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Ar/^39Ar and Rb-Sr Ages of the Tiegelongnan Porphyry Cu-(Au)Deposit in the Bangong 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of Tibet,China:Implication for Generation of Super-Large Deposit 被引量:36
1
作者 LIN Bin CHEN Yuchuan +6 位作者 TANG Juxing WANG Qin SONG Yang YANG Chao WANG Wenlei HE Wen ZHANG Le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602-616,共15页
The Tiegelongnan deposit is a newly discovered super-large porphyry-epithermal Cu-(Au) deposi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ibet(China). Field geology and geochronology indicat... The Tiegelongnan deposit is a newly discovered super-large porphyry-epithermal Cu-(Au) deposi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ibet(China). Field geology and geochronology indicate that the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intermediate-felsic intrusions(ca. 123–120 Ma). Various epithermal ore and gangue mineral type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middle-shallow part of the orebody,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epithermal mineralization at Tiegelongnan. Potassic, propylitic, phyllic and advanced argillic alteration zones were identified. 40Ar/39Ar dating of hydrothermal biotite(potassic zone), sericite(phyllic zone), and alunite(advanced argillic zone) in/around the ore-bearing granodiorite porphyry yielded 121.1±0.6 Ma(1σ), 120.8±0.7 Ma(1σ) and 117.9±1.6 Ma(1σ), respectively. Five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stage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the Stage IV pyrite was Rb-Sr dated to be 117.5±1.8 Ma(2σ), representing the end of epithermal mineralization. Field geology and geochronology suggest that both the epithermal and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belong to the same magmatic-hydrothermal system. The Tiegelongnan super-large Cu-(Au) deposit may have undergone a prolonged magmatichydrothermal evolution, with the major mineralization event occurring at ca.120–11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 and Rb-Sr dating Tiegelongnan Cu-(Au) deposit bangong 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IBET Proto-Tethys
下载PDF
Hydrothermal Zircon Geochronology in the Shangxu Gold Deposit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Early Cretaceous Orogenic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Middle Bangonghu–Nujiang Suture Zone 被引量:2
2
作者 HUANG Hanxiao LUOSANG Jiancuo +5 位作者 DAI Zuowen LIU Hong FU Jiangang LI Guangming CAO Huawen ZHOU 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49-1259,共11页
As a typical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Tibet,Shangx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at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south of Qinghai–Tibet Plateau.In this paper,zircon U-Pb dating,trace elements a... As a typical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Tibet,Shangx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at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south of Qinghai–Tibet Plateau.In this paper,zircon U-Pb dating,trace elements and Hf isotopic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Au-bearing quartz veins in the Shangxu gold deposit.Zircons from Au-bearing quartz vei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detrital,magmatic,and hydrothermal zircons.There are two age peaks in detrital zircons:ca.1700 Ma and ca.2400 Ma.There are two groups of concordant ages including 157±4 Ma(MSWD=0.69)and 120±1 Ma(MSWD=0.19)in magmatic zircons,in whichεH f(t)value of ca.120 Ma from the magmatic zircons range from+8.24 to+12.9.An age of 119±2 Ma(MSWD=0.42)was yielded from hydrothermal zircons,and theirεH f(t)values vary between+15.7 and+16.4.According to sericite Ar-Ar age,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an age of 119±2 Ma from hydrothermal zircons represent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Shangxu gold Deposit,and its mineralization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llision between Lhasa Block and Qiangtang Block.The metallogenic age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diagenetic age of Mugagangri granite,andεH f(t)value of hydrothermal zirc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emporaneous magmatic zircon,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the deep crust-mantle magma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quartz vein hydrothermal zircon Shangxu bangong–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下载PDF
