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and bor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ourmaline in the Longtousha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Guangxi, China:implications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Lihua Qian Jianqing Lai +3 位作者 Shugen Zhang Lifang Hu Rong Cao Shilong Tao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77-291,共15页
The Longtousha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the Dayaoshan Uplift.Tourmaline is widespread in the Longtoushan gold deposit and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hyolite porphyry and a... The Longtousha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the Dayaoshan Uplift.Tourmaline is widespread in the Longtoushan gold deposit and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hyolite porphyry and associated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maline enrichmen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gold orebody. Feldspar has been largely replaced by tourmaline in the rhyolite porphyry and cryptoexplosive breccia.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ourmalines in the Longtoushan deposit belong mainly to the alkali group and partly to the X-vacant group; they mostly fell in the schorl-dravite series field. Two distinct sets of dominant substitutions were observed: MgFe_(-1) and Al□(NaR2+)-1,where R = Fe, Mg. In addition, minor substitutions include(CaMg)(NaAl)_(-1) and FeAl_(-1). The calculated d11 B value for the mineralizing fluids ranged from-12.8 to-9.7%,which is typical of S-type granites, and boron-enriched fluids predominantly derived from rhyolitic melt. Part of the tourmaline from the rhyolite porphyry crystallized during the magmatic-hydrothermal stage, whereas most tourmalines from the deposit formed in the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stage. The tourmalines were deposited from a relatively reduced and acidic fluid system, and the gold predominantly precipitated during the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stage in the Longtoushan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oushan gold deposit TOURMALINE Oreforming FLUIDS BORON ISOTOPES
下载PDF
Coupling mechanism of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arbon-forming in hydrothermal convection system: An example from Longtoushan Sn-polymetal deposit, Dachang
2
作者 YANG Bin PENG Sheng-lin YANG Mu ZHANG Qi-z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129-134,共6页
Longtoushan Sn-polymetal deposit is a large-scale deposit of high-tenor. The ore-bodies occur in reef limestone of middle Devonian. There is much anthraxolite in reef limestone and ore-bodies. The anthraxolite is the ... Longtoushan Sn-polymetal deposit is a large-scale deposit of high-tenor. The ore-bodies occur in reef limestone of middle Devonian. There is much anthraxolite in reef limestone and ore-bodies. The anthraxolite is the postmature result of oil-gas' thermal metamorphism. The close relationship of anthraxolite and Sn-polymetal deposit reveals the space-time relation between oil-gas evolution and Sn-polymetal mineralization. Sulfur isotope of Longtoushan deposit is close to oil's sulfur in Devonian, which indicates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lfur's source of deposit and oil-gas' activity. The forming of Longtoushan deposit relates to exhalative-sedimentary mineralization in Devonian. Because of the favorable hydrocarbon-forming condition of Longtoushan reef and surrounding basin facies' black shale and peat, coupling of ore-formation and hydrocarbon-forming occurs in seabed's hydrothermal convection. The distributing of ore-forming elements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hydrothermal convection system. The thermal fluid containing organic matters conduces to Sn-polymetal elements' activation and transfer, and provides catalyzing