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dynamic chang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Lake Balkhash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被引量:2
1
作者 TANG Hai-long LU Shan-long +4 位作者 CHENG Yan-pei GE Li-qiang ZHANG Jian-kang DONG Hua SHAO Huai-yo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3期214-223,共10页
Lake Balkhash is the third largest inland lake in Central Asia after the Caspian Sea and the Aral Sea.The Ili River-Balkash Lake Basin resides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and the western par... Lake Balkhash is the third largest inland lake in Central Asia after the Caspian Sea and the Aral Sea.The Ili River-Balkash Lake Basin resides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and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s Ili Prefecture,which belongs to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In the middle to late 20^(th)century,the Ili River-Balkash Lake Basin was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and the problems of water ec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beca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which beca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 China and Kazakhstan.In this study,the water level derived from radar altimeter data,the water surface area extracted from Landsat data,and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in the basin were comprehensively utilised.Data analysis of the time course and correlation of hydrological,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lake basin,water dynamic changes,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ke Balkhash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yclical change of regional climat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lake water,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short term can regulate the change of water volume in Lake Balkhash.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olution of water disputes in cross-border rivers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area LAKE water LEVEL REMOTE SENSING LAKE balkhash
下载PDF
Re-Os geochronology of Cu and W-Mo deposits in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Kazakhsta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10
2
作者 Xuanhua Chen Wenjun Qu +6 位作者 Shuqin Han Seitmuratova Eleonora Nong Yang Zhengle Chen Fagang Zeng Andao Du Zhihong W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0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正>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domain(CAMD) is a multi-core metallogenic system controlled by boundary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in Kazakhstan,in which occur many large and sup... <正>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domain(CAMD) is a multi-core metallogenic system controlled by boundary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in Kazakhstan,in which occur many large and super-large porphyritic Cu—Mo deposits and some quartz vein- and greisen-type W—Mo deposits,is a well-known porphyritic Cu—Mo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CAMD.In this paper 11 molybdenite samples from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are selected for Re—Os compositional analyses and Re—Os isotopic dating.Molybdenites from the Borly porphyry Cu deposit and the three quartz vein-greisen W—Mo deposits—East Kounrad.Akshatau and Zhanet—all have relatively high Re contents(2712—2772μg/g for Borly and 2.267—31.50μg/g for the other three W—Mo deposits),and lower common Os contents(0.670—2.696 ng/g for Borly and 0.0051—0.056 ng/g for the other three).The molybdenites from the Borly porphyry Cu—Mo deposit and the East Kounrad,Zhanet,and Akshatau quartz vein- and greisen-type W—Mo deposits give average model Re—Os ages of 315.9 Ma,298.0 Ma,295.0 Ma,and 289.3 Ma respectively.Meanwhile,molybdenites from the East Kounrad,Zhanet,and Akshatau W—Mo deposits give a Re—Os isochron age of 