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stry,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es of S-type granite in the Baoshan block, constraints on the age and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
1
作者 Jianjun Zhang Chuanlong Mou +3 位作者 Chendong Liu Yong Zhang Ting Chen Hualiang Li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0-58,共19页
Geochemistry,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e data for the Early Paleozoic granites in the Baoshan Block reveal the Early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 The samples are high-K, calcalkali... Geochemistry,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e data for the Early Paleozoic granites in the Baoshan Block reveal the Early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 The samples are high-K, calcalkaline, strongly peraluminous rocks with A/CNK values of 1.37–1.46, are enriched in SiO2, K2O, and Rb, and are depleted in Nb, P, Ti, Eu, an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which indicates the crystallization fractionation of the granitic magma. Zircon U–Pb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y formed in ca. 480 Ma. The Nansa granites have εHf(t) values ranging from-16.04 to 4.36 with corresponding TC DMages of 2.10–0.81 Ga, which suggests the magmas deriv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ancient metasedimentary with minor involvement of mantle-derived components. A synthesis of data for the Early Paleozoic igneous rocks in the Baoshan block and adjacent(Tengchong,Qiangtang, Sibumasu, Himalaya, etc.) blocks indicates that these blocks were all aligned along the proto-Tethyan margin of East Gondwana in the Early Paleozoic. The Early Paleozoic S-type granites from Nansa were generated in a high-temperature and low-pressure(HTLP)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which resulted from Andean-type orogeny instead of the final assembly of Gondwana or crustal extension in a non-arc environment. In certain places, an expanding environment may exist in opposition to the tectonic backdrop of the lithosphere’s thickening and shortening, leading the crust to melt and decompress,mantle-derived materials to mix, and a small quantity of peraluminous granite to eme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oshan block Early Paleozoic GRANITE GEOCHEMISTRY ZIRCON GEOCHRONOLOGY Hf isotope
下载PDF
Zircon SHRIMP U-Pb geochronology,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upper Eocene Shuangmaidi peraluminous granite in Baoshan Block,Western Yunnan Terrain,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HUANG JingNing CHEN YongQing +3 位作者 ZHAI XiaoMing LU YingXiang XIE YongFu CHENG ZhiZ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7期982-997,共16页
The Baoshan Block is tectonically 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Sibumasu plate.Granitic magmatism within the Baoshan Block has been considered weakly active due mainly to very limited exposures during the Himal... The Baoshan Block is tectonically 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Sibumasu plate.Granitic magmatism within the Baoshan Block has been considered weakly active due mainly to very limited exposures during the Himalaya orogenic episode.The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n the buried Shuangmaidi granite has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he Cenozoic granitoids in the Baoshan Block.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1) It is medium-to coarse-grained two mica phyric granite,characterized by high SiO 2 (73.55%-77.16%) and low CaO (0.34%-1.38%) contents,with a total alkalis (K 2 O+Na 2 O) of 5.22%-8.03%,K 2 O/Na 2 O ratios of 0.24-1.79,and total rare earth elements (ΣREE) of the granite between 85 and 125 ppb.All samples are enriched in light REE and exhibit medium negative Eu anomalies;and they show pronounced negative anomalies in Ba,Sr,Ti,and Nb but 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lies in K,Rb,U,Th,and Pb on mantle-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patterns,indicating typi-cally peraluminous to strongly peraluminous S-type granite.