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al Literature: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ulian Baojuan in the English World
1
作者 LIU Yu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3期135-140,共6页
Mulian baojuan,originating from the Sūtra of Ullambana,tells the story of Mulian rescuing his mother from hell.Rostislav Berezkin,David Johnson,and Wilt L.Idema have studied and introduced i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 Mulian baojuan,originating from the Sūtra of Ullambana,tells the story of Mulian rescuing his mother from hell.Rostislav Berezkin,David Johnson,and Wilt L.Idema have studied and introduced i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baojuan to sort out and verify its spread in the English world.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baojuan have shifted towards its performances,illustrations,and social functions.The study of baojuan has presented a new development trend by breaking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genre of text and through dynamic interactions with novels,dramas,and other forms of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ian baojuan TRANSLATION DISSEMINATION English world
下载PDF
On the Evolution of Baojuan Performances in Shanghai:A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in the Modern City(1875-1915) 被引量:1
2
作者 Rostislav Berezk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4期649-670,共22页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history of baojuan(scroll recitation)performances in Shanghai in the period 1875-1915.Scroll recitation is a type of ritualized storytelling that originated in Buddhist preaching,but that also ...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history of baojuan(scroll recitation)performances in Shanghai in the period 1875-1915.Scroll recitation is a type of ritualized storytelling that originated in Buddhist preaching,but that also included secular subjects in the later period.This study demonstrates how a traditional performative art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a developing cosmopolitan city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and how it was transformed for the new demands of urban audienc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secularization of scroll recitation through the growth of entertaining aspects of its contents and performance style in Shanghai.It makes use of newly discovered historical materials,including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f that period,which help to clarify many details of this art's evolution in the modern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ojuan(precious scrolls) STORYTELLING FOLKLORE Vernacular literature Shanghai entertainment culture
原文传递
经折装古籍科学修复初探——以《佛说当来弥勒出细宝卷》为例
3
作者 李燕 武士勋 +1 位作者 童芷珍 杨光辉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657,共12页
经折装是应用普遍且长期流行的中国传统古籍装帧形式,承载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其形制高贵古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面临书口和接缝易破损断裂、书口难折齐以及对手工操作精细化程度要求高等保护修复难题。本文以经... 经折装是应用普遍且长期流行的中国传统古籍装帧形式,承载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其形制高贵古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面临书口和接缝易破损断裂、书口难折齐以及对手工操作精细化程度要求高等保护修复难题。本文以经折装古籍《佛说当来弥勒出细宝卷》为例,系统介绍了经折装古籍科学修复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包括古籍基本信息与价值判断、保存现状评估、科学检测与分析、修复方案制定与风险评估、修复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及修复档案制作,提出了关于古籍科学修复的相关思考,以期为同行开展经折装古籍修复提供参考,为中华古籍保护与传承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说当来弥勒出细宝卷》 经折装 古籍 科学修复
