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石成金:从伊藤漱平对“通灵宝玉”的译文说起
1
作者 林海清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伊藤漱平是日本最著名的红学家,一生为《红楼梦》夙兴夜寐,遥掷急走,成果斐然。《红楼梦》不易翻译,是从事中文作品外译学人的共识。伊藤漱平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五次翻译《红楼梦》,在一次次改译中不断凝练、推敲文字,也体现了他一丝... 伊藤漱平是日本最著名的红学家,一生为《红楼梦》夙兴夜寐,遥掷急走,成果斐然。《红楼梦》不易翻译,是从事中文作品外译学人的共识。伊藤漱平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五次翻译《红楼梦》,在一次次改译中不断凝练、推敲文字,也体现了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通灵宝玉”作为原著中草蛇灰线的关键词语,其日文翻译的改译,便是这种精神的一次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通灵宝玉 伊藤漱平 直译 意译
下载PDF
“高知”群体“上香”现象的哲学探析
2
作者 辛若腾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54-159,共6页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这句话是近期网络上描述某些大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矛盾行为的调侃之语。这一方面表现了一些人“躺平”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某些人在“骨感”的现实面前选择的盲目和无力。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在哲学...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这句话是近期网络上描述某些大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矛盾行为的调侃之语。这一方面表现了一些人“躺平”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某些人在“骨感”的现实面前选择的盲目和无力。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在哲学上有其理论渊源——20世纪以来兴起的“偶然性理论”,西方形而上学导致的无处不在的虚无主义,以及生存论意义上的“希望哲学”对人生命的根本激发是产生以上矛盾现象的三个主要原因。要从思想文化层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倡导“第二个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回归传统文化,以“民胞物与”和“自强不息”的传统思想资源来融合西方的“科技文明”,最终达到弥合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之间分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理论 虚无主义 希望哲学 民胞物与
下载PDF
论方苞的韩欧文之辨
3
作者 李三卫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24,共5页
作为桐城派早期出色的文学理论家,方苞深入论析了唐宋古文代表人物韩愈和欧阳修的创作成就。他认为,韩愈和欧阳修是唐宋古文成就最高的两家,但他对韩、欧之文的定位和评价则差别很大:韩文建立在研经体道和求正去伪的学术基础上,继承《... 作为桐城派早期出色的文学理论家,方苞深入论析了唐宋古文代表人物韩愈和欧阳修的创作成就。他认为,韩愈和欧阳修是唐宋古文成就最高的两家,但他对韩、欧之文的定位和评价则差别很大:韩文建立在研经体道和求正去伪的学术基础上,继承《史记》以来的“义法”精髓,达至“雅洁”之境;欧文虽纡余美秀,笔法圆融,却学古未深,“义法”有疵。方苞对韩欧文的辨析是以“义法”和“雅洁”为衡文标准重新界定唐宋八大家历史地位的结果,对之后桐城派文学创作影响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桐城派 韩愈 欧阳修
下载PDF
《聊斋志异》青柯亭本编刻始末 被引量:1
4
作者 袁世硕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2期5-8,共4页
青柯亭刻本是《聊斋志异》的初刊本,《聊斋志异》赖以持久广泛传播,多种外文译本均由之而出。世传青柯亭本却存在种种细微差别。本文经比较天津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分藏的两种青柯亭本的异同,梳理出两种青柯亭刻本的编刻过程,由此便可以... 青柯亭刻本是《聊斋志异》的初刊本,《聊斋志异》赖以持久广泛传播,多种外文译本均由之而出。世传青柯亭本却存在种种细微差别。本文经比较天津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分藏的两种青柯亭本的异同,梳理出两种青柯亭刻本的编刻过程,由此便可以理解多种青柯亭本存在差异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柯亭本 赵起杲 鲍廷博 余集
下载PDF
影印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序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宗良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2期141-160,共20页
青柯亭刻本的面世,是《聊斋志异》一书传播态势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个人因素,赵起杲、余集、鲍廷博等人作出了重要贡献。青柯亭刻本对于《聊斋志异》的编次和创作年代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与他本特别是现存手稿本之间存... 青柯亭刻本的面世,是《聊斋志异》一书传播态势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个人因素,赵起杲、余集、鲍廷博等人作出了重要贡献。青柯亭刻本对于《聊斋志异》的编次和创作年代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与他本特别是现存手稿本之间存在的文字差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版本现象,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就《聊斋志异》在后世的传播而言,青柯亭刻本同样具有其他刻本难以替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柯亭刻本 赵起杲 余集 鲍廷博 重要价值 文字差异 传播与影响