condition to the transforming from SO42- to S2-. The erosion action of brine containing organic acid to reef limestone induces the growing of crannies and karst's caverns, which provides advantageous space to Sn-polymetal mineralization. The heat source of mineralization provides thermocatalysis condition to hydrocarbon-forming. When the circulatory fluid containing oil-gas enters the high-temperature region(>150 ℃ ), the oil-gas is decomposed and anthraxolite comes into be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ing mechanism of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arbon-forming HYDROTHERMAL CONVECTION Sn-polymetal deposit longtoushan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斑岩型金矿成岩成矿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陈富文 李华芹 梅玉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21-926,共6页
贵县龙头山金矿位于大瑶山隆起西南部,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有关。金(银)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和断裂破碎带中。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分析技术,作者对矿区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 贵县龙头山金矿位于大瑶山隆起西南部,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有关。金(银)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和断裂破碎带中。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分析技术,作者对矿区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年龄分别为103.3±2.4Ma(95%可信度,MSWD=2.1)和100.3±1.4Ma(95%可信度,MSWD=0.40),表明龙头山金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晚白垩世。并认为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系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矿床是在同一成矿作用下形成的,似乎不存在多期矿化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成矿斑岩体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华南燕山晚期构造-岩浆事件与成矿作用——来自广西大瑶山龙头山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40
4
作者 段瑞春 凌文黎 +3 位作者 李青 陈子万 杨红梅 刘立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44-1658,共15页
广西贵港大瑶山成矿带位于华南东南沿海成矿带西南端,对矿带内龙头山金矿黄铁矿化斑岩进行定年的结果为96.1±3.0Ma,与区域内邻近的平天山侵入岩体(96.2±0.4Ma)相同。龙头山矿床的Sr同位素组成与其锆石的REE特征表明,成矿作用... 广西贵港大瑶山成矿带位于华南东南沿海成矿带西南端,对矿带内龙头山金矿黄铁矿化斑岩进行定年的结果为96.1±3.0Ma,与区域内邻近的平天山侵入岩体(96.2±0.4Ma)相同。龙头山矿床的Sr同位素组成与其锆石的REE特征表明,成矿作用伴随有大量的流体参与;矿化斑岩与区内侵入相岩石相同的形成时代以及矿化斑岩中锆石Ce的正异常明显强于侵入岩锆石的现象指示,成矿过程经历了快速的区域地壳抬升和体系氧逸度大幅增高;两类岩浆岩Nd同位素组成与华南低Nd模式年龄带相当,反映岩浆活动有不同比例的幔源物质参与。因此,大量成矿流体的参与、区域地壳抬升、流体沿深大断裂上迁过程中的突然冷却以及氧逸度增高是导致龙头山金矿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条件;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的低角度俯冲作用导致了区域地壳较大范围的流体释放,而地幔岩浆物质的板底垫托作用导致高溶解度成矿流体沿构造通道向上迁移,应是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发生的重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华南成矿带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斑岩金矿成矿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热液蚀变作用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曾南石 张春鹏 +2 位作者 徐文炘 朱文风 邱桂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镜下特征及SiO2含量,将龙头山金矿成矿岩体的构成主体重新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气液导致岩体上部发生弥散型绢云母化和高岭石化;受热流体的酸碱分离作用影响,形成高岭石化相对在上、绢云母化在下的垂直蚀变分带。侵入岩浆... 根据镜下特征及SiO2含量,将龙头山金矿成矿岩体的构成主体重新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气液导致岩体上部发生弥散型绢云母化和高岭石化;受热流体的酸碱分离作用影响,形成高岭石化相对在上、绢云母化在下的垂直蚀变分带。侵入岩浆带来的热能,同时形成有大气降水加入的富硼含矿热液,并沿岩体接触带及顶部发育的碎裂构造等开放空间充填,交代已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围绕岩体的近环状含金隐爆角砾岩和电气石-硅化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测年研究表明,成矿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燕山晚期受混染的I型花岗岩浆;与周边岩体在成岩物质、侵位空间及成岩时代等方面表现出岩浆活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金矿 隐爆角砾岩 花岗闪长斑岩 热液蚀变分带 龙头山 广西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在龙头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锐 刘洪涛 +1 位作者 刘建明 林建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了避免地球物理方法的局限性和结果解释的多解性,充分发挥了各个方法的优势,使之取得地质上和经济上的最佳勘查效果,在龙头山地区矿床地质勘查中,综合运用了甚低频(VLF-EM)、电导率成像系统(EH4)、可控源音频电磁法(CSAMT)和激电中梯... 为了避免地球物理方法的局限性和结果解释的多解性,充分发挥了各个方法的优势,使之取得地质上和经济上的最佳勘查效果,在龙头山地区矿床地质勘查中,综合运用了甚低频(VLF-EM)、电导率成像系统(EH4)、可控源音频电磁法(CSAMT)和激电中梯测量(TDIP)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通过异常的验证,将原来一个"银锰矿点",升级为潜在资源规模为大型以上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物理勘探的方法的运用,在该区的矿产勘查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隐伏矿体 龙头山Ag-Pb-Zn矿床
