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neficial Effect of a Thermal Spring Water on the Skin Barrier Recovery after Injury: Evidence for Claudin-6 Expression in Human Skin
1
作者 Francine Joly Cécile Gardille +1 位作者 Eric Barbieux Luc Lefeuvre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2年第4期273-276,共4页
Aim: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rmo-cosmetic products formulated with thermal spring water instead of deionized water.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a dermo-cosmetic product on skin barrier recovery after inj... Aim: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rmo-cosmetic products formulated with thermal spring water instead of deionized water.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a dermo-cosmetic product on skin barrier recovery after injury. In one test the product was formulated with de-ionized water and again using the identical product formulated with thermal spring water. Study Design/Methods: Stratum corneum of human skin explants was removed (and not removed for the control) with an ether/acetone mixture. A cosmetic product, either formulated with de-ionized or thermal spring water, was then topically applied on the explants. After a 5-day incubation period, epidermal expression of aquaporine-3, filaggrin, claudin-4 and claudin-6 was studi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Results: The formulation containing de-ionized water seemed to act on the epidermal expression of filaggrin and claudin-4. When thermal spring water was used to make the formulation, we noted that this expression was greatly enhanced. The formulation containing thermal spring water also acted to increase aquaporin-3 and claudin-6 expression. Conclusion: The use of thermal spring water in cosmetic formulations would appear to contribute to the cosmetic product’s efficacy. It was also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this study revealed claudin-6 expression in human skin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INOCYTE Differentiation THERMAL Spring Water barrier repair CLAUDIN-4 Claudin-6 Aquaporine 3 FILAGGRIN
下载PDF
Simple and versatile in situ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for rectal administration of SZ-A to alleviate inflammation and repair mucosal barrier in ulcerative colitis
2
作者 Yu Yan Jiawei Song +8 位作者 Dongdong Liu Zihan Liu Jialing Cheng Zhiyang Chen Yanfang Yang Weizhe Jiang Hongliang Wang Jun Ye Yuling Li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62-468,共7页
Ulcerative colitis(UC)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t inflammation of the colon and disrupted intestinal function.Ramulus mori(Sangzhi)alkaloids(SZ-A),derived from twigs of mulberry... Ulcerative colitis(UC)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t inflammation of the colon and disrupted intestinal function.Ramulus mori(Sangzhi)alkaloids(SZ-A),derived from twigs of mulberry,were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in 2020 for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ccumulated evidence has confirmed that SZ-A also alleviat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ameliorates inflammation,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to address inflammation in UC.However,the treatment of UC faces challenges due to low drug delivery efficiency and short retention time.