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所精神理论下传统街区文化空间呈现与感知
1
作者 赵寰熹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9,共13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区面临着文化空间的传承问题。地方文脉的传承,与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特性的延续、人们对区域氛围的感知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选择场所精神理论作为切入点,以北京天桥地区为例,使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三...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区面临着文化空间的传承问题。地方文脉的传承,与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特性的延续、人们对区域氛围的感知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选择场所精神理论作为切入点,以北京天桥地区为例,使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和地理空间展示与分析方法,从空间格局演变、场所精神分析、文化空间的呈现与场所精神的传承三个方面,对城市传统街区文化空间呈现与感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天桥地区的整体认知体现在“古今具有高知名度的艺术表演区域”这一内涵上。人们通过观看展览演出等活动,体验区域的整体空间氛围,进而感受地方文化。这样的游览模式,适合此类新旧文化空间同时呈现的传统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理论 文化空间 传统街区 空间格局 北京天桥地区
下载PDF
传统、场所、自然与技术共生——“高技派”建筑的多元化探索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伟 陈骁 《华中建筑》 2002年第4期19-22,共4页
近年来以福斯特、皮亚诺、罗杰斯为代表的“高技派”建筑师,在继续关注时代进步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以适宜技术、传统文化、场所精神、环境、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丰富其建筑创作。“高技派”建筑师的多元化探索已成为当代建筑学发... 近年来以福斯特、皮亚诺、罗杰斯为代表的“高技派”建筑师,在继续关注时代进步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以适宜技术、传统文化、场所精神、环境、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丰富其建筑创作。“高技派”建筑师的多元化探索已成为当代建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派”建筑 传统文化 环境生态
下载PDF
公共空间培育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安徽省濉溪县临涣茶楼“和谐茶室”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昕 李雨露 凌济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广大农村地区是涵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条件。受传统宗族观念、家国情怀和邻里互助文化影响,乡村社会中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在基层社会构建公共空间、培育场所精神,... 广大农村地区是涵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条件。受传统宗族观念、家国情怀和邻里互助文化影响,乡村社会中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在基层社会构建公共空间、培育场所精神,需借助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有机融合,加快乡村治理政策的落实。公共空间培育能够化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纠纷和难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乡村治理 场所精神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生活的舞台,永恒的归属——解读巴拉干建筑作品中的场所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荃 《华中建筑》 2014年第2期9-12,共4页
路易斯·巴拉干的作品犹如生活的舞台,向人们展现了其蕴含的丰富情感。该文从影响其设计思想形成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当地传统文化入手,对巴拉干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在水与庭院、色彩与光影、材料质感三方面挖掘其作品独特的场所... 路易斯·巴拉干的作品犹如生活的舞台,向人们展现了其蕴含的丰富情感。该文从影响其设计思想形成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当地传统文化入手,对巴拉干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在水与庭院、色彩与光影、材料质感三方面挖掘其作品独特的场所精神。巴拉干成功地诠释并超越了传统建筑模式,创造了一种生活的愉悦。他以现实生活为根基,通过努力让建筑表面形式连接人与环境的情感来赋予建筑灵魂和诗意,使其具有场所的归属感,从而让建筑包容在物质与精神的家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拉干 传统文化 场所精神
下载PDF
构筑富有地域性场所精神的城市空间体验容器——浅析斯蒂文·霍尔的“中国制造”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晶 刘松茯 刘一丹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3期125-127,共3页
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他所设计的作品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雕塑感较强。但是,它并不存在霍尔先入为主的空间表达,而是在具体的场景下,对当地的物理条件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而产生的,因此... 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他所设计的作品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雕塑感较强。但是,它并不存在霍尔先入为主的空间表达,而是在具体的场景下,对当地的物理条件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而产生的,因此,对于公共性空间以及地域性的场所的塑造是非常注重的。文章通过对霍尔在中国设计的四个建筑作品的解读,总结出他在这些作品中所采用的设计策略,进而探讨霍尔如何通过他独到的建筑设计观念来诠释他心中的"中国制造",从而为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创作提供新思路的启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传统文化 场所精神 空间体验 中国制造
下载PDF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景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璐璐 董万里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03-108,113,共7页
城市街区景观是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添城市文化及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城市化进程,过于强调现代化,忽视对地域文脉的保护与传承是城市街区设计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城市街景的历史文化发展的研究,分析城市街道和外部空间... 城市街区景观是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添城市文化及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城市化进程,过于强调现代化,忽视对地域文脉的保护与传承是城市街区设计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城市街景的历史文化发展的研究,分析城市街道和外部空间的文化构成要素,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元素,从而保护历史元素和信息,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设计 传统文化元素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的村落修复改造——以山西省李家山村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奇奇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0期237-238,共2页
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也为传统村落的建设千篇一律、缺乏地域特色等现象.村落的形式大同小异、整齐划一的排布,使邻里之间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等.场所精神是基于地域、精神、人群为基础的感情升华,蕴藏着不同地域... 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也为传统村落的建设千篇一律、缺乏地域特色等现象.村落的形式大同小异、整齐划一的排布,使邻里之间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等.场所精神是基于地域、精神、人群为基础的感情升华,蕴藏着不同地域的情感文化,并产生独一无二的情感共鸣.文章以场所精神相关的理论为依据,以临县李家山村为例进行分析,针对传统村落人文精神的逐渐消失,从空间景观塑造到整体村落规划,充分运用场所精神,以期为人们提供具有传统精神、归属性、安全性的空间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传统文化 李家山村 生态聚落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基于传统地域文化传承的城市陶瓷雕塑设计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小华 邵月云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7期55-58,共4页
中国生产陶瓷的地区众多,陶瓷类型多样,城市陶瓷雕塑与传统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当前我国产瓷区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缺失,城市陶瓷雕塑传承传统地域文化,受到审美倾向、空间环境、工艺技术等因素影响。城市陶瓷雕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中国生产陶瓷的地区众多,陶瓷类型多样,城市陶瓷雕塑与传统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当前我国产瓷区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缺失,城市陶瓷雕塑传承传统地域文化,受到审美倾向、空间环境、工艺技术等因素影响。城市陶瓷雕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对于城市文化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陶瓷本体语言、传统地域文化、城市空间环境三个方面探索陶瓷雕塑设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陶瓷雕塑 传统地域文化 城市空间规划 场所精神 产瓷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