297.9 Ma,with an MSWD value of 0.97.Re-Os dating of the molybdenites indicates that Cu—W—Mo metallogenesis in the western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occurred during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315.9—289.3 Ma),while the porphyry Cu—Mo deposits formed at—316 Ma,and the quartz vein-greisen W—Mo deposits formed at ~298 Ma.The Re—Os model and isochron ages thus suggest that Late Carboniferous porphyry granitoid and pegmatite magmatism took place during the late Hercynian movement.Compared to the Junggar-East Tianshan porphyry Cu metallogenic belt in northwestern China,the formation of the Cu—Mo metallogenesis in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occurred between that of the Tuwu-Yandong in East Tianshan and the Baogutu porphyry Cu deposits in West Junggar. Collectively,the large-scale Late Carboniferous porphyry Cu—Mo metallogenesis in 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domain is related to Hercynian 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矿床 斑岩铜矿 哈萨克斯坦 成矿带 同位素年代学 喀什 Re Os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 the Ili River Delta of Central Asia based on the InVEST model
3
作者 CAO Yijie MA Yonggang +2 位作者 BAO Anming CHANG Cun LIU Tie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12期1455-1473,共19页
The Ili River Delta(IRD)is an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for the Lake Balkhash and an important water conservation area in Central Asia.In this study,we selected the IRD as a typical research area,and simulated the w... The Ili River Delta(IRD)is an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for the Lake Balkhash and an important water conservation area in Central Asia.In this study,we selected the IRD as a typical research area,and simulated the water yield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rom 1975 to 2020 using the water yield module of the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We further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water yield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IRD from 1975 to 2020,and investigated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precipitation,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and inflow from the Ili River)of the water conservation variation based on the linear regression,piecewise linear regression,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rom 1975 to 2020,the water yield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IRD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overall,the water conservation of all land use types decreased slightly.The water conservation volume of grassland was the most reduced,although the area of grassland increased owing to the increased inflow from the Ili River.At the same time,the increased inflow has led to the expansion of wetland areas,the improvement of vegetation growth,and the increase of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thus resulting in an overall reduction in the water conservation.The water conservation depth and precipitation had similar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the change in climate factors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line in the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 the delta.The reservoi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IRD regulated runoff into the Lake Balkhash,promoted vegetation restoration,and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water conservation;however,this positive effect cannot offse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enhanced evapotranspiration.These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protection in the I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water yield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 climate change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 Ili River Delta Lake balkhash
下载PDF
西准噶尔加依尔山晚石炭世角度不整合的厘定及其对准噶尔‒巴尔喀什洋闭合时限的制约
4