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an injectable and adherent in-situ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containing SZ-A was developed for rectal drug delivery,utilizing the thermo-sensitive polymers Poloxamer 407and 188.The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system was designed with a moderate gelation temperature of 32±0.5℃,a short gelation time of 64 s,a p H range of 7-10,high moisturizing capability exceeding 90%,and moderat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4-5 s.In a rat model with UC,the in situ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significantly extended the retention time at the colonic site and enabled sustained release after rectal administration.Symptoms of UC were markedly reduced following rectal administration of SZ-A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Furthermore,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such as 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8,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SZ-A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group.The integrity of the colonic mucosal barrier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SZ-A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In conclusion,rectal administration of SZ-A in situ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effectively alleviated UC symptoms,inhibited the secret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and promoted the repair of the colonic mucosal barrier.This approach holds promise a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cerative colitis SZ-A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Rectal administration Alleviation of inflammation Mucosal barrier repair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our kinds of raw materials in hypertonic dehydration cell model
3
作者 Yuanyuan Gao Qidan Tan +3 位作者 Chencan Cao Haifeng Chen Yuying Jia Lei Liu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8-1226,共9页
I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odium hyaluronate,panthenol,Portulaca oleracea L.and Calendula officinalis L.on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induced injury of 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HaCaT).The ... I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odium hyaluronate,panthenol,Portulaca oleracea L.and Calendula officinalis L.on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induced injury of 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HaCaT).The safety mass concentrations of four raw materials were screened by detecting cell viability,and the secretion of hyaluronic acid(HA)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ELISA method.The expression of HaCaT barrier function related genes(OVOL1,EREG,TGM1,TGM2,IVL,IRF6,THBS1,CASP14)was detected at the mRNA level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four raw materials on these gen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retreatment with the four kinds of raw materials could increase the cell viability after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promote the secretion of HA,and improve the expression of barrier function related genes after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among which panthenol and Calendula officinalis L.are bet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raw materials have a certain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 cell model,which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its application in cosm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onic dehydration cell model protective effect barrier repair efficacy evaluation of cosmetics soothing ingredients
下载PDF