下载PDF
跨文本视域下《蜜蜂记宝卷》的文本来源及演变
4
作者 张婉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蜜蜂记宝卷》改编自《蜜蜂记鼓词》,不仅开卷偈改写自鼓词开篇,白文和唱词也大多因袭鼓词,同时宝卷还多将鼓词的回目化为七言唱词的结尾句,不过部分回目的插入生硬突兀,给宝卷留下了明显的刻板因袭鼓词之迹。但改编后的宝卷从形式到... 《蜜蜂记宝卷》改编自《蜜蜂记鼓词》,不仅开卷偈改写自鼓词开篇,白文和唱词也大多因袭鼓词,同时宝卷还多将鼓词的回目化为七言唱词的结尾句,不过部分回目的插入生硬突兀,给宝卷留下了明显的刻板因袭鼓词之迹。但改编后的宝卷从形式到主题仍然表现出自身的某些文体特色。宝卷的教化之旨和劝善意义更为突出,而娱乐性则略逊色于鼓词,这和它们自身的体裁及功能区别有重要关联。后期商业化出版的惜阴书局本《蜜蜂记宝卷》,作为充当阅读文本的“拟宝卷”,更是需要考虑经济因素。这些造成了它们对同一故事的叙写差异,表现在情节取舍、语言铺排等方面的不同喜好和选择。究其根源,则是社会变迁引起了信仰、教化、娱乐方式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记宝卷》 改编 《蜜蜂记鼓词》
下载PDF
常熟师娘宝卷叙事的身份建构
5
作者 陈姵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江苏常熟民间地区流传至少二十八种与当地巫性人士“师娘”紧密相关的“师娘宝卷”。师娘为了改善其巫性身份在大众眼中的负面观感,通过“显性身份建构”或“隐性身份建构”的方式将正面形象寄于宝卷内容中。其中,“助人”又是师娘宝卷... 江苏常熟民间地区流传至少二十八种与当地巫性人士“师娘”紧密相关的“师娘宝卷”。师娘为了改善其巫性身份在大众眼中的负面观感,通过“显性身份建构”或“隐性身份建构”的方式将正面形象寄于宝卷内容中。其中,“助人”又是师娘宝卷最常见的故事母题。这充分显示师娘撰造此类宝卷的核心目的是消泯世人对其巫性身份的负面印象,强调其济世救人特质。同时,这些现象也间接说明民间宝卷除了发挥教化作用之外,还有其他更为实际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娘宝卷 师娘 叙事建构
下载PDF
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
6
作者 钱秀琴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河西宝卷是植根于河西民间的口头说唱艺术,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河西宝卷赖以生存的信仰基础逐渐消失,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再加上其表演方式的滞后性,听众关注度和认知度急剧下降,... 河西宝卷是植根于河西民间的口头说唱艺术,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河西宝卷赖以生存的信仰基础逐渐消失,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再加上其表演方式的滞后性,听众关注度和认知度急剧下降,河西宝卷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传承困境。建立数据库,实现原生态保护与信息共享;创新保护传承理念,实现活态传承;借助文旅融合,扩大河西宝卷影响力,促进其传承发展,都是实现河西宝卷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神圣与凡俗之间:跨文本视域下妙善故事宝卷的审美与情感
7
作者 张婉霜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妙善故事宝卷是明清时期观音崇拜的经典,均以公主非凡的出身、崇高的品格与境界、艰难的成道过程等内容彰显出妙善故事非凡崇高的神圣色彩。但从早期的《香山宝卷》到在其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再到靖江的《香山观世音... 妙善故事宝卷是明清时期观音崇拜的经典,均以公主非凡的出身、崇高的品格与境界、艰难的成道过程等内容彰显出妙善故事非凡崇高的神圣色彩。但从早期的《香山宝卷》到在其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再到靖江的《香山观世音宝卷》,妙善故事凡俗色彩的增加也历历可见,如佛教教义逐渐淡化、家庭关系日益复杂、世俗性考验愈发富有生活气息等,尤其是与孝道相联系的亲情因素展现出浓郁的世俗人情味。这种出入于圣俗之间的审美情感特质是宝卷的重要特色,既离不开时代因素的影响,亦体现出宝卷编者对民间大众审美心理的深入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 凡俗 妙善故事宝卷 审美与情感
下载PDF
小说“入冥”母题在宝卷中的承续与蜕变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灵 孙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68,共8页
小说中的"入冥"母题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是中土传统冥界观与佛教地狱观相融合而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明代中叶以后,在民间广泛传播的宝卷中,"入冥"母题演化成更为丰富的"游地狱"情节,在延续小说"入... 小说中的"入冥"母题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是中土传统冥界观与佛教地狱观相融合而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明代中叶以后,在民间广泛传播的宝卷中,"入冥"母题演化成更为丰富的"游地狱"情节,在延续小说"入冥"故事的同时,在题材内容上更加繁复化,在叙事结构上更加程式化,在创作主旨上更加单一化,从而通过突出地狱的威慑作用以达到其劝道行善的宗教目的。同时,"入冥"母题在小说与宝卷中的不同形态,反映了地狱信仰由知识阶层到普通大众的自上而下的传播路径,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民间信仰生成的历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入冥”母题 宝卷 承续 蜕变
下载PDF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被引量:24
9
作者 车锡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宝卷至今仍在个别地区的农村及某些民间教团中流传。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中国宝卷研究的情况,除了对宝卷的渊源、形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研究外,主要是作为俗文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艺的宝卷研究。
关键词 中国 宝卷 宣卷 回顾 渊源 成因 分类 发展 宝卷研究 俗文学 民俗文艺
下载PDF