西藏格玛铅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地质特征、年代学与成矿地质背景
3
作者 岳国利 李敏 +3 位作者 翟文建 杨长青 吕国娟 赵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7-1482,共16页
格玛铅多金属矿床是2010年由笔者团队发现的矿床,也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发现的唯一一处中型富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昂龙岗日—班戈—腾冲岩浆弧带的东段,矿体均呈脉状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 格玛铅多金属矿床是2010年由笔者团队发现的矿床,也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发现的唯一一处中型富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昂龙岗日—班戈—腾冲岩浆弧带的东段,矿体均呈脉状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围岩中,矿体产出的形态、位置严格受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马里组(角岩化)砂岩、粉砂岩。本文通过对格玛铅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和对矿床岩矿石地球化学、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分析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背景,探讨了矿床的成矿作用,并初步建立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区内花岗闪长岩具有低硅、高铝、相对富钾主量元素特征,为板块碰撞前俯冲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19.86±0.45)Ma,表示其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与矿石、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负异常,暗示三者在成因上具有一定联系;与中国陆壳丰度值相比,花岗闪长岩中Pb、Ag分别属较富集和强富集元素,Zn属亏损元素,马里组变质粉砂岩中Pb、Ag属极强富集元素,Zn属强富集元素。该矿床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花岗闪长岩,同时也有围岩马里组中成矿物质大量的加入,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双源性”特征,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前的岛弧环境,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格玛铅多金属矿床 年代学 成矿地质背景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勘查方向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94
4
作者 唐菊兴 王勤 +3 位作者 杨欢欢 高昕 张泽斌 邹兵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1-614,共44页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西藏各成矿带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梳理了若干影响勘查评价和找矿突破的重大问题,构建了主要矿集区的勘查模型,提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西藏四大成矿带特色鲜明,东特提斯成矿域集聚了从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多种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复杂,主要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和岩浆热液脉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从170 Ma到12 Ma,具有成矿时代跨度大、矿床类型丰富、成矿元素复杂、矿石质量较好之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储备基地。藏东玉龙成矿带除了斑岩型铜(钼)矿以外,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如玉龙Ⅱ、V号矿体、昂青银铅锌(铜)矿,成岩成矿时代在40~38 Ma,成矿岩体和矿体受北西向走滑构造控制的背斜控制。冈底斯成矿带类型发现识别出赋存于林子宗群典中组的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显示谢通门—昂仁县以西林子宗群分布区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银、金、铅锌)矿床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学研究成果作为构造地质背景确定的指针之一,认为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碰撞事件发生在52~50 Ma,至少典中组火山岩还是陆缘弧的产物,并形成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甚至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含矿斑岩接触带有碳酸盐岩,接触带和深部需要勘查评价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或铅锌银矿体,90~13 Ma侵位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可形成规模较大的矽卡岩型矿床,甲玛、驱龙外围的知不拉、邦铺、洞中拉—蒙亚啊矿集区、努日、尕尔穷—嘎拉勒等矿床均具有相似的特征,而这种类型矿体较之斑岩型铜(钼)矿更具工业价值。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多龙矿集区120~116 Ma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形成斑岩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110 Ma的陆相安山质火山岩——美日切错组(K1m),作为良好的成矿后盖层,是该类矿床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班—怒结合带两侧形成于140~110 Ma的则弄群、多尼组、去申拉组、美日切错组等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具有强烈的蚀变,发育火山机构,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产物,成矿地质背景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显示良好的成矿潜力。西藏已经初步查明的铜资源量>6 000万吨,钼资源量>300万吨,共伴生金>1 000 t,共伴生银>25 000 t,铅锌资源量>1 000万吨,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储备基地,研究认为西藏铜的资源潜力将超过15 000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 斑岩-矽卡岩型 冈底斯成矿带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成矿潜力 陆相火山岩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铋矿化带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34
5
