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eoseismological Study of the Late Quaternary Slip-rate along the South Barkol Basin Fau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Eastern Tian Shan,Xinjiang 被引量:1
1
作者 WU Fuyao RAN Yongkang +2 位作者 XU Liangxin CAO Jun LI 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29-442,共14页
The easternmost Tian Shan lies in eastern Xinjiang, Central Asia. The South Barkol basin fault(SBF)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easternmost Tian Shan is a major tectonic structure in this orogenic region. The late Q... The easternmost Tian Shan lies in eastern Xinjiang, Central Asia. The South Barkol basin fault(SBF)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easternmost Tian Shan is a major tectonic structure in this orogenic region. The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paleoseismology,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process of the eastern Tian Shan orogen and implementing seismic mitigation.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easurements, and detailed geological and geomorphic investigations, we suggest that the fault exhibits clear left-lateral slip along its western segment. Paleoseismic trenches dug near Xiongkuer reveal evidence of six large paleoearthquakes. The four latest paleoearthquakes were dated: the oldest event occurred at 4663 BC–3839 BC. Data on the horizontal offsets along the probable 1842 Barkol earthquake coseismic rupture suggest clear multip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mulative offsets and possible ~4 m of coseismic left-lateral slip per event. From the cumulative offsets and 14 C sample ages, we suggest an average Holocene left-lateral slip rate of 2.4–2.8 mm/a on the SBF, accounting for ~80% of lateral deformation within the entire eastern Tian Shan fault system. This result is comparable with the shortening rate of 2–4 mm/a in the whole eastern Tian Shan, indicating an equal role of strike-slip tectonics and compressional tectonics in this orogen, and that the SBF may accommodate substantial lateral tectonic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Tian Shan South barkol basin fault PALEOSEISMOLOGY left-lateral offset slip rat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Proto-Tethys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无机组分环境背景值厘定及来源分析
2
作者 刘晴晴 曾妍妍 +1 位作者 孙英 周金龙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12-418,共7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使用熵权水质指数法对该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质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地下水无机指标环境背景值进行厘定和污染程度评价,最后使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主要无机指标进行来源分析。结... 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使用熵权水质指数法对该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质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地下水无机指标环境背景值进行厘定和污染程度评价,最后使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主要无机指标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0%以下的地下水样本水质较差,不适合饮用,其中对水质影响较大的无机指标为Na^(+)、SO_(4)^(2-)和TDS,次为Cl^(-)、NO_(3)^(-)-N、Ca^(2+)、TH、Mg^(2+)和K^(+)。来源分析结果表明,TH、TDS、K、Na^(+)、Ca^(2+)、Mg^(2+)、Cl^(-)、SO_(4)^(2-)和HCO_(3)-主要受到盐岩风化溶解作用和阴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F^(-)主要源于萤石的溶解,NO_(3)^(-)-N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伊吾盆地 地下水 环境背景值 来源分析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湖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张悦悦 周殷竹 +3 位作者 周金龙 曾妍妍 丁启振 姜凤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95-104,共10页
