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东巧北尕苍见岛弧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许荣科 郑有业 +6 位作者 赵平甲 陕亮 张雨莲 曹亮 齐建宏 张刚阳 代芳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68-777,共10页
在班公错—怒江小洋盆内晚侏罗世存在向南的俯冲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近期在班—怒带中部的东巧蛇绿岩带北侧发现一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尕苍见(组)火山岩,该套火山岩以内部变形微弱而明显有别于东巧蛇绿岩带,其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具有岛... 在班公错—怒江小洋盆内晚侏罗世存在向南的俯冲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近期在班—怒带中部的东巧蛇绿岩带北侧发现一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尕苍见(组)火山岩,该套火山岩以内部变形微弱而明显有别于东巧蛇绿岩带,其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具有岛弧性质,并具有初期为拉斑玄武质-钙碱性岩浆喷发,尔后以钙碱性火山活动为主,至晚期岛弧演化成熟,发生岛弧橄榄安粗质火山喷发活动,并伴有富Nb岛弧玄武岩产出。证明在班怒小洋盆内晚期也曾存在向北的俯冲作用。这一发现对完整重溯班—怒带构造演化和构建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怒小洋盆 消亡 尕苍见岛弧 晚侏罗世 向北俯冲 双向俯冲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班戈地区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班公湖-怒江洋盆演化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58
2
作者 高顺宝 郑有业 +2 位作者 王进寿 张众 杨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73-1982,共10页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班戈地区侵入岩可以分为4期:早白垩世早期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138Ma±),早白垩世中期花岗闪长岩(132-128Ma),早白垩世中晚期二云二长花岗岩(130-114Ma),...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班戈地区侵入岩可以分为4期:早白垩世早期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138Ma±),早白垩世中期花岗闪长岩(132-128Ma),早白垩世中晚期二云二长花岗岩(130-114Ma),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80Ma±),从北到南各期次侵入岩具有成岩年龄逐渐变新,形成环境由岛弧环境→同碰撞造山环境→后碰撞环境演变。这一成果为确定班公湖-怒江洋盆的俯冲极性及演化时限提供了新的资料。班戈地区班公湖-怒江洋盆在中侏罗世之前已开始向南俯冲消减,这种俯冲消减活动一直持续至早白垩世中期最终闭合(130-125Ma),拉萨地体与羌塘地体开始发生碰撞作用,这种碰撞作用大约持续了20-30Myr,在晚白垩世早期进入后碰撞阶段(100-8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年代学 班公湖-怒江洋盆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构造演化再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超 肖传桃 +3 位作者 龚文平 田海艳 王小阳 王振鸿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41-43,11,共3页
对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拼合时间,根据藏北地区中部侏罗纪生物礁发育的层位和其变化规律及含礁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认为该缝合带中段拼合于中侏罗世末期或晚侏罗世初期(沙木罗组沉积期之前),生物礁的生长代表了班公湖-怒江... 对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拼合时间,根据藏北地区中部侏罗纪生物礁发育的层位和其变化规律及含礁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认为该缝合带中段拼合于中侏罗世末期或晚侏罗世初期(沙木罗组沉积期之前),生物礁的生长代表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拼合后的残留盆地浅海相沉积。研究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洋盆裂谷阶段(~P1)、初始洋盆和成熟大洋阶段(T~J2)、洋内俯冲(J2~J3)、残余洋盆阶段(J2~J3)、洋盆消亡闭合阶段(J3~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构造演化 生物礁 洋盆
下载PDF
班公湖中特提斯洋打开的时限:来自MOR型辉长岩的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6
4
作者 秦雅东 李德威 +1 位作者 刘德民 李华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8-1157,共10页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班公湖地区蛇绿岩组合较为完整,由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堆晶岩、辉绿岩脉、铁镁质熔岩、放射虫硅质岩等组成。这套蛇绿岩所代表的洋盆打开时间一直争论不休。该蛇绿岩中MOR型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18...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班公湖地区蛇绿岩组合较为完整,由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堆晶岩、辉绿岩脉、铁镁质熔岩、放射虫硅质岩等组成。这套蛇绿岩所代表的洋盆打开时间一直争论不休。该蛇绿岩中MOR型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18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1.5±2.6 Ma,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辉长岩SiO_2含量在46.12%~47.85%之间,TiO_2(1.52%~1.71%),具低的K_2O(0.19%~0.25%)、Al_2O_3(12.97%~13.51%)和Fe_2O_3/FeO比值(0.19~0.24);微量元素蛛网图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Zr、Nb、Ta、Hf丰度与N-MORB相当或略高,相对富集B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无Ta-Nb负异常,在基性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显示出洋脊玄武岩的亲合性;REE配分曲线具有平缓型特点,介于E-MORB与N-MORB之间;各种地球化学特征与洋脊玄武岩类似,表明该辉长岩是在班公湖洋盆扩张阶段形成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初始打开时间至少为中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MOR型辉长岩 洋盆初始裂解 班公湖中特提斯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21