(2) The zircon SHRIMP U-Pb ages of the granite are 36.27±0.48 Ma for the samples from ZK7-1 and 35.78±0.49 Ma for those from ZK0-1,respectively.The similar zircon ages from these two drill cores may suggest that the granite samples come from the same buried pluton.(3) 206 Pb/204 Pb values of the granite vary from 20.115 to 25.359,207 Pb/204 Pb from 15.776 to 16.160,and 208 Pb/204 Pb from 39.236 to 41.285,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active lead anomaly of the upper crust.The (87 Sr/86 Sr) i values calculated on the average age of the two-mica orthoclase granite (36 Ma) range from 0.72524 to 0.77503 and ε Nd (t) values vary from 10.9 to 11.7.These data,along with the depleted-mantle Nd modal ages of 1.73-1.80 Ga,imply that the granites might have form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Precambrian crystal basements.(4) On the Hf-Rb-Ta diagram,almost all the samples fall within the field of post-collision tectonic setting.The CaO/Na 2 O and Al 2 O 3/TiO 2 ratios suggest that the granitic magma may have form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clay-rich crustal materials with a pos-sibl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about 900°C and a possibl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775-795°C.(5) During the post-collision of the Himalaya orogen,with the southeastward extrusion of the Indochina continent resulting from the continuous northward indentation of the India continent into the Asia,the Gaoligong Fault,as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Indochina continent,moved in the dextral strike-slip on a large scale to trigger partial melting of the thickened crust,and the peraluminous granitic magma from which the Shuangmaidi two-mica orthoclase granite derived was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SHRIMP 锆石年龄 云南西部 Pb值 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西南部 宝山
原文传递
原特提斯洋在滇西南地区的俯冲记录:来自保山地块奥陶纪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Hf-Nd同位素的支持
3
作者 王晨 刘正宏 +5 位作者 李刚 刘俊来 李文庆 班丁 张诺 玄雨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2-1162,共21页
中国西南地区在早古生代期间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该地区保存有早古生代岩浆岩记录,它们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滇西南地区保山地块平达乡附近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学、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 中国西南地区在早古生代期间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该地区保存有早古生代岩浆岩记录,它们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滇西南地区保山地块平达乡附近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学、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和磷灰石Nd同位素组成,以探讨保山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性质以及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通过对保山地块平达花岗岩中岩浆锆石开展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花岗岩形成于465.9~454.9Ma,是中-晚奥陶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平达岩体主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石英和碱性长石(条纹长石和正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和白云母。本文报道的花岗岩样品显示出高的SiO_(2)(72.16%~76.87%)和Al_(2)O_(3)(12.50%~14.36%)含量,低的MgO(0.12%~0.64%)、Mg#(20.9~35.9)、Cr和Ni含量以及较高的Rb/Sr和Rb/Ba比值;结合花岗岩较高的A/CNK值(1.06~1.45),显示弱过铝质至强过铝质的特征,表明其属于S型花岗岩。此外,平达岩体二长花岗岩样品具有低的Al_(2)O_(3)/TiO_(2)比值和变化的CaO/Na_(2)O、Rb/Sr、Rb/Ba比值,表明其岩浆源区包含泥质岩石和砂质岩石,显示混合源区的特征。结合滇西南早古生代二长花岗岩变化较大的锆石εHf(t)值(-11.10~-4.05)、磷灰石εNd(t)值(-8.76~-6.96)和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2140~1704Ma),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为古元古代地壳中泥质岩石和砂质岩石混合源区。综合滇西南地区广泛发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以及同时期的蛇绿混杂岩记录,本文认为保山地块早古生代S型花岗岩是地壳沉积组分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西向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花岗岩 原特提斯洋 保山地块 岩石成因 S型花岗岩 西向俯冲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块铁厂中新世花岗岩成因与构造意义