作者 赵元艺 刘妍 +4 位作者 王瑞江 崔玉斌 宋亮 吕立娜 曲晓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全世界铋资源绝大部分赋存在中国,我国的铋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柿竹园。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室内ICP-MS与扫描电镜及电镜能谱方法分析,确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2个矿床(点)单件样...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全世界铋资源绝大部分赋存在中国,我国的铋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柿竹园。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室内ICP-MS与扫描电镜及电镜能谱方法分析,确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2个矿床(点)单件样品铋含量达到边界品位的要求,9个矿床(点)单件样品达到工业品位的要求,最高达到9575×10?6。铋含量高的地质体东西向呈带状展布,为一铋的成矿带。确定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尕尔穷矽卡岩型铜矿、舍索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社样多金属矿-更乃矽卡岩型铜铁矿、拉屋矽卡岩型铜矿-尤卡浪脉状铅矿共4个铋矿找矿远景区。铋矿物种类为硫铜铋矿、自然铋、硫铋铜铅矿、硫铋银矿共4种。铋含量较高的样品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型矿床中,斑岩型矿床的铋含量较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铋的矿化时代应为燕山期,为班公湖-怒江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的。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其矿石含有较高的铋含量,由于铋的单位价值远远大于正在开采的铜与铅锌等资源,因此,该矿床开采时需加强铋资源的评价,以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矿化 铋矿物 拉屋 舍索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成矿规律、矿床模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53
6
作者 唐菊兴 张志 +6 位作者 李志军 孙燕 姚晓峰 胡正华 王红星 宋俊龙 何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前人研究资料的系统分析,查明了矿石特征,发现了大量自然金、金属互化物,总结了成矿规律,认为成矿主要与晚燕山期侵位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成岩与成矿之间演化时间在1Ma左右,区内矿化具有上铜金下钼的垂向分带特征,矿床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在准铝质-微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岩的侵位、分馏演化过程中,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与白垩纪碳酸盐的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体,在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F1断层)内形成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矿体,由此建立了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的斑岩-矽卡岩-铁氧化物铜金建造"三位一体"矿床模型。结合以上研究,提出矿集区应予以重视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成矿规律 矿床模型 斑岩-矽卡岩型矿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矽卡岩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俊龙 李志军 +5 位作者 姚晓峰 邓世林 张志 胡正华 雷传扬 王红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通过对矽卡岩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主要产于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接触带上,垂向上多有大理岩-硅化角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石英闪长岩的分带特征。矽卡岩岩石地球化学... 通过对矽卡岩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主要产于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接触带上,垂向上多有大理岩-硅化角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石英闪长岩的分带特征。矽卡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矽卡岩主要为钙矽卡岩,具有弱Eu负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等特征;同时具有富集Rb、Th、Cs、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Hf、Ti、Y等高场强元素特征。矽卡岩地球化学特征受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的控制和影响,显示其与大理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成因上有密切关系。通过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背景和时空关系的讨论,指示了尕尔穷矿床成因是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地球化学 尕尔穷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邻区铟矿化带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6
8
作者 赵元艺 刘妍 +3 位作者 崔玉斌 吕立娜 宋亮 曲晓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铟是稀散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0-6。我国铟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广西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产铟基地。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等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查明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的铟含... 铟是稀散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0-6。我国铟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广西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产铟基地。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等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查明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的铟含量与赋存状态。在铟含量较高的13个矿床(点)中,5个矿床(点)样品铟的平均品位达到伴生工业品位的要求。铟含量高的地质体呈带状展布,为我国一个新的铟矿化带,铟矿物种类为羟铟石、自然铟两种。铟含量较高的样品全部位于矽卡岩型矿床中。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铟的矿化时代应为班公湖—怒江洋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当雄县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其铟含量平均为45.44×10-6,最高为166×10-6,需加强铟资源的评价,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矿化 羟铟石 自然铟 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Cu(Au、Ag)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艺云 唐菊兴 +5 位作者 宋扬 林彬 杨超 王勤 高轲 丁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637,共11页
