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敦煌郡聚落与移民、水渠关系研究——以敦煌出土文献记载大穰里为中心
1
作者 郑炳林 魏迎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西汉敦煌郡聚落的形成与移民到来、水渠修筑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大穰里相关文献的综合考察得知,西汉敦煌郡效谷县设置大穰里,该里与悬泉置长期密切合作,大穰里从民房、牲畜、车辆乃至人力等层面对悬泉置工作形成支持,并得以增加收入。... 西汉敦煌郡聚落的形成与移民到来、水渠修筑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大穰里相关文献的综合考察得知,西汉敦煌郡效谷县设置大穰里,该里与悬泉置长期密切合作,大穰里从民房、牲畜、车辆乃至人力等层面对悬泉置工作形成支持,并得以增加收入。大穰里的得名有祈求丰收之意,另外还有可能该里是由南阳郡穰县移民建立,因而得名。此外,敦煌文献记载敦煌东部有大壤渠、大让渠、大让庄,其名称来源可能都是源自西汉大穰里,并且唐宋时期的大壤渠、大让渠可能也是继承自西汉时期。足见西汉敦煌郡所建立的聚落与水渠在唐宋敦煌地区还仍旧发挥着作用,大穰里等村落的得名是西汉移民文化的标志,而这些地名或渠名能够延续至唐宋时期继续使用,亦可彰显出西汉移民实边政策及由此形成的移民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穰里 西 敦煌郡 悬泉 移民
下载PDF
秦汉简牍算书“径田术”新探
2
作者 周序林 马永萍 龙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径田术”是秦汉简牍算书中的一种简便算法,用于计算广、纵均大于或者广、纵之一大于240步的矩形田面积.此术目前见于四种秦汉简牍算书文献,学界对“径田术”有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中有合理成分,但由于部分术文晦涩难懂等客观原因,这... “径田术”是秦汉简牍算书中的一种简便算法,用于计算广、纵均大于或者广、纵之一大于240步的矩形田面积.此术目前见于四种秦汉简牍算书文献,学界对“径田术”有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中有合理成分,但由于部分术文晦涩难懂等客观原因,这些结论还有可商榷之处.分析学界对“径田术”几种代表性观点,指出其中的合理成分和可商榷之处,在分析术文文意的基础上提出理解“径田术”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算书 径田术 简便算法
下载PDF
简牍所见战国秦至汉初“内史”及其沿革
3
作者 吕利 邓家欣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内史”一职西周已有,春秋战国以降秦因之,一度作为位次丞相的中央职官参与国家立法,掌治国家财政、上计等事务。秦统一前后,“内史”作为京畿地区治民长官的职能不断加强,“内史”职能或经拆分,将仓廪谷货部分析出,别置“治粟内史”... “内史”一职西周已有,春秋战国以降秦因之,一度作为位次丞相的中央职官参与国家立法,掌治国家财政、上计等事务。秦统一前后,“内史”作为京畿地区治民长官的职能不断加强,“内史”职能或经拆分,将仓廪谷货部分析出,别置“治粟内史”。汉兴,“治粟内史”职权重归“内史”,直至高后执政后期,因现实需要,才又重新析为两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史” “治粟内史” 睡虎地秦简
下载PDF
从经筋视角探张家山汉简《引书》
4
作者 宋宇轩 张雷 +3 位作者 徐亚静 李梦醒 闫丽 姚文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95-1300,共6页
[目的]从经筋的视角来阐述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为《引书》中古老的导引术应用于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先秦秦汉时期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记载入手,对先秦秦汉时期的导引术进行概述。探索导引术与经筋之间的深... [目的]从经筋的视角来阐述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为《引书》中古老的导引术应用于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先秦秦汉时期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记载入手,对先秦秦汉时期的导引术进行概述。探索导引术与经筋之间的深入关系,选取《引书》中运用导引术治疗的骨伤科疾病,如项痛、踝痛、膝痛和肩痛,对相关导引术式及导引动作进行分析,并从经筋的视角对导引术式进行医理探讨。[结果]先秦秦汉时期所叙述的导引以单纯肢体运动为主,《脉书》中所阐述的经脉多为经筋。运用经筋理论分析,《引书》中治疗项痛的导引术主要是治疗太阳经筋的项痛;治疗外踝痛主要是调理足少阳经筋,治疗内踝痛主要是调理足太阴经筋;治疗膝痛的导引术共同调节足六经的经筋。运用导引术“猿行三百”治疗手少阳及手阳明经筋所生肩痛,运用导引术“前掾”治疗手太阳经筋病所致肩痛,运用导引术“支落”治疗足太阳经筋病所致肩痛,运用导引术“後復”治疗手太阴经筋病所致肩痛,这些案例运用经筋理论解释更加合理,并可进一步阐释导引术的治疗原理,明确不同导引术对应的适应病证。[结论]从经筋视角分析《引书》中的导引术式,能够进一步明确导引术所治疗的病位,使治疗更加精准有效,可为导引术在现代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出土文献 《引书》 导引术 经筋 张家山
