合体。这种舞蹈活动的主... "池哥昼"是文县白马人最隆重的节日舞蹈,也是我国现存极少的古代宗教文化活化石。"池哥昼"中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面具代表着深刻的原始宗教涵义,是白马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融合体。这种舞蹈活动的主要功能是驱鬼逐疫,是古代的一种巫舞,与古代的傩文化具有同源性,同时反映了白马人文化源自西北古氐羌文化的历史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人 池哥昼 原始崇拜 傩舞
下载PDF
白马藏族舞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雪娇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4期25-28,共4页
白马藏族是一支生活在四川省与甘肃省交界的高山峡谷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约两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绵阳市平武县和甘肃省文县。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都受到藏族、羌族和汉族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这个处于... 白马藏族是一支生活在四川省与甘肃省交界的高山峡谷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约两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绵阳市平武县和甘肃省文县。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都受到藏族、羌族和汉族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这个处于"藏彝走廊"北部的边缘化的弱小民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它所拥有的古老而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如"舞"、"火圈舞"、"面具制作"等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尤其对该民族的族源考辩,在识别和确认该民族属羌族后裔、氐族后裔和藏族的争议中,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深入九寨沟县勿角乡和马家乡,进行关于"舞"的田野调查,以期能够通过对舞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推动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川北羌族与白马藏族民俗艺术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柴永柏 《音乐探索》 CSSCI 2012年第2期3-12,共10页
生活在川北的羌族和白马藏族是我国西部人文地理版图中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种群,其历史与文化主要通过口耳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打击,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大量流失,其独具特色... 生活在川北的羌族和白马藏族是我国西部人文地理版图中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种群,其历史与文化主要通过口耳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打击,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大量流失,其独具特色的服饰、刺绣、歌曲、舞蹈等民族民俗文化遗产日渐衰落。文章拟从上述民俗艺术的四个方面,探讨两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传统同质的社会在面临分化加剧、利益格局复杂化的挑战下,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社会调节机制,寻求原生态且民族特色浓厚的民俗文化艺术在现代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方式。以此抛砖引玉,推动全社会对于羌族、白马藏族民俗文化艺术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白马藏族 民俗艺术 服饰与刺绣 歌曲与舞蹈 保护开发
下载PDF
白马藏族傩舞传统装饰图形设计构成规律解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邓亚楠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白马藏族傩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依然在题材内容、宗教仪式、表演形式、装饰造型、文化含义等方面保留着其原生态的面貌。其中傩舞装饰图形作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主要视觉载体,具有鲜明的设计构成规律,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图形... 白马藏族傩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依然在题材内容、宗教仪式、表演形式、装饰造型、文化含义等方面保留着其原生态的面貌。其中傩舞装饰图形作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主要视觉载体,具有鲜明的设计构成规律,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马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并流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形式,是展现白马藏族人民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视觉艺术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累积下来的传统造型艺术宝库。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的设计构成形式及其文化寓意,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其民族的核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傩舞 装饰图形 设计构成
下载PDF
苯教《平和威猛经》视野下的白马藏人面具舞 被引量:1
10
作者 同美 益卓 泽让桑周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148,184,185,共10页