【目的】了解巴里坤湖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污染指标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方法】依据2022年8月地下水水质资料,采用离子比值法和饱和指数法对地下水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综合运用熵权水质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 【目的】了解巴里坤湖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污染指标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方法】依据2022年8月地下水水质资料,采用离子比值法和饱和指数法对地下水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综合运用熵权水质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地下水水质及人体健康评价。【结果】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属于低矿化度、硬度中等的弱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a·Na型为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巴里坤湖流域平原区75.0%的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8.3%的地下水为中等质量,16.7%的地下水不适合直接饮用;超标离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为人体可接受的风险水平,Na^(+)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最高,且儿童的潜在非致癌风险高于成人。【结论】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状况良好,但博尔羌吉镇以北区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地下水是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健康风险进行分析,为饮用水安全、预防地方性疾病、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选择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熵权水质指数法 健康风险评价 巴里坤湖流域平原区
下载PDF
西北断陷盆地覆盖区填图方法探索——新疆巴里坤盆地填图实践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国灿 赵璇 +4 位作者 陈超 陈越 季军良 王岸 曹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9-821,共13页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对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贯彻地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钻孔验证相结合的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出普适性的填图技术路线和围绕填图目标及基本内容的针对性填图方法组合;最后以巴里坤断陷盆地填图为例,从调研目标的确定到物探工作及方法组合优选和钻探布设,系统介绍了巴里坤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方法体系,并最终落实到地质填图成果的体现,成为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 填图目标 填图技术方法 基岩面地质结构 覆盖层地质结构 巴里坤盆地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炯 李光云 +2 位作者 杨静 卿忠 王万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295,共3页
巴里坤盆地是夹持于哈尔里克山和麦钦乌拉山之间的小型弧间盆地。盆地构造呈箕状,构造相对较为单一,整体上具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盆地发育石炭纪地层,上石炭统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细砾岩与棕黄色泥岩互层;下石炭统为层状... 巴里坤盆地是夹持于哈尔里克山和麦钦乌拉山之间的小型弧间盆地。盆地构造呈箕状,构造相对较为单一,整体上具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盆地发育石炭纪地层,上石炭统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细砾岩与棕黄色泥岩互层;下石炭统为层状泥质灰岩,间夹灰色细砂岩、杂色细砂岩、泥岩。生油岩丰度较高,为较好—好烃源岩,烃源岩分布受古构造、火山等因素的影响,横向变化大。火山岩带在盆地西南部、东北部呈北西走向分布,火山岩与烃源岩呈互层式或指状式接触,有利于烃源岩热成熟,也有利于油气沿断裂近源、垂向运聚成藏。构造活动与火山岩成藏有较密切的关系,大河构造带位于剩余磁力高值区,显示火山岩发育。石炭系晚期抬升浅埋,有利于火山岩储层的改造,可能是风化型火山岩储层有利发育区。大河构造带晚期的断裂继承性活动有利于油气垂向运聚,构造具有海西期雏形,中晚燕山期进一步加强定型,形成自生自储式储盖组合,是石炭系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火山岩 勘探前景 巴里坤盆地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提取复杂冲积扇面构造活动信息——以新疆巴里坤盆地南缘冲积扇面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帅坡 冉勇康 +3 位作者 吴富峣 徐良鑫 王虎 梁明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3-804,共12页
由于自然改造的持续,地貌形态复杂,判断发育过程中的冲积扇是否经历过构造作用,一直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构造地貌数据采集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文中结合野外调查和探槽等相关工作,利... 由于自然改造的持续,地貌形态复杂,判断发育过程中的冲积扇是否经历过构造作用,一直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构造地貌数据采集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文中结合野外调查和探槽等相关工作,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对新疆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上一处复杂的冲积扇面进行了高精度的DEM和DOM数据采集。针对正在发育的复杂冲积扇面,在对DEM进行地形解析和图像处理的基础上,采取了对扇面进行次级分区、逐个研究、相互佐证的方法,通过在次级分区内建立剖面集进行单独分析和邻近分区对比分析,明确了冲积扇面发育过程中经历的构造作用和2.5m的垂直变形量,显示该技术方法是识别复杂冲积扇残存构造信息并提取相关活动构造参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冲积扇地貌 巴里坤盆地南缘 构造活动信息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4
7
作者 栾风娇 周金龙 +3 位作者 贾瑞亮 陆成新 白铭 梁红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0-389,共10页