4
作者 叶雅琪 孙祥 +3 位作者 司晓博 苗珂 郑明俊 梁晓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0-1886,共17页
滇西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岩是理解印度-欧亚板块斜向碰撞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动力学背景的窗口。本文对保山地块铁厂地区中新世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二云... 滇西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岩是理解印度-欧亚板块斜向碰撞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动力学背景的窗口。本文对保山地块铁厂地区中新世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1±0.1Ma和16.9±0.2Ma,反映岩浆岩形成于中新世。两类花岗岩具有高硅(SiO 2=73.7%~74.2%),富钾(K 2O=6.3%~6.7%,K 2O/Na 2O>1),且相对高碱(K 2O+Na 2O=8.8%~9.3%)的特征,属钾玄岩系列,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两类花岗岩的CaO/Na 2O比值介于0.25~0.39,具有低Sr(56×10^(-6)~79×10^(-6))、低Ba(155×10^(-6)~211×10^(-6))、高Rb/Sr比值(4.6~6.2)特征。二云母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为-12.1~-1.5。这些特征表明铁厂中新世花岗岩是变泥质岩脱水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同时代西南三江地区崇山剪切带淡色花岗岩和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对比分析,表明铁厂中新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保山地块
下载PDF
滇西阿面根铅锌矿床成因研究——硫、铅同位素和闪锌矿微量元素证据
5
作者 张传昱 沙建泽 +6 位作者 苏肖宇 李婉婷 罗建宏 朱悦彰 吴清华 陈曹军 明添学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51,共15页
保山地块南部的芦子园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铁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之一,阿面根铅锌矿床是该区近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但目前研究程度低,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不明。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通过阿面根矿床的金属硫... 保山地块南部的芦子园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铁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之一,阿面根铅锌矿床是该区近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但目前研究程度低,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不明。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通过阿面根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探讨矿质来源,利用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判定矿床成因。结果显示,阿面根矿床硫化物的δ~(34)SV-CDT值(9.44‰~12.16‰)介于壳源花岗岩硫与围岩地层同期海水硫之间,显示出二者混合特征;铅主要来自上地壳;闪锌矿以富集Fe、Mn、Co、Cu、Cd而贫Ga、Ge、As、Sn、Cr、Ni为特征,其中Fe、Cd、Mn、Co、Ag、Sb、Ga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产出,Cu则以类质同象和矿物包裹体的形式同时进入闪锌矿晶格中,可能存在Zn^(2+)↔Fe^(2+)、Zn^(2+)↔Cd^(2+)、2Zn^(2+)↔Ag^(+)+Sb^(3+)等方式的替代关系;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VMS型、MVT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中的闪锌矿明显不同,其Cd/Fe(0.02~0.04,均值0.03)、Co/Ni(15~1 019,均值1 275)和Ga/In(0.11~1.10,均值0.31)比值特征和较低的Ge元素含量均表明闪锌矿形成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综上证据,本文认为阿面根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隐伏中酸性侵入岩,有少量地层围岩物质加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阿面根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微量元素 闪锌矿 硫、铅同位素 阿面根 保山地块 滇西
下载PDF
滇西水头山岩浆热液铅锌矿床:来自REE和C-O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俞宏 甘甜 +3 位作者 管申进 赵剑星 孔志岗 邓明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836,共19页
【研究目的】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保山地块南部的水头山矿床,是镇康矿集区内新近勘查突破的又一典型的低温热液型Pb-Zn矿床,由于矿区内未出露岩浆岩,矿床成因存在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厘定该矿床成因... 【研究目的】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保山地块南部的水头山矿床,是镇康矿集区内新近勘查突破的又一典型的低温热液型Pb-Zn矿床,由于矿区内未出露岩浆岩,矿床成因存在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厘定该矿床成因类型。【研究方法】在详细划分该矿床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的基础上,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该矿床岩(矿)石和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分析,对赋矿围岩碳酸盐岩、大理岩及不同期次的方解石开展了C-O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研究,并与毗邻的芦子园超大型铅锌铁多金属矿床进行综合对比,探讨水头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特征,揭示矿床的成矿机理。