5
作者 曹圣华 罗小川 +1 位作者 唐峰林 陈鲁根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在1∶25万邦多区幅、措麦区幅填图成果基础上,运用多岛弧造山模式分析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认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伴随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消亡,其南侧形成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格局;早白... 本文在1∶25万邦多区幅、措麦区幅填图成果基础上,运用多岛弧造山模式分析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认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伴随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消亡,其南侧形成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格局;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残余海盆沉积、闭合消亡及其随后的碰撞造山,完成了班公湖—怒江带南侧弧-盆系时空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时空结构 演化 白垩纪 洋壳剖面 多岛弧造山模式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木嘎岗日群物源特征和形成环境
6
作者 刘升武 王自剑 +5 位作者 杨文光 朱利东 童馗 华天 李轲 李智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89,共16页
中生代木嘎岗日群作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构造-地层单元,其形成环境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后期遭受强烈的构造剪切,对其原始沉积环境和构造属性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针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 中生代木嘎岗日群作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构造-地层单元,其形成环境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后期遭受强烈的构造剪切,对其原始沉积环境和构造属性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针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的木嘎岗日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砂岩薄片分析和碎屑组分统计,对其基本组成和碎屑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形成环境。木嘎岗日群主要由基质和岩块两部分构成,其中基质为一套深海复理石沉积,岩块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岩块、大理岩化灰岩岩块以及由二者砾石构成的砾岩岩块。基质与岩块通常为构造接触,局部亦可见沉积接触关系。基质砂岩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类和岩屑长石砂岩类。岩屑石英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磨圆度中等或中等偏差,分选性差,杂基的体积分数为2%~15%,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岩屑长石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长石和岩浆岩碎屑为主,分选性中等,磨圆度差,杂基的体积分数约10%,表明其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碎屑组分Dickinson三角图解显示岩屑石英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碰撞缝合线及褶皱-逆冲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岩屑长石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过渡弧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火山弧造山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砂岩成分、结构和物源区构造背景判别一致表明,研究区木嘎岗日群基质砂岩的碎屑物质具有双物源供给的特点:岩屑石英砂岩类主要来自羌塘地体,岩屑长石砂岩类主要来自洋岛。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木嘎岗日群是一套总体无序、局部有序且遭受强烈剪切变形的沉积混杂岩,形成于海沟外侧的大洋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木嘎岗日群 砂岩 碎屑组分 物源 沉积环境 大洋盆地
下载PDF
西藏改则地区白垩系下统亭贡错组沉积环境及其意义
7
作者 杨育慎 白培荣 《云南地质》 2022年第4期416-423,共8页
基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白垩系下统亭贡错组一套粗碎屑沉积物的特征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其沉积环境。该组以厚层至块状砾岩、中至厚层状含砾粗砂岩与岩屑砂岩及中层状粉砂岩沉积交替产出为特点,指示具陆相冲积... 基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白垩系下统亭贡错组一套粗碎屑沉积物的特征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其沉积环境。该组以厚层至块状砾岩、中至厚层状含砾粗砂岩与岩屑砂岩及中层状粉砂岩沉积交替产出为特点,指示具陆相冲积扇沉积环境。并受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北碰撞、俯冲消减作用的控制,各岩系的交替沉积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对重建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中生代晚期构造-古地理环境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贡错组 沉积环境 班公湖-怒江洋盆 西藏改则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