下载PDF
印文誊录与汉代地方行政:基于简牍公文书的讨论
5
作者 沈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汉代简牍文书誊录了一些印文内容,在文书作业的不同环节,各有特色。文书传行环节多数照实抄录,但有时简写印文或简述印文,比如机构和官称的省写,也有对印章责任人所做的描述性誊录,这些都以能准确辨识发文者为原则。西北地区简牍的收文... 汉代简牍文书誊录了一些印文内容,在文书作业的不同环节,各有特色。文书传行环节多数照实抄录,但有时简写印文或简述印文,比如机构和官称的省写,也有对印章责任人所做的描述性誊录,这些都以能准确辨识发文者为原则。西北地区简牍的收文记录则几乎完全照录印文,而长沙东汉简牍中的收文记录则由发文者事先写就,比印文内容更翔实。传的印文也会被关吏忠实记录下来。汉代公文书印文誊录,反映了地方行政事务责任落实到人,秉承灵活务实原则,其流程不断优化,更加简洁、高效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 印文 地方行政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虚词研究
6
作者 徐玉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58-65,共8页
汉语虚词在语法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学术界对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多注重其医学价值,语言文字角度的研究多是古文字领域内的文字考释,虚词研究的成果不多见。该文试图对武威汉代医简的虚词首次做全面的调查和整理,... 汉语虚词在语法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学术界对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多注重其医学价值,语言文字角度的研究多是古文字领域内的文字考释,虚词研究的成果不多见。该文试图对武威汉代医简的虚词首次做全面的调查和整理,这是汉语史领域有意义的工作,不足之处还请各方指正。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虚词是重要的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虚词的研究在古籍作品研究领域一直具有较高价值。经过整理,发现武威汉代医简共出现虚词74个,总使用量为497例,由于武威汉代医简92枚医学简册多记载医方,对话少,所以其中出现的语气词、叹词不多,副词是武威汉代医简虚词中使用最多的一类虚词,其次是介词和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代医简 虚词 语法 词性 先秦 总数可观
下载PDF
张家界古人堤汉简释文校补
7
作者 刘同川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89-99,157,172,共13页
古人堤东汉简牍残泐严重,虽历经多次整理,但部分释文仍有较大改释、补释的空间。本文在最新整理成果的基础之上,对释文中误释和阙释的七、孙、猛、侍、县、长、属、君等字提出个人见解,力求提供更加准确的释文参考。
关键词 古人堤 释文 校补
下载PDF
秦汉简牍所见“长沙”县考
8
作者 赵堉燊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63-69,171,共8页
里耶秦简、华远秦牍、益阳兔子山汉简均见地名“长沙”,表明秦代延续楚国的建置设有长沙县,该县作为苍梧郡的郡治,一直延续至汉初。秦长沙县故城在今长沙市五一广场及周边地区,汉初临湘县的城址可能在北津城,疑吴氏长沙国的国都可能曾... 里耶秦简、华远秦牍、益阳兔子山汉简均见地名“长沙”,表明秦代延续楚国的建置设有长沙县,该县作为苍梧郡的郡治,一直延续至汉初。秦长沙县故城在今长沙市五一广场及周边地区,汉初临湘县的城址可能在北津城,疑吴氏长沙国的国都可能曾由北津城迁至“临湘故城”,迁置后原长沙县改名为临湘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 长沙 临湘 县址
下载PDF
悬泉汉简新见钱券考释一则
9
作者 罗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悬泉汉简(贰)》中编号为I90DXT0210①:3的文书简是一枚出钱券,简文中漏释之字应为“文”字,指用现钱支付。简文内容为少内啬夫辅向代替厩御孟子执行送客任务的平民孟延年支付975钱的记录。其中“客五人”应是敦煌郡广至县到悬泉置劳... 《悬泉汉简(贰)》中编号为I90DXT0210①:3的文书简是一枚出钱券,简文中漏释之字应为“文”字,指用现钱支付。简文内容为少内啬夫辅向代替厩御孟子执行送客任务的平民孟延年支付975钱的记录。其中“客五人”应是敦煌郡广至县到悬泉置劳作的庶人,975钱应为由县财政支付的本次送客任务的专项经费。此外,结合秦汉券书的使用情况及简文内容等方面信息综合判断,此枚钱券的形制应为三辨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 钱券 三辨券