【研究结果】该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成矿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阶段Ⅰ(黄铁矿-黄铜矿-方解石阶段)、阶段Ⅱ(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阶段)和阶段Ⅲ(黄铜矿-方解石阶段)。稀土元素及C-O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表明,水头山矿床各成矿阶段单矿物、矿石Y/Ho值显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通过对该矿床单矿物、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保山地块内燕山期的柯街、志本山花岗岩体的稀土配分模式分析对比,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中的REE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δ^(13)CV-PDB-δ^(18)O_(V-SMOW)图解显示其成矿流体也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前期成矿热液运移中有沉积岩的混染,后期可能受低温蚀变作用与大气降水的影响。【结论】水头山矿床无论是成矿物质还是成矿流体来源均与矿区深部的岩浆热液密切相关,且与毗邻的芦子园超大型Pb-Zn-Fe多金属矿床具有同源性,是与深部中酸性岩浆热液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ZN矿床 稀土元素 C-O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矿产勘查工程 水头山 保山地块 云南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块下古生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对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约束
7
作者 高煜 李刚 +4 位作者 刘正宏 刘俊来 王晨 徐仲元 王长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1-937,共17页
滇西保山地块是东特提斯构造域的主要微陆块之一,但对其物源和古地理位置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保山地块西缘早古生代地层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来约束其物源及古地理位置,并进一步探讨原特提斯洋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保山地块西... 滇西保山地块是东特提斯构造域的主要微陆块之一,但对其物源和古地理位置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保山地块西缘早古生代地层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来约束其物源及古地理位置,并进一步探讨原特提斯洋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保山地块西缘早古生代地层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模式,主年龄峰期为-0.95Ga、次级年龄峰期为-1.2Ga和-2.5Ga。寒武系公养河群最小锆石年龄为526Ma,结合其上部年龄为499.2Ma的火山岩夹层,约束其沉积时代为早寒武世早期。对比保山地块不同区域早古生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它们都具有相似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和年龄峰值。-0.95Ga主年龄峰期和-2.5Ga的次级年龄峰期指示保山地块早古生代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印度大陆,而-1.2Ga的次级年龄峰期表明有部分沉积物来自于西澳大利亚,其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位于印度和西澳大利亚之间。结合沉积学证据及滇西地区广泛发育的早古生代岩浆作用,本文认为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北缘为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特提斯洋 活动大陆边缘 保山地块 碎屑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意义 被引量:61
8
作者 董美玲 董国臣 +5 位作者 莫宣学 朱弟成 聂飞 谢许峰 王霞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53-1464,共12页
位于滇西特提斯构造带保山地块的平河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其次有少量的花岗闪长岩。4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变化于480~486Ma,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位于早奥陶世。平河花岗岩类的K2O/Na2O值大于1,铝饱和指数(A/CNK)为1... 位于滇西特提斯构造带保山地块的平河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其次有少量的花岗闪长岩。4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变化于480~486Ma,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位于早奥陶世。平河花岗岩类的K2O/Na2O值大于1,铝饱和指数(A/CNK)为1.07~1.1,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4.33~7.05],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5~0.48)。4件样品58个测点的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主要集中于-12.4~-3.0之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集中于2.2~1.7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平河花岗岩类为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如砂屑岩)的重熔,并不同程度地混入了幔源物质。平河花岗岩类与出露于中部拉萨地体的变质酸性火山岩存在可比性,可能代表了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原特提斯边缘岩浆弧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花岗岩类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保山地块 滇西
下载PDF
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成矿年龄及动力学背景分析 被引量:75
9
作者 陶琰 胡瑞忠 +3 位作者 朱飞霖 马言胜 叶霖 程增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60-1772,共13页
