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Bradoriid Arthropods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Balang Formation of Eastern Guizhou, South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PENG Jin FENG Hongzhen +2 位作者 FU Xiaoping ZHAO Yuanlong YAO L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6-68,共13页
The Early Cambrian Balang Formation is comprised of mudrock and shale, which was deposited in a shelf environmen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izhou, south China. The Balang Fauna, which consists of seven phyla, occurs in... The Early Cambrian Balang Formation is comprised of mudrock and shale, which was deposited in a shelf environmen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izhou, south China. The Balang Fauna, which consists of seven phyla, occur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the Balang Formation. Arthropods are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the Balang Fauna and include a great number of trilobites, large bivalved arthropods, and newly-discovered well-preserved bradoriid fossils. The bradoriids present include three genera and four species : Comptaluta inflata (Cheng, 1974) emend Hou et al., 2002; Comptaluta kailiensis sp. nov., and Alutella elongeta sp. nov, Aluta sp. This faunal assemblage in the Balang Formation i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Tsunyiella Chang, 1964, Songlinella Yin, 1978 and Kunmingella Hou, 1956 assemblage which occurs in the Niutitang and Mingxinsi formations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in middle region of Guizhou and which is earlier than the Balang Formation in age. However, this assemblage resembles the Comptaluta Opik, 1968 assemblage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Heilinpu Formation in Wuding County, Yuanan Province and from the Ordian Stage of the Cambrian of Australia. The great abundance of Comptaluta Opik, 1968 and overall taxonomic diversity of the Comptaluta Opik, 1968 assemblage set it distinctly apart from theAlutella Kobayashi et Kato, 1951 and Aluta Hou, 1956 assemblages of the Balang Formation. Alutella Kobayashi et Kato, 1951 and Aluta Hou, 1956 also occur in the Early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of Guizhou. Individual Bradoriids from the Balang Form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size (〉3 mm). The discovery of new Bradoriid assemblages not only expands the group's geographical range and assemblage affinities, but also indicates that Bradoriids migrated eastward from shallow-water to deeper-water environments during the Early Cambrian,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capable of life in deeper-water, and adaptation to a new ecological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doriids balang Formation Early Cambrian guizhou China
下载PDF
A New Ichnogenus Kailidiscus Produced by Attachment from the Middle Cambrian Kaili Formation in Taijiang, Guizhou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WANG Yu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7-37,共11页