下载PDF
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思想的主要内涵与价值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艳娜 吴小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源于“太虚之气”的“天地之性”是先天的纯善,是人的本性所在;而同样源于“太虚之气”的“气质之性”则昏明晦暗,含有恶的成分,会蒙蔽先天的善。纯善的“天地之性”在人类社会中具有超越性的价值追求指向,人们通过“善反”使“气质之... 源于“太虚之气”的“天地之性”是先天的纯善,是人的本性所在;而同样源于“太虚之气”的“气质之性”则昏明晦暗,含有恶的成分,会蒙蔽先天的善。纯善的“天地之性”在人类社会中具有超越性的价值追求指向,人们通过“善反”使“气质之性”归于“天地之性”,并不断追求最高的人生修养境界,使道德境界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即气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民胞物与
下载PDF
投稿与鲁迅的人际交往——《伪自由书》成书前后经过考述
7
作者 孙海佩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3-81,共9页
经郁达夫介绍,鲁迅1933年初开始为《申报·自由谈》栏目撰稿并将1月底至5月中下旬的投稿编入《伪自由书》中集结出版。不同于《伪自由书》前言中的简略记载,在鲁迅正式投稿前与最初投稿时曾与郁达夫有过一段频繁的互动。同时经郁达... 经郁达夫介绍,鲁迅1933年初开始为《申报·自由谈》栏目撰稿并将1月底至5月中下旬的投稿编入《伪自由书》中集结出版。不同于《伪自由书》前言中的简略记载,在鲁迅正式投稿前与最初投稿时曾与郁达夫有过一段频繁的互动。同时经郁达夫引荐,鲁迅与时任《自由谈》主编的黎烈文相识并频繁有书信往来。这些都为鲁迅持续投稿《自由谈》提供保障,成为日后集结出版《伪自由书》必不可少的契机。此外通过对鲁、郁、黎三人互动关系的爬梳也可以为《鲁迅日记》中一些因记载简略导致的悬念提供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鲁迅 黎烈文 《伪自由书》 《申报·自由谈》
下载PDF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呼包银榆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宋宇辰 闫昱洁 +1 位作者 薛建春 李昊东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39-45,共7页
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以该经济区中呼包鄂银榆五个能源城市为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灰色预测方法、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其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以该经济区中呼包鄂银榆五个能源城市为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灰色预测方法、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其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6-2010年,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排名为:包头>银川>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榆林;2011-2015年排名为: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榆林>银川;2016-2020年排名为: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榆林>银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 灰色预测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呼包鄂银榆经济区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配合蟾蝓保元汤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斌杰 张永奎 +3 位作者 乐涵波 刘晓光 徐桂梨 苏尔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观察蟾蝓保元汤(CYBY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化疗方案的辅助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137例NSCL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75例单纯NP方案化疗组和62例NP方案化疗合并CYBYT组,观察食欲、体重及化疗毒副反应等... 目的:观察蟾蝓保元汤(CYBY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化疗方案的辅助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137例NSCL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75例单纯NP方案化疗组和62例NP方案化疗合并CYBYT组,观察食欲、体重及化疗毒副反应等级。结果:化疗合并CYBYT组相对于单纯化疗组能有效增加体重(u=-2.12,P<0.05),但对食欲的改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u=-1.55,P>0.05)。化疗合并CYBYT组相对于单纯化疗组能有效减弱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的毒副反应(P<0.05)。结论:NSCLC患者NP方案化疗联用中药CYBYT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加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有效、低毒的辅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蟾蝓保元汤
下载PDF
