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C配施氮肥对高粱花后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1
作者 张薇 闫鹏 +6 位作者 王琦 许艳丽 李桂英 陈迪苏 焦晓燕 卢霖 董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目的]东北地区全基施施肥方式易造成高粱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探究全基施背景下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对东北地区高粱花粒期叶片衰老与产量的调控效应,有助建立全基施施肥背景下高粱防衰增产生产技术。[方... [目的]东北地区全基施施肥方式易造成高粱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探究全基施背景下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对东北地区高粱花粒期叶片衰老与产量的调控效应,有助建立全基施施肥背景下高粱防衰增产生产技术。[方法]2021-202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试验材料为龙杂25号和吉杂127号,设置氮肥处理与化控处理(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复配剂,polyaspartic ac-id-chitosan,PAC),测定分析PAC配施氮肥下高粱叶片衰老程度、抗氧化特性和产量差异。[结果]花期到成熟期,随施氮水平增加,可显著增加2高粱品种单株叶面积,提高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上述指标在2品种间存在差异。PAC处理可显著提高各施氮水平下2高粱品种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抑制单株叶面积下降,延缓植株衰老进程。PAC处理后,各施氮水平下,龙杂25号和吉杂127号较各自常规施氮处理分别平均增产2.26%~9.11%和3.51%~15.76%;2高粱品种均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显著增产,2年平均增幅分别为9.11%和15.76%。[结论]PAC配施氮素全基施可作为一项防衰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应用于吉林省中西部高粱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复配剂 全基施 高粱 抗氧化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危险废物识别及产生系数核算研究
2
作者 王修保 郭庆伟 +2 位作者 邱娟娟 王福韬 张海东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3期154-156,共3页
通过发放问卷、资料梳理、现场踏勘等方式,对山东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和产生系数进行调查,识别了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废种类、代码、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产生规律,核算了产生系数。经过管理... 通过发放问卷、资料梳理、现场踏勘等方式,对山东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和产生系数进行调查,识别了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废种类、代码、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产生规律,核算了产生系数。经过管理部门实际应用,进一步验证了危险废物识别和产生系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产生系数 排污系数
下载PDF
“Physical Fertility” of Fenlong and Its Yield and Benefit Increase
3
作者 Wei Benhu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5期58-60,共3页
Core theory and acting force("physical fertility") of Fenlong are firstly proposed,and "physical fertility of Fenlong" is relative to the fertility of chemical fertilizer of increasing crop yield. ... Core theory and acting force("physical fertility") of Fenlong are firstly proposed,and "physical fertility of Fenlong" is relative to the fertility of chemical fertilizer of increasing crop yield. Basic composition of "physical fertility of Fenlong" and its effect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various agricultural crops are clarified. It makes crop yield increase by 15%-30% without fertilization and 15%-50% by not increasing fertilization amount and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physical fertility of Fenlong" could be sufficiently excavated in the new times of green development. Fenlong has a key significance for rationally reducing chemical fertilizer,soil,water and air pollution,agricultural cost,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human health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long PHYSICAL FERTILITY basic FERTILITY yield INCREASE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FARMING method
下载PDF
基本苗和行距对山农38小麦产量和光能利用的影响
4
作者 庄文锋 翟军 +4 位作者 刘超 李德正 孔令让 李安飞 杨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5-101,共7页
为了完善新品种山农38栽培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试验设置了5个基本苗和3个种植行距共15个处理,研究分析不同基本苗和行距对小麦产量形成、相关光合指标和辐射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处理对各指标影响较大,差异显著,行距次之。225... 为了完善新品种山农38栽培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试验设置了5个基本苗和3个种植行距共15个处理,研究分析不同基本苗和行距对小麦产量形成、相关光合指标和辐射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处理对各指标影响较大,差异显著,行距次之。225万株/hm^(2)基本苗和23 cm行距在本试验条件下产量构成合理,获得高产。同一时期群体光合速率随着基本苗和行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生育期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基本苗和行距的加大使下降幅度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规律一致,与胞间CO_(2)浓度相反,随生育期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逐渐增加。Fv/Fm只有在B5高密度处理下明显降低,其他处理相差不大。有效辐射量和光辐射截获率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随行距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处理下的有效辐射量和光辐射截获率差异不显著,高密度处理下同一基本苗处理下的行距处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光能利用 基本苗 行距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2
5
作者 汤勇华 黄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0-1078,共9页
利用农业统计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将业已建立的地力贡献率统计模型与GIS技术耦合,研究了中国大陆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玉米... 利用农业统计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将业已建立的地力贡献率统计模型与GIS技术耦合,研究了中国大陆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玉米的生长受钾素的影响较大,高值区分布在华北平原和东北春玉米区,基础产量和地力贡献率分别为3.43t·hm-2和51%;低值区分布在华中华南一带,为1.90t·hm-2和33%。其余作物的高产区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长江黄淮流域,特别是华东华中和四川盆地,低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以北以及西南丘陵地带。统计分析表明,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对水稻生产的贡献最大,且空间变异小。冬小麦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其他各作物。该研究能较好地模拟我国3种作物的基础产量,可为区域尺度农田指导施肥和控制农业生态环境胁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力贡献率 基础产量 统计模型 GIS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基础产量和地力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彦铭 黄少辉 +4 位作者 杨振立 刘克桐 杨云马 杨军芳 贾良良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58,共6页