Over 190 specimens of an attachment ichnofossil Kailidiscus (n. ichnogen.) have been found in the Kaili Bitoa, a Burgess Shale-type biota, from the middle Kaili Formation (early Middle Cambrian) in Taijiang County... Over 190 specimens of an attachment ichnofossil Kailidiscus (n. ichnogen.) have been found in the Kaili Bitoa, a Burgess Shale-type biota, from the middle Kaili Formation (early Middle Cambrian) in Tai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Kailidiscus is an epichnia with a circular to oval attachment platform, on which there is a carbonaceous film probably formed by the body of the living organism. Structures such as a marginal furrow, an inner and outer marginal ride, many convex fold-ridges, and a large caved peripheral furrow on the attachment platform may be the result of basal tissues of a sessile organism that wrinkled to increase the attachment's surface area. The Kailidiscus organism may have been a sessile cnidarian attached to the muddy seafioor. Kailidiscus organisms lived in relatively quiet water, and were buried by a sudden influx of sed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hnofossil Kailidiscus (n. ichnogen.) trace fossils Kaili Formation early Middle Cambrian taijiang guizhou China
下载PDF
贵州寒武纪杷榔组纳罗虫(Naraoia)的古地理分布及埋藏特征
3
作者 孙全义 彭进 邵云彬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3期249-260,280,共13页
纳罗虫属作为一类已经灭绝的节肢动物,主要分布在寒武纪地层中.其中,黔东南寒武系杷榔生物群的纳罗虫保存在江南斜坡沉积相区,目前在台江革一和剑河辣子寨地区杷榔组中发现了大量纳罗虫标本.本次研究基于采自剑河辣子寨剖面的213块标本... 纳罗虫属作为一类已经灭绝的节肢动物,主要分布在寒武纪地层中.其中,黔东南寒武系杷榔生物群的纳罗虫保存在江南斜坡沉积相区,目前在台江革一和剑河辣子寨地区杷榔组中发现了大量纳罗虫标本.本次研究基于采自剑河辣子寨剖面的213块标本,鉴定为Naraoia taijiangensis,化石主要保存在该剖面3个化石富集层中.结合这3个化石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化石保存状态,对N.taijiangensis的埋藏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化石保存与快速的沉积事件相关,以印痕化石保存为特征,局部有矿化现象;完整的化石个体出现在较厚的快速沉积层中;不完整的化石则多保存在相对较薄的快速沉积层中.这一发现为揭示斜坡相区杷榔生物群的埋藏特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罗虫(Naraoia) 古地理 埋藏学 杷榔组 寒武系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台江县重点保护、珍稀植物优先保护评价
4
作者 杨礼旦 张德权 陈应强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5-67,共13页
【目的】为全面掌握台江县重点保护、珍稀植物现状,并确定优先保护名录。【方法】通过采用重点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生境型系数、保护等级系数和利用价值系数计算出物种优先保... 【目的】为全面掌握台江县重点保护、珍稀植物现状,并确定优先保护名录。【方法】通过采用重点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生境型系数、保护等级系数和利用价值系数计算出物种优先保护值,确定台江县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结果】台江县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共22科38属52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共18科27属36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8科10属14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树种1科1属1种,贵州黔东南特有植物1科1属1种。属极危(CR)的有小叶红豆、长苞铁杉2种,占3.85%;属濒危(EN)的有黄杉、穗花杉、榧树、楠木、长穗桑、粗榧、滑壳柯、条叶猕猴桃8种,占15.38%。经优先保护等级评价,按照优先保护值(V优)进行等级划分,确定为Ⅰ级优先保护的有小叶红豆、楠木、黄杉3种,占5.77%;Ⅱ级优先保护的有红豆杉、穗花杉、榧树、厚朴、伯乐树、滑壳柯、天麻等14种,占26.92%。【结论】台江县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涉危植物中确定为Ⅰ、Ⅱ级优先保护的植物有17种,占总数的32.69%,数量多、级别高,急需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保护评价 珍稀濒危植物 濒危等级 贵州台江县