保山地块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了铁铜铅锌银汞锡稀有金属的热液矿床,核桃坪铅锌矿为保山地块中一个重要的典型矿床,矿床赋存在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中,矿化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富铜矿体、矽卡岩型磁铁矿体和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体,... 保山地块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了铁铜铅锌银汞锡稀有金属的热液矿床,核桃坪铅锌矿为保山地块中一个重要的典型矿床,矿床赋存在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中,矿化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富铜矿体、矽卡岩型磁铁矿体和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体,估计铅锌储量大于100万吨、潜在铜资源量大于100万吨。矿区有矽卡岩及大量辉绿岩脉出露,外围有多期花岗岩岩体、岩株产出。经人工分选出核桃坪铅锌矿矿石中的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及与矿石矿物密切共生的纯净石英共10件单矿物样品,采用Rb-Sr同位素定年分析,获得等时线年龄116.1±3.9Ma、矿石硫化物锶同位素组成初值0.71185。同时,我们对保山地块内部出露的志本山花岗岩体和柯街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志本山花岗岩、柯街花岗岩均为高钾过铝质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析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126.7±1.6Ma和93±13Ma。同位素年龄测定的结果揭示成矿作用与地块内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时期一致,并与中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的闭合时代大致相当。志本山、柯街花岗岩锆石的εHf(i)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8和-0.7~-4,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值分别在1.5Ga和1.3Ga左右,指示岩浆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深熔作用,与俯冲作用无关。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表明其与变质杂砂岩熔出的熔体相当,分析认为岩浆源区为中、下地壳变质杂砂岩,岩浆活动形成于碰撞造山带后造山的拉张构造背景,地壳缩短加厚基础上的剪切拉张导致地壳发生深熔作用。地壳深熔成因的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圈伸展有关的辉绿岩、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矿床构成了保山地块早白垩世成矿作用中相关联的地质体组合、是中特提斯怒江洋闭合过程中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核桃坪铅锌矿为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成矿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地块 核桃坪铅锌矿 燕山晚期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块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10
作者 董美玲 董国臣 +5 位作者 莫宣学 朱弟成 聂飞 于峻川 王鹏 罗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01-3913,共13页
保山地块上的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以蚌渺岩体和桦桃林岩体为代表,蚌渺岩体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83~85Ma,桦桃林岩体为二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60~66 Ma,表明该地区在晚白垩世和古新世发生了两次不同的岩... 保山地块上的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以蚌渺岩体和桦桃林岩体为代表,蚌渺岩体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83~85Ma,桦桃林岩体为二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60~66 Ma,表明该地区在晚白垩世和古新世发生了两次不同的岩浆作用。蚌渺岩体和桦桃林岩体都以全碱含量高为特征,K2O/Na2O>1,桦桃林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蚌渺岩体更加倾向于钾玄岩系列。它们的铝饱和指数A/CNK的值均大于1.1,属铝过饱和系列。这两个岩体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蚌渺岩体较桦桃林岩体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5.2~67.2],而桦桃林岩体较蚌渺岩体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7~0.35)。2个岩体中3件样品41个测点的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15.8^-1.1),蚌渺岩体和桦桃林岩体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分别集中于2.0~1.2Ga和2.0~1.5Ga。全岩锆饱和温度蚌渺高于桦桃林,说明这两个岩体源区岩石的熔融程度不同。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中-新生代花岗岩类为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重熔,并不同程度地混入了幔源物质。保山地块、腾冲地块和拉萨地体在中-新生代存在几乎同期的岩浆活动,但保山地块与拉萨地体由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不同,不存在对比性,而与腾冲地块存在共同点。保山地块与腾冲地块上的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新特提斯洋的闭合和印欧大陆的碰撞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花岗岩类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保山地块 滇西
下载PDF
云南保山西邑铅锌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聂飞 董国臣 +5 位作者 莫宣学 赵志丹 王鹏 崔子良 范文玉 刘书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7-1334,共8页