日本研究中国宝卷的进程与启迪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安梅 董国炎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99,共6页
中国宝卷研究作为说唱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日本学者在郑振铎先生发表《佛曲叙录》之后,开始重视中国宝卷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本文从"日本二战前后的宝卷搜集、整理和研究""八九... 中国宝卷研究作为说唱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日本学者在郑振铎先生发表《佛曲叙录》之后,开始重视中国宝卷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本文从"日本二战前后的宝卷搜集、整理和研究""八九十年代日本对中国宝卷的调查、研究与整理"和"当今日本的中国宝卷整理和研究"三个方面对日本研究中国宝卷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给国内的宝卷研究新的启示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宝卷 日本 启迪
下载PDF
河西宝卷学科属性之辩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文仁 石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河西宝卷是敦煌俗文学的分支,变文的嫡系子孙。当前,河西宝卷的研究者们从我国民间文学的角度,以敦煌俗文学为母项,敦煌变文为子项,河西宝卷为次子项(或分支),将河西宝卷的学科属性界定在了"敦煌俗文学"的范畴。本文认为,河... 河西宝卷是敦煌俗文学的分支,变文的嫡系子孙。当前,河西宝卷的研究者们从我国民间文学的角度,以敦煌俗文学为母项,敦煌变文为子项,河西宝卷为次子项(或分支),将河西宝卷的学科属性界定在了"敦煌俗文学"的范畴。本文认为,河西宝卷确源于敦煌俗文学,但本质上应是植根于河西民间的说唱曲艺,是我国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本文之前,学界关于河西宝卷是"敦煌俗文学"的学科属性的界定,明显反映了对河西宝卷说唱形式和曲艺艺术的认识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敦煌俗文学 学科属性 说唱 曲艺
下载PDF
《如意宝卷》解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重要发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濮文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2,共6页
天地门教是清代民间宗教中的著名教派,自清初创立以来,一直在乡村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意宝卷》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天地门教也曾以“宝卷”形式宣讲自己的教义思想,而且对于深化清代民间宗教史研... 天地门教是清代民间宗教中的著名教派,自清初创立以来,一直在乡村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意宝卷》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天地门教也曾以“宝卷”形式宣讲自己的教义思想,而且对于深化清代民间宗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宝卷》 董四海 天地门教 民间宗教 清代
下载PDF
郭实猎的《香山宝卷》译介评析--兼论中国宝卷西传的起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伟 施晔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1期182-189,207,共9页
德国传教士郭实猎1833年向西方译介的《香山故事》是他翻译的第一部中国叙事文学作品。韩南认为郭氏所译为《香山宝卷》,但他并未言明考证过程和翻译底本。笔者通过对郭氏译文的细读和比照,确定其翻译底本与同治杭州慧空经房《香山宝卷... 德国传教士郭实猎1833年向西方译介的《香山故事》是他翻译的第一部中国叙事文学作品。韩南认为郭氏所译为《香山宝卷》,但他并未言明考证过程和翻译底本。笔者通过对郭氏译文的细读和比照,确定其翻译底本与同治杭州慧空经房《香山宝卷》相符,并以此为本对他的宝卷翻译特点及影响进行评述。郭实猎的传教士身份、中文水平及其对中国文学、文化传统认知不足等因素使其宝卷译文充斥着删节与误读,制约了他随后的中国叙事文学译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宝卷 韩南 郭实猎 《香山宝卷》 中国叙事文学
下载PDF
从宝卷到善书——湖北汉川善书的特质与魅力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守华 《文化遗产》 2007年第1期80-85,共6页
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保护名录的汉川善书是源自唐代"俗讲"、明清"宝卷",兼融宗教性与世俗性于一体的民间说唱文艺。中国宝卷在清代城乡曾盛极一时,辛亥革命后即迅速走向消亡。而在湖北汉川一带由于当... 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保护名录的汉川善书是源自唐代"俗讲"、明清"宝卷",兼融宗教性与世俗性于一体的民间说唱文艺。中国宝卷在清代城乡曾盛极一时,辛亥革命后即迅速走向消亡。而在湖北汉川一带由于当地艺人的坚持和地方文化部门的重视,善书这种饱含深厚文化传统的说唱艺术,既保持它原有特色,又在内容与表演形式上予以改进,从而在当地城乡文化生活中至今仍保持着活跃态势,因而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卷 宣讲 汉川善书
下载PDF
“八仙”故事的民间化重构——基于宝卷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灵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八仙"故事在中国流传广泛,在文学、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宝卷编写者们在借助其已有影响力的基础上,对"八仙"故事在宗教主题的世俗化处理、民俗物象和民间百艺的多样化呈现,以及脱离叙事功能的符号化... "八仙"故事在中国流传广泛,在文学、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宝卷编写者们在借助其已有影响力的基础上,对"八仙"故事在宗教主题的世俗化处理、民俗物象和民间百艺的多样化呈现,以及脱离叙事功能的符号化演绎等方面进行重构,形成了一种融合文人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八仙"故事体系,呈现出其在民间说唱领域的独特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仙”故事 宝卷 民间化
下载PDF
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亚棋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8-93,共6页