下载PDF
贵州台江革一黔东统杷榔组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达扬 彭进 +2 位作者 赵元龙 马海涛 谷雨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4-582,共9页
贵州台江革一杷榔组出露完整、富含化石,其中—上部层位产有类群组合多样的杷榔动物群,为杷榔动物群的一个重要产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结合生物化石保存情况及岩石薄片的分析结果,对革一杷榔组沉积环境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进行了... 贵州台江革一杷榔组出露完整、富含化石,其中—上部层位产有类群组合多样的杷榔动物群,为杷榔动物群的一个重要产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结合生物化石保存情况及岩石薄片的分析结果,对革一杷榔组沉积环境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革一杷榔组的沉积位于盐度正常、较深水的陆棚环境,生物生活环境多为氧化—弱氧化环境,富含化石的层位经历了快速沉积事件,整组的沉积由底向上海水经历了由深至浅的变化过程,但其间经历2次小的波动,水体变深后变浅,并出现还原—氧化界面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杷榔组 杷榔动物群 沉积环境 寒武系 贵州台江革一
下载PDF
贵州台江早寒武世台江生物群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元龙 袁金良 +4 位作者 朱茂炎 郭庆军 周震 杨瑞东 HeyoVanIten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8-115,185-186,共10页
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之下的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中存在一个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 ,即台江生物群。现已发现的台江生物群含 8个门类 4 0多个属的生物化石。其中三叶虫特多 ,其次为刺胞动物、“蠕虫动物”、海绵动物等。非三叶虫节肢动... 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之下的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中存在一个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 ,即台江生物群。现已发现的台江生物群含 8个门类 4 0多个属的生物化石。其中三叶虫特多 ,其次为刺胞动物、“蠕虫动物”、海绵动物等。非三叶虫节肢动物、软躯体化石很少。这一生物群形成于浅海内陆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江生物群 早寒武世 贵州 台江
下载PDF
贵州东部下寒武统杷榔组吐卓虫(Tuzoia)的发现 被引量:9
7
作者 彭进 冯洪真 +2 位作者 赵元龙 傅晓平 王宇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7-402,I0005,共7页
早、中寒武世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无腹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吐卓虫(Tuzoia),壳体由左右两壳瓣组成,多保存为单壳瓣,壳的中部有一具刺的侧脊,壳面多具网状的壳饰;吐卓虫(Tuzoia)生活于浅水或深水区,是一个广相性的节肢动物。凯里市西北郊翁岭... 早、中寒武世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无腹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吐卓虫(Tuzoia),壳体由左右两壳瓣组成,多保存为单壳瓣,壳的中部有一具刺的侧脊,壳面多具网状的壳饰;吐卓虫(Tuzoia)生活于浅水或深水区,是一个广相性的节肢动物。凯里市西北郊翁岭塘下寒武统(或华南寒武系新地层系统的黔东统)杷榔组上部灰绿色粉砂质泥岩、页岩中产有与这个属的模式种Tuzoia retifera Walcott,1912非常相似的一相似种Tuzoiacf.T.retifera Walcott1912.这是Tuzoia在较深水相杷榔组的初次发现,是目前所知在贵州的最低产出层位,丰富了杷榔组生物的组成面貌,也是中国华南地区早寒武世吐卓虫(Tuzoia)向东扩散并由浅水向深水迁移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zoia 杷榔动物群 杷榔组 早寒武世 贵州凯里
下载PDF
贵州岑巩羊桥罗家塘杷榔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后生动物早期演化的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海涛 彭进 +2 位作者 赵元龙 达扬 孙海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3-748,共6页