西邑铅锌矿位于保山地块中北部,矿体定位受下石炭统香山组地层和矿区断裂控制,具有层控特征。硫同位素研究表明,西邑铅锌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的区间为-2.4‰^+2.3‰,它们与地层中的重晶石的δ34S的值相差约15‰。分析表明,西邑铅锌矿... 西邑铅锌矿位于保山地块中北部,矿体定位受下石炭统香山组地层和矿区断裂控制,具有层控特征。硫同位素研究表明,西邑铅锌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的区间为-2.4‰^+2.3‰,它们与地层中的重晶石的δ34S的值相差约15‰。分析表明,西邑铅锌矿床的硫化物的硫源主要来自地层中的重晶石,它们通过有机质的热分解反应还原为沉淀硫化物所必需的低价硫。矿石铅的铅同位素为206Pb/204Pb=18.547~19.044,207Pb/204Pb=15.608~15.661,208Pb/204Pb=38.541~38.880,显示铀铅富集、钍铅微弱亏损;矿石铅μ值介于于9.46~9.53之间,ω值的范围为35.48~36.79,显示铅源的物质成熟度高,具有上地壳或沉积物的特点。无论是矿床地质特征、还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夹杂沉积硫酸盐的碳酸盐(含生物碎屑)沉积建造是最为理想的物源,矿床类型为沉积-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邑铅锌矿床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保山地块
下载PDF
保山地块北部晚白垩世岩浆岩成因及其构造指示: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9
12
作者 禹丽 李龚健 +1 位作者 王庆飞 刘学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09-2724,共16页
滇西保山地块晚白垩世-古近纪岩浆活动代表了新特提斯演化阶段的一次重要岩浆事件,其岩浆岩成因、源区属性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尚不明确。本文对出露于保山地块北部漕涧地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 滇西保山地块晚白垩世-古近纪岩浆活动代表了新特提斯演化阶段的一次重要岩浆事件,其岩浆岩成因、源区属性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尚不明确。本文对出露于保山地块北部漕涧地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2件样品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73.32±0.19Ma(MSWD=0.68)和73.44±0.20Ma(MSWD=1.3)。岩体具有高硅(SiO2=73.76%~74.74%)、富碱(K2O+Na2O=8.14%~8.62%)、过铝质(A/CNK=1.15~1.23)特征,在SiO2-K2O岩石判别图解上属钾玄岩系列;明显富集Rb、U及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相对亏损Nb、Ta及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强烈的轻重稀土分馏(LREE/HREE=8.5~15.1),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9~0.43)特征。锆石εHf(t)值十分集中(-5.0^-3.5),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C DM为1352~1496Ma。这些地化特征和Hf同位素组成综合表明槽涧岩体属于晚白垩世S型花岗岩,其可能来源于保山地块中元古代地壳基底的深熔作用,物质来源为富黏土的泥质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样品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域。综合研究表明,保山地块发育有85~83Ma、~73Ma和66~60Ma三期过铝质花岗岩类,预示该地区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存在持续的地壳伸展减压作用。基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本文提出了如下岩浆岩形成构造演化过程:(1)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的闭合导致保山地块西侧地壳增厚;(2)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板片北东向俯冲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海沟回撤作用,导致先存加厚地壳发生减压熔融,岩浆上侵形成漕涧岩体。综合对比西藏冈底斯岩浆带和腾冲地块同一时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表明保山地块基底属性明显不同于腾冲地块和拉萨地块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槽涧岩体 保山地块
下载PDF
保山地块漕涧花岗伟晶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禹丽 王庆飞 +1 位作者 李龚健 高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81-3296,共16页
本文对出露于保山地块北部漕涧地区的花岗伟晶岩脉进行了全岩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旨于揭示与紧邻的漕涧花岗岩体间的成因关系及其形成环境。伟晶岩样品表现出高硅(Si O2=73.02%~75.35%)、富碱(K2O+Na2O=9.1... 本文对出露于保山地块北部漕涧地区的花岗伟晶岩脉进行了全岩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旨于揭示与紧邻的漕涧花岗岩体间的成因关系及其形成环境。伟晶岩样品表现出高硅(Si O2=73.02%~75.35%)、富碱(K2O+Na2O=9.10%~10.79%)、过铝质(A/CNK=1.05~1.13)特征,在Si O2-K2O岩石判别图解上属钾玄岩系列;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上,花岗伟晶岩显示清晰的Rb、U、Ta和Pb正异常,Ba、Sr、Ti、Th和Nb负异常;稀土元素含量很低,总量3.99×10-6~17.29×1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δEu=2.92~14.7)。锆石形态学与原位稀土元素组成显示:锆石颗粒粗大(颗粒长约150~400μm),阴极发光强度较弱,内部为海绵状结构,边部发育韵律环带;锆石Th/U比值低,主要介于0.004~0.009,重稀土元素富集。通过图解(Sm/La)N-La和Ce/Ce*-(Sm/La)N,判断锆石具有岩浆锆石与热液锆石过渡的特征。2件样品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变化于85~54Ma,测点位于锆石边部韵律环带发育的微区所得出的谐和年龄分别为73.44±1.0Ma(MSWD=1.03)和67.12±1.60Ma(MSWD=4.2);其余测点的谐和年龄为61~57Ma。花岗伟晶岩脉中锆石εHf(t)值分布范围为-10.1^-4.7(集中于-6.7^-5.7),分布较为集中,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C DM为1260~1565Ma(集中于1310~1360Ma)。这些地化特征综合表明漕涧花岗伟晶岩脉与花岗岩体有着亲缘关系,共系保山地块先存加厚地壳元古代基底物质的减压熔融的产物,其形成于新特提斯洋俯冲末期至随后发生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初期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地球化学 锆石微量元素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保山地块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古动物地理演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向东 T.Sugiyama +5 位作者 K.Ueno Y.Mizuno 李一军 王伟 段卫先 姚金昌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3-506,共14页