西藏铁格隆南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北侧,是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例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本文在矿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铁格隆南矿床中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 西藏铁格隆南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北侧,是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例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本文在矿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铁格隆南矿床中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质来源。铁格隆南矿床硫化物及硫盐矿物的δ^(34)S值在–9.8‰~6.8‰之间,平均为–1.8‰,其频率直方图具有"塔式"分布特征,总体体现出地幔岩浆硫特征,但已受到少数地壳硫的混染。矿石(^(206)Pb/^(204)Pb=17.959~18.653,^(207)Pb/^(204)Pb=15.606~15.707,^(208)Pb/^(204)Pb=37.926~39.007)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206)Pb/^(204)Pb=18.527~18.681,^(207)Pb/^(204)Pb=15.564~15.632,^(208)Pb/^(204)Pb=38.697~38.724)以及安山岩(^(206)Pb/^(204)Pb=18.543~18.572,^(207)Pb/^(204)Pb=15.529~15.538,^(208)Pb/^(204)Pb=38.654~38.672)的初始铅组成基本一致,表明三者具有相同的来源;结合铅构造模式图及其源区判别图分析,矿床的铅主要为和岩浆作用有关的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铁格隆南Cu(Au、Ag)矿床的S、Pb同位素组成共同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这种岩浆可能主要起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俯冲板片部分熔融与地幔物质混熔,并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斑岩成矿系统理论及矿床成矿系列的"缺位理论"指示,多龙矿集区西南部可能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隐爆角砾成矿系统,同时北东部有寻找矽卡岩型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多光谱遥感地质特征与外围找矿预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廷斌 唐菊兴 +5 位作者 李志军 易桂花 别小娟 吴华 郭娜 张志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0-178,共9页
尕尔穷铜金矿的发现是近年来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取得的重要找矿突破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体类型主要有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带型2种。前人在该区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矽卡岩与花岗斑岩的成生联系,斑岩型矿产的成矿潜力较大。... 尕尔穷铜金矿的发现是近年来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取得的重要找矿突破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体类型主要有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带型2种。前人在该区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矽卡岩与花岗斑岩的成生联系,斑岩型矿产的成矿潜力较大。该文利用多光谱遥感图像,以寻找区内斑岩型矿床为目标,开展了线性构造、环形构造、铁帽类色要素和围岩分带的遥感解译,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遥感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发育NW-NNW向、NE-NNE向和近SN向3组线性构造;环形构造按组合样式可划分为5个环形构造系;铁帽类色要素与遥感异常较吻合;区内围岩分带较复杂,但多属斑岩铜矿成矿的有利围岩。综合分析认为,5个环形构造系为进一步找矿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遥感 找矿预测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铋矿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肖渊甫 王强 +4 位作者 李志军 何佳乐 龚婷婷 王瑜亮 张世铭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06-1112,共7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西延伸约2000km,南北两侧与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相接。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近已发现成矿带中铋的矿化呈带状展布。尕尔穷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西延伸约2000km,南北两侧与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相接。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近已发现成矿带中铋的矿化呈带状展布。尕尔穷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在矿石中首次发现铋的独立矿物——辉铋矿,这也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首次发现的重要铋工业矿物。此外还有含锇自然铋、硫铜铋矿、碲铋矿、含硫碲铋矿、未定名的BiTe2等铋的自然元素矿物、碲化物及硫盐矿物。研究成果丰富了成矿带铋矿物种类,对矿床研究和勘查方向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根据镜下鉴定和流体包裹体测温讨论了Cu-Au-Bi共生关系,铋在成矿热液中以硫络合物形式迁移,辉铋矿在高温热液下形成。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含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83.2~87.1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86.87~87.29Ma,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铋矿 铜-金矿床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尕尔穷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钾长石和绢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2
作者 祝向平 陈华安 +6 位作者 马东方 黄瀚霄 李光明 李玉彬 李玉昌 卫鲁杰 刘朝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4-962,共9页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是新近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矿床。文章对该矿床内的蚀变钾长石和蚀变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测试,获得蚀变钾长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18133±0160)Ma,反等时线年龄为(118149...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是新近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矿床。文章对该矿床内的蚀变钾长石和蚀变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测试,获得蚀变钾长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18133±0160)Ma,反等时线年龄为(118149±0174)Ma(初始40Ar/36Ar=28611±814),表明波龙斑岩铜金矿床的钾化蚀变年龄为118-119 Ma;蚀变绢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1161±0167)Ma,反等时线年龄为(12111±210)Ma(初始40Ar/36Ar=279±19)。由于蚀变绢云母测试样品内可能混入了斜长石,受其影响,蚀变绢云母测年结果的下限可能代表了该矿床绢英岩化蚀变年龄。这些蚀变钾长石和蚀变绢云母^40Ar/^39Ar测年结果与波龙矿床的成岩年龄值和成矿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该矿床的钾化和绢英岩化与成岩、成矿同期,该矿床的岩浆-热液活动过程的时限为121-118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40AR/39AR年龄 钾长石化 绢英岩化 波龙斑岩铜金矿床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嘎拉勒铜金矿床发现罕见铋矿物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强 孙燕 +4 位作者 李志军 徐超 王瑜亮 何建娟 郭显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嘎拉勒铜金矿床是该成矿带中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由于发现晚、研究程度较低,矿石成分研究目前还是空白。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嘎拉勒铜金矿床是该成矿带中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由于发现晚、研究程度较低,矿石成分研究目前还是空白。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等手段,对矿石物质组分做了详细的研究。首次在矿石中发现了大量自然铋及国内外未曾有报道的铋锝金属互化物、硫硒铋化物CuBi(Se,S)、碲硒铋化物Bi2SeTe等罕见铋矿物。铋锝金属互化物是首次在矽卡岩型矿床中被发现,填补了该矿床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成矿带内铋矿物种类。对矿床研究、勘查模式及找矿方向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矿物 放射性 嘎拉勒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被引量:16