作者 李嘉伟 刘博 +1 位作者 韩宝福 洪阳百合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307,共24页
准噶尔‒巴尔喀什洋的闭合时限对中亚造山带西南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多基于西准噶尔中部晚古生代岩浆岩,很少从同期火山‒沉积地层的角度进行约束。本文试图从西准噶尔中部加依尔山新识别出的晚石炭世角度不整合入... 准噶尔‒巴尔喀什洋的闭合时限对中亚造山带西南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多基于西准噶尔中部晚古生代岩浆岩,很少从同期火山‒沉积地层的角度进行约束。本文试图从西准噶尔中部加依尔山新识别出的晚石炭世角度不整合入手,为准噶尔‒巴尔喀什洋的闭合时限提供火山‒沉积地层方面的新证据。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不整合界面下部太勒古拉组粉砂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360±7 Ma,上部哈尔加乌组火山角砾岩的喷发年龄为292±2 Ma。结合已有资料,限定两组的形成时代分别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和早二叠世阿瑟尔期‒萨克马尔期。在西准噶尔中‒南部地区,哈尔加乌组发育植物化石和火山岩柱状节理,为典型的陆相火山‒沉积建造,多角度不整合超覆在早期海相火山‒沉积地层之上。这一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记录了西准噶尔中部晚石炭世遭受的抬升剥蚀以及沉积环境由海相到陆相的转变,表明准噶尔‒巴尔喀什洋可能在早二叠世已经闭合。除此之外,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区侵入不整合界面的花岗斑岩(286±4 Ma)和钾长花岗岩(287±4 Ma)分别属于A型和I型花岗岩,二者具有一致的高正εHf(t)值(+11.0~+14.2),推测是后碰撞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诱发新生下地壳和上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据此认为西准噶尔地区可能不存在早二叠世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巴尔喀什洋 西准噶尔 晚石炭世 区域性角度不整合 A型和I型花岗岩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环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 被引量:55
5
作者 李光明 秦克章 李金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79-2700,共22页
中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部,是中亚型造山带及中亚斑岩铜矿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数十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成群成带分布。主要的斑岩铜矿类型有斑岩铜-金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钼矿,大多具同期火山岩。已建立的热液蚀变分带... 中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部,是中亚型造山带及中亚斑岩铜矿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数十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成群成带分布。主要的斑岩铜矿类型有斑岩铜-金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钼矿,大多具同期火山岩。已建立的热液蚀变分带模式具有碱性蚀变和酸性蚀变两个阶段,已有的硫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该地区的斑岩铜矿形成与多阶段构造演化有关,早古生代的斑岩铜矿与岛弧演化的早阶段有关,而晚古生代的斑岩铜矿与泥盆纪火山—岩浆弧、石炭纪—二叠纪的火山—岩浆弧有关。从中哈萨克斯坦的北西向南东方向,斑岩铜矿的形成时代逐渐变年轻。虽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但该地区的有关斑岩铜矿的精细时空结构仍未建立。因此,含矿斑岩体与蚀变矿化年龄的精确测定、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演化、斑岩铜矿的精细时空结构、与中国邻区的构造—岩浆—成矿带的连接对比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地质特征 成矿背景 巴尔喀什 中哈萨克斯坦 中亚
下载PDF
中亚成矿域核心地区地质演化与成矿规律 被引量:118
6
作者 朱永峰 何国琦 安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67-1177,共11页
中亚成矿域地质演化的重要特征是:古生代地壳生长和演化的多阶段性、多旋回物质的活化-再活化、成矿环境的长期性和周期性,这些特征导致域内成矿物质的多次迁移和聚集。中亚成矿域由若干个成矿省组成,其核心部分由阿尔泰成矿省、环巴尔... 中亚成矿域地质演化的重要特征是:古生代地壳生长和演化的多阶段性、多旋回物质的活化-再活化、成矿环境的长期性和周期性,这些特征导致域内成矿物质的多次迁移和聚集。中亚成矿域由若干个成矿省组成,其核心部分由阿尔泰成矿省、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和中-南天山成矿省构成。成矿省由多个成矿带构成,每个成矿带由若干个矿集区组成,每一个矿集区包含至少1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古亚洲洋关闭后,中亚成矿域核心地区普遍发育的印支期成矿作用主要受韧性剪切带和小型壳源岩浆活动控制。中亚成矿域核心地区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古南天山俯冲带流体-岩浆演化过程对成矿作用的制约、巨型斑岩铜矿带的形成环境、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格局重建、巨型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对金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成矿域 环巴尔喀什 准噶尔 天山 成矿省
下载PDF
巴尔喀什成矿带Cu-Mo-W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宣华 屈文俊 +9 位作者 韩淑琴 Eleonora Seitmuratova 施炜 杨农 陈正乐 叶宝莹 曾法刚 杜安道 蒋荣宝 王志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33-1348,共16页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产出许多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中亚成矿域可能是一个多核成矿系统,具有以走滑断裂为边界构成的断裂构造体系并受之控制。本文对巴尔喀什成矿带巴尔喀...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产出许多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中亚成矿域可能是一个多核成矿系统,具有以走滑断裂为边界构成的断裂构造体系并受之控制。本文对巴尔喀什成矿带巴尔喀什—阿克沙套地区11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博尔雷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东科翁腊德、扎涅特、阿克沙套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的辉钼矿模式年龄(平均值)分别为315.9Ma、298.0Ma、295.0Ma和289.3Ma;其中,东科温腊德、阿克沙套和扎涅特等3个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97.9-+30..949Ma,MSWD值为0.97。