对余额宝所引发法律问题的思考——基于金融创新的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黎四奇 李时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余额宝"打破了利益的平衡,对传统金融秩序格局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冲击效应。基于立场的不同,在理论界与社会界掀起了一场关于"宝宝"业务的存废之争,但激情并不能结出理性之果。在人类智识存在局限... 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余额宝"打破了利益的平衡,对传统金融秩序格局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冲击效应。基于立场的不同,在理论界与社会界掀起了一场关于"宝宝"业务的存废之争,但激情并不能结出理性之果。在人类智识存在局限的条件下,对余额宝的利弊进行利益称量、平衡与取舍,并对创新怀有适度的宽容与鼓励,才能使激烈的言论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获得公正竞赛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额宝 金融创新 规制
下载PDF
北夷“索离”国及其夫余初期王城新考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禹浪 李彦君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9,共7页
本文介绍了宾县庆华遗址及巴彦王八脖子遗址的发现经过、分布情况和文化内涵 。
关键词 北夷索离国 夫余初期王城 庆华堡寨遗址 巴彦县王八脖子遗址
下载PDF
“司马谈作史”说质疑 被引量:4
12
作者 易宁 易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5,共9页
司马谈作史,初唐时提起,之前并无此说。此后直到清代以前,学者只凭想当然,予以断定。清人方苞、俞正燮等根据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从《史记》中寻找司马谈遗文,开考证之先河。王国维根据《刺客列传》等三篇的赞中提到公孙季功、董生... 司马谈作史,初唐时提起,之前并无此说。此后直到清代以前,学者只凭想当然,予以断定。清人方苞、俞正燮等根据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从《史记》中寻找司马谈遗文,开考证之先河。王国维根据《刺客列传》等三篇的赞中提到公孙季功、董生、他广、平原君子俱与“余”有交往,而此数人行辈“远在司马迁之前”,推测文中的“余”是司马谈。以顾颉刚为代表,后世学者据此认定司马谈作史,并不断推衍,持论也更加肯定。其实,此说立论的文献依据有问题:其一,《太史公自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其中的“先人”所指并非司马谈,而是世为史官的司马氏先祖和孔子。其二,“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只能是司马氏先祖和孔子“所次旧闻”,并非司马谈作史之断限,更非《史记》著述的目标。其三,即使《刺客列传》等赞中的“余”就是司马谈,也不能证实司马谈作史,而只能说明司马迁引父语入赞,班固著《汉书》即依此例。总之,“司马谈作史”说,因文献不足征,只可存疑,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谈 司马迁 《史记》 王国维 顾颉刚
下载PDF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论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希凡 李萌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9,19,共10页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曹雪芹所塑造的奴婢群体中最少奴颜媚骨、最不乖觉或说最不守本分的女奴。但在贾宝玉心目中,她却是怡红院中最可信赖的“第一等人”。晴雯的屈枉被逐与惨死,是宝玉心中难以释怀的伤痛,为哀悼她...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曹雪芹所塑造的奴婢群体中最少奴颜媚骨、最不乖觉或说最不守本分的女奴。但在贾宝玉心目中,她却是怡红院中最可信赖的“第一等人”。晴雯的屈枉被逐与惨死,是宝玉心中难以释怀的伤痛,为哀悼她而作的《芙蓉诔》,则寄托着贾宝玉对她的深深地哀思与赞美,更抒发着对摧毁这一美丽生命的横暴之手的愤慨和谴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雯 贾宝玉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天多因诽谤生 晴有林风
下载PDF
村级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与系统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兵友 蒋广洁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主导性和稳定性关系及系统相应的投入产出情况的研究表明,只要结构合理,系统生物多样性组合的适当增加,会对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结构多样性 主导性 稳定性 农业生态系统 宝洞育村 村级 系统可持续性
下载PDF
论《隋唐演义》的基本品格及其小说史演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文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463-470,共8页
一个帝王耽溺于感情生活,无论其格调多么高尚,都会被史家视为荒淫误国,都会成为罗贯中这一类历史演义作家的批判对象;而褚人获《隋唐演义》却致力于塑造隋炀帝这样一个感情生活的楷模,并热情洋溢地予以赞美,体现的是人情小说作家的价值... 一个帝王耽溺于感情生活,无论其格调多么高尚,都会被史家视为荒淫误国,都会成为罗贯中这一类历史演义作家的批判对象;而褚人获《隋唐演义》却致力于塑造隋炀帝这样一个感情生活的楷模,并热情洋溢地予以赞美,体现的是人情小说作家的价值立场。这一事实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至少,《红楼梦》受到其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演义 长生殿 红楼梦 隋炀帝 唐明皇 贾宝玉
下载PDF
理想的超越与现实的沉沦——《红楼梦》中甄宝玉的形象价值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雪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156,共6页
