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巴士海峡三维OBS探测的异常数据恢复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佳政 丘学林 +3 位作者 赵明辉 游庆瑜 贺恩远 王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9-1538,共10页
为了探明南海东北部马尼拉俯冲带北段的地壳结构属性,2016年4—6月,"实验2"号科考船执行基金委共享航次,在巴士海峡区域实施三维海底地震仪(OBS)深地震探测实验.实验总共投放48台国产便携式OBS,最终回收41台,放炮测线长2300km... 为了探明南海东北部马尼拉俯冲带北段的地壳结构属性,2016年4—6月,"实验2"号科考船执行基金委共享航次,在巴士海峡区域实施三维海底地震仪(OBS)深地震探测实验.实验总共投放48台国产便携式OBS,最终回收41台,放炮测线长2300km,有效放炮10800次,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但初步处理显示,新研发的25台OBS数据异常,未能识别有效震相,给后续计算模拟带来极大困难.为此,本文对异常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数据格式检查、导航放炮时间查对、相邻台站信号对比、外部时间和内部时间分析等手段,发现数据异常的原因是采样间隔发生了变化,由设置的4.0ms变为实际的4.5ms,导致内部时间出错,无法正确裁截和对齐震相.新版仪器为节能优化,调低了CPU主频,导致在较高采样率情况下,实际采样间隔比预设要长,这是造成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通过修正采样间隔和数据重采样的方法,我们成功恢复了异常数据,获得了清晰的地震剖面.此项研究不仅挽救了宝贵的地震数据,为下一步地壳结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而且提升了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的科学意义,可为今后国产仪器的研发和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数据修复 海底地震仪 三维探测 巴士海峡 南海
下载PDF
中国海陆莫霍面及深部地壳结构特征——以阿尔泰—巴士海峡剖面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卫剑 郝天珧 +7 位作者 秦静欣 李志伟 江为为 姜迪迪 邢健 胡立天 徐亚 雷受旻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32-3943,共12页
中国海陆莫霍面及深部地壳结构特征研究是东亚地区宏观构造格架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地震测深等数据为约束信息,以重力数据为基础,通过分区计算,反演了中国海陆莫霍面深度.依据地壳性质与莫霍面深度分布特征,划分了莫霍面深度梯... 中国海陆莫霍面及深部地壳结构特征研究是东亚地区宏观构造格架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地震测深等数据为约束信息,以重力数据为基础,通过分区计算,反演了中国海陆莫霍面深度.依据地壳性质与莫霍面深度分布特征,划分了莫霍面深度梯级带与分区,并对各分区的莫霍面分布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选取阿尔泰—巴士海峡典型剖面进行了重、震反演,建立了密度结构.剖面上莫霍面深度和深部结构能够清晰地反映中国大陆“三横、两竖、两三角”构造格架中的两横和两竖,在昆仑—秦岭—大别以北的准噶尔地块和中朝地台莫霍面深度45-50km,而其以南至贺兰山—龙门山之间的祁连、柴达木至松潘—甘孜的莫霍面呈“W”型起伏,莫霍面深度由祁连地块北部的50km,加深至68km,在柴达木盆地抬升至58km,在阿尼玛卿山莫霍面降至68km,向南逐渐抬升至四川盆地的44km,经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这一竖的台阶式抬升至华南褶皱带的35km,在江绍—南岭以南缓慢抬升至南海北部陆架区的20-25km.在巴士海峡处南海沿马尼拉海沟向东俯冲,莫霍面形态较复杂.同时剖面上祁连—柴达木地块的中下地壳存在一个低速、低密度体,推测其可能是由于部分熔融引起的,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内物质流动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陆 阿尔泰—巴士海峡 地壳结构 莫霍面 重力
下载PDF
1998年夏、冬季南海的水团及其与太平洋的水交换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凤岐 李磊 +1 位作者 王秀芹 刘长乐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9-336,共8页
根据 1998年夏季和冬季 2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划分和分析 ,并利用1997年 7月和 12月的实测资料 ,对巴士海峡 (吕宋海峡 )和民都洛水道附近的温盐分布进行分析。1998年冬季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可将南海外海水划分为 6个... 根据 1998年夏季和冬季 2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划分和分析 ,并利用1997年 7月和 12月的实测资料 ,对巴士海峡 (吕宋海峡 )和民都洛水道附近的温盐分布进行分析。1998年冬季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可将南海外海水划分为 6个水团 ,即南海表层水团 (S)、南海次表层水团 (U)、南海次 -中层混合水团 (UI)、南海中层水团 (I)、南海深层水团 (D)和南海底盆水(B)。 1998年夏季还可在南海中鉴别出黑潮表层水团 (KS)和黑潮次表层水团 (KU) ,但在冬季观测期间无黑潮水越过 119.5°E经线进入南海 ;夏季有苏禄海水在 5 0~ 75 m层经民都洛水道侵入南海。然而 ,1997年夏季和冬季的资料分析表明 :夏、冬两季都有大洋水通过吕宋海峡北段进入南海 ,南段有南海水流入太平洋。这些现象可能与 1998年前后的厄尔尼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水团 巴士海峡 民都洛水道 水交换 厄尔尼诺 夏季
下载PDF
大洋性次-中层混合水团隶属函数的拟合及南海水团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凤岐 谢骏 俎婷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1-866,共6页
讨论了铅直向叠置 3层水团 ,即次表层水团、次 中层混合水团和中层水团的分布与水团特征。改进了大洋性次表层水团和中层水团隶属函数的拟合方法 ,并进一步提出包络曲线法用以拟合次 中层混合水团的隶属函数 ,使铅直向叠置 3层水团隶... 讨论了铅直向叠置 3层水团 ,即次表层水团、次 中层混合水团和中层水团的分布与水团特征。改进了大洋性次表层水团和中层水团隶属函数的拟合方法 ,并进一步提出包络曲线法用以拟合次 中层混合水团的隶属函数 ,使铅直向叠置 3层水团隶属函数的拟合方法得以配套。应用新方法计算了 3层水团在南海全海域的分布 ,从整体上把握了次表层高盐水团、次 中层混合水团和中层低盐水团在南海中的分布及变化情况 ,讨论了它们的特征、差异和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隶属函数 南海 巴士海峡
下载PDF
南海北部及巴士海峡附近的水团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田天 魏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28,共5页
