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登革Ⅱ型病毒感染Balb/C实验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礼华 赵彤言 +1 位作者 董言德 陆宝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 :探讨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感染登革病毒的情况。方法 :小鼠腹部皮下多点注射接种大剂量登革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检测血清病毒、抗体及腹腔巨噬细胞、脾细胞登革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Balb/C实验小鼠接种感染登革病毒以后能产... 目的 :探讨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感染登革病毒的情况。方法 :小鼠腹部皮下多点注射接种大剂量登革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检测血清病毒、抗体及腹腔巨噬细胞、脾细胞登革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Balb/C实验小鼠接种感染登革病毒以后能产生 1~ 2d病毒血症 ,接种后第 4d血清中即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 ,说明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即产生可检测到的特异性抗体 ,而腹腔巨噬细胞在接种后前 1~ 2d登革病毒感染率较高 ,但下降很快 ,第 4d以后感染水平很低 ,小鼠脾细胞登革病毒感染率极低 ,几乎检测不到阳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实验感染 登革Ⅱ型病毒感染 balb/c实验小鼠
下载PDF
埃及伊蚊对登革Ⅱ型病毒感染Balb/C实验小鼠的增强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礼华 赵彤言 +1 位作者 董言德 陆宝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8-592,共5页
以Balb C小鼠为实验动物 ,探讨了埃及伊蚊Aedesaegypti唾液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皮下接种剂量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Balb C实验小鼠预先被一定数量的埃及伊蚊叮咬以后 ,实验小鼠感染病毒的程度有所提高 ,血清中的抗体滴... 以Balb C小鼠为实验动物 ,探讨了埃及伊蚊Aedesaegypti唾液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皮下接种剂量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Balb C实验小鼠预先被一定数量的埃及伊蚊叮咬以后 ,实验小鼠感染病毒的程度有所提高 ,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明显降低 ,腹腔巨噬细胞感染登革病毒的阳性率及感染的时间动态曲线也有明显差异 ,感染高峰期延迟。这些说明实验小鼠被媒介蚊虫叮咬以后变得相对容易被登革病毒感染 ,可能是媒介蚊虫叮咬小鼠时分泌的唾液对宿主的免疫反应系统有一定作用。因此可以初步肯定埃及伊蚊在登革病毒的感染传播过程中 ,影响了Balb C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伊蚊 登革Ⅱ型病毒感染 balb/c小鼠 增强作用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BALB/c小鼠致病性研究
3
作者 刘镝钺 程子龙 +8 位作者 陈益 陈思宇 李文良 毛立 杨蕾蕾 孙敏 张纹纹 熊富强 刘茂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株BVDV感染BALB/c小鼠模型,通过检测攻毒后小鼠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病毒血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病毒载量,比较了分离株JS2201与1型和2型参考株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BVDV分离株JS2201与参考株均能够成功感染BALB/c小鼠,攻毒BALB/c小鼠均形成病毒血症,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短暂下降;BVDV分离株JS2201株攻毒组小鼠肝脏、肾脏、肺脏、脾脏中BVDV载量要高于C24V、C1602株攻毒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变,JS2201株攻毒组与1型参考株C24V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相似,BVDV-2型参考株C1602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变更为严重。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亚型BVDV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且比较分析了分离株与参考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为BVDV疫苗的研制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alb/c小鼠 致病性 基因型
下载PDF
面愈贴促进Balb/c小鼠急性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刘小青 赵格 +2 位作者 梁晓燕 郑翠娟 张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03-610,共8页
