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北地区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的限定:来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锆石Hf同位素证据
1
作者 张琪琪 张拴宏 +1 位作者 赵越 胡国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5-1731,共17页
华北地块北缘主要由北侧白乃庙弧带和南侧华北克拉通组成,尽管白云鄂博-多伦-赤峰-开原断裂被认为是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但在辽北地区该断裂带的具体位置并不明确。华北克拉通与白乃庙弧不同的基底属性和演化历史导致了两大构造单元内... 华北地块北缘主要由北侧白乃庙弧带和南侧华北克拉通组成,尽管白云鄂博-多伦-赤峰-开原断裂被认为是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但在辽北地区该断裂带的具体位置并不明确。华北克拉通与白乃庙弧不同的基底属性和演化历史导致了两大构造单元内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岩石)具有不同的Nd-Hf同位素组成。本文以辽北地区广泛出露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此来限定辽北地区克拉通与造山带的边界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白乃庙弧与华北克拉通北缘之上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早三叠世花岗质岩石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前者ε_(Hf)(t)值均为正值且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C)_(DM)普遍小于1.0Ga,后者ε_(Hf)(t)值均为负值且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C)_(DM)普遍大于2.2Ga。尽管中三叠世花岗质岩石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且有少量区域重合,但总体上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比辽北地区石炭纪-中三叠世花岗质岩石锆石Hf同位素组成,结合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岩系的分布范围,初步限定了辽北地区古老克拉通(华北克拉通)与年轻造山带(白乃庙弧)的边界位置:阜新北约60km-彰武西南部-新民北部-法库南部-铁岭西部-开原东部-清河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白乃庙弧 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 花岗质岩石 锆石HF同位素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岛弧发现古元古代变质基底——来自双胜地区斜长角闪岩年龄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1
2
作者 钱程 陆露 +2 位作者 汪岩 郭荣荣 唐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5-918,共14页
白乃庙岛弧位于兴蒙造山带南缘,是研究古亚洲洋早古生代地质的重要单元,其基底属性存在争议。在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附近开展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双胜地区发现了一套古元古代变质杂岩,为白乃庙岛弧基底属性研究提供了新素材。对该杂岩... 白乃庙岛弧位于兴蒙造山带南缘,是研究古亚洲洋早古生代地质的重要单元,其基底属性存在争议。在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附近开展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双胜地区发现了一套古元古代变质杂岩,为白乃庙岛弧基底属性研究提供了新素材。对该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该斜长角闪岩原岩属于辉长岩类,至少经历了2期变质作用,LA-ICP-MS锆石U-Pb年龄研究表明变质年龄为1924±17 Ma和1814.2±9.4 Ma。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石原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富铁、镁、钙、钛,贫碱,高Na 2 O/K 2 O(2.05~3.12),中等Mg#值(41.09~51.71)等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曲线特征与洋岛玄武岩相似,推测其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形成于大洋板内背景。双胜地区变质杂岩可能记录了古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的洋陆转化事件。结合区域资料,推测白乃庙岛弧具有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与华北克拉通具有极好的构造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古元古代 斜长角闪岩 双胜地区 白乃庙岛弧
下载PDF
内蒙古翁牛特旗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井胜 刘淼 +4 位作者 李斌 李伟 李崴崴 杨帆 汪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59-1368,共10页
内蒙古翁牛特旗小营子地区铅锌矿周围分布有大面积花岗岩,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鉴定为二长花岗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试,确定其形成时代为419.3±9.2Ma,属于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中SiO_2含量为74.41%~75.05%,K_2O含量为3.0... 内蒙古翁牛特旗小营子地区铅锌矿周围分布有大面积花岗岩,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鉴定为二长花岗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试,确定其形成时代为419.3±9.2Ma,属于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中SiO_2含量为74.41%~75.05%,K_2O含量为3.05%~4.42%,K_2O/Na_2O值介于0.70~1.11之间,Al_2O_3含量为13.22%~14.02%,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1,Fe、Mg、Ti氧化物含量较低,这些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为富硅、略富铝、中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在10.61~16.61之间,(La/Yb)_N值在12.52~27.44之间,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δEu值为0.48~0.81,显示中等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具有低的Sr、Yb含量。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断,小营子二长花岗岩是在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背景下白乃庙岛弧消亡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牛特旗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白乃庙岛弧