探讨滇西保山地块晚古生代类、有孔虫、珊瑚、牙形刺、腕足类等动物群的古生物地理属性 ,根据牙形刺和类化石 ,确定长期争论的丁家寨组的时代为Artinskian期 ,小型单体珊瑚Cyathaxonia动物群可出现在从早石炭世到二叠纪的多种沉积... 探讨滇西保山地块晚古生代类、有孔虫、珊瑚、牙形刺、腕足类等动物群的古生物地理属性 ,根据牙形刺和类化石 ,确定长期争论的丁家寨组的时代为Artinskian期 ,小型单体珊瑚Cyathaxonia动物群可出现在从早石炭世到二叠纪的多种沉积环境中 ,不一定指示冷水冈瓦纳型。根据沉积特征及对环境特别敏感的珊瑚和类动物群的分布特点 ,结合全球构造事件 ,恢复保山地块的古地理演化模式。早石炭世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含礁型复体珊瑚和高分异度的大型单体珊瑚及丰富的有孔虫化石 ,保山地块应位于低纬度地区。受Namurian抬升运动的影响 ,晚石炭世沉积缺失 ,向南漂移 ,至早二叠世 (Cisuralian) ,保山地块再次接受海侵 ,沉积物以碎屑岩为主 ,含杂砾岩及冷温动物群 ,位于中低纬度地区。Artinskian晚期至Kungurian期 ,保山地块转而向北漂移 ,至中二叠世Wordian期 ,已处于低纬度地区 ,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含低分异度的有孔虫及复体珊瑚。这一演变模式与掸泰马、腾冲、拉萨、西羌塘、南帕米尔、阿富汗中南部及伊朗南部等地块可以对比 ,说明它们同属于基默里区或边缘冈瓦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地块 石炭系 二叠系 动物群 古地理演化
下载PDF
滇西腾冲—保山地块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和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再会 林仕良 +2 位作者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9-703,共15页
腾冲—保山地块广泛分布有早古生代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及变质基性火山岩,然而对于它的形成构造背景却存在分歧。腾冲—保山地块早古生代岩浆岩为亚碱性高K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酸性花岗岩表现为过铝质。晚寒武世基性火山岩与同期酸性火山... 腾冲—保山地块广泛分布有早古生代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及变质基性火山岩,然而对于它的形成构造背景却存在分歧。腾冲—保山地块早古生代岩浆岩为亚碱性高K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酸性花岗岩表现为过铝质。晚寒武世基性火山岩与同期酸性火山岩、花岗岩组成双峰式岩浆组合。花岗岩类具有高的(Al2O3+CaO)/(TFeO+Na2O+K2O)比值,岩石低的Zr,、Ce、Y、Nb含量,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基性火山岩具有扁平型稀土配分形式,具有明显的Nb、Ta、Hf和Ti负异常。基性火山岩可能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花岗岩的εNd(t)值为-19.5^-9.4,εHf(t)值为-13.1~6.0,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不同程度地混入了地幔物质。腾冲—保山地块和拉萨地体在岩浆岩形成时代、地球化学性质和构造记录方面具有可比性,它可能代表了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原特提斯边缘岩浆弧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双峰式岩浆组合 构造背景 岩石成因 腾冲一保山地块 滇西
下载PDF
云南保山东缘早古生代高Si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康欢 李大鹏 +1 位作者 陈岳龙 鲁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6-1037,1060,共13页
对保山地块东缘高Si花岗岩开展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高Si花岗岩为具钙碱性、强过铝质特征的S型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高Si花岗岩侵位于454 Ma,并含有800~1 100Ma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 对保山地块东缘高Si花岗岩开展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高Si花岗岩为具钙碱性、强过铝质特征的S型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高Si花岗岩侵位于454 Ma,并含有800~1 100Ma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其岩浆锆石具有与青藏高原及东南缘同时代长英质侵入体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相似的岩浆起源。矿物化学、同位素组成及Melts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保山东缘高Si花岗岩为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高硅花岗岩母岩浆起源于该区沉积岩部分熔融;熔体形成后经高度分异演化,在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围岩;岩浆冷凝至固相线下部分矿物再平衡。保山东缘高Si花岗岩体与平河花岗岩体具相似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类似的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Si花岗岩 保山地块 青藏高原 三江地区 原特提斯洋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块中-晚二叠世地层划分、对比的现状和问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金小赤 黄浩 +1 位作者 沈阳 王义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3-541,共9页
保山地块中-晚二叠世沉积由于上部镁质碳酸盐的大量出现和相应的低化石含量以及历史和人为原因,在地层单元划分和时代认定方面,仍处于相对粗放的状态,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根据当初填制1∶20万地质图时所建岩组的情况,涉及中-晚二叠世... 保山地块中-晚二叠世沉积由于上部镁质碳酸盐的大量出现和相应的低化石含量以及历史和人为原因,在地层单元划分和时代认定方面,仍处于相对粗放的状态,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根据当初填制1∶20万地质图时所建岩组的情况,涉及中-晚二叠世地层的组在保山地块北部自下而上有丙麻组、大凹子组和河湾街组,南部有永德组、沙子坡组和河湾街组,西南部有曼里组和沙子坡组。当时填图工作的如下不足给中晚二叠世地层的对比和划分留下了隐患:①未能对北部的河湾街组下部二叠纪有孔虫进行认真研究,而根据一些瓣鳃动物化石将该组时代定为中三叠世;②在南部所建的永德组,既包括下部的红色杂色碎屑岩又包括上部的泥质灰岩;③把在某一层段所见化石的时代看成是整个岩组的时代,忽视了岩组的厚度及其相应时代跨度的大小,特别是那些以前尚未发现化石的部分。通过对区调资料的研读和野外观察,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岩组对比情况是,西南部的曼里组、南部永德组下部的红色、杂色碎屑岩段和北部的丙麻组相当;西南部的沙子坡组相当于南部的永德组上部的灰岩段和沙子坡组、也相当于北部的大凹子组加上河湾街组的大部("破灰岩");南部的河湾街组大致相当于北部保山幅和泸水幅中河湾街组的顶部灰岩、白云质灰岩段(有时亦称上段,常出露不全或缺失)甚至还有上覆大水塘组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保山地块 二叠系 划分对比