目的 研究面愈贴促进急性面神经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12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Balb/c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0)、模型组(Model组,n=40)和治疗组(M+MYT组,n=40)。模型组和M+MYT组小鼠压榨面神经主干... 目的 研究面愈贴促进急性面神经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12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Balb/c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0)、模型组(Model组,n=40)和治疗组(M+MYT组,n=40)。模型组和M+MYT组小鼠压榨面神经主干建立急性面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M+MYT组小鼠给予面愈贴贴敷治疗24 h, Sham组和Model组不做处理。各组每24 h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术后第9天采集脑干面神经核、面神经主干组织和眼球静脉血样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面神经主干和面神经核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小鼠面神经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MCP-1、TNF-α、iNOS、eNOS、ET-1和VEGF表达;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术后第9天,M+MYT组小鼠面神经功能评分低于Model组(P<0.05);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M+MYT组面神经核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损伤较Model组明显改善;免疫荧光、蛋白质免疫印迹和ELISA检测显示,M+MYT组MCP-1、TNF-α、iNOS、ET-1和VEGF表达显著低于Model组(P<0.05),而eNOS表达高于Model组(P<0.05);硝酸还原法显示,NO浓度以M+MYT组最高,Sham组最低(P<0.01)。结论 面愈贴可降低急性面神经损伤后MCP-1、TNF-α、iNOS、ET-1及VEGF表达,增强eNOS和NO表达,有效控制炎症,保护微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面神经损伤 微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 balb/c小鼠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
5
作者 简芹 向思睿 +5 位作者 王楚楚 陈芜 付西 由凤鸣 郑川 林俊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92,共8页
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低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模型中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模型高剂量组(1 mg/... 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低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模型中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模型高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和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Micro-CT定期监测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Analyze 12.0分析系统绘制小鼠肺部3D图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第11周时均观测到类圆形高密度影的肺结节。结节形成率随造模周数增加而升高,至第21周时,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结节形成率分别为93.8%、93.8%、87.5%;结节数分别以2~4个、1个、1~2个为主;低剂量组肺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肺结节体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病理类型均为肺腺瘤。结论 模型各剂量组均成功诱导肺腺瘤,Micro-CT可对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进行表征,其中模型中剂量组结节形成率高,肺腺瘤数量适中,模型稳定,更适合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坦 balb/c小鼠 肺腺瘤 MIcRO-cT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美洛昔康对荷瘤BALB/c小鼠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
6
作者 刘师佳 高硕磊 +1 位作者 覃尧 张红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目的为了降低肿瘤切除术过程中小鼠的围手术期疼痛,保障动物福利最大化和研究数据的准确性,本研究探究美洛昔康对荷瘤小鼠的围手术期镇痛作用。方法所有BALB/c小鼠均采用舒泰和右美托嘧啶的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A组)和美洛昔康注射组(B... 目的为了降低肿瘤切除术过程中小鼠的围手术期疼痛,保障动物福利最大化和研究数据的准确性,本研究探究美洛昔康对荷瘤小鼠的围手术期镇痛作用。方法所有BALB/c小鼠均采用舒泰和右美托嘧啶的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A组)和美洛昔康注射组(B组)。采用面部表情评分系统和疼痛行为频率评估小鼠的疼痛程度;监测小鼠的体质量以及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估其围手术期安全性。结果B组小鼠的麻醉诱导时间较A组缩短,苏醒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P<0.01);术后3 d内,B组小鼠的面部表情评分和疼痛行为频率较A组显著降低;两组小鼠的主要脏器和肠道组织在组织病理学上均无明显病变,体质量无显著差异,B组小鼠全部存活。结论舒泰和右美托嘧啶麻醉方案联合美洛昔康可以缩短BALB/c小鼠的麻醉诱导时间并使其缓慢苏醒,显著地降低了小鼠的围手术期疼痛,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围手术期 镇痛 美洛昔康 动物福利