《红楼梦》中的甄宝玉与贾宝玉思想个性先同后异,并最终彻底分化。小说中二者并置,互相映衬,意在表现离经叛道与回归仕途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和人生态度。甄、贾二玉性格由合而分的过程,是作者在世俗化与个性化之间徘徊游移并最终取舍的... 《红楼梦》中的甄宝玉与贾宝玉思想个性先同后异,并最终彻底分化。小说中二者并置,互相映衬,意在表现离经叛道与回归仕途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和人生态度。甄、贾二玉性格由合而分的过程,是作者在世俗化与个性化之间徘徊游移并最终取舍的过程;二玉最终的性格分裂,也流露了作者创作心理的矛盾:他虽然最终令贾宝玉选择了出世之路,但在感情上又不能全然跳脱俗世的牵绊,因此让甄宝玉从贾宝玉身上分离出来,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二者相互补充,既可以写出仕途经济对一个人的荼毒和异化,又可以突出贾宝玉最终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甄宝玉 贾宝玉 形象价值
下载PDF
两种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符蓉 江缨 张文姚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60例,服庆余救心丸每次0.7g,每日2次;乙组40例,服麝香保心丸,每次1粒,每113次.疗程14天。比较两者对心绞痛、... 目的:比较两种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60例,服庆余救心丸每次0.7g,每日2次;乙组40例,服麝香保心丸,每次1粒,每113次.疗程14天。比较两者对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及症状改善、硝酸甘汕停减率。结果:两药心绞痛缓解率分别为9O.00%及87.5O%,心电图有效率为43.33%及4O.OO%,硝酸甘油停减率达85.11%及82.61%,无显著差异,P>O.05。庆余救心丸起效较快、结论:两药均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良好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庆余救心丸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疗效
下载PDF
水石文化隐喻——《西游记》中唐僧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14-118,共5页
隐喻是根据已知的事物把握体验未知的事物,捕捉人对抽象事物感受和体验最重要的形象化手段之一。《西游记》中唐僧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水石文化隐喻内涵丰富,隐喻象征深刻。唐僧与柔性的水意象密切相关,贾宝玉与石头、通灵宝玉三位一体... 隐喻是根据已知的事物把握体验未知的事物,捕捉人对抽象事物感受和体验最重要的形象化手段之一。《西游记》中唐僧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水石文化隐喻内涵丰富,隐喻象征深刻。唐僧与柔性的水意象密切相关,贾宝玉与石头、通灵宝玉三位一体,与硬质的石玉结缘,他们虽来自不同的渊源意象,却有着同质的文化隐喻意蕴。他们都涉及到弃不弃、情不情、死不死、物非物四对对立统一的辨证命题,在此是是非非的思维模式中彰显着吴承恩与曹雪芹对生命对人生超然的理解态度、冷然释然的反思精神。水石文化隐喻为我们深入了解唐僧、宝玉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与意义开阔了视野,也为深刻理解《西游记》《红楼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唐僧 红楼梦 贾宝玉 水石文化 隐喻
下载PDF
对爱情真谛的本质诠释——论《红楼梦》宝玉黛玉的爱情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乃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没有生物学意义上天经地义的占有色彩;没有社会学意义上地义天经的功利色彩。他们所追求的是真心相许,纯情相依。这种爱情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可称之空前绝后,在古今社会生活实际中亦属理想境界。然而,这却符...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没有生物学意义上天经地义的占有色彩;没有社会学意义上地义天经的功利色彩。他们所追求的是真心相许,纯情相依。这种爱情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可称之空前绝后,在古今社会生活实际中亦属理想境界。然而,这却符合人类本性的发展方向,是对爱情真谛的本质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爱情真谛 本质诠释
下载PDF
各极其妙 双峰并立——重评宝钗与黛玉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子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4,共6页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红楼梦》中的宝黛形象 ,是“红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厚此薄彼 ,甚至势同冰炭。而近几十年间看法渐趋一致 ,褒林贬薛 ,几成定论。但笔者认为 ,评价仍欠公允。本文从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出发 ,并参...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红楼梦》中的宝黛形象 ,是“红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厚此薄彼 ,甚至势同冰炭。而近几十年间看法渐趋一致 ,褒林贬薛 ,几成定论。但笔者认为 ,评价仍欠公允。本文从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出发 ,并参照曹氏之论和前人评语 ,认为作者原意只是“如实描写 ,并无讳饰” (鲁迅语 )。书中的钗、黛堪称各极其妙 ,无所轩轾 ,所谓双峰并立 ,两水分流。这是《红楼梦》写实特色和现实主义成就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黛形象 红学 评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