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khtin's Ideas About Dialogue as a Research Method: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Literature
1
作者 Irma Tapanine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关键词 文学 跨学科 对话 世界观 博士论文 狂欢 显示
下载PDF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视阈下纳博科夫小说《玛丽》解读
2
作者 朱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纳博科夫处女作《玛丽》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动,情节由多个空间场景和虚实时空间的不断对话构成,展现了人物在时空对话中对自我的探索。《玛丽》中时空成为其设置情节、展示结构、表达人物内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纳博科夫洞察时空的... 纳博科夫处女作《玛丽》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动,情节由多个空间场景和虚实时空间的不断对话构成,展现了人物在时空对话中对自我的探索。《玛丽》中时空成为其设置情节、展示结构、表达人物内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纳博科夫洞察时空的能力,初露其时空对话的叙事风格和文学创作理念,为其后期小说时空对话的创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巴赫金 《玛丽》 时空体
下载PDF
边缘上的文化--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与卡米尔的中世纪艺术研究
3
作者 吴振宇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2期59-66,87,88,91,共11页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作为其对话哲学的重要组成,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科学的治学格局。本文聚焦巴赫金有关“边缘文化”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巴黎的吆喝”与“白边绘画”,将其文艺表现形式视为一条独特的线索,借此...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作为其对话哲学的重要组成,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科学的治学格局。本文聚焦巴赫金有关“边缘文化”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巴黎的吆喝”与“白边绘画”,将其文艺表现形式视为一条独特的线索,借此在巴赫金与当代艺术史家迈克尔·卡米尔之间搭建起对话的桥梁。巴赫金考察拉伯雷的创作采用一套与传统的追求“中心化”迥异的文化运转机制,以“离心力”思维揭示文学创作所遵循的另一种逻辑——“边缘文化”的创造力。卡米尔接受这种文化逻辑,在中世纪艺术研究中指出,文艺的边缘性暂时会因弱小而敌不过现实主义的清醒,但有朝一日边缘亦会走向中心。狂欢化诗学在英美学界俨然成了释读中世纪绘画、抄本艺术、市场言语艺术以及能够帮助还原中世纪文化面貌的一把锐利解剖刀,以其为代表的俄罗斯诗学的国际影响由此亦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上的文化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 迈克尔·卡米尔 边缘图像 中世纪艺术研究
下载PDF
建构总体诗学:巴赫金对话哲学与文学跨学科研究
4
作者 季明举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4期83-96,共14页
面对当今文学理论日渐“枯竭”的困境,国内外学界对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路径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迄今为止对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探讨大多都局限于单一学科界面(文本内场域)的内部关系研究、跨文本内部关系研究、跨学科外部关系研究,以... 面对当今文学理论日渐“枯竭”的困境,国内外学界对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路径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迄今为止对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探讨大多都局限于单一学科界面(文本内场域)的内部关系研究、跨文本内部关系研究、跨学科外部关系研究,以及对文学的学科外研究等方面。巴赫金从强调“我与他者”主体间性及彼此有效互动的对话哲学引申出以“审美事件”为核心的行为美学,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建构起以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责任、艺术与话语体裁、艺术与文化为基座的文艺学总体诗学架构。单就文艺学建构来看,巴赫金认为艺术(文学)与生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东西,但基于主体间性的对话性应答(责任)成为沟通二者的桥梁。所以文艺学应当成为摒弃“材料美学”而共时性地探讨“审美事件”新涵义的跨学科平台。文学跨学科研究正是一种集“微型对话”与“大型对话”、共时性(体裁诗学研究)与历时性(历史诗学研究)于一体的动态性综合研究,其中对于艺术领地之文化边界的外位性考察正适合于文化诗学。未来的文艺学理论建构理当成为把握艺术复调和“杂语性”(“双声语”)、艺术形式的布局和样态(体裁-事件)、艺术形式的演变规律(体裁发展史)、以及艺术与文化边界考察的系统性总体诗学,成为集理论(体裁)诗学、历史诗学、文化诗学于一体的跨学科诗学建构。从人文科学跨学科视野出发,巴赫金这一总体性诗学建构和整体性研究方法论打通了哲学、美学和文艺学、文化学研究的人文跨学科通道,对时下成为国内外学术热点的文学跨学科研究构成重大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哲学 审美事件 总体诗学 文学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深耕“超语言学视界”,推进“多声部对话”——国际“巴赫金学”最新进展之管窥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启超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150,161,共9页