下载PDF
腹腔注射攻毒建立蜱媒脑炎病毒感染BALB/c小鼠模型
7
作者 唐万达 彭浩然 +1 位作者 赵平 赵兰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攻毒途径建立蜱媒脑炎病毒(TBEV)感染BALB/c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感染症状和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特征。方法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未感染病毒对照组、1×10^(3)空斑形成单位(PFU)TBEV感染组(以每只小鼠1...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攻毒途径建立蜱媒脑炎病毒(TBEV)感染BALB/c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感染症状和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特征。方法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未感染病毒对照组、1×10^(3)空斑形成单位(PFU)TBEV感染组(以每只小鼠1×10^(3)PFU的攻毒剂量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1×10^(4)PFU TBEV感染组(以每只小鼠1×10^(4)PFU的攻毒剂量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感染症状、体重变化与生存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脑、脾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脑、脾中TBEV蛋白的表达,采用空斑试验检测小鼠脑、脾中TBEV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1×10^(4)PFU TBEV感染组小鼠于感染后第6天出现弓背、后肢瘫痪等感染症状,1×10^(3)PFU TBEV感染组小鼠于感染后第7天出现上述症状。与未感染病毒对照组小鼠相比,1×10^(4)PFU TBEV感染组小鼠从第5天、1×10^(3)PFU TBEV感染组小鼠从第6天开始体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4)PFU TBEV感染组小鼠第7天开始死亡、第8天全部死亡,1×10^(3)PFU TBEV感染组小鼠第7天开始死亡、第9天全部死亡。H-E染色结果显示,TBEV感染后第5天、第7天小鼠大脑皮质仅出现少量神经元核固缩、深染,未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TBEV感染后第5天小鼠脾红髓轻度淤血、多见中性粒细胞,第7天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BEV感染后第5天小鼠脑与脾少量表达TBEV蛋白,第7天TBEV蛋白表达量增加。1×10^(3)PFU TBEV感染第7天,小鼠脑内TBEV滴度高达(1.3±0.6)×10^(5)PFU/mL,而脾中TBEV滴度为(1.3±0.6)×10^(3)PFU/mL。结论经腹腔注射攻毒成功建立了TBEV感染BALB/c小鼠模型,TBEV可在小鼠体内增殖并具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脑炎病毒 balb/c小鼠 腹腔注射 感染 致病性
下载PDF
BALB/cSpf小鼠和野生型BALB/c小鼠生物学特性比较
8
作者 刘京 张甦寅 +3 位作者 刘刚 王亮 周毅 战大伟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BALB/cSpf小鼠与野生型BALB/c(N-BALB/c,N:normal)小鼠生物学特性指标差异,为其实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3~12周,每周对雌雄BALB/cSpf小鼠和N-BALB/c小鼠生长曲线、采食量、饮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取BALB/cSpf小鼠雌性和N-BA... 目的比较分析BALB/cSpf小鼠与野生型BALB/c(N-BALB/c,N:normal)小鼠生物学特性指标差异,为其实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3~12周,每周对雌雄BALB/cSpf小鼠和N-BALB/c小鼠生长曲线、采食量、饮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取BALB/cSpf小鼠雌性和N-BALB/c小鼠雌性各30只,二雌一雄长期同居交配方式繁殖饲养,记录产仔数,产仔性别;采集血液进行17项血液生化指标和22项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BALB/cSpf小鼠和N-BALB/c小鼠采食量和饮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BALB/cSpf小鼠体质量显著高于N-BALB/c小鼠(雌性从第5周开始,雄性从第3周开始)。1~3胎产仔数及产仔性别差异不显著。雌性BALB/cSpf小鼠生理指标WBC、Neu、Lym、RBC、HGB、HCT、MPV、PDW显著高于N-BALB/c小鼠(P<0.01)。雄性BALB/cSpf小鼠生理指标WBC、Neu、Lym、Mon、HCT、MCHC显著低于N-BALB/c小鼠(P<0.01)。雌性BALB/cSpf小鼠生化指标UREA显著高于N-BALB/c小鼠(P<0.05);AST、CK、LDH显著低于N-BALB/c小鼠(P<0.01)。BALB/cSpf小鼠生化指标TG、TC、LIP、UREA、MgⅡ显著高于N-BALB/c小鼠(P<0.01);ALT、AST、Glu-G、Ca显著低于N-BALB/c小鼠(P<0.01)。结论BALB/cSpf小鼠和N-BALB/c小鼠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Spf小鼠 balb/c小鼠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实验过程中Balb/c小鼠各种采血方法的比较和体会
9