下载PDF
贵港龙头山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与找矿预测标志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奕志 陈远荣 +4 位作者 刘巍 蒋惠俏 黄秋 吴二 林立保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9,共7页
龙头山金矿是一个赋存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间角砾岩带中的热液交代型矿床。研究了各微量元素和烃汞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在轴向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龙头山金矿原生晕分带序列:烃类、Sb(矿前缘)→As(矿头)→H... 龙头山金矿是一个赋存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间角砾岩带中的热液交代型矿床。研究了各微量元素和烃汞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在轴向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龙头山金矿原生晕分带序列:烃类、Sb(矿前缘)→As(矿头)→Hg、Au、Ag、Pb(矿头至矿中上)→Cu、W、Mo、Zn(矿中下)→Mn、Ni、Ti、Co、V(矿尾)。该区成矿组分复杂,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的特征;根据成矿元素的分带规律,认为深部还存在金矿化体;建立了该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的理想模型,并总结出该区的找矿预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地球化学异常分带 理想模型 预测标志 广西
下载PDF
甚低频电磁法在龙头山多金属矿床勘查中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锐 刘洪涛 徐九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共4页
为了寻找一种简捷、迅速的勘查和探矿方法,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龙头山银铅锌多金属矿采用了甚低频电磁法进行了试探。实践证明,甚低频电磁法(VLF-EM)具有仪器轻便、方法简单、经济高效等优点。该方法的运用,结合矿区矿体赋存规律,在该... 为了寻找一种简捷、迅速的勘查和探矿方法,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龙头山银铅锌多金属矿采用了甚低频电磁法进行了试探。实践证明,甚低频电磁法(VLF-EM)具有仪器轻便、方法简单、经济高效等优点。该方法的运用,结合矿区矿体赋存规律,在该区取得了良好的勘查和探矿效果,有效地达到了预测矿体空间赋存部位的目的,为该区的进一步的详查和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低频电磁法 地球物理勘探 龙头山Ag-Pb-Zn矿床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东段龙头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远景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德亭 刘红涛 袁怀雨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9-275,共7页
文章阐述了龙头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确定了矿床的成矿期与成矿阶段、蚀变作用与蚀变分带,以及控矿构造系统与空间变化等;通过合理的探矿工程并借助于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基本探明了Ⅰ、Ⅱ号矿带内矿体的空间产出形态... 文章阐述了龙头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确定了矿床的成矿期与成矿阶段、蚀变作用与蚀变分带,以及控矿构造系统与空间变化等;通过合理的探矿工程并借助于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基本探明了Ⅰ、Ⅱ号矿带内矿体的空间产出形态、规模和产状,大致查明了矿石的类型、结构构造以及矿化特征,并合理地圈定了矿体;通过综合取样分析,估算并预测了远景资源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赋存规律 成矿远景评价 龙头山矿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综合找矿模型在内蒙古龙头山Ag-Pb-Zn多金属矿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兴国 李永兵 刘红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6-1333,共8页
随着找矿难度的不断加大,全方位、多元的综合找矿模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根据在龙头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实践,总结了其地质、物探、化探等多方面的找矿标志,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并进行了矿区范围和区域上的成矿预测.
关键词 综合找矿模型 龙头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成矿预测
下载PDF
内蒙古龙头山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同生重晶石流体包裹体特征--海相热水沉积成因证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兴国 李永兵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7-644,共8页
龙头山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东坡,海西期地槽褶皱带西拉木伦河深大断裂北侧。野外地质研究发现,该矿床主要发育层状和筒柱状两类矿化,两类矿化的产状、蚀变、矿物特征等显示出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特征。对... 龙头山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东坡,海西期地槽褶皱带西拉木伦河深大断裂北侧。野外地质研究发现,该矿床主要发育层状和筒柱状两类矿化,两类矿化的产状、蚀变、矿物特征等显示出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特征。