岑巩县羊桥乡罗家塘杷榔组仅出露中-上部地层,岩性单一,均为青灰、灰绿色粉砂质泥、页岩。在其上部层位发现了俞氏贵州始海百合(Guizhoueocrinus yui Zhao,Parsley et Peng,2007),计有棘皮动物始海百合、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软舌螺... 岑巩县羊桥乡罗家塘杷榔组仅出露中-上部地层,岩性单一,均为青灰、灰绿色粉砂质泥、页岩。在其上部层位发现了俞氏贵州始海百合(Guizhoueocrinus yui Zhao,Parsley et Peng,2007),计有棘皮动物始海百合、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软舌螺、节肢动物--三叶虫等8属9种,包括了2个未定名的新种和1未定种,与凯里市杷榔组的杷榔动物群相似。新的发现扩展了杷榔动物群的地理分布,提供了群落生态及埋藏学研究的新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杷榔动物群 杷榔组 寒武纪 罗家塘 岑巩羊桥 贵州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 被引量:51
9
作者 赵元龙 袁金良 +4 位作者 黄友庄 毛家仁 钱逸 张正华 龚显英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71,共9页
贵州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由10个以上门类化石组成,包括棘皮动物、水母状化石、蠕虫、海绵、软舌螺、三叶虫、腕足类、单板类、菌藻类、疑源类、一些分类不明的化石及遗迹化石。这一动物群形成于浅海陆棚环境,它是继我国已发现的、世... 贵州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由10个以上门类化石组成,包括棘皮动物、水母状化石、蠕虫、海绵、软舌螺、三叶虫、腕足类、单板类、菌藻类、疑源类、一些分类不明的化石及遗迹化石。这一动物群形成于浅海陆棚环境,它是继我国已发现的、世界闻名的澄江动物群之后,在我国寒武系发现的另一个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里动物群 中寒武世 贵州台江
下载PDF
贵州台江凯里动物群中的非钙质藻类化石 被引量:18
10
作者 毛家仁 赵元龙 余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5-349,408-409,共5页
贵州台江凯里组的非钙质藻类化石在我国中寒武统尚属首次发现,国外主要见于北美。描述的非钙质藻类化石Marpoliaspissa,Bosworthiasimulans,Algagen.etsp.indet.A,Algag... 贵州台江凯里组的非钙质藻类化石在我国中寒武统尚属首次发现,国外主要见于北美。描述的非钙质藻类化石Marpoliaspissa,Bosworthiasimulans,Algagen.etsp.indet.A,Algagen.etsp.indet,B等常见于北美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当前中武寒世非钙质藻类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中寒武统非钙质藻类的空白,而且对于凯里动物群与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的对比,太平洋东西两岸早期植物的比较研究以及古地理、古板块的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钙质藻类 中寒武世 贵州台江
下载PDF
贵州台江寒武纪的一些单板类化石 被引量:7
11
作者 毛家仁 赵元龙 黄友庄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9-104,132,共6页
我国有关早寒武世中期以后的单板类报道和研究较少。本文描述和讨论产于贵州省台江县八郎村下寒武统顶部和中寒武统下部的一些单板类化石,计有Helcionella terraustralis,Coreospiracf.rugosa,Latouchella taijiangensis sp.nov.,Latouc... 我国有关早寒武世中期以后的单板类报道和研究较少。本文描述和讨论产于贵州省台江县八郎村下寒武统顶部和中寒武统下部的一些单板类化石,计有Helcionella terraustralis,Coreospiracf.rugosa,Latouchella taijiangensis sp.nov.,Latouchella sp.,Monoplacophora gen.et sp.indet.等。这些单板类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凯里动物群”的内容,为该区中、下寒武统的划分提供了单板类的证据,而且对研究单板类的演化和地理分布规律增加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类 寒武纪 贵州台江 动物化石
下载PDF
贵州东部下寒武统杷榔组上部的三叶虫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进 赵元龙 杨兴莲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42,共8页
贵州凯里市西北郊瓮岭塘寒武系都匀阶下部(下寒武统)杷榔组顶部和镇远县江古镇杷榔组上部的杷榔动物群,是新近发现的重要动物群。动物群由始海百合与莱德利基虫类三叶虫及多门类的化石组成,表明黔东早寒武世都匀期早期斜坡相生物的多样... 贵州凯里市西北郊瓮岭塘寒武系都匀阶下部(下寒武统)杷榔组顶部和镇远县江古镇杷榔组上部的杷榔动物群,是新近发现的重要动物群。动物群由始海百合与莱德利基虫类三叶虫及多门类的化石组成,表明黔东早寒武世都匀期早期斜坡相生物的多样性。就属种而言,三叶虫类最为丰富,计有4属5种,1亚种和1未定种,包括莱得利基虫类的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lui,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耸棒头虫类Arthricocephaluschauveaui,Changaspisplacenta,Changaspismicropyge及褶颊虫类Probowmania(Probowmania)sp.。褶颊虫类Probowmania(Probowmania)的出现,丰富了黔东地区杷榔组上部三叶虫组合,层位明显下延。文章还报道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分节末期到成虫早期个体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owmania(Probowmania) Redlichia(Pteroredlichia) 个体发育 杷榔组 早寒武世 贵州
下载PDF