作者 段文丽 丁星月 +2 位作者 贺雨欣 陈晋红 郝小夏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20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对小鼠各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为动物实验过程中选择何种采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尝试对Balb/c小鼠采用断头、眼球摘除、腹主动脉、心脏、内眦、断尾和尾静脉穿刺采血收集血样。结果断头可取血0.8~1.1 ml、眼球摘除可取血0.5~0.8 ml... 目的对小鼠各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为动物实验过程中选择何种采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尝试对Balb/c小鼠采用断头、眼球摘除、腹主动脉、心脏、内眦、断尾和尾静脉穿刺采血收集血样。结果断头可取血0.8~1.1 ml、眼球摘除可取血0.5~0.8 ml、腹主动脉和心脏采血可取血0.7~1.0 ml、内眦采血可取血0.1~0.2 ml、断尾可取血0.1~0.2 ml、尾静脉穿刺可取血25~50μl。结论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如果需要血液量比较大,而且是一次性采血的,可麻醉下选择眼球摘除法比较理想。对于需要不同时间多次采集同一只小鼠血液标本且需要血量不大的时候,用断尾采血的方法比较理想。眼球摘除和断尾取血这两种方法既保证了初学者采血的成功率,还比较节约时间,得到的标本不容易污染和溶血,保证了实验可以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balb/c小鼠 采血方法
下载PDF
山羊源牛无浆体对Balb/c小鼠感染性研究
10
作者 彭永帅 张曼 +3 位作者 张艳 菅复春 王海燕 宁长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1,共5页
牛无浆体(Anaplasma bovis)隶属无浆体属(Anaplasma),可感染动物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对动物生产性能影响较大。用单核细胞分离方法得到山羊源牛无浆体,并将其接种至人工饲养的Balb/c小鼠,接种时分别设置高、中、低剂量组、阴性对照... 牛无浆体(Anaplasma bovis)隶属无浆体属(Anaplasma),可感染动物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对动物生产性能影响较大。用单核细胞分离方法得到山羊源牛无浆体,并将其接种至人工饲养的Balb/c小鼠,接种时分别设置高、中、低剂量组、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结果发现,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接种后3、6、9 d的血涂片检查和PCR扩增均可查到牛无浆体,9 d后转阴;低剂量组Balb/c小鼠不同时间点检查时牛无浆体均呈阴性。表明从山羊单核细胞直接分离牛无浆体可以感染Balb/c小鼠,接种9 d内可持续感染,为牛无浆体的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无浆体 balb/c小鼠 人工接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Big-BALB/c小鼠亚系选育前后的抗体制备效率比较研究
11
作者 王丹 张晓璐 +10 位作者 王妍 傅博 王文栋 刘京 张甦寅 武怡荷 吴德国 杜小燕 战大伟 章秀林 李长龙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目的比较利用BALB/c和Big-BALB/c(简称B-BALB/c)两种亚系小鼠制备鼠痘及鼠肝炎单克隆抗体的效率,为今后通过杂交瘤进行体内诱导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常规繁育的BALB/c小鼠群体中选择4周龄体重超过正常动物5%... 目的比较利用BALB/c和Big-BALB/c(简称B-BALB/c)两种亚系小鼠制备鼠痘及鼠肝炎单克隆抗体的效率,为今后通过杂交瘤进行体内诱导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常规繁育的BALB/c小鼠群体中选择4周龄体重超过正常动物5%(后期选种标准为超过10%)的个体进行选种并单独繁育,经10代选育制备B-BALB/c小鼠亚系。选择10~11周龄、雌雄各半的BALB/c小鼠和B-BALB/c小鼠各40只,分别接种用液体石蜡预处理后的鼠痘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G23或鼠肝炎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Y15,然后通过体内诱生法获取含单克隆抗体的小鼠腹水,利用间接ELISA法检验抗体效价,按照品系、性别和接种杂交瘤类型对小鼠进行分组,分析腹水产量、抗体效价和抗体产量以评估两种亚系小鼠的抗体制备效率。结果经10代选育后获得的10周龄雄性和雌性B-BALB/c小鼠体重分别比同周龄BALB/c小鼠增加了22.3%和12.8%。抗体制备过程中,B-BALB/c小鼠的耐受力比BALB/c小鼠更好,能够适应二次腹水采集;与BALB/c小鼠相比,B-BALB/c小鼠腹水产量和抗体效价均显著提高,尤以杂交瘤细胞株G23接种组更明显(均P<0.0001)。接种杂交瘤细胞株G23或Y15后,B-BALB/c小鼠的平均抗体产量(14.99×10^(4)U和33.22×10^(4)U)高于BALB/c小鼠(5.33×10^(4)U和19.31×10^(4)U)(均P<0.01)。接种杂交瘤细胞株G23后,B-BALB/c小鼠的平均单位体重的抗体产量(0.55×10^(4)U/g)高于BALB/c小鼠(0.23×10^(4)U/g)(P<0.0001)。接种杂交瘤细胞株Y15后,雌性B-BALB/c和BALB/c小鼠的单位体重抗体产量高于同亚系的雄性B-BALB/c小鼠(均P<0.01)。结论B-BALB/c小鼠在单克隆抗体体内诱导制备中可作为BALB/c小鼠的替代选择,能够达到减少实验动物使用数量、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抗体制备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制备效率 杂交瘤 balb/c小鼠 Big-balb/c小鼠
下载PDF
17β-雌二醇抗BALB/c与C57BL/6小鼠视网膜光照损伤的比较
12
作者 李红波 刘鑫宇 +5 位作者 钟华 姬佳彤 方佳妮 李炳武 尚雯婕 李晓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9-1616,共8页
