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地基底古热流求取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7,21,共3页
盆地基底古热流是实现盆地地热场模拟的基础边界参数条件。为了求取这个边界参数,以“剥层”法模型为基础,通过大地构造背景类比法确定盆地演化过程中莫霍面古热流值,以现今地壳结构为约束条件类比古地壳结构,从今至古反演求取了盆地基... 盆地基底古热流是实现盆地地热场模拟的基础边界参数条件。为了求取这个边界参数,以“剥层”法模型为基础,通过大地构造背景类比法确定盆地演化过程中莫霍面古热流值,以现今地壳结构为约束条件类比古地壳结构,从今至古反演求取了盆地基底的古热流。该方法使用较为简单,已在一些盆地的地热场模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热流 古热流 演化模型 盆地
下载PDF
沉积速率与基底蓄水层流体活动对冲绳海槽海底热流值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林 张训华 +1 位作者 温珍河 韩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3,共13页
冲绳海槽海底热流值高且离散性强、热液活动发育,这一地热特征主要表现在海槽南段与中段,其形成与沉积过程和浅层基底水热活动密切相关。首先依据居里点深度资料计算海底热流背景值,并与实测热流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冲绳海槽的海底热流... 冲绳海槽海底热流值高且离散性强、热液活动发育,这一地热特征主要表现在海槽南段与中段,其形成与沉积过程和浅层基底水热活动密切相关。首先依据居里点深度资料计算海底热流背景值,并与实测热流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冲绳海槽的海底热流异常特征。然后选取一条与海槽扩张中心走向一致的模拟剖面,以实测地热资料为约束,利用热模拟的方法,探讨了沉积速率和基底流体活动对海底热流值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海槽热流特征形成机制。热模拟结果表明,如果南段与中、北段分别在中中新世和晚更新世开始拉张,在冲绳海槽的形成演化过程中,沉积速率可使海槽南段和中段的海底热流值分别降低7%~16%和4%~12%,沉积速率越大对热流值的影响也越大;在基底流体活动的影响下,海槽热流值表现出极大的离散性,下降流体使得海底热流值进一步降低,上升流体作用则相反,海槽中段的上升流体影响远远超过沉积速率影响,使得局部海底热流值提高到背景值的3倍。在局部上升流体与下降流体运移速率相同的前提下,当沉积速率<25cm/ka、流体运移速率为60~66cm/a时最符合海槽南段西部的热异常形成条件;当宫古断裂及海槽中段基底蓄水层内的流体运移速率约为南段流体运移速率的4~6倍,或者蓄水层之下热流背景值约为南段背景值的2~3倍时,最符合宫古断裂带附近和海槽中段的热流异常形成条件,这可能预示着在<10km深度处存在岩浆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特征 沉积速率 基底流体活动 海底热流 冲绳海槽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大地热流测定 被引量:8
3
作者 魏大卫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3-96,共4页
1987—1988年,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车一轮台地区进行了热流测量,取得了西北地区的首批热流值。研究区在地质上属雅克拉一轮台基岩隆起带,巨厚的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不整合于古生界及前古生界基岩之上。西段雅克拉地区在深约5400m 的不... 1987—1988年,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车一轮台地区进行了热流测量,取得了西北地区的首批热流值。研究区在地质上属雅克拉一轮台基岩隆起带,巨厚的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不整合于古生界及前古生界基岩之上。西段雅克拉地区在深约5400m 的不整面之下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覆厚仅数十米的侏罗系及厚约5300m 以上的下白垩统一第四系,在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之间有一沉积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 大地 地层 热导率 测量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浅水区与深水区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刚 甘军 +2 位作者 李兴 刘庆 张志荣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找出琼东南盆地浅水区与深水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差异原因,在综合开展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对影响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各要素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表明,深水区高地温梯度、低沉积速率背景对有机质... 为找出琼东南盆地浅水区与深水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差异原因,在综合开展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对影响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各要素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表明,深水区高地温梯度、低沉积速率背景对有机质热演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深水区低海底温度对有机质热演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作用不明显。综合盆地模拟各要素表明,深水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明显高于浅水区,深水区生烃门限浅的特点扩大了深水区烃源岩成熟面积,增加了烃源岩的生排烃量,从而提高了盆地的资源潜力。研究成果对其他深水盆地的烃源岩热演化相关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温度 基底热流 沉积速率 超压 深水区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安徽长山地热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宁金野 徐洪苗 《安徽地质》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合肥盆地西界长山隆起,位于安徽省霍邱县西北。地壳减薄上地幔隆起是地热形成的地质背景,适当厚的高热阻盖层和高热导率的基底相配置是地热形成的基本原因。两条导水断裂是良好的导热通道,至使长山地热-400m地温达40℃以上,地温梯度达4... 合肥盆地西界长山隆起,位于安徽省霍邱县西北。地壳减薄上地幔隆起是地热形成的地质背景,适当厚的高热阻盖层和高热导率的基底相配置是地热形成的基本原因。两条导水断裂是良好的导热通道,至使长山地热-400m地温达40℃以上,地温梯度达4.27℃/100m~5.46℃/100m,安徽长山地热是基底隆起聚热型,若科学合理勘探开发,将会给皖西地区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对省会经济圈建设和大别山地质公园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长山地热 地壳减薄 基底隆起聚热 地温及地温梯度 热导率 热流