身体皮肤保湿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小梅 刘海军 +1 位作者 亓丰伟 张晔翔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69-70,46,共3页
本文旨在对身体保湿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从皮肤干燥的问题出发,深入剖析皮肤干燥机理以及保湿护理的思路和目前市面上身体保湿产品解决保湿方案的主要机理。最后,通过对身体保湿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突破点。... 本文旨在对身体保湿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从皮肤干燥的问题出发,深入剖析皮肤干燥机理以及保湿护理的思路和目前市面上身体保湿产品解决保湿方案的主要机理。最后,通过对身体保湿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突破点。通过这些内容的详细论述,本文旨在为身体保湿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保湿 屏障修护 微生态
下载PDF
皮肤物理屏障的生理基础及修护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欣 朱晨 +1 位作者 罗绍强 张廷志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85-87,68,共4页
当前全球皮肤敏感肌问题日益突显,敏感肌护理已成为大众关注的重要护肤命题。皮肤物理屏障作为守护肌肤健康的关键性屏障,此屏障受损是导致敏感肌形成的关键环节。文中阐述了皮肤物理屏障生理结构并总结了对应结构受损时皮肤表现的各种... 当前全球皮肤敏感肌问题日益突显,敏感肌护理已成为大众关注的重要护肤命题。皮肤物理屏障作为守护肌肤健康的关键性屏障,此屏障受损是导致敏感肌形成的关键环节。文中阐述了皮肤物理屏障生理结构并总结了对应结构受损时皮肤表现的各种肌肤问题,提出针对皮肤物理屏障三大修护方法,在此基础上描述修护皮肤屏障的几种其他方式,如情绪护肤及温感调节等,旨在为开发修护类化妆品提供理论基础,为搭建敏感肌修护体系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物理屏障 生理结构 损伤表现 修护机制
下载PDF
仿生皮脂脂质体OriginalSL^(TM)的开发与皮肤屏障修复效果评估
6
作者 孙静 卢永杰 +5 位作者 耿林 刘艳红 张兵 张炽坚 罗莹 姜乃生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3期155-162,共8页
旨在通过模拟人体皮肤细胞间脂质的组成和配比,开发一种仿生皮脂脂质体(OriginalSL^(TM))。该脂质体通过纳米包裹技术共包裹神经酰胺、胆固醇和白池花(Limnanthes alba)籽油,以模拟皮肤自然分泌的皮脂。结果表明,OriginalSL^(TM)为寡层... 旨在通过模拟人体皮肤细胞间脂质的组成和配比,开发一种仿生皮脂脂质体(OriginalSL^(TM))。该脂质体通过纳米包裹技术共包裹神经酰胺、胆固醇和白池花(Limnanthes alba)籽油,以模拟皮肤自然分泌的皮脂。结果表明,OriginalSL^(TM)为寡层脂质结构,其平均粒径为(170.2±2.3)nm,PDI值为0.02,包封率为98.0%,且在体积分数≤2.5%时无明显细胞毒性,细胞安全性良好。在3D表皮皮肤模型中,相较于单一神经酰胺或白池花籽油脂质体,OriginalSL^(TM)具有更好的保湿和修复功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皮脂 皮肤屏障修复 脂质体 神经酰胺 白池花(Limnanthes alba)籽油
下载PDF
超皮秒激光联合微针及海藻糖皮肤屏障修复敷料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徐瑞雪 李想 +4 位作者 鲁亚青 黄立峰 黄飞 杨莉 李雪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超皮秒激光联合滚轮微针及海藻糖皮肤屏障修复敷料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3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0例稳定期黄褐斑患者,给予超皮秒激光联合微针及海藻糖皮肤屏障修复敷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超皮秒激光联合滚轮微针及海藻糖皮肤屏障修复敷料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3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0例稳定期黄褐斑患者,给予超皮秒激光联合微针及海藻糖皮肤屏障修复敷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黄褐斑的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经3次联合治疗后,患者满意度为90%,治疗有效率为85%,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MASI)下降(P<0.05),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下降(P<0.05)。治疗后经皮水分丢失明显降低(P<0.05),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加(P<0.05),L^(*)值升高(P<0.05),a^(*)值降低(P<0.05),b^(*)值无明显变化(P>0.05)。本研究治疗期间3例患者治疗后即刻局部红斑水肿、面部轻微疼痛,给予冷敷处理后均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水疱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皮秒激光联合微针及海藻糖皮肤屏障修复敷料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超皮秒激光 微针 海藻糖皮肤屏障修复敷料 联合治疗
下载PDF
祛痘方提取物抗炎祛痘体外功效评价
8
作者 朱迎全 朱聪聪 +1 位作者 董怡彤 朱全刚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11,22,共6页
目的:体外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方法:分别通过检测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模型增殖的影响、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对SZ95细胞... 目的:体外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方法:分别通过检测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模型增殖的影响、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对SZ95细胞增殖及其中性脂质合成的影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来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结果:祛痘方提取物能够提高SDS诱导的HaCaT细胞的存活率,抑制经脂多糖处理的RAW 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促进SZ95细胞生长并抑制其中性脂质合成,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活性。结论:祛痘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抑菌功效,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中药祛痘护肤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痘方提取物 表皮屏障修复 抗炎 控油 抑菌
