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史前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 被引量:13
1
作者 姜钦华 张江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71,共6页
对采集于河南邓州市白庄八里岗遗址仰韶中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堆积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植硅石分析。通过统计有重要意义的植硅石形态类型,发现了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即从仰韶文化期至石家河文化期),稻作... 对采集于河南邓州市白庄八里岗遗址仰韶中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堆积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植硅石分析。通过统计有重要意义的植硅石形态类型,发现了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即从仰韶文化期至石家河文化期),稻作农业的强度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石 稻作农业 考古
下载PDF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邓振华 高玉 《南方文物》 2012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植物遗存的分析显示,八里岗遗址前仰韶时期的植物性食物资源主要是水稻和橡子等,经济方式上农业与采集并存。自仰韶时期开始,则一直保持了稻粟黍的作物组合,但各种作物的比例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与该遗址的考古学文... 植物遗存的分析显示,八里岗遗址前仰韶时期的植物性食物资源主要是水稻和橡子等,经济方式上农业与采集并存。自仰韶时期开始,则一直保持了稻粟黍的作物组合,但各种作物的比例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与该遗址的考古学文化变迁是相符的,从农业经济的角度体现了南北方文化的消长过程。稻属穗轴形态的分析则表明该遗址驯化穗轴自前仰韶时期开始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比例,驯化过程可能很早就已完成。此外,从对杂草遗存的分析结果来看,该遗址整个新石器时代的作物加工模式或许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作物加工的大部分步骤都是在遗址上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里岗遗址 植物遗存 生业经济 水稻驯化
下载PDF
邓州八里岗仰韶时期居民的体质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嘉宁 李楠 张弛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6-697,共12页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出土的仰韶早期与中晚期人骨体质状况的对比分析表明,八里岗仰韶文化在其延续千年的时间内,居民体质状况从早期到中晚期出现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女性身高的减少、男女性下肢功能活跃度的降低以及四肢长骨纤细化的...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出土的仰韶早期与中晚期人骨体质状况的对比分析表明,八里岗仰韶文化在其延续千年的时间内,居民体质状况从早期到中晚期出现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女性身高的减少、男女性下肢功能活跃度的降低以及四肢长骨纤细化的倾向。古病理指征则展现出龋病发生的显著增加、头骨钝伤的减少以及女性胫骨骨膜反应增多等表现。这些体质状况的变迁,与八里岗仰韶文化发展过程中日趋定居的生活方式、农业经济渐趋成熟以及食物加工技术的进步有关。与此同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八里岗仰韶居民的体质特征改变与这一阶段仰韶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古代人类的行为模式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里岗 仰韶文化 新石器 人类骨骼考古
下载PDF
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多人二次合葬墓M13葬仪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弛 何嘉宁 +5 位作者 吴小红 崔银秋 王华 张江凯 樊力 严文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7,共9页
八里岗遗址多人二次合葬墓M13共埋葬有约126人,死亡时间差在200年以上,其中至少5个个体分别来自三个母系血统,群体的继嗣系统应当是父系。随葬的138副猪下颌骨,来自长达400年以上的收藏。墓中所葬人骨来自所搜集的聚落中部分死者的尸骨... 八里岗遗址多人二次合葬墓M13共埋葬有约126人,死亡时间差在200年以上,其中至少5个个体分别来自三个母系血统,群体的继嗣系统应当是父系。随葬的138副猪下颌骨,来自长达400年以上的收藏。墓中所葬人骨来自所搜集的聚落中部分死者的尸骨,这样的墓葬应是聚落中施行合葬仪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邓州市 八里岗遗址 仰韶文化 多人二次合葬墓 埋葬仪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