下载PDF
内蒙古翁牛特旗小营子铅锌矿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井胜 杨帆 +3 位作者 刘淼 李斌 李伟 汪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213-214,共2页
华北地台北缘向北到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一直作为我们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在西拉沐沦河两侧发育有一条近300km北东向的Pb-Zn-Ag异常带。这其中在翁牛特旗地区发育有多个大型.中型铅锌矿,其中小营子铅锌矿是规模最大开发最早的铅锌矿... 华北地台北缘向北到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一直作为我们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在西拉沐沦河两侧发育有一条近300km北东向的Pb-Zn-Ag异常带。这其中在翁牛特旗地区发育有多个大型.中型铅锌矿,其中小营子铅锌矿是规模最大开发最早的铅锌矿床。小营子铅锌矿周围发育有不同期次的岩浆岩。前人通过对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斜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二长闪长岩年代学研究确定小营子铅锌矿成矿时代在中侏罗世。但对于少郎河成矿带中包括小营子、硐子、荷而勿苏等矿体周围分布的大面积的花岗质岩体未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牛特旗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白乃庙岛弧
下载PDF
Permian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Evidence from Newly Identified Volcanic Rocks in the Bilutu Area, Inner Mongolia 被引量:3
5
作者 WANG Shijie LIU Yang +5 位作者 DONG Xiaojie XU Zhongyuan WANG Wenlong LI Shichao SHI Qiang CUI Weil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281-1299,共19页
In this study, zircon U-Pb ages, geochemical and Lu-Hf isotopic data are presented for the newly identified volcanic rocks which were considered as Bainaimiao group in Bainaimiao Arc Belt(BAB), Inner Mongolia, which c... In this study, zircon U-Pb ages, geochemical and Lu-Hf isotopic data are presented for the newly identified volcanic rocks which were considered as Bainaimiao group in Bainaimiao Arc Belt(BAB), Inner Mongolia, which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Block(NCB) and BAB. Basalt to basaltic andesite and andesite to dacite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sections, which showed eruption ages of 278.2±4.1 Ma and 258.3±3.0 Ma respectively. All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abundances in Al2O3, LREEs, and LILEs, but depleted in HFSEs. Together with high Mg# ratios and low K/tholeiite to calc-alkaline series, these features indicated that basalt to andesite was likely derived from relatively low degre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subduction-fluid related mantle in the spinel phase. And dacite was mainly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crust, then affected by mantle. All samples barely went through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with the slight Eu anoma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emporary basalt in NCB, rocks in BAB have a complex composition of zircon and a more positive εHf(t) value(-6.6-6.4), indicating that they had different magma sources of rocks. Though with different basements, NCB and BAB have become an integrated whole before 278 Ma. Therefore,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NCB and BAB belonged to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PAO had not closed yet until late Permian and then it disappeared gradually and the CAOB developed into a condition of syn-post coll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AN volcanic rocks Bilutu bainaimiao arc Belt North China Block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乃庙组变质火山岩锆石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7
6
作者 柳长峰 刘文灿 +3 位作者 王慧平 周志广 张华锋 唐永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73-1287,共15页