辉钼矿Re-Os年龄说明巴尔喀什成矿带Cu-Mo-W成矿作用发生在315.9~289.3Ma期间,Cu-Mo-W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期:一期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约形成于315.9Ma;另一期为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约形成于297.9Ma。根据辉钼矿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推测该地区花岗斑岩和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与相应的矿床基本同时,均为晚石炭世,属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与我国境内西、东准噶尔和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对比表明,巴尔喀什成矿带铜钼成矿作用的年龄介于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与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之间。分析表明,中亚成矿域大规模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集中在晚石炭世,属海西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成矿时代 Cu-Mo-W矿床 巴尔喀什成矿带 哈萨克斯坦
下载PDF
巴尔喀什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郭利丹 夏自强 +1 位作者 李捷 唐志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6-321,共6页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5个气象站20世纪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法和差积曲线法,分析流域20世纪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巴尔喀什湖自身水文特征的联系,并从能量转换角度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空间上,年均气温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5个气象站20世纪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法和差积曲线法,分析流域20世纪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巴尔喀什湖自身水文特征的联系,并从能量转换角度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空间上,年均气温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降低,年际变化从南向北变大;年降水量从四周向中心腹地逐渐减小,年际变化从北向南变大.时间上,年均气温总体上升且大致具有10-23 a的周期性;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期略有减少.年内月均气温的最低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且低温月份气温上升趋势较高温月份明显;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呈双峰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整个流域的气候要素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巴尔喀什湖流域
下载PDF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省矿床类型、成矿系统和跨境成矿带对接 被引量:34
9
作者 申萍 周涛发 +3 位作者 袁峰 潘鸿迪 王居里 SEITMURATOVA Eleonora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303,共19页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省地处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古生代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丰富多样,发育许多大型-超大型乃至世界级的金属矿床,包括斑岩型铜矿床、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省地处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古生代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丰富多样,发育许多大型-超大型乃至世界级的金属矿床,包括斑岩型铜矿床、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VMS)多金属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金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的Be-U矿床、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豆荚状铬铁矿等,这些矿床集中分布,形成多处成矿带,包括哈萨克斯坦的扎尔玛-萨吾尔、波谢库尔-成吉斯和北巴尔喀什等成矿带以及新疆西准噶尔的萨吾尔、谢米斯台-沙尔布提和巴尔鲁克-克拉玛依等成矿带。哈萨克斯坦包含大型-超大型和世界级金属矿床的成矿带向东是否延入新疆西准噶尔?能否实现新疆西准噶尔找矿重大突破?都是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找矿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并结合作者工作基础上,根据成矿带的成矿构造环境、矿床类型、成矿特点和成矿时代,总结出成矿省至少发育九类成矿系统,即(1)奥陶纪-志留纪岛弧斑岩型Cu-Au成矿系统;(2)奥陶纪岛弧VMS型多金属成矿系统;(3)泥盆纪岛弧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4)泥盆纪与蛇绿岩有关的豆荚状铬铁矿成矿系统;(5)早石炭世岛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成矿系统;(6)石炭纪岛弧斑岩型-矽卡岩型Cu-Mo-Au成矿系统;(7)晚石炭世弧后盆地与花岗岩有关的Be-U成矿系统;(8)早二叠世岛弧或岛弧和陆缘弧过渡弧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Mo-W成矿系统;(9)早二叠世岛弧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对比研究发现境内外相邻成矿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矿系统,二者可以对接,新疆西准噶尔三条成矿带分别是哈萨克斯坦三条成矿带的东延部分,构成了成矿省北部的扎尔玛-萨吾尔Cu-Au成矿带、中部的波谢库尔-成吉斯-谢米斯台Cu-Au-Be-U多金属成矿带和南部的北巴尔喀什-克拉玛依Cu-Mo-W-Au-Cr成矿带。新疆西准噶尔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系统和成矿条件,有望实现找矿勘探的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成矿带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 中亚成矿域
下载PDF
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龙爱华 邓铭江 +2 位作者 谢蕾 王姣妍 李湘权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1352,共12页