下载PDF
氧化白藜芦醇的美白和屏障修护作用研究
9
作者 廖雅 钟锐 +4 位作者 刘天齐 詹憬博 陈子翔 陈雪平 张嘉恒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1期63-65,46,共4页
健康美白是皮肤护理的重要趋势,本研究探讨天然成分氧化白藜芦醇的皮肤美白和屏障修护功效。体外结果表明,氧化白藜芦醇对酪氨酸酶和DPPH自由基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172μg/mL和2.51μg/mL,其作用效果均优于白藜芦醇、α... 健康美白是皮肤护理的重要趋势,本研究探讨天然成分氧化白藜芦醇的皮肤美白和屏障修护功效。体外结果表明,氧化白藜芦醇对酪氨酸酶和DPPH自由基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172μg/mL和2.51μg/mL,其作用效果均优于白藜芦醇、α-熊果苷和维生素C。在UVB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损伤模型中,氧化白藜芦醇可显著增强屏障相关蛋白LOR、DSP、FBN-1、CLDN-1的基因表达量,且优于白藜芦醇。综上,氧化白藜芦醇具有皮肤美白和屏障修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白藜芦醇 酪氨酸酶 屏障修护 美白 抗氧化
下载PDF
一种舒缓修护乳的制备及其研究
10
作者 李喜连 孙佳佳 张国栋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乳化剂制备舒缓修护乳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舒缓修护乳的乳化剂最佳比例,并通过LUMi Fuge和高温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同时还对产品进行CAMVA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试验和屏障修护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氢化卵磷脂NIKKOL ... 本文主要研究了乳化剂制备舒缓修护乳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舒缓修护乳的乳化剂最佳比例,并通过LUMi Fuge和高温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同时还对产品进行CAMVA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试验和屏障修护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氢化卵磷脂NIKKOL LECINOL S-10与NIKKOL LECINOL S-10M质量配比为4∶1时,该产品稳定性最佳,且该产品温和性较好,同时对皮肤具有较好的屏障修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稳定性 温和性 屏障修护
下载PDF
浮美御光修护乳的修护及改善皮肤老化症状的功效研究
11
作者 朱宗利 刘传伟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66-68,65,共4页
本研究首次探讨了依克多因与生理脂质复合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协同效应。通过测定31名面部有老化症状的受试者在使用产品前及使用产品后2周和4周后皮肤水分、TEWL、弹性、紧致度、皱纹等的变化对产品功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使用产品4周后... 本研究首次探讨了依克多因与生理脂质复合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协同效应。通过测定31名面部有老化症状的受试者在使用产品前及使用产品后2周和4周后皮肤水分、TEWL、弹性、紧致度、皱纹等的变化对产品功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使用产品4周后皮肤水分、弹性、紧致度较使用前均有显著性提升(p<0.05),TEWL和皱纹较使用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果表明依克多因与生理脂质复合物显著提升了皮肤屏障功能和抗衰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克多因 生理脂质 衰老 皱纹 弹性 修护
下载PDF
依克多因、硅烷化透明质酸及其组合物的修护功效
12
作者 郭海姣 杨素珍 +3 位作者 韩婷婷 李晓杰 陈鑫 王晓娜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3期108-114,共7页
以依克多因、硅烷化透明质酸(DSHA)、依克多因和DSHA组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屏障损伤3D表皮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LC-MS的方法,评估其对屏障受损的3D表皮的影响。结果表明,依克多因、DSHA及其组合物对模型组织形态... 以依克多因、硅烷化透明质酸(DSHA)、依克多因和DSHA组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屏障损伤3D表皮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LC-MS的方法,评估其对屏障受损的3D表皮的影响。结果表明,依克多因、DSHA及其组合物对模型组织形态均具有改善作用,角质层厚度下调率分别为21.80%、38.36%、47.00%,活细胞层厚度提升率分别为2.85%、16.33%、18.63%,FLG蛋白提升率分别为202.70%、410.81%、402.70%,LOR蛋白提升率分别为242.31%、211.54%、215.38%,CD44蛋白提升率分别为50.00%、325.00%、441.67%,神经酰胺总含量提升率分别为27.98%、55.75%,神经酰胺/蛋白提升率分别为43.75%、62.50%。综上,依克多因、DSHA、依克多因和DSHA组合物均具有良好的修护屏障损伤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克多因 硅烷化透明质酸 组合物 屏障损伤 修护
下载PDF
芦荟胶屏障修护功效研究
13
作者 李腾基 杨洋 +3 位作者 郁晓艺 高业成 陈晶 丰时运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51-55,共5页