白乃庙组绿片岩是白乃庙铜金矿床赋存层位,矿区构造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绿片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对白乃庙组变质火山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年龄为... 白乃庙组绿片岩是白乃庙铜金矿床赋存层位,矿区构造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绿片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对白乃庙组变质火山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年龄为449±3 Ma(n=33,MSWD=4.0),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白乃庙组变质火山岩具有低的SiO2 (43.47%~54.64%)、TiO2 (0.60%~1.31%)和P2O5(0.08%~0.35%),宽的MgO(3.98%~12.99%)含量,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也表现为轻微的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不同程度的Eu异常(Eu/Eu*=0.7~1.2)和轻微负的Ce异常(Ce/Ce*=0.74~1.0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乃庙变质火山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为主要的结晶相.该变质火山岩具有较低的Ti/Y(2.5~5.0)和Zr/Y(189~355)值、低的176Hf/177Hf比值和较宽的εHf(t)值,暗示源区可能为岩石圈地幔,且受到了地壳的混染.Nb和Ta强烈亏损、极低的Nb/Ta值(0.08~1.09)以及Ce的负异常表明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岩浆源区可能已受到俯冲组分的影响.构造环境判别显示白乃庙变质火山岩为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大陆弧岩浆岩.锆石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073~1470 Ma,平均值为1285 Ma(n=30),暗示华北板块北缘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乃庙组 U-PB年龄 绿片岩 大陆弧 华北克拉通北缘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钼矿区侵入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冯晓曦 姚书振 +4 位作者 王家松 魏佳林 李光耀 王佳营 冯旭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9-381,共13页
白乃庙铜钼矿是华北地块北缘最重要的大型铜钼矿,矿区中部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探讨成岩成矿关系,笔者选取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花岗闪长斑岩测年分别为432.4±2.2 Ma、440.7... 白乃庙铜钼矿是华北地块北缘最重要的大型铜钼矿,矿区中部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探讨成岩成矿关系,笔者选取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花岗闪长斑岩测年分别为432.4±2.2 Ma、440.7±2.1Ma和443±1Ma,岩体侵位时代为早志留世,与铜矿石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440.5±4.4Ma(待刊)基本一致。岩体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组合系列,稀土曲线右倾,δEu 14.83^-19.54,弱亏损,富集Rb、Ba、Th、U、K,亏损Nb、Ta、Ti,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白乃庙铜钼矿成矿与早志留世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构造背景为早古生代古亚洲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的白乃庙古火山岛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花岗闪长岩 成岩成矿 白乃庙铜钼矿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金凤 刘正宏 +3 位作者 关庆彬 徐仲元 王兴安 朱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47-3160,共14页
本文对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特征、原岩建造、变质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白乃庙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本次研究采集了徐尼乌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变质... 本文对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特征、原岩建造、变质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白乃庙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本次研究采集了徐尼乌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40.9±1.8Ma(MSWD=0.10)和440.9±1.7Ma(MSWD=0.15),锆石Th/U比值为0.46~1.59,自形程度较好,发育有典型的岩浆锆石振荡环带结构,显示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表明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在452.0±1.3Ma^535.0±1.0Ma之间,最高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则在440.1±5.7Ma^3268.9±57.7Ma之间,最小谐和年龄为440.1±5.7Ma,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另有1.0Ga、1.6Ga、1.8Ga和2.5Ga四个明显的峰值年龄。根据研究区徐尼乌苏组岩性组合与结构构造,可将该组划分为3个不同的沉积旋回。结合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测年结果、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原岩建造及区域岩浆岩资料,白乃庙弧后盆地沉积可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早期快速堆积阶段(452.3~440.9Ma),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低的粗碎屑岩建造,物源主要来源于白乃庙岩浆弧中的岩浆岩;中期火山喷发阶段(440.9~440.1Ma),以火山沉积作用为主,为火山碎屑岩建造夹有碳酸盐建造和少量碎屑岩建造,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时期的火山活动;晚期稳定沉积阶段(<440.1Ma),形成一套细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建造,为浅海相稳定沉积,此时物源广泛,分别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基底、兴蒙造山带和白乃庙早古生代火山弧。根据徐尼乌苏组的沉积建造和火山建造特征,结合白乃庙火山弧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徐尼乌苏组形成于早古生代弧后盆地中,此时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尼乌苏组 早志留世 弧后盆地 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白乃庙
下载PDF
白乃庙岛弧东段早古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泽黎 刘洋 +5 位作者 滕飞 王文龙 王树庆 胡晓佳 郭硕 何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6-220,共15页