巴尔喀什-阿拉湖流域是中亚地区重要和独特的景观生态系统,巴尔喀什湖是该区域的核心,其水位变化作为巴尔喀什湖流域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的主要指标,向来备受世人关注.研究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对合理确定巴尔喀什湖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及保护... 巴尔喀什-阿拉湖流域是中亚地区重要和独特的景观生态系统,巴尔喀什湖是该区域的核心,其水位变化作为巴尔喀什湖流域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的主要指标,向来备受世人关注.研究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对合理确定巴尔喀什湖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及保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明晰巴尔喀什湖水系、水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模型,并基于多源数据及前期研究成果,分析计算了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收入(入湖地表径流、湖面降水、入湖地下水)、支出(湖面蒸发、三角洲耗水)项系列,建立1936-2008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过程.通过水量变化讨论了伊犁河三角洲入湖水量、湖体与湖岸周边的地下水互动关系、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的影响,以期为巴尔喀什湖及其生态系统保护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喀什湖 水量平衡 入湖径流 三角洲耗水 影响分析
下载PDF
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地壳增生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刚 陈宣华 +5 位作者 董树文 陈正乐 韩淑琴 杨屹 叶宝莹 施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95-2008,共14页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石炭-二叠纪)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晚期出现钾玄岩系列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石炭纪处在同碰撞和火山弧环境,二叠纪为后碰撞环境。分析表...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石炭-二叠纪)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晚期出现钾玄岩系列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石炭纪处在同碰撞和火山弧环境,二叠纪为后碰撞环境。分析表明,博尔雷属于经典的岛弧花岗岩区,科翁腊德、阿克斗卡和萨亚克属于埃达克岩(Adakite)区。巴尔喀什成矿带内花岗岩类εNd(t)值为(-5.87~+5.94),εSr(t)值为(-17.16~+51.10)。以巴尔喀什中央断裂为界,成矿带东、西分带,断裂两侧具有不同的地壳生长历史:断裂以东的萨亚克和阿克斗卡地区εNd(t)值较高,具有亏损地幔组分特征,为古生代增生的新生陆壳;以西的科翁腊德和博尔雷εNd(t)值较低,主要是壳幔岩浆混合的结果,反映了古老基底的存在,主要为新元古代增生地壳。成矿带花岗岩类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范围分别为18.3346~20.9929、15.5213~15.7321和38.2874~40.0209,为造山带花岗岩类,具有与天山、阿尔泰和准噶尔花岗岩类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增生 构造环境 SR-ND-PB同位素 巴尔喀什成矿带
下载PDF
中亚萨亚克大型铜矿田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宣华 王志宏 +5 位作者 陈正乐 韩淑琴 Eleonora SEITMURATOVA 杨屹 叶宝莹 陈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81-1994,共14页
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哈萨克斯坦的萨亚克复向斜内。铜矿田包括了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 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哈萨克斯坦的萨亚克复向斜内。铜矿田包括了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个端元形成的成矿系列,但以矽卡岩型为主。铜矿田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两期与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有关的深成岩浆作用的时代,早期的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35±2Ma,晚期的花岗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08±10Ma,反映了两期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龄。结合成矿元素分析,认为早期335±2Ma为主要成矿期年龄,而308±10Ma为次要成矿期年龄。区域成矿时代的分析表明,主矽卡岩型成矿期先于区域的斑岩型铜成矿作用而发生,次要的矽卡岩型成矿期略晚于区域斑岩铜成矿期。花岗岩类岩石中的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40Ar/39Ar测年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分别给出冷却年龄为286.6±6.7Ma、306.6±2.9Ma和257±11Ma。4个花岗岩类岩石中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历史模拟给出年龄范围为85.4±4.5Ma至66.9±4.1Ma,说明了矽卡岩型萨亚克铜矿田的剥露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晚期。本文花岗岩类岩石的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萨亚克铜矿田从深成的岩浆侵入活动、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SHRIMPU-Pb 40AR/39AR 裂变径迹 萨亚克铜矿田 巴尔喀什成矿带
下载PDF
中亚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斑岩铜矿成矿时代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宣华 陈正乐 +5 位作者 韩淑琴 王志宏 杨屹 叶宝莹 施炜 李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4-747,共14页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通过该成矿带科翁腊德、博尔雷和阿克斗卡地区与斑岩铜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类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示踪分析,进一步厘...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通过该成矿带科翁腊德、博尔雷和阿克斗卡地区与斑岩铜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类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示踪分析,进一步厘定了斑岩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并推测了板块构造环境。斑岩铜成矿时代分为两期:早期约为327Ma,形成科翁腊德和阿克斗卡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晚期约为316Ma,形成博尔雷大型斑岩铜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斑岩类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可能为火山岛弧环境,部分具有埃达克岩特征和经典岛弧花岗岩类特征。斑岩类εSr(t)和εNd(t)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35~34.03和-0.46~5.53。其中,科翁腊德-博尔雷地区斑岩类来源于亏损地幔与大陆地壳表层物质(老地壳物质)的显著混染作用,而阿克斗卡地区斑岩类直接来自于亏损地幔。将巴尔喀什成矿带与我国西准噶尔成矿带进行了对比,认为可能属于同一个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巴尔喀什成矿带 中亚成矿域