通过研究认为,白马藏人的面具舞,既不是"傩舞",也不是"十二相舞",白马藏族的面具舞与苯教平和威猛经《■》内容密切相关。白马藏人的面具舞是苯教平和威猛经的活态版本,是苯教平和威猛经的活态民俗演绎。苯教《平... 通过研究认为,白马藏人的面具舞,既不是"傩舞",也不是"十二相舞",白马藏族的面具舞与苯教平和威猛经《■》内容密切相关。白马藏人的面具舞是苯教平和威猛经的活态版本,是苯教平和威猛经的活态民俗演绎。苯教《平和威猛经大全》第32章就是这种面具舞蹈的专门篇章。认为这种面具舞的角色系始祖父母的化身,分男性神明角色与女性神明角色,完整版共计86种形象,兽首烈女版共计28种形象,简洁版共计男女2种形象。表演这种面具舞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活着的时候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积极化解临终幻觉引起的死亡恐惧的心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人面具舞 苯教《平和威猛经》
下载PDF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蒲向明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考察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发展演进的源流进程,可以发现显明的层累现象:处于其傩舞戏源头的"池哥昼",最有价值的是其傩面具的三目神造型,"麻昼"以本部族神崇拜为前提,以十二种动物来发挥驱疫逐魔的功能,渐蜕为一种娱... 考察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发展演进的源流进程,可以发现显明的层累现象:处于其傩舞戏源头的"池哥昼",最有价值的是其傩面具的三目神造型,"麻昼"以本部族神崇拜为前提,以十二种动物来发挥驱疫逐魔的功能,渐蜕为一种娱人为主的民俗活动;在两者基础上,陆续层累演化出了处于中流、末流阶段的其他傩舞戏样式,如"阿里该昼"、"甘昼"、"池母擀面"、"杀野猪"、"秋昼"、"嘛勾池"、"秦州客"、"拐格达"等。这种层累现象,在展现其自身文化特色和蕴含的同时,也显示了傩文化的整体性与传承的零散性之间的明显矛盾,又说明了傩舞戏源流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在民族传承的经验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白马藏族 傩舞戏形式 层累现象
下载PDF
白马藏族“池哥昼”傩舞艺术形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益琴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4期58-60,共3页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傩祭祀仪式遗存,祭祀以驱鬼逐役、酬神纳吉为目的,围绕逐家串户跳池哥昼傩舞的方式进行,具有浓郁的原始特性和民族特色。作为祭祀仪式表征符号的池哥昼傩舞,古朴、原始,以其丰富的表演形态和风格全方位地透析出无文字...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傩祭祀仪式遗存,祭祀以驱鬼逐役、酬神纳吉为目的,围绕逐家串户跳池哥昼傩舞的方式进行,具有浓郁的原始特性和民族特色。作为祭祀仪式表征符号的池哥昼傩舞,古朴、原始,以其丰富的表演形态和风格全方位地透析出无文字民族独有的聚合信仰、娱人娱神、以舞叙事、重温历史等多重文化特性,是研究白马文化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池哥昼 傩舞 艺术形态 文化特质
下载PDF
白马和黄南地区民间祭祀性舞蹈分析比较——旁证白马人的族属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西平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3期23-25,共3页
四川绵阳平武地区白马人的"跳曹盖"和青海黄南地区的"六月会"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祭祀性乐舞活动。民族民间舞蹈是本民族远古文明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方式之一,带有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时,通过对两地民间... 四川绵阳平武地区白马人的"跳曹盖"和青海黄南地区的"六月会"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祭祀性乐舞活动。民族民间舞蹈是本民族远古文明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方式之一,带有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时,通过对两地民间祭祀性舞蹈进行的比较,也希望为白马人的族属问题提供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祭祀 白马人 藏族 族属
下载PDF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艺术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三 被引量:2
14
作者 蒲向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8-95,共8页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主要包括池哥昼、甘昼和麻昼三大类,其服饰最富特色的是生活化和滑稽性结合统一的池哥昼、甘昼傩舞戏服饰。相比而言,麻昼服饰在艺术性和丰富性方面则更胜一筹,显示着白马藏族傩舞戏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体来看,...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主要包括池哥昼、甘昼和麻昼三大类,其服饰最富特色的是生活化和滑稽性结合统一的池哥昼、甘昼傩舞戏服饰。相比而言,麻昼服饰在艺术性和丰富性方面则更胜一筹,显示着白马藏族傩舞戏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体来看,艺术化和程式化是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发展变化的两极,在白马藏族娱神和娱人的傩舞戏表演中,服饰穿着则遵守着其独有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白马藏族 傩舞戏 表演服饰 池哥昼 麻昼
下载PDF
陇南白马人傩舞戏现状考察——兼及“池哥昼”源流考证 被引量:4
15