下载PDF
简牍为载体的编辑与出版——以秦汉时期为例
10
作者 张茜 苑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18,共7页
秦汉时期的编辑活动主要是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存在于“述”“论”和辨伪、编校活动中“。述“”论”是当时著书的主要方式,都以对相关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为前提。汉时伪书盛行,作者需在“述“”论”过程中对所用文献进行辨伪。汉时兴起... 秦汉时期的编辑活动主要是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存在于“述”“论”和辨伪、编校活动中“。述“”论”是当时著书的主要方式,都以对相关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为前提。汉时伪书盛行,作者需在“述“”论”过程中对所用文献进行辨伪。汉时兴起了专门的辨伪之学,也需要对辨伪的对象和佐证进行收集与整理。两汉政府定期组织对图书的编校,也以大量占有和整理书籍为前提。秦汉时期出版物的主要载体是简牍,其制作因地、因材制宜,故所见各种性质的书籍形制多样且多有不合标准者。书籍撰写和复制也需依载体形制合理安排版面,选择书写格式,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保证阅读清晰。出版物的大范围传播需要政府主导,民间传播主要依靠经学和经济力量,范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出版 简牍
下载PDF
悬泉汉简所见传与传信考
11
作者 孙富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8-23,共6页
传信与传均为汉代常见的通关凭证。传信由御史大夫所签发,通行于全国,多与西域事务相关。原件由使用者随身携带,御史大夫府存有备份,传信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效力,传信丢失或被盗,御史大夫将会向全国下发文书进行追查。传为地方官府签发的... 传信与传均为汉代常见的通关凭证。传信由御史大夫所签发,通行于全国,多与西域事务相关。原件由使用者随身携带,御史大夫府存有备份,传信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效力,传信丢失或被盗,御史大夫将会向全国下发文书进行追查。传为地方官府签发的通关文书,内容多与地方行政事务有关,其效力仅限于签发机构所管辖范围。传信与传在使用过程中沿途各接待机构需要对其真伪进行查验,按照原有文书格式进行抄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 传信
下载PDF
河西屯戍汉简诗歌文献探析
12
作者 曾鸿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出土于疏勒河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河西屯戍汉简,部分简文与文学关系密切,部分简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经梳理目前公布的河西屯戍汉简资料,发现其中有12首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多为残篇,但保留了汉代西北边塞诗歌的原初形态,真实反映了汉代的... 出土于疏勒河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河西屯戍汉简,部分简文与文学关系密切,部分简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经梳理目前公布的河西屯戍汉简资料,发现其中有12首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多为残篇,但保留了汉代西北边塞诗歌的原初形态,真实反映了汉代的边塞风光、边境的社会生活和边关军民丰富的情感世界,丰富了汉代底层文人的诗歌文献,拓宽了汉代诗歌的题材范围,为探索汉代诗体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可信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屯戍 边塞诗歌 文学价值
下载PDF
额济纳汉简书法鉴赏与创作的审美理路
13
作者 上官文金 李杜威 《鹿城学刊》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额济纳出土的简牍是两汉时期书法墨迹,是汉代书法“隶书草化”的缩影。额济纳汉简书法鉴赏与创作过程中可见“象、法”的书法形式要素以及以“媚美”为形式规定的法度特征与以“自由”为内容追求的书意特征,由此升华出从“书法意象”到... 额济纳出土的简牍是两汉时期书法墨迹,是汉代书法“隶书草化”的缩影。额济纳汉简书法鉴赏与创作过程中可见“象、法”的书法形式要素以及以“媚美”为形式规定的法度特征与以“自由”为内容追求的书意特征,由此升华出从“书法意象”到“书法意境”的额济纳汉简审美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 时期 书法美学 审美理路