目的:通过建立BALB/c与C57BL/6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研究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的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为成功构建E2抗视网膜光损伤模型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成年雌性BALB/c、C57BL/6小鼠各40~45只,实验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去... 目的:通过建立BALB/c与C57BL/6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研究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的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为成功构建E2抗视网膜光损伤模型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成年雌性BALB/c、C57BL/6小鼠各40~45只,实验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去势手术对照组,去势光照组(小鼠去势手术14d后进行持续10000lx白光光照刺激4、8、12、16、24h组),玻璃体腔注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E2预处理组(去势手术14d后暗适应24h后分别行玻璃体腔注射2μL生理盐水或10-5 mol/L E2),每组各6只。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TUNEL染色、视网膜电图检测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结果:去势光损组视网膜内核层/外核层厚度从白光10000lx光照4h组开始显著减小;玻璃体腔注射E2预处理可显著抑制两种品系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的凋亡(P<0.01)以及C57BL/6小鼠视网膜电图检测中最大混合反应a波和b波波幅的下降(P<0.05)。结论:相同光照条件对两种品系小鼠光损敏感性存在差异;E2对BALB/c小鼠无论是视网膜形态学及功能学上都产生了保护作用,而对C57BL/6小鼠功能学保护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光损伤模型 balb/c小鼠 c57BL/6小鼠 17Β-雌二醇
下载PDF
BALB/c小鼠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吕相征 刘秀梅 +1 位作者 郭云昌 杨晓光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 BALB/ c小鼠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一直存在争议 ,本研究探讨BALB /c小鼠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对相应试验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 0 . 2 5ml 2 0mg/ ml卵清蛋白 (OVA)、牛血清白蛋白 (BSA)、大豆胰蛋白酶抑制... 目的 BALB/ c小鼠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一直存在争议 ,本研究探讨BALB /c小鼠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对相应试验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 0 . 2 5ml 2 0mg/ ml卵清蛋白 (OVA)、牛血清白蛋白 (BSA)、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TI)和马铃薯酸性磷酸酶 (PAP )共两次 ,间隔为一周。检测血浆中的组胺水平和血清中特异IgE抗体含量 ,同时进行皮肤过敏反应实验 (PCA)。结果 OVA、BSA、TI及PAP组32倍稀释血清中均可检测到特异IgE抗体 ;血浆中组胺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常见致敏食物蛋白质OVA和TI、不常见致敏食物蛋白质BSA和无致敏史食物蛋白质PAP均可使BALB/ c小鼠产生过敏反应。结论 BALB c小鼠不适合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动物模型 balb/c小鼠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以KLH为特异性抗原BALB/c小鼠TDAR实验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照新 田树红 +4 位作者 黄绵庆 刘莹 林春华 肖敏 黄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利用环磷酰胺诱导BALB/c小鼠免疫功能异常动物模型,考察以血蓝蛋白(KLH)作为特异性抗原,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TDAR)实验定量分析方法能否预测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平行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给予注射环磷酰胺进行造模,阴性对照... 目的:利用环磷酰胺诱导BALB/c小鼠免疫功能异常动物模型,考察以血蓝蛋白(KLH)作为特异性抗原,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TDAR)实验定量分析方法能否预测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平行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给予注射环磷酰胺进行造模,阴性对照组不予处理;阴性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经腹腔注射KLH进行免疫;应用流式技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KLH IgG抗体含量;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学改变。