下载PDF
低植被覆盖区斑岩铜矿遥感找矿模型及其应用——以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钦军 魏永明 +2 位作者 陈玉 蔺启忠 周红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0-410,共11页
针对遥感找矿过程中所面临的干扰因素多、地表覆盖类型多样导致的遥感找矿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低植被覆盖区斑岩铜矿"小型侵入岩体异常+线性构造异常+蚀变矿物异常"的多尺度遥感找矿模型,并系统总结了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 针对遥感找矿过程中所面临的干扰因素多、地表覆盖类型多样导致的遥感找矿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低植被覆盖区斑岩铜矿"小型侵入岩体异常+线性构造异常+蚀变矿物异常"的多尺度遥感找矿模型,并系统总结了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以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为研究区,分析了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在遥感找矿模型的指导下,依据遥感找矿技术流程提取了研究区的岩性、构造和蚀变矿物等控矿要素;结合野外地表验证情况,综合多源数据,圈定了5处重点远景区;结合大比例尺遥感蚀变矿物填图、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探槽取样的分析结果,圈定3处遥感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找矿 模型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 成矿带
下载PDF
巴尔喀什湖流域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文婧 夏自强 +2 位作者 黄峰 陈起川 赵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3,共4页
了解巴尔喀什湖流域降水变化特征是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探究流域生态环境改变原因的前提,基于巴尔喀什湖流域5个气象站1936~2005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分摊熵、趋势系数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降水量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 了解巴尔喀什湖流域降水变化特征是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探究流域生态环境改变原因的前提,基于巴尔喀什湖流域5个气象站1936~2005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分摊熵、趋势系数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降水量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均降水量在100~700mm之间,70%的降水集中于4~7、10~12月;流域的年、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1~2、11~12月显著;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整体上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喀什湖流域 降水 分摊熵 趋势系数 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
下载PDF
中亚巴尔喀什成矿带萨亚克大型铜矿田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宣华 王志宏 +2 位作者 杨农 陈正乐 韩淑琴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189-202,共14页
综述了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萨亚克大型铜矿田地质特征、矿田构造与成矿模式。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萨亚克地堑复向斜内。该矿田包括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 综述了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萨亚克大型铜矿田地质特征、矿田构造与成矿模式。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萨亚克地堑复向斜内。该矿田包括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个端元形成的成矿系列,但以矽卡岩型为主。矿床主要位于中石炭世灰岩与晚石炭世花岗岩类的接触带上,具有独特的矽卡岩型Cu-Au-Mo矿化组合,成矿时代为海西中晚期,根据本研究进行的锆石SHR I MP定年结果,主要与次要成矿期年龄分别为335±2Ma和308±10Ma。金属矿床主要赋存在地堑复向斜内局部发育的鞍状背斜顶部,部分富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的控制。闪长岩与铜矿化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铜含量可高达1%以上;其次,花岗闪长岩与铜矿化的关系也较为密切,铜含量可达0.2%以上。萨亚克矽卡岩型铜矿田铜保有储量约为57.5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构造-岩浆活动 成矿模式 萨亚克矿田 巴尔喀什成矿带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特大型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与剥露历史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勇 陈宣华 +8 位作者 董树文 王志宏 陈正乐 韩淑琴 Eleonora SEITMURATOVA 杨屹 叶宝莹 施炜 陈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特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产在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阿克斗卡矿田。本文根据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给出了阿克斗卡斑岩铜矿床从深成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区... 