为解释黑潮水进入南海的方式 ,通过对 2 0 0 2年 5月 2 9日~ 6月 6日在南海及巴士海峡附近太平洋海域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水团分析 ,以四边形水团定量分析方法得到各水团在海区内的分布状况 ,同时分析了温度、盐度、密度和溶解氧的分布 ... 为解释黑潮水进入南海的方式 ,通过对 2 0 0 2年 5月 2 9日~ 6月 6日在南海及巴士海峡附近太平洋海域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水团分析 ,以四边形水团定量分析方法得到各水团在海区内的分布状况 ,同时分析了温度、盐度、密度和溶解氧的分布 ,并对在相同深度层次上的南海水和黑潮水性质进行了比较。观测海域的水团分为表层水团 (SW ) ,次表层水团 (SSW ) ,中层水团 (IW )和深层水团 (DW ) ,分别处于 0~ 5 0m ,5 0~ 3 0 0m ,40 0~ 10 0 0m ,10 0 0m以深。黑潮水进入南海 ,但是势力较弱 ,未能越过 119.5°E深入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黑潮 四边形法 巴士海峡 南海
下载PDF
巴士海峡和南海东北部黑潮分支 被引量:22
6
作者 蒲书箴 于惠苓 蒋松年 《热带海洋》 CSCD 1992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根据多个航次声学多晋勒海流剖面议(ADCP)的资料并结合历史文献说明:确有黑潮分支经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其流向多为NW向,但强度有比较明显的时间变化。该分支进入南海后可能进一步分为两支:台湾西海岸附近的N向流和南海东北... 本文根据多个航次声学多晋勒海流剖面议(ADCP)的资料并结合历史文献说明:确有黑潮分支经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其流向多为NW向,但强度有比较明显的时间变化。该分支进入南海后可能进一步分为两支:台湾西海岸附近的N向流和南海东北部的W向流;后者的强度也有明显的时间变化。测流结果还表明:南海东北部W向流的南侧可能存在着一个涡状结构,而其北面向岸一侧,则有偏E方向的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巴士海峡 南海 黑潮
下载PDF
大洋性次表层和中层水团隶属函数的拟合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凤岐 李曜 谢骏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3-840,共8页
本文针对大洋性水团的 T- S曲线族特征 ,提出了拟合其隶属函数的 2种方法——直线定位法和坐标旋转法。把这 2种方法应用于拟合巴士海峡两侧的次表层高盐水团和中层低盐水团的隶属函数并进行了讨论。文中给出了拟合的原理、公式和实例 ... 本文针对大洋性水团的 T- S曲线族特征 ,提出了拟合其隶属函数的 2种方法——直线定位法和坐标旋转法。把这 2种方法应用于拟合巴士海峡两侧的次表层高盐水团和中层低盐水团的隶属函数并进行了讨论。文中给出了拟合的原理、公式和实例 ,表明它们在分析水团的分布特征、混合变性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分析 物理海洋学 模糊数学 T-S曲线 隶属函数
下载PDF
Water Mass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Pacific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8
8
作者 LIFengqi LILei +1 位作者 WANGXiuqin LIUChangl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Water mass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we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summer and winter of 1998. The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near the Bashi Channel (the Luzon Strait) ... Water mass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we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summer and winter of 1998. The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near the Bashi Channel (the Luzon Strait)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data obtained in July and December of 1997.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winter of 1998, waters in the open sea areas of the SCS were divided into six water masses: the Surface Water Mass of the SCS (S), the Subsurface Water Mass of the SCS (U), the Subsurface-Intermediate Water Mass of the SCS (UI),the Intermediate Water Mass of the SCS (I), the Deep Water Mass of the SCS (D) and the Bottom Water Mass of the SCS(B). For the summer of 1998, the Kuroshio Surface Water Mass (KS) and the Kuroshio Subsurface Water Mass (KU)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the SCS. But no Kuroshio water was found to pass the 119.5°E meridian and enter the SCS in the time of winter observations. The Sulu Sea Water (SSW) intruded into the SCS through the Mindoro Channel between 50-75 m in the summer of 1998. However, the data obtained in the summer and winter of 1997 indicated that water from the Pacific had entered the SCS through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Luzon Strait in these seasons, but water from the SCS had entered the Pacific through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trait. These phenomena might correlate with the 1998 El-Nio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uth China Sea water mass Luzon Strait (bashi channel) Mindoro channel water exchange
下载PDF
巴士海峡水文特征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曾刚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79-385,共7页