结果:进行免疫抑制的实验动物外周血CD3 +CD4 +、CD3 +CD8 +T淋巴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脾脏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TDA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环磷酰胺能够降低外周血清KLH IgG抗体产生量,较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TDAR实验定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DAR实验定量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药物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KLH TDAR balb/c小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猪2型圆环病毒核酸疫苗的接种Balb/c小鼠实验免疫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金宁一 秦晓冰 +4 位作者 郑敏 鲁会军 张洪勇 尹革芬 葛淑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6-79,共4页
为了筛选得到较理想的核酸疫苗,用pVAX1真核表达载体,以猪白介素18基因、猪2型圆环病毒内蒙株的衣壳蛋白和与复制相关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了4个重组质粒,分别是pVAX1-ORF2、pVAX1-UL18ORF2、pVAX1-ORF2ORF1和pVAX1-IL18ORF2ORF1。... 为了筛选得到较理想的核酸疫苗,用pVAX1真核表达载体,以猪白介素18基因、猪2型圆环病毒内蒙株的衣壳蛋白和与复制相关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了4个重组质粒,分别是pVAX1-ORF2、pVAX1-UL18ORF2、pVAX1-ORF2ORF1和pVAX1-IL18ORF2ORF1。用它们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进小鼠后一周首免,每隔19d免1次,共免3次;每10d采血1次,三免后10d杀鼠取脾。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类CD4+、CD8+数量。统计学分析发现:4个核酸疫苗实验免疫组均是从最后一次采集的小鼠血清中,获得最高的抗体效价,与对照组PBS和空载体pVAX1相比都能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且以pVAx1-IL18ORF2ORF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脾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测定发现,免疫实验组的CD4+与CD8+的T细胞亚类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pVAX-1-IL18ORF2ORF1数值较高。结论是核酸疫苗pVAX1-IL18ORF2ORF1既能较好地刺激细胞免疫又能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相对较好,将作为候选核酸疫苗进行下一步本体动物免疫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猪2型圆环病毒 核酸疫苗 免疫研究 血清抗体效价 淋巴细胞亚类 体液免疫反应 ELISA方法 接种 真核表达载体 流式细胞仪 统计学分析 目的基因 蛋白基因 衣壳蛋白 重组质粒 免疫小鼠 数量测定 免疫实验 细胞免疫
下载PDF
牛MBP诱导BALB/c和C57BL/6小鼠实验性变态性脑脊髓炎样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怡 陈文捷 +7 位作者 李虹 张林 李明远 官鹏 蒋中华 吕梅励 梁伟波 周斌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90,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采用从新鲜牛脊髓中提取的MBP免疫诱导非敏感品系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检测,较成功地建立了C57BL/6、BAL... 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采用从新鲜牛脊髓中提取的MBP免疫诱导非敏感品系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检测,较成功地建立了C57BL/6、BALB/c小鼠的EAE模型,实验方法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性脑脊髓炎 c57BL/6 balb/c 髓鞘碱性蛋白 IFN-Γ
下载PDF
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漂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永念 包怀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动态分析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失衡及免疫漂移特点,并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此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弓形虫感染组60只。于感染后奇数天每天处死感染组小鼠2只... 目的:动态分析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失衡及免疫漂移特点,并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此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弓形虫感染组60只。于感染后奇数天每天处死感染组小鼠2只,对照组小鼠1只,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组小鼠中,血清IFN-γ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显著升高,第5~7天维持在高峰值,从第8天开始下降,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IL-4于感染后第8天开始显著升高,第9天升至峰值,从第14天开始下降,第15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T-bet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3天升高,第5天达高峰后于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GATA-3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7天升高,第11天达高峰,于第13天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实验期内IFN-γI、L-4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维持在正常的较低水平。