白乃庙群岛弧火山岩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南缘,是古亚洲洋与华北板块之间早古生代俯冲作用的岩浆记录,但以往工作多集中在西段而较少关注其东延部分。本文对白乃庙岛弧带东段新识别出的早古生代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完善对古亚洲洋早古... 白乃庙群岛弧火山岩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南缘,是古亚洲洋与华北板块之间早古生代俯冲作用的岩浆记录,但以往工作多集中在西段而较少关注其东延部分。本文对白乃庙岛弧带东段新识别出的早古生代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完善对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演化的认识。白乃庙岛弧东段火山岩包括中—基性及酸性两种岩石类型,火山岩均富Cs,Rb,Th,U,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富集,具有变化的Eu异常。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中—基性火山岩来源于俯冲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熔融,并可能有大洋沉积物的加入,而酸性岩浆则来源于流体交代的下地壳。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酸性及中—基性火山岩形成年代分别为430.5 Ma和417.6 Ma,前者产出于俯冲岛弧环境,后者则可能为造山后环境下形成的滞后型弧岩浆岩。年龄数据对比显示东段火山岩的形成年代晚于西段的白乃庙群地层,同时构造变质程度也更低,两者的这种差异反映了东西两侧地质演化历史的不同,即早古生代古亚洲洋自西向东逐渐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火山岩 白乃庙岛弧 兴蒙造山带 古亚洲洋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二叠纪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测试数据集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文龙 刘洋 +2 位作者 赵利刚 滕飞 杨泽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2-49,共18页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位于华北板块与白乃庙弧的结合处,以赤峰-白云鄂博断裂为界,南、北归属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并且具有不同的基底属性。二叠纪岩浆岩在华北板块北缘广泛分布,断裂带两侧均有出露,源区组成十分复杂,制约着对其岩石成因及...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位于华北板块与白乃庙弧的结合处,以赤峰-白云鄂博断裂为界,南、北归属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并且具有不同的基底属性。二叠纪岩浆岩在华北板块北缘广泛分布,断裂带两侧均有出露,源区组成十分复杂,制约着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的深刻认识。本文通过对横跨赤峰–白云鄂博断裂的"北柳图庙幅等4幅区调"和"乌兰布拉格幅等2幅区调"2个项目的1:50000区调工作,共计6个1:50000图幅内的二叠纪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测试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二叠纪岩浆岩的源区及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区内二叠纪侵入岩广泛出露,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为主,并含有少量的正长花岗岩。二叠纪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以南,岩性包括安山质、英安质及少量流纹质火山岩。锆石U–Pb测年表明工作区内二叠纪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中–晚二叠世,断裂带南北两侧的岩浆岩具有截然不同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总体而言,南侧相对富集,北侧相对亏损。本数据集包括3个.xls类型文件(Zircon U–Pb dating data.xls,Zircon Hf isotope data.xls,Whole-rock geochemistry data.xls),分别记录了104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16件样品的锆石U–Pb测年数据和12件样品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本数据集测试样品主要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实验测试中心完成,数据质量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二叠纪岩浆岩 白乃庙弧 华北板块北缘
下载PDF
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限:来自白乃庙岛弧带东段二叠纪-三叠纪岩浆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博 赵国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9-1030,共12页
对白乃庙岛弧带东段大量发育的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开展研究,其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资料表明,这些岩浆岩的母岩浆可能源于华北克拉通和中亚造山带新生地壳源区的陆下岩石圈地幔(SCLM)的岩浆混合作用,说明古亚洲洋在二叠纪—三叠纪曾向南... 对白乃庙岛弧带东段大量发育的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开展研究,其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资料表明,这些岩浆岩的母岩浆可能源于华北克拉通和中亚造山带新生地壳源区的陆下岩石圈地幔(SCLM)的岩浆混合作用,说明古亚洲洋在二叠纪—三叠纪曾向南俯冲到华北克拉通之下。其中,早—中二叠世,岩浆岩普遍显示出了受到洋壳俯冲过程的影响;而晚二叠世—三叠纪,岩浆岩产出于板块碰撞后的拉张环境。上述两阶段的岩浆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样显示出差异,即二叠纪岩浆岩普遍沿着白乃庙岛弧带分布,而中生代岩浆岩则平行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分布。结合沉积学、古生物学证据认为,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于晚二叠世(约268~25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 白乃庙岛弧带 二叠纪—三叠纪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翁牛特旗一带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闪长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英富 渠洪杰 +3 位作者 崔玉良 王森 王登科 朱随洲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93,共16页