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特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产在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阿克斗卡矿田。本文根据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给出了阿克斗卡斑岩铜矿床从深成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的全过程。阿克斗卡矿床及附近花岗岩类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给出科尔达尔岩体早期英云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335.7±1.3Ma;主成矿期的含矿二长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327.5±1.9Ma,反映了阿克斗卡矿床斑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龄。花岗岩类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40Ar/39Ar热年代学分别给出矿物冷却年龄为310.6Ma、271.5Ma和274.9Ma,进一步限定了深成斑岩型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和区域冷却的历史。磷灰石FT测年数据揭示,受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阿克斗卡铜矿田在晚白垩世(91~68.0Ma)发生地块的差异隆升和剥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SHRIMP U-PB 40AR/39AR 裂变径迹 阿克斗卡斑岩铜矿床 巴尔喀什成矿带
下载PDF
巴尔喀什湖流域1936—2005年气温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肖婷婷 夏自强 +2 位作者 郭利丹 王志坚 胡静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1-396,共6页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4个代表站1936—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应用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法和距平分析法对该流域年均气温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运用R/S分析法对年极端气温及其频数的年际变化进行未来趋势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4个代表站1936—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应用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法和距平分析法对该流域年均气温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运用R/S分析法对年极端气温及其频数的年际变化进行未来趋势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年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且气温上升的倾向率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降低;年均气温年代距平值由负变正,变幅逐渐增大.以阿拉木图站为例,其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未来年极端气温将呈持续上升趋势,未来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持续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喀什湖流域 年均气温 年极端气温
下载PDF
咸海和巴尔喀什湖水文变化与环境效应对比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利丹 夏自强 王志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4-770,共7页
以咸海和巴尔喀什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途径,对两个湖泊的水文特征、主要补给河流的入湖径流特征、流域人类活动情况、生态环境问题及未来趋势等进行对比,分析咸海和巴尔喀什湖流域各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咸海... 以咸海和巴尔喀什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途径,对两个湖泊的水文特征、主要补给河流的入湖径流特征、流域人类活动情况、生态环境问题及未来趋势等进行对比,分析咸海和巴尔喀什湖流域各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咸海的水位变化呈现相对单一趋势,从1960年开始急剧下降并于2009年分裂成4个水体;巴尔喀什湖的水位变化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从1970年开始出现下降并于1987年降至历史最低水位;目前的咸海仍不容乐观并将面临最终干涸,巴尔喀什湖正值丰水期并将进入枯水周期。在咸海和巴尔喀什湖两个跨界河流-湖泊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流域各国均负有重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海 巴尔喀什湖 跨界河流 湖泊水位 河流径流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淼 张小云 +2 位作者 王丽贤 陈曦 吉力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0,共10页
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流域的水资源量、水资源分布以及多年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揭示近年来该流域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特点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水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流域水... 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流域的水资源量、水资源分布以及多年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揭示近年来该流域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特点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水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流域水资源形式多样,但以湖泊水量所占比重最大;河流径流近10多年来虽然波动明显,但呈增长态势;冰川资源较丰富,但储量与面积都显著缩减;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流域是哈萨克斯坦著名的地下水分布区,但开发利用程度低。在社会经济领域用水方面,来源主要为地表水,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绝大部分,是影响用水变化的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用水量随着流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复苏呈现上升趋势,显示人类活动对水体水量变化的影响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流域 水资源开发 水资源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