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边白石砬子钨矿床成矿岩体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华雷 任云生 +2 位作者 鞠楠 王辉 侯可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6-1735,1744,共11页
白石砬子钨矿位于'佳蒙地块'东段,主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与晚古生代青龙村群大理岩的接触带内,赋矿岩石为石榴石矽卡岩,成因上属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矿区石英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的LA-MC-ICP-MS定年结果表明:测点年龄... 白石砬子钨矿位于'佳蒙地块'东段,主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与晚古生代青龙村群大理岩的接触带内,赋矿岩石为石榴石矽卡岩,成因上属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矿区石英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的LA-MC-ICP-MS定年结果表明:测点年龄值集中于195~205Ma,加权平均年龄为(198.27±0.80)Ma,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侏罗纪初期。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具有低硅(58.07%~58.98%)、富碱(5.96%~6.41%)、富钠(3.65%~4.84%)、高铝(15.82%~17.89%)的特征,属准铝质富钠钙碱性系列;石英闪长岩REE总量较低((90.06~122.05)×10-6),以LREE相对富集、轻稀土和重稀土分异明显和较弱的铕异常为特征;结合高Sr、低Yb以及接近于原始地幔的Rb/Sr和Rb/Ba比值认为,石英闪长岩起源于俯冲板片的深部或加厚下地壳的下部(>40km)。综合本次研究和区域构造格局演化资料,初步认为白石砬子石英闪长岩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和转换期,与以佳木斯地体为代表的中亚造山带东部地体群的俯冲-拼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矿床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白石砬子 钨矿床 延边地区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林木直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可 殷鸣放 +6 位作者 周永斌 郭元涛 刘月洋 张飞 李兆轩 商士达 吴春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利用保护区30a长期固定观测资料,采用5种模型对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5种林型的林木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对不同林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威布尔模型对林分30a的动态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主要林型的胸径静态... 利用保护区30a长期固定观测资料,采用5种模型对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5种林型的林木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对不同林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威布尔模型对林分30a的动态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主要林型的胸径静态分布都不同程度的呈现出天然林倒"J"形曲线的特征,所不同的是落叶松林模型拟合效果要好于其他林型,分析表明,威布尔分布模型和伽玛分布模型对保护区森林不同树种的拟合,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随着胸径、林龄的不断增大,直径分布形状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不同林型的直径分布曲线表现出由指数形转向倒"J"形至近似正态分布,偏度由正偏趋于负偏,峭度逐渐变小的动态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分布 动态预测 白石砬子保护区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几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刚 顾宇书 +3 位作者 魏忠平 刘红民 韩友志 高英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0-786,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辽东山区森林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以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双环试验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入渗能力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 为了深入研究辽东山区森林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以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双环试验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入渗能力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渗透总量均表现为下层低于上层,最大值是最小值的近3倍;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入渗能力差异较大,其中A层初渗率排列顺序为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农地>蒙古栎林>杂木林,B层初渗率排列顺序为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农地>杂木林>红松人工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蒙古栎林,A层稳渗率排列顺序为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B层稳渗率以杂木林最大,为3.8 mm min-1,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最小,仅为1.1 mm min-1,其他4种植被类型土壤稳渗率几乎无差异,A层平均入渗率排列顺序为红松人工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B层平均入渗率排列顺序为杂木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红松人工林>蒙古栎林>农地>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A层的渗透总量以红松阔叶混交林和红松人工林最大,蒙古栎林和农地相对较低,B层的渗透总量以杂木林最大,红松阔叶混交林最小;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入渗能力排序为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和渗透总量等4个指标综合起来能够很好的表达土壤入渗能力,其主成分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90.662%;不同层次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均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土壤的稳渗率、平均入渗率、渗透总量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初渗率与非毛管孔隙存在相关性,但不显著。