下载PDF
《悬泉汉简(贰)》所载“东乌泽亭”地望蠡测
14
作者 苏阳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悬泉汉简(贰)》由三枚简组成的册书完整地记录了敦煌郡广至县“东乌泽亭”相关情况,至于“东乌泽亭”地望,则因史料有限而尚无结论。从传世文献及考古调查发现来看,汉唐时期在今瓜州县以西疏勒河下游、截山子以北的区域存在广阔的湖... 《悬泉汉简(贰)》由三枚简组成的册书完整地记录了敦煌郡广至县“东乌泽亭”相关情况,至于“东乌泽亭”地望,则因史料有限而尚无结论。从传世文献及考古调查发现来看,汉唐时期在今瓜州县以西疏勒河下游、截山子以北的区域存在广阔的湖泊水系,乌泽就是其中的一片湖泊。这里也曾是敦煌主要的农垦区。因此,悬泉汉简所载“东乌泽亭”即在此附近,也就是今瓜州县南岔镇六工村西南12公里芦草沟城一带。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北凉段业在此开置乌泽县,隋代乌泽县并入常乐县后,乌泽这一历史地名随之湮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 东乌泽亭 地望 湖泊水系
下载PDF
从居延汉简看两汉之交的“所”字用法
15
作者 曾子涵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从“所”在居延汉简的发展情况来看,其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具有“地点”“处所”等实词义,可作名词和量词;二是语义逐渐虚化,可作表数助词,或进入“所”字结构、被动句。同时,居延汉简中存在一些用法特殊的“所”字,包括“施受不当... 从“所”在居延汉简的发展情况来看,其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具有“地点”“处所”等实词义,可作名词和量词;二是语义逐渐虚化,可作表数助词,或进入“所”字结构、被动句。同时,居延汉简中存在一些用法特殊的“所”字,包括“施受不当”“‘所’字多余”“用法不当”等类型,与司马迁《报任安书》《史记》中的误用情况一致,反映了“所”在两汉时期正逐步退出实际口语,形成“言文分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 之交 “所” 言文分离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去谷食气》缺文试补——与张家山汉简《彻谷食气》对读
16
作者 丁媛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6期551-559,共9页
马王堆帛书《去谷食气》是记载战国秦汉时期辟谷食气之术的重要文献,惜文字多有残阙。新近公布的张家山汉简《彻谷食气》与马王堆帛书《去谷食气》后半部分内容极为接近,前者文字保留更完整,可以补释后者的缺文,并为帛书残片的拼缀提供... 马王堆帛书《去谷食气》是记载战国秦汉时期辟谷食气之术的重要文献,惜文字多有残阙。新近公布的张家山汉简《彻谷食气》与马王堆帛书《去谷食气》后半部分内容极为接近,前者文字保留更完整,可以补释后者的缺文,并为帛书残片的拼缀提供线索。将两者对读,发现马王堆帛书《去谷食气》下方有个残片的拼缀和某些缺文的补释皆有错误。此外,还补释了帛书原有的一些缺文,并对某些字词加以训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谷食气》 《彻谷食气》 马王堆帛书 张家山 补释
下载PDF
《二年律令》所见汉初政治制度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学勤 高敏 +3 位作者 李均明 谢桂华 徐世虹 彭浩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6,共12页
2 1世纪中国史学应该如何发展 ,这是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丰厚的史料积累、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创新的时代要求 ,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将会有空前的发展繁荣。但社会的转型决定历史学自身将发生一次大变革 ,即... 2 1世纪中国史学应该如何发展 ,这是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丰厚的史料积累、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创新的时代要求 ,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将会有空前的发展繁荣。但社会的转型决定历史学自身将发生一次大变革 ,即将传统的历史学研究逐渐转向与其它学科渗透 ,构建历史学与其相临学科互渗互动、交叉融合的新学科领域 ,如中国法制史、中国人口史、中国经济史等正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但历史学是一门实证学科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对于秦汉史的研究 ,仅利用传世文献是不够的 ,考古资料、简牍帛书是其不可或缺的史料补充。