下载PDF
云南保山地块香山组和丁家寨组沉积序列与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亮 王冬兵 +4 位作者 尹福光 廖世勇 任飞 宁括步 唐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通过对保山地块北部西邑地区下石炭统香山组和下二叠统丁家寨组详细的野外剖面实测与钻孔编录,并结合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下石炭统香山组自下向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别对应台前斜坡下部、台前斜坡上部、碳... 通过对保山地块北部西邑地区下石炭统香山组和下二叠统丁家寨组详细的野外剖面实测与钻孔编录,并结合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下石炭统香山组自下向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别对应台前斜坡下部、台前斜坡上部、碳酸盐岩台地三种沉积环境。下二叠统丁家寨组为滨岸冰水沉积,下部为冰碛含砾钙质杂砂岩,发育落石构造。下石炭统香山组δ^(13)CPDB值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环境可能较稳定,有机质埋藏增加。综合前人古地磁、生物区系对比、大地构造学等研究成果认为早石炭世保山地块较稳定,仍属冈瓦纳大陆北缘。丁家寨组冰碛含砾钙质杂砂岩结束后δ^(13)CPDB值出现强烈负偏,与研究区冰期结束、早二叠世初次温度上升、大量玄武岩喷发等时限高度一致,共同说明了保山地块在早二叠世开始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出来,并开始向北漂移。该项研究的开展为探讨Submasu地块晚古生代的古海洋、古地理和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全球同时期碳氧同位素数据库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地块 碳同位素 冈瓦纳大陆 沉积序列 古地理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块金厂河矿集区铁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9 位作者 周云满 赵成峰 王基元 李庆锐 李守奎 王海 陆波德 周杰虎 李方兰 刘雪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3-150,共18页
滇西保山地块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藏-滇-泰-马中间板块中段,是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地质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受区域构造演化的影响,保山地块先后历经原、古、中、新特提斯演化,并发生了多期成岩... 滇西保山地块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藏-滇-泰-马中间板块中段,是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地质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受区域构造演化的影响,保山地块先后历经原、古、中、新特提斯演化,并发生了多期成岩成矿事件,在北部形成了以金厂河铁铜铅锌矿、核桃坪铅锌矿、陡崖铁铜多金属矿、黑牛凹金矿、黄家地金矿等为代表的金厂河铁铜金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区内矿床在成矿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单个矿床在垂向上、平面上均呈有规律地分布,其分带标志除了矿床类型外,还表现在有用矿物组合及元素分带。由下往上、由内向外均有Fe→Cu-Fe→Cu-Pb-Zn→Au矿种分带及“矽卡岩型→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的矿床类型分带,成矿元素均从高温到中低温变化。成矿系统的分析表明,区内各代表性矿床中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组成和变化范围较为一致性,矿床的形成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表明不同类型的矿化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的闭合过程。本文综合区内构造演化、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建立了金厂河矿集区铁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以期为该区深边部地质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多金属矿床 成矿地质特征 成矿系统 金厂河矿集区 保山地块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保山地块沧源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岩石成因与地块挤出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冬兵 唐渊 +3 位作者 叶春林 尹福光 罗亮 廖世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5-258,共14页
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源新生代岩浆岩中部分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代中酸性岩... 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源新生代岩浆岩中部分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代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均侵位于40~41Ma,与澜沧新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年龄相当,为保山地块新生代早期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沧源和澜沧新生代岩浆岩总体具有较强的轻-重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分馏,无明显Sr、Eu负异常,具高的Sr/Y、La/Yb、Gd/Yb值,与C型埃达克岩类似。样品的86Sri/87Sri为0.7065~0.7103,εNd(t)为-3.6^-5.6。沧源新生代岩浆岩很可能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源区在30~40km深度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首次在沧源新生代岩浆岩中识别出~41Ma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岩浆研究成果,认为沧源-澜沧新生代岩浆带与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东部岩石圈块体南东向挤出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地块 新生代 C型埃达克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地块挤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