贵州台江凯里组的遗迹化石Treptichnus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约 王平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i0002-i0005,共14页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中产有丰富的、保存良好的Treptichnus Miller,计5个遗迹种(其中包括2个新遗迹种):T.bif urcus Miller,T.pedum(Seilacher),T.pollardi Buatois and Mángano,T.arcus n.ichnosp和T.taijiangensis n.ichn...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中产有丰富的、保存良好的Treptichnus Miller,计5个遗迹种(其中包括2个新遗迹种):T.bif urcus Miller,T.pedum(Seilacher),T.pollardi Buatois and Mángano,T.arcus n.ichnosp和T.taijiangensis n.ichnosp.,并与节肢动物的觅食迹、爬行迹和游泳迹等共生,属Cruziana遗迹相。产于凯里组的Treptichnus可能为节肢动物的居住迹。随着造迹生物身体的增长和沉积物的增厚,造迹生物在原潜穴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新的潜穴,而构成三维空间复杂的潜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ptichnus 分类 生态习性 沉积环境 凯里组 中寒武统 贵州台江
下载PDF
贵州台江五河剖面灯影组顶部微体动物化石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瑞东 钱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6,i001-i002,共9页
贵州台江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了30~70μm的锥形微体动物化石,它们具有典型的锥管状、似几丁质壳壁和平行纤维结构等生物结构,可能分属软体动物Carinachitids、Arthrochites、Punctatus、Spondylotubus和似几丁虫类化石等5种类型。其中... 贵州台江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了30~70μm的锥形微体动物化石,它们具有典型的锥管状、似几丁质壳壁和平行纤维结构等生物结构,可能分属软体动物Carinachitids、Arthrochites、Punctatus、Spondylotubus和似几丁虫类化石等5种类型。其中建立了一新属、种SpondylotubustaijiangensisYang(gen.etsp.nov.)。在灯影组白云岩中这一类群的发现对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附近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地层,以及寒武纪生物大爆发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剖面 前寒武纪 白云岩 生物地层 界线 几丁虫 动物化石 顶部 新属
下载PDF
贵州台江凯里动物群中的棘皮动物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元龙 黄友庄 龚显英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5-324,397-401,共20页
早、中寒武世的棘皮动物化石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贵州台江凯里组中部(中寒武统)的棘皮动物包括海百合亚门(Crinozoa)始海百合纲的1新科、3新属、7新种和海扁果亚门(Homalozoa)海箭纲的1个未定属种。这些化... 早、中寒武世的棘皮动物化石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贵州台江凯里组中部(中寒武统)的棘皮动物包括海百合亚门(Crinozoa)始海百合纲的1新科、3新属、7新种和海扁果亚门(Homalozoa)海箭纲的1个未定属种。这些化石个体较小,茎、萼、腕比较发育,萼板较少,缝孔一般发育,普遍具有小瘤突(epispires),未见固着器,与北美及东欧波希米亚地区下、中寒武统始海百合纲化石组合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皮动物 始海百合纲 凯里动物群
下载PDF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疑源类 被引量:19
16
作者 尹磊明 杨瑞东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6-78,176-179,共17页
产凯里生物群的台江八郎剖面凯里组疑源类组合包含 18形态属 ,2 0形态种和 11未定种 ,疑源类化石以无明显附属突起的球形亚类和翼环亚类最多 ,网面和棘剌亚类次之 ,而梭形亚类和对弧亚类很少。具有明显装饰的疑源类类型Micrhystridium ,... 产凯里生物群的台江八郎剖面凯里组疑源类组合包含 18形态属 ,2 0形态种和 11未定种 ,疑源类化石以无明显附属突起的球形亚类和翼环亚类最多 ,网面和棘剌亚类次之 ,而梭形亚类和对弧亚类很少。具有明显装饰的疑源类类型Micrhystridium ,Retisphaeridium ,Goniophaeridium仅在第 9层、第 2 1— 2 4层出现。在与国内外同期疑源类对比的基础上 ,对下、中寒武统界线进行了划分 ,划分的界线与三叶虫划分的界线位置大体一致 ,并根据疑源类组合特征 ,对沉积环境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源类 凯里组 早一中寒武世 贵州
下载PDF
贵州台江凯里生物群中遗迹化石(Gordia)与水母状化石(Pararotadiscus)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约 赵元龙 +1 位作者 林日白 王萍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9,i001,i002,共9页