下载PDF
南海西南部万安盆地新生代沉降分析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蓓羽 张健 艾依飞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4-792,共9页
南海盆地位处特提斯、环太平洋和古亚洲三大构造域交汇部,其西南部代表性万安盆地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但前人对其构造沉降及伸展机制研究比较薄弱,制约了人们对南海扩张和盆地演化的理解。基于构造格局和地层层序等区域地质资料,利用回... 南海盆地位处特提斯、环太平洋和古亚洲三大构造域交汇部,其西南部代表性万安盆地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但前人对其构造沉降及伸展机制研究比较薄弱,制约了人们对南海扩张和盆地演化的理解。基于构造格局和地层层序等区域地质资料,利用回剥法模拟万安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并通过McKenzie纯剪切拉伸模型反复调整拉张因子拟合构造沉降史,得到万安盆地的伸展因子与伸展速度,最终通过岩石圈的热传导方程求取基底热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扩张、洋脊跳跃和西南次海盆扩张的共同作用控制万安盆地的沉降、伸展和热异常;万安盆地具有独特的时空演化特征,即沉降作用受断裂带左行和右行活动的影响,整体上具有V型转折特性,而伸展作用以“早东西、后南北”为主要特点;伸展和热异常均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呈现出以断裂带为异常轴、向两侧以不同的速率逐渐减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安盆地 沉降速率 伸展速度 基底热流
下载PDF
Causes of geothermal fiel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in China 被引量:6
7
作者 MAO Xiao-ping LI Ke-wen WANG Xin-wei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1期15-28,共14页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on energy source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geothermal fields, so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sha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thermal conduc...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on energy source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geothermal fields, so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sha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thermal conduction forward method of geothermal field is used to simulate cooling rate of abnormal heat sources and heat transfer of the paleo-uplift model. Combin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geothermal field exploration cases and oil exploration well temperature curv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1) According to the magmatic activity time, the magmatism activitie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Magma active areas(activity time < 500 000 years) and weak/magma inactive areas(activity time > 500 000 years). The latter has a fast cooling rate(the cooling time of the magma pocket buried around 10 km is less than 200 000 years) after it has intruded into the shallow layer and it has no direct contribution to modern geothermal fields;(2) China belongs to a weak/magma inactive area such as Tengchong region and Qinghai-Tibet region because the chronological data of these regions show that its magma activity time is more than 500 000 years;(3) The temperature of most geothermal fields can be obviously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 segment(Segment H) at the surface, then a low geothermal gradient segment(Segment L) at a secondary depth, and finally a lower temperature segment(Segment D) at a deeper depth. The temperature isoline presents a mirror reflection relation on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indicating that geothermal field is dominated by heat conduction, rather than having an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to provide heat;(4) Near-surface(0-5 km) materials' lateral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tectonic movement shall probably b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 basement heat flow Geothermal FIELD MAGMA POCKET Coefficient of heat conduction Palaeouplifth MAGNETOTELLUR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