与容重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土壤水文 水源涵养 主成分分析 白石砬子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化学性质与养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永斌 张飞 +3 位作者 殷鸣放 武囡囡 史村 吴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为合理利用与保护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对该4个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化学性质与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石砬子地区土壤pH呈酸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全磷含量适量;全钾含量贫乏。4个地区土壤肥力从高到低依次是二道... 为合理利用与保护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对该4个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化学性质与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石砬子地区土壤pH呈酸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全磷含量适量;全钾含量贫乏。4个地区土壤肥力从高到低依次是二道沟、赤柏松、大龙沟、小龙沟。不同林分类型中,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最高;杂木林次之;蒙古栎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林分类型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 土壤PH
下载PDF
辽宁白石砬子植物区系及与邻近区系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利 张梅 康峰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7-612,共6页
采用区系调查、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及数学聚类等方法,研究了白石砬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及与邻近区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宁白石砬子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共有维管植物114科,442属,1 056种;植物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区系具有... 采用区系调查、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及数学聚类等方法,研究了白石砬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及与邻近区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宁白石砬子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共有维管植物114科,442属,1 056种;植物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但特有程度低;温带成分优势明显,热带成分比较少。(2)白石砬子区与邻近山地植物区系多样性比较,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明显(1.547~2.042),其中徂徕山和泰山较高,白石砬子、长白山和大兴安岭较低,而Simpson指数差异并不显著(0.711 4~0.818 9)。(3)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相似程度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835~0.994。聚类分析支持长白与华北植物区系地理分界在凤凰山和白石砬子之间;建议加强植被管理和保护,维护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 区系成分 相似性
下载PDF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树木多样性及经济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繇 郭元涛 +4 位作者 曲再春 丁云瑞 仇程萍 袁永孝 于俊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1-608,共8页
经过15 a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观赏树木36科、74属、142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树木11种,占保护区观赏树木种数的7.75%。从观赏特性看:观花类、观果类及观叶类最多,分别占观赏树木种数的45.07%,59.15%... 经过15 a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观赏树木36科、74属、142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树木11种,占保护区观赏树木种数的7.75%。从观赏特性看:观花类、观果类及观叶类最多,分别占观赏树木种数的45.07%,59.15%,33.80%;从园林用途看:园景树类、盆景类、花灌木类最多,分别占观赏树木种数的49.30%,37.83%,33.10%。69.90%的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优势科主要是蔷薇科、忍冬科和槭树科等。文中还介绍了观赏树木其它方面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树木 生物多样性 白石砬子
下载PDF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多样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梅 刘利 伊力塔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通过多样性指数、植物区系谱、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种类丰富,以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为主,优势科、属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比例较高,有一定残遗... 通过多样性指数、植物区系谱、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种类丰富,以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为主,优势科、属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比例较高,有一定残遗性;种的分布型多样,来源较广泛,特有性不明显,区系温带属性较强,热带成分比较少,表明该区温带植物区系历史起源;与相邻植物区系多样性比较,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其中泰山和昆嵛山较高,白石砬子和长白山较低,Simpson指数差异不明显;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相似程度显著,相关系数为0.839~0.995,聚类分析显示:东北和华北植物区系的相似性及纬度分布格局,支持辽东半岛植物小区划归于华北山地植物亚地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区系多样性 数量分析 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白石砬子 辽宁
下载PDF
辽宁白石砬子保护区早春类短命植物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丛欣欣 曹伟 王金菊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5期525-530,共6页