初步探究芦荟胶的皮肤屏障修护功效和作用机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芦荟胶对人永生化角质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率的影响,并采用UVA紫外辐照损伤细胞模型,对活性氧自由基含量、皮肤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以及I型... 初步探究芦荟胶的皮肤屏障修护功效和作用机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芦荟胶对人永生化角质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率的影响,并采用UVA紫外辐照损伤细胞模型,对活性氧自由基含量、皮肤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以及I型胶原蛋白分泌进行检测;采用人体临床测试,基于仪器测量和受试者自评等方面对其进行功效评估。结果显示,添加1 mg/mL~4 mg/mL芦荟胶能促进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和迁移(P<0.01),能显著提高经紫外损伤的细胞存活率,同时降低了细胞内ROS含量(P<0.01);较高浓度的芦荟胶能显著提高FLG和Cldn-1表达水平,促进I型胶原蛋白分泌(P<0.01);使用芦荟胶28天后,受试者皮肤泛红、脱屑、干燥度、敏感度、灼热感及紧绷感较使用前皆有改善;受试者在使用产品4~6天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显著上升,皮肤经表皮失水率、皮肤血红素以及泛红区面积显著下降(P<0.05)。综上,芦荟胶具有屏障修护功效,可能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和细胞愈合,抑制ROS的产生,促进屏障基因表达和胶原蛋白分泌,从而减少表皮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共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胶 皮肤屏障 修护 角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 人体临床测试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亚婧 张娅 +4 位作者 乔保坤 薛瑶 宗奕珊 黄文涛 杨鹭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适合激光术后创面使用的γ-聚谷氨酸多功能敷料。方法:以过氧化氢诱导的L929细胞为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评价不同分子量和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的体外抗氧化损伤能力,通过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和重复性开放涂抹试验,评价γ... 目的:制备一种适合激光术后创面使用的γ-聚谷氨酸多功能敷料。方法:以过氧化氢诱导的L929细胞为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评价不同分子量和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的体外抗氧化损伤能力,通过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和重复性开放涂抹试验,评价γ-聚谷氨酸敷料的保湿性、安全性和创面愈合能力。结果:H_(2)O_(2)浓度为0.8 mmol/L时细胞存活率为59.73%±8.71%,选择在该浓度下建立L929细胞损伤氧化模型。γ-PGA在0.5~2.0 mg/mL时在H_(2)O_(2)刺激下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提高,对比研究不同分子量的γ-PGA发现,H-γ-PGA修复细胞损伤抗氧化的效果最佳。以1.0、1.5、2.0 mg/mL H-γ-PGA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γ-PGA敷料A、B、C,人体封闭斑贴试验和重复性开放型涂抹试验表明受试者对γ-PGA敷料A、B、C的皮肤反应均为阴性,无不良反应;γ-PGA敷料A、B、C在8 h内的角质层水分含量变化率均>15%、经表皮水分留失量变化率均<15%,表明γ-PGA敷料A、B、C的保湿性好,还具有皮肤屏障修复的能力;γ-PGA敷料的创面愈合情况(红肿持续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均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γ-聚谷氨酸敷料具有优异的保湿性、抗氧化性、皮肤屏障修复能力,兼具良好的人体安全性和促进创面愈合的能力,具备在激光术后创面使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抗氧化性 保湿 修复皮肤屏障 创面修复
下载PDF
皮肤屏障修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
15
作者 王北明 李瑛敏 潘红炬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72-76,共5页
介绍了化妆品在保护和维持皮肤屏障的各功能层以促进动态平衡和修复的方法和机制。归纳整合了现阶段表征皮肤屏障修复效果的相关技术,展望了皮肤屏障修复评价方法的新发展方向,为产品开发和功效验证提供新思路,对于保护皮肤健康、预防... 介绍了化妆品在保护和维持皮肤屏障的各功能层以促进动态平衡和修复的方法和机制。归纳整合了现阶段表征皮肤屏障修复效果的相关技术,展望了皮肤屏障修复评价方法的新发展方向,为产品开发和功效验证提供新思路,对于保护皮肤健康、预防和治疗皮肤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 屏障修复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皮肤屏障修护组合物的功效评估
16
作者 徐思伟 林琳 +1 位作者 王蕊蕊 陈丽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50-56,共7页
本研究对一种屏障修护组合物进行了体内外的功效评估。该组合物主要包括富含ω-3的紫苏籽油、降低紫外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的棕榈酰三肽-8、经典保湿修护成分神经酰胺NP及细胞膜仿生结构材料聚季铵盐-51。结果表明0.1%(w/w)浓度的该组合... 本研究对一种屏障修护组合物进行了体内外的功效评估。该组合物主要包括富含ω-3的紫苏籽油、降低紫外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的棕榈酰三肽-8、经典保湿修护成分神经酰胺NP及细胞膜仿生结构材料聚季铵盐-51。结果表明0.1%(w/w)浓度的该组合物具有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L-1α、IL-6和IL-8的效果(P<0.05);对于紫外线UVA和UVB引起的离体皮肤组织损伤,该组合物原液具有促进丝聚蛋白(FLG)和兜甲蛋白(LOR)的增长,并且表皮活细胞层厚度增加,紫外损伤导致的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含量显著下降(P<0.001)。在人体测试中,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提升、经皮失水流失量(TEWL)下降、皮肤色度a^(*)和ITA^(o)值显著升高、脸颊的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和红区面具显著下降(P<0.05),并且经专业人员主观评估,乳酸刺痛和粉刺、丘疹数量显著下降(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障修护 紫苏籽油 棕榈酰三肽-8 炎症因子 丝聚蛋白 红斑指数