对与该矿床金属硫化物同生沉积的重晶石进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发现,重晶石中的包裹体反映了热水沉积成矿期快速沉淀的特征,除次生包裹体外,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中纯气相和富气相包裹体很少,主要是富液相包裹体;对重晶石中富液相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研究发现,其均一温度为101.4~279.9℃,冰点温度为-5.5~-0.3℃,盐度为0.5%~8.5%,所代表的成矿流体密度为0.75~0.97g/cm3,反映的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密度等特征符合典型海底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的包裹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热水沉积 重晶石 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龙头山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矿石显微结构构造和金矿物成分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文凤 杨国高 张芳 《矿产与地质》 200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热液型金矿床,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矿石的微裂隙特征、结构构造及成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矿石的微裂隙是相通的;矿液在运移过程中,在相对封闭、酸碱度较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形成了较自形的电气石、黄铁矿和金矿物...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热液型金矿床,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矿石的微裂隙特征、结构构造及成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矿石的微裂隙是相通的;矿液在运移过程中,在相对封闭、酸碱度较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形成了较自形的电气石、黄铁矿和金矿物;矿液经过了多期上升过程,对早期形成的矿物不断地进行叠加和改造,使不同期次形成的金矿物成分略有不同;金矿物有次生加大现象。进而认为,该金矿床应有三期以上的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期 显微结构构造 金矿物成分 龙头山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古里脑和龙头山金矿岩浆期后断裂成矿作用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朱桂田 朱文风 《矿产与地质》 2006年第3期214-218,共5页
通过对大瑶山区古里脑和龙头山金矿床地层、岩浆岩含矿性的分析,并进行断裂构造作用多期性的分析和岩浆期后断裂成矿作用的讨论,认为该区深部地层和岩体中的金元素在次火山—斑岩期后断裂构造热液的作用下逐步向上叠加、富集成矿;矿体... 通过对大瑶山区古里脑和龙头山金矿床地层、岩浆岩含矿性的分析,并进行断裂构造作用多期性的分析和岩浆期后断裂成矿作用的讨论,认为该区深部地层和岩体中的金元素在次火山—斑岩期后断裂构造热液的作用下逐步向上叠加、富集成矿;矿体与岩浆岩体在空间上具有密切的关系;构造-热液作用导致次火山岩、斑岩体或周围地层产生破碎,并使成矿热液沿裂隙充填和再充填而形成金矿体,区内凡构成工业富集的富矿体和含金石英脉或破碎带都与多期次活动的构造-热液作用有关。因此,多期活动的构造-热液作用在大瑶山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找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作用 断裂构造 多期性 次火山岩 斑岩 古里脑 龙头山 大瑶山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黄铁矿特征与金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20
14
作者 朱文凤 朱桂田 《矿产与地质》 200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通过对广西龙头山金矿床黄铁矿的显微镜下特征、化学成分特征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与金矿化关系进行的研究发现,黄铁矿与金矿化密切相关;黄铁矿的颜色、晶粒受力破碎程度和被后期矿物交代、氧化程度均与金矿化有较大的关系;金矿化还与铋... 通过对广西龙头山金矿床黄铁矿的显微镜下特征、化学成分特征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与金矿化关系进行的研究发现,黄铁矿与金矿化密切相关;黄铁矿的颜色、晶粒受力破碎程度和被后期矿物交代、氧化程度均与金矿化有较大的关系;金矿化还与铋的关系密切,说明金矿化的多期次、多阶段性;黄铁矿的Co/Ni比值均大于1;As的含量较高,平均为863×10-6;Fe/S质量分数比值均小于0.871,表现为铁亏损;随着Fe/S比值的增大,金品位有增加的趋势;且S、Fe原子比不是严格的2∶1,而是略微偏大,并随S/Fe原子比的减小,金品位有所增加。光片统计结果表明,单体金矿物占73.57%,包裹于黄铁矿中的金矿物占26.43%,这种嵌布关系有利于金矿物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石矿物特征 黄铁矿 金矿化 火山-次火山岩 广西龙头山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多期次成矿及金银元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国高 朱文凤 张芳 《矿产与地质》 2008年第5期437-440,共4页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在沉积岩或岩浆岩中均普遍发育电气石化,不同的岩石均出现电气石化说明电气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电气石化强烈的地段多发现金矿物说明电气石与金矿物的关系密切。硫化物的互相穿插和交代现象,说明矿床是经过多期次热液...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在沉积岩或岩浆岩中均普遍发育电气石化,不同的岩石均出现电气石化说明电气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电气石化强烈的地段多发现金矿物说明电气石与金矿物的关系密切。硫化物的互相穿插和交代现象,说明矿床是经过多期次热液叠加的结果。金元素分布在硫化物中较脉石多,银元素在硫化物和脉石中没有太大的变化;金银以较均匀的点相间分布,未形成矿物固溶体相;在出现金矿物的地段,金、银的含量明显上升,铁、硫大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多期次成矿 金银元素分布 次火山岩型金矿床 龙头山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春鹏 曾南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17-23,共7页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产于晚中生代残存的火山颈机构中。通过对金矿床火山—次火山岩的类型、空间展布及其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iO2含量变化在62.77%~75.24%之间,La/Ce与Rb/Ti比值基本不变,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的富轻...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产于晚中生代残存的火山颈机构中。通过对金矿床火山—次火山岩的类型、空间展布及其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iO2含量变化在62.77%~75.24%之间,La/Ce与Rb/Ti比值基本不变,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的富轻稀土型,同时铕亏损强烈。研究认为本区岩浆岩均属亚碱性系列英安流纹斑岩类岩石,为一套陆相中心式火山—次火山喷发—侵入岩系,形成于具有火山弧(碰撞期前)—同碰撞性质的构造环境中,具壳幔混合来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次火山岩 岩石学 构造环境 成矿岩体 龙头山金矿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朱桂田 《矿产与地质》 2002年第5期266-272,共7页