为查明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研究区2011年9月的75组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潜水以HCO_3和SO_4型水为主,承压水以SO_4型水为主,两... 为查明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研究区2011年9月的75组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潜水以HCO_3和SO_4型水为主,承压水以SO_4型水为主,两者都是矿化度中等、硬度中等的弱碱性水;Gibbs图表明,研究区潜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双重作用的影响,承压水补给水源的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离子比例系数法及饱和指数表明潜水和承压水中离子主要来自岩盐、硫酸盐、硅酸盐的风化溶解.此外,(Na^+-Cl^-)与(Ca^(2+)+Mg^(2+))-(SO_4^(2-)+HCO_3^-)之间的比值关系表明阳离子交换作用也是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形成的重要作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Gibbs图 离子比例系数法 阳离子交换 饱和指数 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平原区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栾风娇 周金龙 +3 位作者 贾瑞亮 陆成新 白铭 梁红涛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依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采用F值评分法对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质量较差,43组潜水采样井中,质量类别为良好、较差、极差的分别占采样点的44.2%、14.0%和41.8%,质... 依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采用F值评分法对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质量较差,43组潜水采样井中,质量类别为良好、较差、极差的分别占采样点的44.2%、14.0%和41.8%,质量较差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三氮,质量极差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三氮、SO2-4、F-、Cl-、总硬度(TH)和溶解性总固体(TDS)。33组承压水采样井中,质量类别为良好、较差、极差分别占总采样点的9.1%、24.2%和66.7%,质量较差的影响因素主要为SO2-4、NO-2、NH+4,质量极差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三氮、SO2-4、F-、Cl-、TH和TDS。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较差主要与气候条件、地质、水文地质及生活、工业、农业污染等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评价 F值评分法 巴里坤—伊吾盆地
下载PDF
2011年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
9
作者 任萌(文\绘图) 邓金田(文\绘图) +3 位作者 马健艾合买提·牙合甫 蒋晓亮 王建新 马健(拍照)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0,共13页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部分墓葬有马、羊等动物殉牲。本次发掘出土了一批陶、玉石、青铜、铁、金质的容器、工具、装饰品等随葬器物,为研究石人子沟遗址古代墓葬与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巴里坤 石人子沟 盆状石堆墓 扰乱葬 早期铁器时代 殉马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巴里坤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娜 李政海 +7 位作者 鲍雅静 李卓玲 张靖 刘丽 刘翀 徐媛 谭嫣辞 宫晓双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63-65,88,共4页
随着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流域环境变化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本文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06—2016年该流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模拟预测2020年的... 随着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流域环境变化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本文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06—2016年该流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模拟预测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论如下:(1)2006—2016年间,该地区林地、水域面积小幅增加;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居民点、工矿用地、盐碱地、耕地面积增加较明显;(2)模拟结果表明,巴里坤湖及周边生态系统将呈现出持续恶化的趋势。到2020年,草地、湖泊和冰川、沼泽地面积减少,而滩地、水库塘坑、盐碱地耕地面积增加较多,将导致入湖及生态用水减少,会导致湖滨湿地及周边生态系统退化、消失,使得其生态屏障的功能也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土地利用变化 元胞自动机 巴里坤流域
下载PDF
区域地下水污染预警:以巴伊盆地平原区为例
11
作者 刘钰 曾妍妍 +1 位作者 周金龙 雷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73-3982,共10页
地下水污染预警是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手段.将地下水水质现状、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污染风险三者耦合的地下水污染预警模型应用于巴里坤-伊吾盆地平原区,实现地下水水质状态预警和趋势预警相结合的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预警研... 地下水污染预警是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手段.将地下水水质现状、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污染风险三者耦合的地下水污染预警模型应用于巴里坤-伊吾盆地平原区,实现地下水水质状态预警和趋势预警相结合的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采用基于综合权重的TOPSIS法进行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通过计算得出的18眼原位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的趋势度插值结果分析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利用迭置指数法将地下水脆弱性图、地下水污染荷载图和地下水功能价值图空间叠加得到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以良好和较好为主,且2011~2022年间呈稳定状态,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较低.地下水污染预警级别整体较低,重警和巨警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4%和17.5%,主要分布在伊吾县的下马崖乡和巴里坤县的三塘湖镇北部、大红柳峡乡、大河镇,区域内出露的第四系沉积物以砂卵砾石为主,孔隙发育,透水性强,对污染物的截留和吸附能力较弱,工农业和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易渗漏至地下水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水质较差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最终导致部分区域地下水污染预警级别高.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为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预警 水质现状 水质变化趋势 污染风险 巴伊盆地