调查和分析了白石砬子保护区早春类短命植物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定量描述了不同林型下早春类短命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早春类短命... 调查和分析了白石砬子保护区早春类短命植物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定量描述了不同林型下早春类短命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早春类短命植物12种2变型,隶属7科11属。黑水银莲花是早春类短命植物层片的优势种。花曲柳林下早春类短命植物物种数最多,枫桦林、红松阔叶林、落叶松林次之,蒙古栎林、杂木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最少。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均匀度指数的变化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红松阔叶林下早春类短命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且各物种均匀分布,层片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 早春类短命植物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军 陈建伟 吕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619-16621,16624,共4页
森林土壤作为森林生态水文功能最重要的作用层,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对调节洪水和干旱、减弱并防止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从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与植物带相一致的垂直分布规律出发,对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 森林土壤作为森林生态水文功能最重要的作用层,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对调节洪水和干旱、减弱并防止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从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与植物带相一致的垂直分布规律出发,对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为人工红松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且上层土壤容重均小于下层;不同林型土壤的毛管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含水量、毛管最大持水量、渗透速度的大小均表现为蒙古栎林〉杂木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人工红松林,且每种林型的上层值均大于下层;不同林型土壤的蓄水量位于729.5-1 227.8 t/hm^2;蒙古栎林下土壤具有最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其次为杂木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人工红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 土壤涵养水源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制约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根本问题与对策——以辽宁省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小波 陈晓颖 +2 位作者 周德成 马淑红 祁向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5期60-66,71,共8页
在全球努力解决环境问题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实践出现了偏差与不足,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生态旅游的本质并没有错误,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因素影响了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以问卷调查为基... 在全球努力解决环境问题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实践出现了偏差与不足,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生态旅游的本质并没有错误,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因素影响了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集对分析和层次分析两种方法对制约辽宁省白石砬子、海棠山和医巫闾山3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认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根本制约因素主要为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缺乏激励的发展机制,保护区管理部门不注重社会及环境效益的发挥,较短的发展时间和缺乏经验,本位主义。建议从正确认识和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建立科学的机制,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经营权与监督权、管理权相分离等方面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健康度 白石砬子 海棠山 医巫闾山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和主要树种分布的环境解释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永孝 郭水良 +5 位作者 曹同 郭元涛 李军 姜玉乙 杨晶 仇发 《辽宁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1-6,23,共7页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 (CCA)对辽宁东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6个样地中的森林植被和 4 4种主要树种与 8个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海拔高度、样地坡度、土壤有机质、林冠郁闭度和土壤酸度是影响白石砬子森林树种和植...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 (CCA)对辽宁东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6个样地中的森林植被和 4 4种主要树种与 8个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海拔高度、样地坡度、土壤有机质、林冠郁闭度和土壤酸度是影响白石砬子森林树种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 (TWINSPAN) ,在CCA样地—环境因子双序图上区分出 8个样地组 ,分析了 8个样地组的植被成员组成及其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典范对应分析 树种 环境解释 森林植被 分布
下载PDF
延边地区白石砬子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俊波 徐仁杰 崔贤实 《吉林地质》 2010年第3期39-43,共5页
白石砬子白钨矿床产于下古生界青龙村群大理岩与华力西晚期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接触带内;矿体呈脉状、扁豆体产出,受北东向断裂构造和接触带构造控制明显;赋矿岩石以石榴石矽卡岩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 白石砬子白钨矿床产于下古生界青龙村群大理岩与华力西晚期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接触带内;矿体呈脉状、扁豆体产出,受北东向断裂构造和接触带构造控制明显;赋矿岩石以石榴石矽卡岩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钙铝石榴石、钙铁辉石、透辉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矿床特征及与国内典型矿床对比分析表明,白石砬子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型白钨矿矿床。青龙村群大理岩、海西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体、北东向断裂和接触带构造对该矿床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矿区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白石砬子白钨矿矿床 成矿条件 矿床成因 延边地区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玉乙 袁永孝 +2 位作者 李军 郭元涛 杨杰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5,共4页