河西宝卷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蕴含着民族精神和道德传统,具有重要的文化继承和学术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现代科技和大众媒体的日益发展,河西宝卷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濒临消失。为了进一步推动河西宝卷的保护和传承,文章首先概述... 河西宝卷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蕴含着民族精神和道德传统,具有重要的文化继承和学术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现代科技和大众媒体的日益发展,河西宝卷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濒临消失。为了进一步推动河西宝卷的保护和传承,文章首先概述了河西宝卷蕴含的优秀文化传统,其次分析了河西宝卷的历史渊源、主要类型及保护与传承价值。最后总结了河西宝卷具体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即可以通过全面搜集整理文本、加大研究力度、利用现代媒体、传承人的培养和加大宣传的方法,唤起人们保护河西宝卷的意识,以实现河西宝卷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清末民国文益书局石印宝卷始末 被引量:4
17
作者 尚丽新 张一帆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9-58,共10页
文益书局是清末民国时期石印宝卷的开创者和龙头老大。从1909年到20世纪30年代,它大约石印了近80部宝卷。文益书局通过保护版权,广告推销,聘请名家题签、插图和校对等营销手段,成功地将宝卷刊印推入到近代化的出版业中。从来源上说,文... 文益书局是清末民国时期石印宝卷的开创者和龙头老大。从1909年到20世纪30年代,它大约石印了近80部宝卷。文益书局通过保护版权,广告推销,聘请名家题签、插图和校对等营销手段,成功地将宝卷刊印推入到近代化的出版业中。从来源上说,文益书局石印本宝卷中只有5种新编宝卷,约三分之一源自经房本、善书局本宝卷,其余的都是整理民间流行的抄本宝卷而来。这些卷本或是最经典的,或是最流行的,或是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由此可见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消费,是在尊重宝卷特殊性的前提之下来实现商业价值的。文益书局石印宝卷使得世俗故事为主的案头本宝卷大量产生,客观上在向通俗文学方向靠拢,半自觉地汇入到近现代的都市通俗文艺之中。总之,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吴语区宝卷城市化、商业化、娱乐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卷 石印本 文益书局 经房 善书局
下载PDF
从小说到宝卷:小南一郎的俗文学研究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永平 范夏苇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44-53,共10页
日本汉学家小南一郎作为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其中文版著作《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唐代传奇小说论》在国内颇具影响力。近年来,小南先生转向宝卷研究,就内在动因而言,小南先生长期从事神话历史、古... 日本汉学家小南一郎作为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其中文版著作《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唐代传奇小说论》在国内颇具影响力。近年来,小南先生转向宝卷研究,就内在动因而言,小南先生长期从事神话历史、古小说、民间风俗的研究,且宝卷大多取材于此,所以向宝卷研究方向的转移是顺理成章之事,加之受到中日两位宝卷学者车锡伦和泽田瑞穗的外在影响,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研究风格。同时,在坚持以乾嘉考据学精神为研究态度之外,以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为方法论,注重中国宝卷在现当代的传承、流布和存续等问题。以日本汉学史为框架,深度解析小南先生宝卷研究的路径,有助于揭示在跨文化语境中,日本汉学家薪火相传的学术特质和思想内涵,深化日本汉学研究,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宝卷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学派 古小说 宝卷 日本汉学家 小南一郎
下载PDF
敦煌《五更转》与河西宝卷《哭五更》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69-74,共6页
敦煌写卷中的歌辞《五更转》与河西宝卷中的《哭五更》,流传在同一地域,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因此厘清二者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源流关系,并对其形式和表现主题的异同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五更转》 《哭五更》 河西宝卷
下载PDF
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河西宝卷的渊源与发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贵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也是念卷的底本。河西宝卷继承了敦煌变文内容以及散韵相间、有说有唱的说唱传统,又袭取了佛教忏法、科仪的宣讲仪式和唱词结构,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发展。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也是念卷的底本。河西宝卷继承了敦煌变文内容以及散韵相间、有说有唱的说唱传统,又袭取了佛教忏法、科仪的宣讲仪式和唱词结构,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发展。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表演场域从佛教寺院转移到民众家庭,讲唱主体从佛教僧侣更替为普通俗众,宣讲仪式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唱词结构从简单的一段式演变为复杂的四段式又简化为三段式、两段式、一段式。从敦煌变文发展到河西宝卷,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变异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河西宝卷 渊源 发展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