作者 蒲向明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白马人系古代氐人的后裔,陇南白马人主要聚居区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河流域,其现存傩舞戏形式丰富多样,重要种类"池哥昼"、"麻昼"和"甘昼"等展示了其文化的典型性、原始性和... 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白马人系古代氐人的后裔,陇南白马人主要聚居区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河流域,其现存傩舞戏形式丰富多样,重要种类"池哥昼"、"麻昼"和"甘昼"等展示了其文化的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最具代表性的傩舞戏"池哥昼"人物内涵源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炎帝时代的刑天,与商周时期的雕题风俗有关。在春秋时期或略早形成氐羌三眼神土伯、二郎神崇拜的同时,融合殷周傩仪四目神(黄金四目)造就出傩舞戏形式并随之演进,延及明清至今,但傩舞戏扮相和表演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白马人 傩舞戏 现状 池哥昼 麻昼 甘昼 源流
下载PDF
陇南白马人傩舞戏面具特色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蒲向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5-70,64,共7页
陇南白马人傩面不仅具有独特的渊源和传说,且造型技法、色彩运用、装饰倾向等无不显示着独有的艺术特性。陇南白马人傩面具的"纵目"、"立目"、"凸目"造型,与二郎神崇拜和三星堆文化以及民族悠远、复杂的... 陇南白马人傩面不仅具有独特的渊源和传说,且造型技法、色彩运用、装饰倾向等无不显示着独有的艺术特性。陇南白马人傩面具的"纵目"、"立目"、"凸目"造型,与二郎神崇拜和三星堆文化以及民族悠远、复杂的历史变迁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白马人 傩舞戏 面具 池哥昼 麻昼
下载PDF
古傩仪中“十二兽”的内涵与嬗变新解——以白马人“十二相面具舞”等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颖 王天如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十二相面具舞,广泛流行于甘肃、四川、云南、山东、台湾等地。其中甘肃文县白马人的同类型舞,表演形态古老,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长期以来对它的内涵及承载的文化密码,学界却语焉不详。文县十二相舞是唐代民间傩"十二生肖"驱... 十二相面具舞,广泛流行于甘肃、四川、云南、山东、台湾等地。其中甘肃文县白马人的同类型舞,表演形态古老,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长期以来对它的内涵及承载的文化密码,学界却语焉不详。文县十二相舞是唐代民间傩"十二生肖"驱疫传统的遗迹,与佛教十二时兽的关系不大,面具舞中的狮子形象与传统的十二生肖不同,体现出传承中的"变异性"特征。该傩舞形式于20世纪初由四川南坪传入陇南文县,而南坪目前流行的"十二相"舞与文县差别大,较文县的晚出,具有明清时期民间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人 十二相面具舞 十二兽 十二生肖 驱傩传统 唐代敦煌傩
下载PDF
咒乌、咒偶与?舞——四川九寨英格村白马藏人傩戏小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淑梅 黄仲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8-54,共7页
从"?"之源与"?"之义的追索,可以了解白马?舞与远古历史、中原文化的关系及其傩祭特质,从"?"之舞与"?"之俗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巫傩表演的原生形态遗存及其自身凝聚的特定族群活动印记;从"?&... 从"?"之源与"?"之义的追索,可以了解白马?舞与远古历史、中原文化的关系及其傩祭特质,从"?"之舞与"?"之俗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巫傩表演的原生形态遗存及其自身凝聚的特定族群活动印记;从"?"之演与"?"之传的田野考察与口述实例分析,可以进一步探察和思考四川九寨英格村白马藏人傩戏的动物崇拜、文化因缘,及其保护传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 白马藏人 九寨英格村 傩戏
下载PDF
体育人类学视域下的白马藏族“火圈舞”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彩芹 《甘肃高师学报》 2018年第4期123-126,共4页
民族体育是体育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白马藏族"火圈舞"是集民族特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艺术活动,是白马藏族人民长期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实践中所传承的社会文化,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体育人... 民族体育是体育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白马藏族"火圈舞"是集民族特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艺术活动,是白马藏族人民长期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实践中所传承的社会文化,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体育人类学为视角展开对白马藏族"火圈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的研究,旨在对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规划和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为促进大众体育的长足进步提供较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白马藏族 火圈舞 文化
下载PDF
回顾与反思:白马藏族面具舞研究40年 被引量:2
20
作者 权新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4,共4页
白马藏族的"面具舞"是"藏彝走廊"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态"载体之一。本文拟在对白马藏族面具舞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不同阶段所取得的相应学术成果及各自的学术关照点,进而归纳学术界关于... 白马藏族的"面具舞"是"藏彝走廊"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态"载体之一。本文拟在对白马藏族面具舞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不同阶段所取得的相应学术成果及各自的学术关照点,进而归纳学术界关于白马藏族面具舞研究40年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学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面具舞 近40年 现状回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