贵州台江凯里生物群中的遗迹化石 Gordia marina Emmons 常被保存在水母状化石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 Zhao and Zhu 盘体的上下,构成凯里生物群生态特色之一。笔者认为,G.marina 可能系蠕形类造迹动物在层面或近层面觅食或吞食富... 贵州台江凯里生物群中的遗迹化石 Gordia marina Emmons 常被保存在水母状化石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 Zhao and Zhu 盘体的上下,构成凯里生物群生态特色之一。笔者认为,G.marina 可能系蠕形类造迹动物在层面或近层面觅食或吞食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所形成。生活于清澈陆棚环境一定水域的 P.guizhouensis,由于突发性快速沉积事件的发生,改变了海水的物化条件,而被“毒死”,并随沉积物安静地沉落于弱氧化—还原环境的海底。在较为缓慢的腐烂过程中,营食沉积物的 G.marina 造迹生物觅食于 P.guizhouensis 盘体上下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中。随着沉积物的增厚,P.guizhouensis 生物尸体周围的微环境还原性增强,腐烂过程很快被终止,P.guizhouensis 生物软体得以保存,浅层或层面觅食性造迹生物亦随即离去,留下其生活活动的潜穴。同时通过研究,还认为 G.molassica(Heer)与G.marina 为同义名,可能为 G.marina 造迹生物的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水母状化石 凯里生物群 中寒武世 贵州
下载PDF
贵州台江凯里动物群中的水母状化石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元龙 朱茂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2-280,390-391,共9页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中的水母状化石Rotadiscusguizhouensissp.nov.,是云南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中修正涵义后的Ratodiscus属的一个新种。与模式种B.gandis相比,新种个体较小,...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中的水母状化石Rotadiscusguizhouensissp.nov.,是云南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中修正涵义后的Ratodiscus属的一个新种。与模式种B.gandis相比,新种个体较小,辐管数减少,内环网格状构造更为明显。新种与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和中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中的Eldonia相似,两者之间均具有相近的消化腔、触手和外形,但Eldonia辐管系统更加复杂。根据“U”形消化腔和环绕口端的触手,新种应归入触手动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状化石 凯里动物群 贵州台江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中寒武统Olenoides一新种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元龙 袁金良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67-375,413,共9页
早寒武世晚期发生、中寒武世繁盛、晚寒武世早期灭绝的Olenoides(拟油节虫),主要分布于寒武纪稳定区边缘及毗邻的活动区,有一定的规律性。产于贵州台江凯里组中部的Olenoidesparaptussp.nov.,其... 早寒武世晚期发生、中寒武世繁盛、晚寒武世早期灭绝的Olenoides(拟油节虫),主要分布于寒武纪稳定区边缘及毗邻的活动区,有一定的规律性。产于贵州台江凯里组中部的Olenoidesparaptussp.nov.,其尾部间肋沟清楚,属于一种肋沟、间肋沟均较宽深的aptus型的Olenoides.台江中寒武统Olenoides的发现有一定的生物演化及地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台江 拟油节虫 寒武世 新种
下载PDF
台江县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及利用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代正福 周正邦 王安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3期21-23,共3页
台江县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分布于青水河、巫迷河、台江河和巴拉河4条河流及其支流地区,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和灌丛。根据植物学特征分为常绿乔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落叶灌木和木质藤本5类。资源蕴藏量大,以... 台江县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分布于青水河、巫迷河、台江河和巴拉河4条河流及其支流地区,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和灌丛。根据植物学特征分为常绿乔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落叶灌木和木质藤本5类。资源蕴藏量大,以茅栗最多,杨梅次之。但人为破坏较严重,至今未综合开发利用。温度、土壤、水分和光照等环境因子是引种栽培野生果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果树 种质资源 利用 贵州台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