14
作者 姚晓峰 唐菊兴 +3 位作者 李志军 邓世林 胡正华 张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8-536,共9页
尕尔穷铜金矿为近几年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取得找矿新突破的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金-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通过对矽卡岩型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黄铁矿、黄铜矿的S、Pb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确定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并结合区... 尕尔穷铜金矿为近几年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取得找矿新突破的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金-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通过对矽卡岩型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黄铁矿、黄铜矿的S、Pb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确定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并结合区域矿产特征对区域成矿规律给出指示。结果显示,两种金属矿物中的δ34S主要分布于-2.9‰~0.5‰之间,平均值为-1.1‰,其频率直方图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具幔源硫特征;矿石的208Pb/204Pb主要分布于38.384~39.134之间,207Pb/204Pb主要分布于15.577~15.725之间,206Pb/204Pb主要分布于18.112~18.615之间,μ值在9.44~9.69之间,其具有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造山带铅特征。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具幔源特征物质和念青唐古拉基底片麻岩。在班怒带西段伴随着晚白垩世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弧-陆碰撞,在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形成了与上地幔或初生下地壳重熔并受上地壳物质混染的斑岩-矽卡岩铜金矿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铜金矿 S PB同位素 上地壳源 地幔源 班怒带西段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角西独立黑钨矿床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立强 范源 +2 位作者 王勇 李申 高一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1-698,共8页
角西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系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个独立黑钨矿床。文章通过对其矿体产出形式、矿化特征、蚀变类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基于矿床现有的激电剖面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 角西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系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个独立黑钨矿床。文章通过对其矿体产出形式、矿化特征、蚀变类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基于矿床现有的激电剖面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结果并结合矿床成因类型分析,笔者认为矿区尚具有一定找矿潜力,尤其云英岩型钨矿体应为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的重点。角西石英脉型黑钨矿的发现将会丰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完善区域成矿规律,拓展区域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角西黑钨矿床 地质特征 地质意义 找矿潜力
下载PDF
西藏班戈地区重要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与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江朋 赵元艺 +2 位作者 崔玉斌 吕立娜 许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35-1450,共16页
选择班戈县雪如、查朗拉2个重要的小型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岩矿鉴定、分析测试工作的的基础上,开展了2个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与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方法测定的锆石U-Pb年... 选择班戈县雪如、查朗拉2个重要的小型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岩矿鉴定、分析测试工作的的基础上,开展了2个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与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方法测定的锆石U-Pb年龄显示,雪如、查朗拉地区成矿岩体年龄分别为79.72Ma±0.50Ma和76.10Ma±0.40Ma,证明班戈地区存在晚白垩世的岩浆活动。2个岩体的SiO2含量介于70.45%~72.64%之间,K2O(4.62%~5.69%)的含量均高于Na2O(3.05%~3.75%)的含量,CaO的含量偏低(1.32%~2.03%),富K。A/CNK均小于1.0,A/NK范围为1.03~1.30,为准铝质类型。显示富K特征。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a、Th、U、Nd,贫Nb。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属于右倾型,∑REE=199.08×10-6~268.41×10-6,LREE/HREE=4.71~7.68,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岩体为同碰撞期花岗岩类,具有良好的铁铜铟铋等多金属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显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矽卡岩型矿床 西藏班戈县 LA-ICP-MS锆石U-PB测年
下载PDF