理论之树也可以常青。世界人文学界对巴赫金的发现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历程,国际“巴赫金学”历经四十载风云,巴赫金理论的思想魅力仍不减当年。俄、英、德诸国“巴赫金学”专家仍在对巴赫金理论进行深耕。不论是对巴赫金之于叙事学的贡献... 理论之树也可以常青。世界人文学界对巴赫金的发现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历程,国际“巴赫金学”历经四十载风云,巴赫金理论的思想魅力仍不减当年。俄、英、德诸国“巴赫金学”专家仍在对巴赫金理论进行深耕。不论是对巴赫金之于叙事学的贡献所做的学术史梳理,抑或对“复调小说”与“复调音乐”的关系所做的学理性重审,还是从理论建构风格来看巴赫金“对话论”的文化哲学品位,甚或将“对话论”作为人文科学推重的一种理念,也作为人文科学适用的一种方法,这些探讨都在表明:“超语言学视界”与“多声部对话”路径,已然成为以多元文化互识互动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的世界人文学者的共同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学 人文科学 超语言学 文化哲学 复调小说论 对话论
下载PDF
差异与互补:巴赫金与舒斯特曼的身体审美理论
6
作者 傅王雪萌 凌晨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3-68,共6页
巴赫金和舒斯特曼都重视身体审美的意义。二人均从身心一元论出发,走出了审美无功利的传统观念,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舒斯特曼注重身体审美的实用功能,巴赫金则更加关注身体审美的政治意义;舒斯特曼在一定程度上立足于个体的身体感知,... 巴赫金和舒斯特曼都重视身体审美的意义。二人均从身心一元论出发,走出了审美无功利的传统观念,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舒斯特曼注重身体审美的实用功能,巴赫金则更加关注身体审美的政治意义;舒斯特曼在一定程度上立足于个体的身体感知,巴赫金的狂欢化美学则赋予身体以集体性、社会性等特点;舒斯特曼强调身体审美的解放功能,巴赫金则看到了身体审美解放的局限性与压抑性。巴赫金的身体理论与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在理论上的差异性给了两者对话与互补的可能,但二者均未充分关注到社会解放对身体审美解放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舒斯特曼 身体审美 身体美学
下载PDF
复调对话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
7
作者 马文姬 程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4,共7页
随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双创”实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关注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并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于其他叙事主题电影的复调对话特征。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主要分为整个文本系统水平上的节日叙事和子系统水... 随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双创”实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关注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并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于其他叙事主题电影的复调对话特征。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主要分为整个文本系统水平上的节日叙事和子系统水平上的节日叙事两大范型。前者以现代节日历史叙事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为标志,分别建构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大型对话”;后者以《建国大业》和春节叙事电影《过年》等为表征,分别建构出两种类型的“微型对话”。无论是“大型对话”还是“微型对话”,都具有巴赫金意义上的复调性质。复调对话叙事较之独白型叙事能够让受众聆听到不同观点、不同声音的交锋,因此具有一定的启迪思想的审美效能,而狂欢式的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则成为复调对话得以发生的最佳庇护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大业》 节日叙事 复调对话 巴赫金
下载PDF
通识写作教育与“对话思维”的培养——美国说理写作教育的启示
8
作者 薛亘华 《写作》 2023年第4期109-117,共9页
在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高校相继开设面向本科生的通识写作课程。目前学界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总结美国通识写作课程的经验,但不可忽视的是,中美两国的大学写作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学情并不相同。为了客观看待美国写作课的经验,教... 在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高校相继开设面向本科生的通识写作课程。目前学界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总结美国通识写作课程的经验,但不可忽视的是,中美两国的大学写作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学情并不相同。为了客观看待美国写作课的经验,教育者有必要了解中美大一新生在入学前的写作“前知识”——中学的说理写作教学之间的区别。透过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视角来看,美国中学的写作教育秉承着“对话思维”理念,这种“对话思维”在实践中体现在各学科知识间的对话、与学术共同体的对话、在交际语境中的对话等多个维度,写作的方法和内容强调对话精神,写作的意义在语言的交际中生成。从大中衔接的角度来看,我国开设的面向大一新生的通识写作课程,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强化对话式的写作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说理写作 巴赫金 对话思维 大中衔接
下载PDF
塔依卜·萨利赫《宰因的婚礼》的狂欢化研究
9
作者 张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1-4,54,共5页