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 ,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于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 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 ,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于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 ,其中金矿化与硅化和黄铁矿化密切相关。角砾熔岩和蚀变粉砂岩的稀土总量低于酸性岩和沉积岩的平均值 ,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的相对富轻稀土型。流体中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流体系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成因。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矿液中硫是多来源的 ,主要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及基底地层。据铅同位素特征推测铅主要来自中生代火山岩 ,部分来自基底地层。从而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和部分基底地层。成矿温度在177- 2 86℃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因 广西 铅同位素 硫同位素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陶诗龙 赖健清 +2 位作者 张建东 胡理芳 钱丽华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3-41,共9页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大瑶山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床,矿区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黄铁矿。根据黄铁矿的产出特征,将黄铁矿划分为5个世代,对应着5个成矿阶段:电气石-石英-硫化物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大瑶山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床,矿区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黄铁矿。根据黄铁矿的产出特征,将黄铁矿划分为5个世代,对应着5个成矿阶段:电气石-石英-硫化物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阶段(Ⅳ)、石英-黄铁矿阶段(Ⅴ)。不同阶段黄铁矿晶形均以{100}为主,少见{210};金含量与{210}含量呈正相关。黄铁矿晶胞参数为5.411 86~5.415 52,变化幅度不大,与钴含量呈正相关,主成矿阶段受金含量影响而变大。形貌及砷含量变化特征表明,{210}和金含量随砷含量降低而升高,说明砷含量降低利于{210}的出现,且金与砷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形貌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均反映主成矿阶段温度应>220℃,且多集中于>300℃的范围;δFe—δS图解及矿床地质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综合分析认为,龙头山金矿床为中-高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床 黄铁矿 形貌标型 晶胞参数 化学组成 矿床成因 广西
下载PDF
甚低频电磁法龙头山银铅锌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庚杰 张锐 +1 位作者 郑晓礼 刘红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7-1636,共10页
随着找矿、勘探与开发生产实践的不断深入,表露矿与浅部矿渐趋减少,找矿难度逐渐增大,找到一种简捷、迅速的勘查、探矿方式,迫在眉睫.根据实践证明,甚低频电磁法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运用甚低频电磁法时,通过对所测数据进行Fraser滤波等... 随着找矿、勘探与开发生产实践的不断深入,表露矿与浅部矿渐趋减少,找矿难度逐渐增大,找到一种简捷、迅速的勘查、探矿方式,迫在眉睫.根据实践证明,甚低频电磁法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运用甚低频电磁法时,通过对所测数据进行Fraser滤波等技术处理,并且结合矿区地质研究控矿规律及矿体赋存规律,从而有效地圈定掩盖区异常地质体及其产状和展布方向,预测矿体空间赋存部位,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低频电磁法 地球物理勘探 龙头山Ag-Pb-Zn矿床
下载PDF
冀北地区龙头山铅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地物化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建 朱立新 +4 位作者 马生明 周伟伟 陈风河 苏振华 贾志超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9-18,共10页
隐伏矿是当前矿产地质勘查的重点对象。在综合研究冀北地区1∶20万区域示矿信息基础上,优选出锥子山花岗岩体一带的龙头山为找矿靶区,研究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出11处综合异常;其中H6异常属于矿... 隐伏矿是当前矿产地质勘查的重点对象。在综合研究冀北地区1∶20万区域示矿信息基础上,优选出锥子山花岗岩体一带的龙头山为找矿靶区,研究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出11处综合异常;其中H6异常属于矿致异常。H6异常经1∶1万地物化测量显示:Ag、Pb、Zn、Au等元素异常值高,具有外带—中带—内带三级分带;同时具有中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蚀变矿(化)带与物化探异常相耦合的特征。通过进行系统地不同尺度地物化测量,缩小了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发现了龙头山铅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在北西西向延伸、宽30~60 m的龙头山(F3)断裂构造系统中、产状较陡,赋矿围岩为太古界单塔子群(花岗)片麻岩和晚侏罗世张家口组安山岩,矿石多为细脉—浸染状、致密块状构造,矿床特征与毗邻的小扣花营、牛圈等多金属矿床类似,属于中低温热液脉型铅多金属矿床。最后,根据大比例尺地物化示矿信息特征,厘定了热液脉型铅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建立了地物化综合找矿模型,有利于推进冀北地区的找矿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化综合勘查方法 找矿模型 铅多金属矿 龙头山 冀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