结论: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急性期(第1~8天)以Th1应答为主,第9至13天,宿主免疫应答以Th2细胞应答为主,之后Th1/Th2应答基本恢复平衡。Th1应答向Th2应答的漂移与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相关并受其调控,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弓形虫感染的最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弓形虫(刚地) TH1应答 Th2应答
下载PDF
LHRH-PE40对荷瘤BALB/c小鼠抗肿瘤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树民 李俊植 +2 位作者 吴广谋 张国利 朱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观察LHRH-PE40对小鼠腹水瘤及实体瘤的治疗效果,为确定药理、毒理学实验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给BALB/c小鼠腹腔内和背部皮下接种骨髓瘤SP2/0细胞,接种后第4d和第9d,分别腹腔注射LHRH-PE40,并设空白对照组,停药后第5d处死,观察... 目的 观察LHRH-PE40对小鼠腹水瘤及实体瘤的治疗效果,为确定药理、毒理学实验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给BALB/c小鼠腹腔内和背部皮下接种骨髓瘤SP2/0细胞,接种后第4d和第9d,分别腹腔注射LHRH-PE40,并设空白对照组,停药后第5d处死,观察两组小鼠腹水和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 腹水瘤实验组所有小鼠腹部未见腹水,腹腔未见肿瘤。实体瘤实验组抑瘤率为54%。结论LHRH-PE40可以有效地抑制荷瘤小鼠实体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RH-PE40 荷瘤balb/c小鼠 抗肿瘤效果 实验研究 免疫毒素
下载PDF
人结肠癌SW480细胞BALB/c小鼠建立肝转移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德妙 周东 +3 位作者 梁道明 张毅 李思齐 陈嘉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393-394,共2页
肝脏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15%-25%的结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发现肝转移[1],肝转移成为结肠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本法采用脾脏种植法构建人结肠癌SW480细胞BALB/c小鼠肝转移模型。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肝转移 balb/c小鼠
下载PDF
蒿甲醚抗BALB/c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伍治平 高诚伟 +2 位作者 王熙才 吴永贵 朱启顺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12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讨蒿甲醚对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小鼠腋下接种CT-26结直肠癌细胞(2×106个/ml)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低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33.3mg/kg)、中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50.0mg/kg)、中剂量... [目的]探讨蒿甲醚对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小鼠腋下接种CT-26结直肠癌细胞(2×106个/ml)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低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33.3mg/kg)、中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50.0mg/kg)、中剂量加铁剂组(每天蒿甲醚片50.0mg+硫酸亚铁1.5mg/kg)、高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66.6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灌胃法持续给药15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24小时后处死动物。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每3天用电子天平称量小鼠的重量,用游标卡尺测量每只小鼠腋下肿瘤长a(mm)和短径b(mm),用Steel公式计算肿瘤体积V(mm3)=0.5ab2。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高、中、低剂量组和中剂量加铁剂组血管计数分别为13±6,31±4,38±5和11±9,生理盐水对照组为49±9;蒿甲醚各治疗组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蒿甲醚能明显抑制小鼠结直肠癌移植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balb/c小鼠 cT-26结直肠腺癌细胞株 血管生成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