《宰因的婚礼》是苏丹作家塔依卜·萨利赫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多次出现狂欢场景,具有独特的“狂欢化”特征。巴赫金认为“狂欢化”的内涵即两重性,死亡与再生、辱骂与赞美、怪异与善良能够在狂欢世界里互相转化,以此来对抗当时社会存... 《宰因的婚礼》是苏丹作家塔依卜·萨利赫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多次出现狂欢场景,具有独特的“狂欢化”特征。巴赫金认为“狂欢化”的内涵即两重性,死亡与再生、辱骂与赞美、怪异与善良能够在狂欢世界里互相转化,以此来对抗当时社会存在的既定秩序。萨利赫正是从死亡与再生、毁灭与更新,狂欢言语,狂欢人物,以及狂欢世界观四个方面,在小说中诠释了“狂欢化”两重性特征,彰显了巴赫金“狂欢化”中的民主意识以及个体价值,同时体现了萨利赫对官方文化的质疑,对现有等级制度的不满,以此希望建立自由平等的乌托邦式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因的婚礼》 塔依卜·萨利赫 “狂欢化” 两重性 巴赫金 乌托邦
下载PDF
语境·对话·翻译——巴赫金语境对话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23
10
作者 彭利元 蒋坚松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7-51,共5页
本文从巴赫金的语境和对话理论入手,分析了翻译的语境系统及翻译的对话本质,以实例分析了翻译中的共时对话、历时对话关系在译本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把握翻译的对话、对翻译进行语境化的思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更为理性的视角.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论 翻译语境 共时对话 历时对话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的诗性特征:生活的符号化——《白噪音》文本的对话式解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杰 孔燕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4,共5页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是从生态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角度审视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还没有涉及小说创作的“生活的符号化”主题。本文将以巴赫金的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特别是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和批评方法为核心,深入阐释...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是从生态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角度审视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还没有涉及小说创作的“生活的符号化”主题。本文将以巴赫金的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特别是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和批评方法为核心,深入阐释小说《白噪音》的文本意义。本文认为,作品似乎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那样贴近物质世界,却在生活的符号化过程中,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后现代商品社会的诗性特征,发掘出后现代生活独特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巴赫金 《白噪音》 生活的符号化
下载PDF
无羁的快乐,缺位的道德——对网络文本中傣族泼水节游客狂欢体验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万蕙 唐雪琼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107,共9页
文章以傣族泼水节的网络游记文字为分析对象,从巴赫金"狂欢"理论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游客在傣族新年泼水节活动中的旅游体验特征。研究发现,傣族泼水节作为一种鼓励全民参与的节庆活动,传统被蔑视,等级被抹平,身份被... 文章以傣族泼水节的网络游记文字为分析对象,从巴赫金"狂欢"理论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游客在傣族新年泼水节活动中的旅游体验特征。研究发现,傣族泼水节作为一种鼓励全民参与的节庆活动,传统被蔑视,等级被抹平,身份被消解。游客将日常生活中的严格规范抛诸脑后,享受当下,纵情欢乐,可以认为傣族泼水节在一定程度符合巴赫金对狂欢文化的概括。然而,游客在傣族泼水节上的狂欢体验还有巴赫金理论中未提及的两个独特表现,即狂欢体验的战争化和狂欢中的性骚扰。泼水节中类似于"战争"的体验成功地调动游客的激情,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癫狂性的力量。并且,女游客更容易成为"战争"攻击的对象,这种攻击包含在性意味的体验中,并发展出比日常更为显著的形态。文章认为,傣族泼水狂欢体验区别于巴赫金理论的原因在于游客狂欢感受的去魅性与泼水节的商业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体验 狂欢 巴赫金 内容分析 傣族泼水节
下载PDF
从哲学角度论“话语”——巴赫金语言哲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萧净宇 李尚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5-140,共6页
本文通过对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剖析,揭示了这一理论关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蕴,阐明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巴赫金 语言哲学 话语理论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复调的生成——外位性思想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岱 龙玉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158,共7页
外位性思想是巴赫金在学术生涯初期提出的,它脱胎于其哲学人类学,并始终在其学术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他在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中加以积极应用,生发了复调小说理论、对话理论、狂欢化理论等。尽管外位性思想在哲学人类学、文化学、人... 外位性思想是巴赫金在学术生涯初期提出的,它脱胎于其哲学人类学,并始终在其学术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他在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中加以积极应用,生发了复调小说理论、对话理论、狂欢化理论等。尽管外位性思想在哲学人类学、文化学、人文学科方法论等方面有很大价值,但巴赫金在文艺学领域的创见却有着明显的哲学人类学印记。这虽然为文艺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学术视野,却是以对文学自身某些规律有所忽略为代价的,因此,这也是巴赫金的某些结论始终无法彻底自圆其说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外位性 哲学人类学 人观