原文传递
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调查中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超 许顺芳 +7 位作者 王国灿 胡正旺 刘江平 刘营 梁青 杜劲松 王林松 汪利民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028-3038,共11页
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覆盖区地质填图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覆盖层下伏基岩面地质结构,即填绘基岩面地质图;二是揭示覆盖层地质结构,包括地表覆盖层地质结构和覆盖层的三维地质结构.综... 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覆盖区地质填图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覆盖层下伏基岩面地质结构,即填绘基岩面地质图;二是揭示覆盖层地质结构,包括地表覆盖层地质结构和覆盖层的三维地质结构.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获得覆盖区地下地质结构、岩石属性、沉积物分布与层状结构等信息.而经济有效地选择和组合实施地球物理方法是完成覆盖区地质填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基于近年在新疆东天山地区开展的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提出了针对多覆盖层结构背景下地质填图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组合的技术策略.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新技术在巴里坤盆地和哈密盆地的应用展示了其效果,并为在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调查过程中如何开展地球物理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地质填图 综合地球物理 新生代覆盖层结构 巴里坤盆地 吐哈盆地
原文传递
巴伊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污染源识别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姜凤 周金龙 +3 位作者 周殷竹 孙英 韩双宝 鲁涵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50-6061,共12页
为探明新疆巴伊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并解析污染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图解法和PCA-APCS-MLR模型等方法,对2022年8月采集的4组泉水样、20组潜水样和11组承压水样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 为探明新疆巴伊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并解析污染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图解法和PCA-APCS-MLR模型等方法,对2022年8月采集的4组泉水样、20组潜水样和11组承压水样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多样,泉水以HCO_(3)·SO_(4)-Na·Ca型地下水为主,潜水以HCO_(3)·SO_(4)-Na·Ca型和HCO_(3)·SO_(4)-Ca型地下水为主,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4)-Na·Ca型和HCO_(3)·Cl·SO_(4)-Na·Ca型;未利用地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单一(Cl·SO_(4)-Na·Ca型),耕地及城乡居民用地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表明地下水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演化过程主要受到水岩相互作用与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从泉水至潜水至承压水阳离子交换作用逐渐增强,石膏及硬石膏的风化溶解作用逐渐减弱、岩盐的风化溶解作用逐渐加强;溶滤-富集作用(主要为蒸发岩的溶解)、人类活动因素(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原生地质环境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成因分析 污染源识别 巴伊盆地
原文传递
巴里坤盆地地层展布规律和构造格架的综合地球物理认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小鹏 梅岩辉 +2 位作者 李世超 姜鹍鹏 赵庆英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22-4234,共13页
巴里坤盆地夹持于麦钦乌拉岛弧和哈尔里克岛弧之间,其地层展布、断裂构造、油气成藏、盆山关系均不明确.使用大地电磁测深、航磁、地震等方法对其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新生界沉积较薄,中生界及上二叠统地层从盆地中心向四周逐渐减薄,... 巴里坤盆地夹持于麦钦乌拉岛弧和哈尔里克岛弧之间,其地层展布、断裂构造、油气成藏、盆山关系均不明确.使用大地电磁测深、航磁、地震等方法对其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新生界沉积较薄,中生界及上二叠统地层从盆地中心向四周逐渐减薄,下二叠统和石炭系地层山前沉积略厚、向南逐渐变薄;盆地内部存在12条断裂,大多数为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裂,这些断裂构成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盆地可划分为北部斜坡、哈尔里克逆冲带、巴里坤坳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巴里坤坳陷大河构造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南边哈尔里克山呈北西向向盆地内逆冲推覆,与盆地以哈尔里克断裂为界,盆地与北边麦钦乌拉山与以麦钦乌拉断裂为界,与西边博格达山以冬屋断裂为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盆地 大地电磁测深 构造格架 地球物理 油气成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