文章对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物种多样性,该区有裸子植物4科8属17种,被子植物90科403属97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有脊椎动物29目79科35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0种,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种127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文章对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物种多样性,该区有裸子植物4科8属17种,被子植物90科403属97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有脊椎动物29目79科35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0种,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种127种。生态系统多样性,按地型、森林类型、土壤、气象因子划分了不同地域多种自然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即基因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保证了这种遗传变异整个自然和连续的过程。该文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吉林白石砬子白钨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文强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30-34,共5页
目的针对吉林白石砬子白钨矿矿床的发现,研究矿床成因,建立找矿标志,为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找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床)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该矿床的成因和找矿标志。结果... 目的针对吉林白石砬子白钨矿矿床的发现,研究矿床成因,建立找矿标志,为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找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床)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该矿床的成因和找矿标志。结果白石砬子白钨矿矿床位于敦-密断裂带南东侧的罗子沟-密江SN向金多金属成矿带北端。该矿区共发现2条白钨矿体,矿体以脉状、扁豆体状产于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大理岩及矽卡岩中。其矿化分为4个成矿阶段,即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低温热液阶段、表生阶段。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及白钨矿重砂异常,可大致显示钨矿找矿的范围,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钨异常可指示出钨矿体的赋存部位,青龙村群大理岩与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接触面是白钨矿体赋存的有利层位,NE向构造带是石榴石矽卡岩型白钨矿的主要赋存空间。结论成矿过程中,青龙村群大理岩是矽卡岩和白钨矿形成所需钙质的主要来源,而花岗质岩浆是钨等金属成矿组分的主要提供者,矿床成因类型属中高温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标志 白钨矿 白石砬子
下载PDF
辽东林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永孝 刘双贵 +9 位作者 曲再春 杨杰 李伟 丁云瑞 姜玉乙 郭元涛 仇发 李军 吕秀军 丛志彬 《辽宁林业科技》 1998年第5期22-30,共9页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东山区宽甸县北部,主要任务是保护长白、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为繁育珍贵树种、野生动物创造生存环境,开展生物生态科研、教学活动。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东山区宽甸县北部,主要任务是保护长白、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为繁育珍贵树种、野生动物创造生存环境,开展生物生态科研、教学活动。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区划面积7467hm2,分为4个功能区,地形错综复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1054种,隶属114科、441属。植被类型多样,分为2个类型组,3个植被类型,5个植被亚型,9个群系组,15个群系。动物资源丰富,共有脊椎动物187种,其中鱼类16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9种,鸟类126种,兽类26种。保护区成立以来,自然资源保护取得了突出成绩,17年来无森林火险火灾,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现象也很少发生。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产业创收也取得一定成绩。利用景观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是保护区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 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黑龙江省白石砬子地区音频大地电磁圈定金矿(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维俊 赵院冬 +4 位作者 王正茂 高飞 张帆 郇恒飞 高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42-1751,共10页
白石砬子地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东北部,属于森林沼泽浅覆盖区.近年来,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在白石砬子地区发现大明山蚀变型金矿点.在该矿点已进行地质填图,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少量槽探工程和几个浅钻.该矿点已进行了几条高... 白石砬子地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东北部,属于森林沼泽浅覆盖区.近年来,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在白石砬子地区发现大明山蚀变型金矿点.在该矿点已进行地质填图,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少量槽探工程和几个浅钻.该矿点已进行了几条高密度电法剖面,瞬变电磁剖面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剖面工作.这些地质、矿产、化探和物探工作并没有提供矿点深部结构.为了解矿化点深部结构和控矿信息,2015年在大明山金矿点布置3条音频大地电磁剖面.基于相位张量方法和阻抗旋转不变量分析,对AMT数据进行维数分析和走向判定.在经过阻抗张量旋转后,由于矿点地质复杂与地电维数特征,我们对TM模式,TE模式和TE+TM模式数据进行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因为TM模式主要反映横切断面的地电结构,所以我们主要依赖TM模式反演电阻率模型.参考地质矿产和钻孔信息,对三条剖面电阻率模型进行地质推断.结果发现大明山矿化点下存在低阻剪切破碎带,该破碎带从北向南延伸到NN'剖面,推断为控矿构造.该低阻带边缘具有找矿潜力.总之,在白石砬子森林沼泽浅覆盖区,AMT可以更加可靠地探测1km以内的蚀变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 金矿化 黑龙江白石砬子地区 剪切破碎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