西藏班戈县多巴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含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定立 赵元艺 +2 位作者 杨永强 崔玉斌 吕立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9-496,共18页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梭沙地区主要矿化岩体为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再阿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77.37±0.55 Ma和79.78±0.99 Ma,均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花岗岩的A/CNK值变化于0.78~1.29之间,A/NK值变化在0.88~1.51之间,为准铝质系列。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贫Nb,总体与班公湖成矿带的同期花岗岩相一致,∑REE=199.82×10^-6-274.64×10^-6,LREE/HREE=3.552-7.199,δEu=0.20~0.82,Eu呈中等负异常,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梭沙和再阿岩体的成矿作用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结束后的碰撞闭合作用有关,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之后岩浆活动及相关热液作用的产物。梭沙和再阿地区具有良好的铁铋等多金属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应加强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 梭沙 再阿 西藏班戈县
下载PDF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量:61
18
作者 李玉彬 多吉 +9 位作者 钟婉婷 李玉昌 强巴旺堆 陈红旗 刘鸿飞 张金树 张天平 徐志忠 范安辉 索朗旺钦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4-287,共14页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近年来由西藏地质五队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的一个具超大型规模的铜金矿床,系继玉龙、驱龙、雄村、甲玛等超大型铜矿床之后的又一重大找矿突破,也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第一个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多...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近年来由西藏地质五队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的一个具超大型规模的铜金矿床,系继玉龙、驱龙、雄村、甲玛等超大型铜矿床之后的又一重大找矿突破,也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第一个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早侏罗世曲色组变长石石英砂岩的接触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得天独厚,岩浆活动频繁,为斑岩型铜金矿的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型铜矿的蚀变分带,在斑岩体及其围岩由内向外形成钾硅化带、粘土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地球物理勘查表明,含矿斑岩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1:1万土壤测量显示,斑岩铜矿产于高背景区,并与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的Cu、Au、Ag、Mo元素的化探综合异常相对应,在空间上尤其与Cu、Au异常分布高度吻合。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Au、Ag、As、Sb、Cu、Pb、Zn元素高异常常与激电探测异常吻合。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初步总结建立了适合本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通过勘查和初步评价,在矿区外围新发现了波龙、拿顿、拿若、赛角、尕尔勤、铁格龙、地堡那木岗等斑岩矿(床)点,并最终形成多龙斑岩型铜金矿集区,对该区域找矿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多不杂 斑岩型 铜金矿床 勘查模型
下载PDF
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来自硫、铅、碳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证据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志军 赵润东 +6 位作者 何子轩 张志 李丕蓉 尤孟 何珊 郭奇奇 欧俊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1-658,共8页
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镁质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S-Pb-C-H-O同位素分析,对嘎拉勒铜金矿床的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矽卡岩型矿石中黄铜矿的δ^(... 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镁质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S-Pb-C-H-O同位素分析,对嘎拉勒铜金矿床的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矽卡岩型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_(V-CDT)值在硫同位素直方图上呈塔式分布,变化范围为–4.4‰~6‰,有少许样品值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嘎拉勒矿床硫同位素主要以幔源硫为主,有少量壳源的混染;(2)^(208)Pb/^(204)Pb变化范围为38.427‰~39.008‰,^(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588‰~15.701‰,^(206)Pb/^(204)Pb变化范围为18.330‰~18.871‰,显示矿区铅同位素来源以造山带铅为主,少量上地壳铅相结合的特征;嘎拉勒矿床形成于碰撞的造山带环境;(3)含辉钼矿石英脉中δ^(18)O_(V-SMOW)值范围为12.2‰~12.8‰,平均值12.5‰,δD_(V-SMOW)范围为–103.3‰~–95.3‰,平均值为–99.3‰,δ^(18)O_(V-PDB)值范围为–18.1‰~–17.6‰,平均值为–17.85‰,显示受到大气降水加入明显;(4)矽卡岩中方解石C-O同位素测试结果δ^(13)C_(V-PDB)为–2‰,δ^(18)O_(V-PDB)为–15.1‰,δ^(18)O_(V-SMOW)为15.4‰,显示嘎拉勒铜金矿床碳酸盐为海相碳酸盐并经历了溶解作用。综合表明,嘎拉勒铜金矿床是由幔源成矿流体作用形成的,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与碳酸盐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 同位素地球化学 幔源物质 矽卡岩型 铜金矿床 嘎拉勒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发现罕见金属(Ni-Cr-Fe,Cu-Zn)互化物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渊甫 孙燕 +5 位作者 王强 李志军 王瑜亮 张世铭 龚婷婷 何佳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1-1317,共7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尕尔穷矿床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对矿石物质组分做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在矿石中发现...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尕尔穷矿床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对矿石物质组分做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在矿石中发现了罕见的Ni-Cr-Fe,Cu-Zn互化物,这也是矽卡岩型矿床中首次发现此类矿物,在国内外尚无报道。这些金属互化物均属自然界罕见的矿物种类,其生成条件独特,是在缺氧、低硫的强还原环境中形成。首次在矽卡岩型矿床中发现与幔源岩浆有着成矿专属性的成矿元素,在成矿理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条件、成矿环境、矿床成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互化物 铜-金矿床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尕尔穷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