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澜港-八门湾表层沉积物PAHs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洁 李慧君 +1 位作者 文少白 刘建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2-50,共9页
该文在海南文昌清澜港及八门湾设置18个采样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以GC-MS分析了样品中优先控制的16种PAHs。研究结果表明:16种PAHs在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均有检出,PAHs总浓度在179.51~1233.93 ng/g之间,平均浓度为322.48 ng/g。运用特... 该文在海南文昌清澜港及八门湾设置18个采样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以GC-MS分析了样品中优先控制的16种PAHs。研究结果表明:16种PAHs在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均有检出,PAHs总浓度在179.51~1233.93 ng/g之间,平均浓度为322.48 ng/g。运用特征化合物比值和FA/MLR共同确定PAHs的主要来源分别为化石燃料和木材等的燃烧、石油产品的挥发和泄露、汽油机动车排放,3种来源对总PAHs的贡献率分别为69.5%、19.6%、10.9%。ERL评价单组分PAHs潜在生态风险极少产生负面生态效应;MERM-Q分析表明,PAHs综合生态风险可能性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澜港及八门湾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源解析 生态风险
下载PDF
1964—2015年海南省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景观动态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徐晓然 谢跟踪 邱彭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58-7468,共11页
以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港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6期遥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起研究区域内1964、1972、1988、2000、2009、2015年50年的景观数据库,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表征景观破碎化过程的景观指数系统阐述了八门湾... 以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港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6期遥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起研究区域内1964、1972、1988、2000、2009、2015年50年的景观数据库,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表征景观破碎化过程的景观指数系统阐述了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景观破碎化的过程,探讨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建筑用地、养殖水面面积持续增长面积比重分别上升了7.72%、12.55%,耕地、林地、红树林面积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7.01%、9.16%、9.74%。(2)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斑块数量增加了685个,平均斑块面积缩减了39.12%,聚合度下降了3.5%,最大斑块面积缩减了28.38%,蔓延度下降了9.26%,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了0.0148、0.0207,斑块密度从1964年的0.0653个/hm^2上升到2015年的0.1073个/hm^2。(3)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的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指数的影响上。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聚合度、斑块数量、蔓延度的作用上。其中,养殖水面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红树林面积的侵占,使得红树林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由15%下降到5.25%,红树林由大面积连续集中分布趋向于小面积孤立分散分布。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设施大量的建设。50年来,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各地类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红树林面积转化成养殖水面,林地和耕地面积转化为建筑用地,由此可见,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以及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是引发八门湾红树林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门湾 红树林 土地利用/覆被 景观破碎化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