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奈曼旗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闫德仁 刘永军 余伟莅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1年第3期20-22,共3页
本文利用两期TM卫片对奈曼旗五个苏木的沙漠化土地动态进行了分析。 10年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 45 7. 82km2 ,但同期耕地面净增加了 394. 0 8km2 ;同时 ,流动沙地面积增加了 139. 62km2 ,图斑数降低到 5 0 % ,流动沙地明显扩展 ,斑... 本文利用两期TM卫片对奈曼旗五个苏木的沙漠化土地动态进行了分析。 10年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 45 7. 82km2 ,但同期耕地面净增加了 394. 0 8km2 ;同时 ,流动沙地面积增加了 139. 62km2 ,图斑数降低到 5 0 % ,流动沙地明显扩展 ,斑块间发生合并 ,集中连片的趋势严峻。不同苏木沙漠化土地变化表明 ,土地利用方式对其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土地 动态变化 奈曼旗 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满族与中华民族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小萌 《满语研究》 2021年第1期122-129,共8页
满族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的发展也离不开满族的参与。满嗾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影响较大,满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关系,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兴盛发达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满族 中华民族 旗族
下载PDF
清代北京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交融 被引量:11
3
作者 常书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满族统治者定鼎中原后,为保持本民族的优势地位,将其在关外创立的八旗制度与中原儒家伦理观照下的传统制度体系相铆合,采取了“旗、民分治”的统治策略,在旗、民的居住、交产、婚姻、司法、职业、教育及社会控制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严密的... 满族统治者定鼎中原后,为保持本民族的优势地位,将其在关外创立的八旗制度与中原儒家伦理观照下的传统制度体系相铆合,采取了“旗、民分治”的统治策略,在旗、民的居住、交产、婚姻、司法、职业、教育及社会控制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严密的藩篱和经界。然而,这些措施的推行从一开始就与统治者的初衷相悖,且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各地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却在分治中日渐加速,这一状况在聚居八旗人口近全国半数的八旗“大本营”—北京体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民分治” 平满汉畛域 旗、民一体化
下载PDF
清代庄浪满城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付永正 王继光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公元1644年,清八旗劲旅大批入关,此后陆续驻防于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塞,从而形成驻防八旗。其驻防地视情况分别修筑了满城或满营。庄浪满城是清代西北地区一个相当重要的驻防八旗地。本文试图从庄浪满城修建始终、满城规模及清政府对其管... 公元1644年,清八旗劲旅大批入关,此后陆续驻防于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塞,从而形成驻防八旗。其驻防地视情况分别修筑了满城或满营。庄浪满城是清代西北地区一个相当重要的驻防八旗地。本文试图从庄浪满城修建始终、满城规模及清政府对其管理直到清末满城的衰败这一历史过程的叙述中探讨庄浪满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所发挥的作用及后期的衰落原因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庄浪 满城
下载PDF
“理学家之理学”与“文学家之理学”:论理学在清代的新分流及原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121,共9页
理学在清代的分化表现出新的特征,分流为“理学家之理学”与“文学家之理学”。理学在清代的新分流及考据学派、桐城派的兴起,是清代满汉杂糅政治格局下皇权与八旗贵族斗争和满、汉关系互动反应于学术格局之结果,是汉人利用文化思想优... 理学在清代的分化表现出新的特征,分流为“理学家之理学”与“文学家之理学”。理学在清代的新分流及考据学派、桐城派的兴起,是清代满汉杂糅政治格局下皇权与八旗贵族斗争和满、汉关系互动反应于学术格局之结果,是汉人利用文化思想优势推进“满人汉化”在学术上的体现。“理学家之理学”重践履、经世致用、下学上达、功夫论,学风兼容并包,使理学在清代帝制与八旗贵族制冲突中,跃居治国指导思想,深入八旗内部推行汉人相关制度。“文学家之理学”重文以载道,执着对程朱理学宣传,在清政府保护“国语骑射”满人传统、“理学家之理学”推进困难情况下,反击各方批评,迎战汉宋学之争。清代汉宋学之争是考据学派与“文学家之理学”派的争论,“理学家之理学”派并未过深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理学 理学家之理学 文学家之理学 皇权与八旗贵族制 满汉关系
下载PDF
山东青州满族的历史渊源
6
作者 杨萍 王敏燕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3-16,共4页
青州满城是清代八旗驻防的重要地点之一,但是关于青州满族的记载却寥寥无几。本文主要梳理了有关青州满族的历史文献资料,描述了青州八旗驻防城的由来、旗城的修建以及驻防官兵的选调,并论述了青州满族历史上的经济、政治诸问题。
关键词 青州 满族 八旗驻防 历史概况
下载PDF
浅析民国初年满族旗人社会角色的转变
7
作者 史小倩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1-93,共3页
