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聚居与盆地城址:工具史视野下长江上游流域新石器聚落遗存的文化技术特色
1
作者 徐辉 夏海松 杨子龙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31-36,共6页
以“高原聚居与盆地城址”合一的视域审视新石器时代长江上游流域聚落遗存。通过对高原聚居遗存的考察,论述云贵高原聚落遗存中的“土木石墙”特征;通过对盆地城址遗存的考察,论述四川盆地聚落遗存中的“竹木泥墙”特征。揭示了新石器... 以“高原聚居与盆地城址”合一的视域审视新石器时代长江上游流域聚落遗存。通过对高原聚居遗存的考察,论述云贵高原聚落遗存中的“土木石墙”特征;通过对盆地城址遗存的考察,论述四川盆地聚落遗存中的“竹木泥墙”特征。揭示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上游先民将采集狩猎与农业栽培经济相结合,产生了以干栏式、高台式为特色,半地穴式、地面式相结合的聚落居址空间,其空间格局具备同一性与均质性,并呈现出为满足生产生活功能的均质内聚性特征,反映了氏族集团的共同利益与集体意志,维系了氏族部落的生产生活秩序,是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技术体系的物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聚居 盆地城址 聚落遗存 土木石墙 竹木泥墙
下载PDF
建筑现浇竹节形-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
2
作者 文新平 《建筑技术开发》 2018年第15期27-28,共2页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其中建筑现浇竹节形–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得到了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主要是利用人工造浆或自然造浆等浆液护壁,通过被钻后切削土体的土块将循环泥浆带出孔外从而成孔,之后再...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其中建筑现浇竹节形–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得到了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主要是利用人工造浆或自然造浆等浆液护壁,通过被钻后切削土体的土块将循环泥浆带出孔外从而成孔,之后再放置钢筋笼,经过水下灌注混凝土后最终成桩。对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对其施工过程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竹节形 泥浆护壁 成孔 灌注桩
下载PDF
四川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墙体结构特征调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凡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29-633,共5页
为了解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墙体结构,采用资料查阅与考察走访、红外热成像、X射线成像、探孔探查等综合调查方法查明了墙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墙体基本结构特征及结构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墙体为编竹夹泥墙结构,中间骨架由'... 为了解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墙体结构,采用资料查阅与考察走访、红外热成像、X射线成像、探孔探查等综合调查方法查明了墙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墙体基本结构特征及结构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墙体为编竹夹泥墙结构,中间骨架由'立枋-穿枋-编壁'三个层级组成,外侧墙面依次为草拌泥层、石灰和涂料装饰层,内侧壁画依次为地仗层、白粉层、颜料层或金层。外侧墙面凹凸起伏主要受控于泥层的结构变形。本次工作为我国古建筑中编竹夹泥墙结构特征的首次系统研究,调查结果为龙居寺中殿壁画保护修缮工程中壁画载体结构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也为四川明代重要古建筑中同类墙体的结构特征研究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系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编竹夹泥墙 结构调查 广汉龙居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