刚刚出版的《张家山汉墓竹简》,为研究西汉前期的法律制度、刑罚体系、民法原则及政治、经济制度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 ,更是研究秦汉法律的异同、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最好史料。此外 ,对于当时的司法诉讼程序、法令文书格式、历法、医学及丧葬礼仪也有详实的记录。本刊所编发的这一组笔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墓竹简》 《二年律令》 代法律 政治制度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瘀方”治疗中晚期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验案举隅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雪梅 王海东 +3 位作者 年芳红 李伟青 金芳梅 张延昌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9期64-65,共2页
通过典型病案探讨应用武威汉代医简"瘀方"治疗中晚期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难治的常见风湿免疫病,西医治疗该病以口服抗风湿药物为主,可有效延缓病情,但有起效较慢... 通过典型病案探讨应用武威汉代医简"瘀方"治疗中晚期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难治的常见风湿免疫病,西医治疗该病以口服抗风湿药物为主,可有效延缓病情,但有起效较慢、延误病情的缺点,祖国医学通过辨证论治选用有效中药方剂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痰瘀痹阻 武威代医简 “瘀方”
下载PDF
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 被引量:23
19
作者 高恒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1期76-83,共8页
尹湾汉墓简牍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批是西汉时期郡县级行政档案,记载有西汉后期东海郡的社会、经济概况,对于研究汉代的上计制度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依据这批珍贵的史料对汉代上计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上计制度 尹湾 简牍《集簿》
下载PDF
汉代鱼价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邦友 魏晓明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9-203,219,共6页
According to the excavated bamboo slip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literature data,a compendium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prices of fish in the Han Dynasty is carried out in this article.It is demonstrated in that the n... According to the excavated bamboo slip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literature data,a compendium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prices of fish in the Han Dynasty is carried out in this article.It is demonstrated in that the normal fish price in the northwest boundary in Han Dynasty was 1 TOU(MEI) and several QIAN per JIN and the price would be up to 1 TOU and several twenty to thirty QIAN per JIN in the inflation periods in Han Dynasty.In the hinterland aera,the normal price of fish will be 1 TOU and Several QIAN per JIN and the lowest one will be 1.67 QIAN per JIN only.Meanwhile the price of premium fish would be 1000 QIAN per JIN or even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