下载PDF
众声喧哗中的多样人生——巴赫金复调理论映照下的《樱桃园》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岩岩 丰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12年第2期125-130,135,共6页
《樱桃园》作为契诃夫戏剧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不仅展现出动荡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还通过人物之间的多重对话,折射出不同角色内心活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契诃夫《樱桃园》中众声喧哗的复调社会和多姿多彩... 《樱桃园》作为契诃夫戏剧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不仅展现出动荡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还通过人物之间的多重对话,折射出不同角色内心活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契诃夫《樱桃园》中众声喧哗的复调社会和多姿多彩的复调人生提供了宝贵而独特的阐释视角。从复调理论的多声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三个特征出发解读《樱桃园》,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契诃夫笔下人物复杂的生存状况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樱桃园》 巴赫金 复调
下载PDF
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58
16
作者 胡春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本文粗略回顾了网络研究的里程,指出目前网络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网络与人类类生活本质的联系,进而言之,就是网络给人提供的是何种自由及其可能性。本文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自由的本质、社会意义及其与时代精神的互为观... 本文粗略回顾了网络研究的里程,指出目前网络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网络与人类类生活本质的联系,进而言之,就是网络给人提供的是何种自由及其可能性。本文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自由的本质、社会意义及其与时代精神的互为观照,主要是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视角,撷取网络社区的大量语料作微观考察。认为网络传播具有狂欢本质,它是人类现实自由追求的一种历史样态,它对人的现实自由的实现既起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由 想象 巴赫金 狂欢
下载PDF
“狂欢化”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柏青 李作霖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34,共5页
试图阐释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哲学、诗学、政治学、语言学意义,并联系巴赫金所处的历史背景、个性命运,从宏观上去把握其艺术的深刻思考及其原因。
关键词 狂欢化理论 巴赫金 文学 哲学 意义
下载PDF
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李凤亮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7,共6页
本文回顾了“复调”一词从音乐术语向小说观念的借用及流变过程 ,分析并比较了巴赫金、热奈特及昆德拉在“复调小说”理论与创作上的承继轨迹及主要分歧。作者指出 ,“复调小说”在概念内涵上由内容到形式再到文体的延扩史 ,象征了现代... 本文回顾了“复调”一词从音乐术语向小说观念的借用及流变过程 ,分析并比较了巴赫金、热奈特及昆德拉在“复调小说”理论与创作上的承继轨迹及主要分歧。作者指出 ,“复调小说”在概念内涵上由内容到形式再到文体的延扩史 ,象征了现代小说结构模式的演变过程 ;“复调性艺术思维”的运用与发展 ,将为当代小说文体提供更大的创造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小说 小说文体学 巴赫金 热奈特 昆德拉
下载PDF
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18
19
作者 苏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3,共6页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 ,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 ,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 ,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 ,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辨色彩 ,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 ,并将对喜剧的理解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论层面 ;同时 ,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 ,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 自由 巴赫金 喜剧美学 怪诞 讽刺 狂欢化理论 文学理论
下载PDF
巴赫金狂欢理论视角下的微博现象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庆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用全民性的广场狂欢和狂欢仪式来实现对权威的反抗和消解。微博则凭借其简单记录和快速分享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全民性的话语狂欢。传统媒体构建的信息传播"中心化"结构受到挑战,大众阶层找到了自己的话语舞台。
关键词 巴赫金 狂欢理论 微博 广场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