利用1965~1967年黑潮联合调查(CSK)温盐资料分析巴士海峡的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海峡两侧的水文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东侧的太平洋水具有高温高盐特征;西坝的南海水为高温低盐。依据200m层等温线的分布趋势,黑潮水只出现在该海区约... 利用1965~1967年黑潮联合调查(CSK)温盐资料分析巴士海峡的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海峡两侧的水文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东侧的太平洋水具有高温高盐特征;西坝的南海水为高温低盐。依据200m层等温线的分布趋势,黑潮水只出现在该海区约120°~121°E以东海域而没有向西扩展,16℃等温线可视为该海区黑潮西边界的概略位置。在海峡500m以线的北端是以太平洋水进入南海;南端在约20°30′N以南是南海水流入太平洋。文中对各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士海峡 黑潮水 太平洋水 温度 水文特征 差异
下载PDF
New Methods of Fitt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of Oceanic Water Masses 被引量:2
10
作者 LIFengqi XIEJun LIYa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After reviewing the analytical theories of T S curve, some methods of T S relationship, and fuzzy sets for studying water masses, new methods of fitt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of oceanic water masses are presented ba... After reviewing the analytical theories of T S curve, some methods of T S relationship, and fuzzy sets for studying water masses, new methods of fitt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of oceanic water masse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 S curve family of oceanic water masses. The membership functions of oceanic Subsurface Water Mass with high salinity and Intermediate Water Mass with low salinity are fitted and discussed using the new methods.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useful in analyzing the mixing and modifying processes of these water masses, especially in tracing their sources. The principles and formulae of the new methods and example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mass T-S curve fuzzy sets membership functio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bashi channel (Luzon Strait)
下载PDF
冬季巴士海峡偏北大风的分析与预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冷梅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8-51,共4页
本文通过冬季巴士海峡偏北大风个例的计算分析,认为大气的不稳定、狭管效应对该海区偏北大风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船舶的预报此类大风的方法。
关键词 大风 狭管效应 天气预报 船舶
下载PDF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deep South China Sea circulation 被引量:19
12
作者 TIAN JiWei QU TangD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4期3115-3120,共6页
Deep sea circulation is important for world climate and has been a substantial research area in ocean science, leading to various breakthroughs and discoveries. With the rapid advance in research on ocean science, the... Deep sea circulation is important for world climate and has been a substantial research area in ocean science, leading to various breakthroughs and discoveries. With the rapid advance in research on ocean science, these matter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oceanography community.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convey the progress made in recent years. We first provide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observations, theories, and simulations of deep South China Sea circulation. Finally, we discuss remaining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流通 海洋科学 全球气候 海洋学 环流 深海
原文传递
台湾东南海域的温盐分布特征研究
13
作者 魏晓 《南海地质研究》 2015年第1期87-103,共17页
利用实测的温盐深数据对台湾东南海域夏季的温盐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黑潮的影响,研究区海域表层温度在28℃以上,呈北低南高、西高东低的特征;表层盐度在32-3~34.7psu左右,与温度分布特征呈反相关,高温区域盐度较... 利用实测的温盐深数据对台湾东南海域夏季的温盐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黑潮的影响,研究区海域表层温度在28℃以上,呈北低南高、西高东低的特征;表层盐度在32-3~34.7psu左右,与温度分布特征呈反相关,高温区域盐度较低,低温区域盐度较高。由于黑潮的影响深度可达数百米,因此区域内的温跃层和盐跃层的位置较深,层化不显著,厚度较大且强度不均匀。且存在着厚度较大的障碍层,厚度一般在50m以上。通过断面数据可知,表层温度基本都在较高的范围内,且高温水层很厚,通过盐度的变化可知,在100~400m的水深范围内,断面内都存在一个高盐水层,走向基本为南北向,最厚的区域分布在122°E~124°E之间,向西巴士海峡一侧和向东西菲律宾海盆一侧逐渐递减,表现出黑潮流经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东南海域 巴士海峡 混合层 温跃层 盐跃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