下载PDF
一款模拟皮肤天然保湿系统的精华水改善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吴楠 袁婷 +2 位作者 刘琦 文琳 职蕾蕾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43-146,68,共5页
通过搭配内源性保湿、修护成分,模拟皮肤的天然保湿系统制备一款精华水。筛选35例敏感性皮肤的女性使用产品,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28天,通过无创性定量评价该产品对敏感性皮肤的护理效果。于使用前、使用后28天,对面颊角质层含水量、... 通过搭配内源性保湿、修护成分,模拟皮肤的天然保湿系统制备一款精华水。筛选35例敏感性皮肤的女性使用产品,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28天,通过无创性定量评价该产品对敏感性皮肤的护理效果。于使用前、使用后28天,对面颊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皮肤血红细胞浓度、皮肤表面酸碱度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连续使用产品28天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显著性升高38.13%(p<0.001),经皮水分流失量显著性降低20.20%(p<0.001),皮肤血红细胞浓度从181.55±38.87降低至171.90±34.34(p<0.01),乳酸刺痛评分从4.43降至2.83(p<0.01)。此实验过程皮肤维持弱酸性环境,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该精华水适用于敏感性皮肤,可改善皮肤干燥、敏感程度,对皮肤屏障有一定的修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天然保湿系统 敏感性皮肤 保湿 皮肤屏障修护 表皮结构
下载PDF
皮肤屏障受损修护的测试方法
18
作者 邓艳芳 刘前 张廷志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5期134-138,共5页
为研究皮肤屏障受损修护的测试方法,采用手臂胶带剥脱法建立屏障物理性受损模型,经皮水分散失率(TEWL)、角质层水分含量作为检测指标,通过市售产品验证其可信度及适用范围,并与常规面部屏障受损开放性试验进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皮肤屏... 为研究皮肤屏障受损修护的测试方法,采用手臂胶带剥脱法建立屏障物理性受损模型,经皮水分散失率(TEWL)、角质层水分含量作为检测指标,通过市售产品验证其可信度及适用范围,并与常规面部屏障受损开放性试验进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皮肤屏障受损模型测试结果与人体面部屏障受损开放性方法一致(P<0.05),对霜、乳、液不同剂型化妆品适用(P<0.05)。但手臂受损模型与面部开放性测试的改善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无法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方法 皮肤屏障 损伤模型 修护
下载PDF
氢分子结合热敷对敏感性皮肤屏障修复功效的评价研究
19
作者 周平乐 钟明伟 +1 位作者 刘捷 尹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氢分子联合热敷在敏感性皮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2022年1月12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志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氢睐~?光感修护面膜,实验组使用氢睐^(■)光感修护面膜和富氢热敷贴组合。使用前和... 目的:研究氢分子联合热敷在敏感性皮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2022年1月12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志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氢睐~?光感修护面膜,实验组使用氢睐^(■)光感修护面膜和富氢热敷贴组合。使用前和使用第28天,采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对两组志愿者进行检测并进行安全性和满意度评价,并检测两组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肤经皮失水量(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结果:联合使用28 d后,实验组VISIA紫外线色斑、红色区分值及角质层含水量、TEWL均较使用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志愿者均未出现皮肤不良反应,且两组使用满意率均≥80%。结论:氢分子结合热敷对敏感性皮肤屏障的修复功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分子 热敷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功能 修复
下载PDF
大米多肽在抗皱/修护护肤品中的应用及功效
20
作者 王玲 王刚 +2 位作者 廖知恒 张家威 赵晨媚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采用弹性蛋白酶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抑制率试验分别评估大米多肽护肤品对弹性蛋白酶及ROS的抑制率。通过仪器测试以及受试者自评问卷(N=30)来评估大米多肽护肤品对人体皮肤抗皱及屏障功能修护效果。结果表明:... 采用弹性蛋白酶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抑制率试验分别评估大米多肽护肤品对弹性蛋白酶及ROS的抑制率。通过仪器测试以及受试者自评问卷(N=30)来评估大米多肽护肤品对人体皮肤抗皱及屏障功能修护效果。结果表明:大米多肽护肤品对弹性蛋白酶以及对ROS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未使用产品相比,30名受试者使用大米多肽护肤品28天后,皮肤弹性、眶下皱纹(包括总体尺寸、宽度和深度)、皮肤粗糙度Ra值、血红素超高浓度、泛红评分、经皮水分流失值均显著改善;受试者自评结果显示皮肤皱纹淡化、屏障得到修护、皮肤弹性更强等。所有测试结果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大米多肽护肤品具有显著的改善皱纹及修护肌肤屏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多肽 改善皱纹 修护屏障 弹性 活性氧自由基 功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