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族旗人失去了政治和经济特权,社会地位急剧下降,他们的社会角色开始发生转变。满族旗人为了生存,纷纷脱离旗籍,加入汉籍,将满族姓氏改为汉姓。王公贵族失去特权后,有的靠挥霍祖产度日,有的开始参加工作以求谋生,还有... 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族旗人失去了政治和经济特权,社会地位急剧下降,他们的社会角色开始发生转变。满族旗人为了生存,纷纷脱离旗籍,加入汉籍,将满族姓氏改为汉姓。王公贵族失去特权后,有的靠挥霍祖产度日,有的开始参加工作以求谋生,还有的则陷入了贫困潦倒的境地。普通满族旗人也产生了巨大的分化,有的成为地主,有的靠帮工为生,有的则难以为继。为了维持生计,满族聚居的地方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为旗人提供谋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满族 旗人 社会角色
下载PDF
清代乌鲁木齐满营述论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元丰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4年第3期46-54,共9页
清入关后 ,八旗分为京师八旗和驻防八旗。乌鲁木齐地处新疆天山北路东部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乾隆年间 ,清统一新疆后 ,甘肃凉州、庄浪的八旗满洲、蒙古官兵携眷移驻乌鲁木齐 ,合编为一营。乌鲁木齐满营的设立 ,对巩固新疆的统一局面 ,... 清入关后 ,八旗分为京师八旗和驻防八旗。乌鲁木齐地处新疆天山北路东部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乾隆年间 ,清统一新疆后 ,甘肃凉州、庄浪的八旗满洲、蒙古官兵携眷移驻乌鲁木齐 ,合编为一营。乌鲁木齐满营的设立 ,对巩固新疆的统一局面 ,加强清中央政权的统治 ,保持当地社会的稳定 ,增强西北边境地区的防务力量 ,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乌鲁木齐 满营 军事防御 八旗制度
原文传递
乾隆朝八旗汉军出旗标准刍议 被引量:6
9
作者 范传南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0年第3期9-17,共9页
为了巩固统治,清廷在入关后即确立了对八旗的"恩养"政策,但随着八旗人丁的大量繁衍以及物价上涨、奢靡日甚等原因,八旗生计日益恶化。迫不得已,八旗中的汉军在乾隆初年率先奉旨出旗为民。在出旗过程中,清廷并不是漫无目的地... 为了巩固统治,清廷在入关后即确立了对八旗的"恩养"政策,但随着八旗人丁的大量繁衍以及物价上涨、奢靡日甚等原因,八旗生计日益恶化。迫不得已,八旗中的汉军在乾隆初年率先奉旨出旗为民。在出旗过程中,清廷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草率裁撤,而是有选择地按地域和军种批次出旗,并尽力加以安置。综合起来,限定汉军出旗的标准包括:禁旅还是驻防的八旗汉军,降清时间先后及归降后的功绩多寡,出身地位及日常表现情况,出旗后的生存能力及适应性。"汉军出旗"是清代八旗制度的重大调整,它所引发的旗民之间身份变化是清廷调整社会内部矛盾和对各势力集团利益重新分配的必然结果,也与清朝统治者对待汉军的一贯态度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汉军 生计问题 出旗标准 旗民分治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的北京商人与内务府——从“当铺刘”与内务府增家的口述引发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定宜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1,共9页
本文用口述访谈与文献档案史料相对比的方式,通过一个个案,也就是道咸以后三代出任内务府大臣的增崇家,以及为他家做生意的汉族商人刘家为例,讨论二者之间在生意上的往来、交往的方式、利益的较量,乃至双方各自的心态,叙述清朝以来京城... 本文用口述访谈与文献档案史料相对比的方式,通过一个个案,也就是道咸以后三代出任内务府大臣的增崇家,以及为他家做生意的汉族商人刘家为例,讨论二者之间在生意上的往来、交往的方式、利益的较量,乃至双方各自的心态,叙述清朝以来京城的一些著名民间商人开设的商号店铺,与旗人、特别是内务府旗人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官商勾结本来是社会中的常态,只是方式各异,勾结日久,便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网络中人也逐渐具有了相同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社会风俗,并且深刻影响到当时的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务府 旗人 汉族商人 民间商号
原文传递
清中期城市社会的差序格局——以北京旗人日记《闲窗录梦》中丧葬礼俗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鞠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9-226,共8页
许多学者在理解中国社会的当代转型时,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视为"传统"社会的写照,现实情况与差序格局理论不相符,被视为"现代"与"传统"的差异。而本文通过分析清中期北京旗人日记《闲窗录梦》中记载... 许多学者在理解中国社会的当代转型时,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视为"传统"社会的写照,现实情况与差序格局理论不相符,被视为"现代"与"传统"的差异。而本文通过分析清中期北京旗人日记《闲窗录梦》中记载的葬礼活动,发现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城市社会中,人际关系模式只是大体遵循差序格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核心层不完全由血缘和地缘关系决定,市民通过拟亲属称谓构建自己的直系亲属层。而同心圆的格局也在相当程度上被社会身份分层与经济地位分层所打破,变成锯齿状模式,这与学者们在现代社会中观察到的现象非常近似。同时,葬礼也是社会关系动态重组的重要时机。这提醒我们,描述中国社会的当代变迁时,必须首先明确"传统""现代"与"城市化"等系列概念的内涵,以往我们认为属于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可能只是"传统"本身从乡土到城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 差序格局 旗人日记 丧葬礼俗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