早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了白乃庙岛弧岩带。前人资料显示白乃庙岛弧岩带由西(白乃庙镇)向东(四平市)经过翁牛特旗浅覆盖区,但没有确凿证据。本次工作结合地表调查及钻探调查,将工作区内(朝阳沟附近)“二叠纪花岗岩”解体出一套花... 早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了白乃庙岛弧岩带。前人资料显示白乃庙岛弧岩带由西(白乃庙镇)向东(四平市)经过翁牛特旗浅覆盖区,但没有确凿证据。本次工作结合地表调查及钻探调查,将工作区内(朝阳沟附近)“二叠纪花岗岩”解体出一套花岗闪长岩,采集两套样品经测试得出两组数据:SHRIMP年龄为427.0±5.6 Ma,激光烧蚀年龄为409±2.9 Ma,由此确定花岗闪长岩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该岩体兼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新发现的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闪长岩,为研究早古生代白乃庙岛弧带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白乃庙岛弧 晚志留世-早泥盆世 花岗闪长岩 翁牛特旗
下载PDF
华北北缘泥盆纪查干哈布组物源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普庆 宋东方 曾浩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5-1216,共12页
白乃庙岛弧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拼贴时限,是理解华北克拉通北缘增生过程的关键.为了限定弧-陆碰撞的时限,对白乃庙岛弧与华北克拉通拼合带的早古生代沉积地层——查干哈布组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锆石Lu-Hf同位素... 白乃庙岛弧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拼贴时限,是理解华北克拉通北缘增生过程的关键.为了限定弧-陆碰撞的时限,对白乃庙岛弧与华北克拉通拼合带的早古生代沉积地层——查干哈布组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查干哈布组中3颗最年轻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93.5±4.9Ma.综合锆石年龄和前人化石资料,限定查干哈布组最大沉积年龄为早泥盆世晚期.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和Hf同位素组成显示查干哈布组的物源为白乃庙岛弧带,基本没有来自华北克拉通的物源.研究结果结合区域资料表明,白乃庙岛弧带与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早泥盆世可能仍未发生弧-陆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乃庙岛弧带 查干哈布组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物源特征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east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Evidence from Geochronological Data and Paleontology of the Early Paleozoic Deposits in Inner Mongolia 被引量:4
14
作者 Shijie Wang Shichao Li +7 位作者 Wenjie Li Zhongyuan Xu Jinfeng Zhang Changhai Li Qiang Shi Yang Liu Wenlong Wang Qingbin Gu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43-756,共14页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detrital zircon U-Pb dating and paleontological data for the newly identified Ayade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NCB) and Xibiehe Formation(molasse) in the Bain...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detrital zircon U-Pb dating and paleontological data for the newly identified Ayade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NCB) and Xibiehe Formation(molasse) in the Bainaimiao arc belt(BAB), which could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indicating the affinity of the BAB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theast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 Zircon U-Pb data of siltstone samples and paleontological data indicate the Ayadeng Formation dates back to the Early Ordovician. Although its location is near the NCB, its zircon age spectra and paleontology share a closer affinity with those of Tarim and NE Gondwana, as the U-Pb data suggest an age range of 490–2 192 Ma(peak age=629, 788, 965 and 1 935 Ma), and similar gastropod fossils are found in Tarim and NE Gondwana. The U-Pb ages of meta-sandstone samples in the Xuniwusu Formation indicate a shared inheritance with the Ayadeng Formation(before 440 Ma), and the U-Pb ages of sandstone samples in the Xibiehe Formation are concentrated, with age peaks centered at ca. 420 Ma. Fossil corals occur in these two formations, and their age components also indicate a collisional setting. Therefore,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BAB drifted away from Tarim or NE Gondwana during the Ordovician and became attached to northern NCB between 440–420 Ma as an exotic terrane. During the Early Paleozoic, there may have occurred a collision between an arc and a continental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rital zircon PALEONTOLOGY bainaimiao arc belt North China Bloc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