为了解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基础产量状况,提高养分管理水平,对2011~2014年在河北省开展的894组小麦和952组玉米配方施肥农户示范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施肥量、基础产量、施肥产量、养分效率和地力贡献... 为了解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基础产量状况,提高养分管理水平,对2011~2014年在河北省开展的894组小麦和952组玉米配方施肥农户示范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施肥量、基础产量、施肥产量、养分效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发现,河北冬小麦、夏玉米平均施氮(N)量分别为242和234 kg/hm^2,施磷(P2O5)量分别为65和59 kg/hm^2,施钾(K2O)量分别为45和61 kg/hm^2;冬小麦、夏玉米平均农田基础产量分别为4 509和5 979 kg/hm^2,农民习惯施肥平均产量分别为6 390和7 905 kg/hm^2;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平均为25.3和39.9 kg/kg,磷肥偏生产力平均为47.3和115.2 kg/kg,钾肥偏生产力平均为102.9和136.0 kg/kg。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的农田基础产量贡献率平均为70.6%和71.6%,农田地力贡献率随着基础产量水平的提高呈显著提高趋势,基础产量与施肥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提高基础产量水平是保证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产量 地力贡献率 冬小麦 夏玉米 测土配方施肥 养分效率
下载PDF
杂交小麦基本苗与产量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建奎 宗学凤 +3 位作者 李帮秀 易靖 余国东 石有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按小窝疏株密植种植方式,设置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3个处理,研究了基本苗数对杂交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基本苗后,杂交小麦的单株成穗能力有极大提高,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1.5个、2.0个和... 按小窝疏株密植种植方式,设置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3个处理,研究了基本苗数对杂交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基本苗后,杂交小麦的单株成穗能力有极大提高,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1.5个、2.0个和3.6个,穗长、有效小穗数和穗粒数都有提高,单穗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籽粒产量极显著提高,基本苗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产量分别是6苗/窝的单株产量的1.58倍和2.93倍,基本苗4苗/窝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6苗/窝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杂交小麦种植的合理基本苗约4苗/窝,折合约8~9万苗/667 m2;通过精量播种,充分发挥杂交小麦在营养生长方面的优势,促进植株的个体发育,提高繁殖系数,降低用种量和种子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苗 杂交小麦 单株 产量结构 籽粒产量 精量播种 穗长 合约 种植效益 成本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产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周兴 聂军 谢坚 杨曾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7-606,共10页
利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并结合盆栽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和肥料贡献率对土壤不同基础地力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钾肥(NPK)或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有利于双季稻产量的增加... 利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并结合盆栽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和肥料贡献率对土壤不同基础地力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钾肥(NPK)或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有利于双季稻产量的增加。NPK处理的早稻产量、晚稻产量和年总产量分别较对照(CK)处理增产100.7%、67.0%和81.9%,NPKS处理分别增产113.8%、77.7%和93.7%。CK处理早稻基础地力产量随试验年限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在试验的前9年随年限增加呈极显著下降(p<0.01),之后基本维持稳定。长期施用氮磷钾肥或氮磷钾肥配施稻草有利于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NPK>CK。NPK和NPKS处理早稻基础地力产量分别较CK提高38.5%和68.1%,晚稻分别提高25.8%和49.0%。NPK和NPKS处理早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较CK提高21.4%和54.9%,晚稻分别提高12.8%和22.8%。无论施肥或不施肥,早晚稻产量均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提高而增加;肥料对早晚稻产量贡献率随基础地力产量提高而极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是影响土壤基础地力的主要养分因子,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对土壤基础地力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水稻产量 土壤基础地力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我国水稻土基础地力变化趋势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忠芳 张水清 +4 位作者 李慧 孙楠 逄焕成 娄翼来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4-1402,共9页
【目的】水田具有较好的水热稳定性,且基础地力对水稻产量的贡献大,所以水稻土基础地力高低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指标。研究长期不同施肥下我国不同区域水稻土基础地力的变化态势及其特征不仅为水稻土的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水田具有较好的水热稳定性,且基础地力对水稻产量的贡献大,所以水稻土基础地力高低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指标。研究长期不同施肥下我国不同区域水稻土基础地力的变化态势及其特征不仅为水稻土的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还为评价和建立长期合理的施肥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不施肥处理(CK)的水稻产量表征其基础地力,以不施肥产量与常规施肥(施氮、磷、钾肥,NPK)产量的比值作为基础地力贡献率,分析了我国7个水稻连作或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下长期施肥稻田的基础地力和基础地力贡献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比较了不同地点及不同轮作方式的差异探讨了基础地力贡献率与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长期不施肥水稻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总体上较稳定,平均变化速率仅为-0.3 kg/(hm^2·a)。不同水稻土类型间差异大红壤水稻土基础地力易呈下降趋势而紫色水稻土较稳定。不同轮作方式上,晚稻和单季稻的不施肥产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1.6和29.2 kg/(hm^2·a),而早稻不施肥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下降20.0kg/(hm^2·a)。同一区域的试验点,白沙(BS)和望城(WangC)不施肥的水稻产量逐年下降速率最大,下降值达47~82kg/(hm^2·a);而南昌(NC)的早晚稻、武昌(WuC)和遂宁(SN)的单季稻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速率达44~81 kg/(hm^2·a)。水稻多年(>20年)平均基础地力贡献率较高(各地变化幅度42%~68%,平均值为59.7%)其中早稻、晚稻和单季稻分别为55.1%、67.1%和54.9%。基础地力贡献率与不施肥的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55,n=13)。7个试验点的多年施肥处理水稻平均产量为5100 kg/hm^2,显著高于不施肥产量(2911 kg/hm^2),多年施肥措施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为40.3%。【结论】长期不施肥晚稻和单季稻产量稳定或有上升趋势而早稻产量不稳定,部分呈显著下降趋势,其变幅大小与水稻土类型有关,其中红壤水稻土的早稻产量易呈下降趋势而紫色水稻土的最稳定;施肥条件下各试验点水稻产量随时间变化较稳定。从长期角度而言,提高南方水稻土基础地力是提升其产量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基础地力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下载PDF
不同基本苗对超级稻南粳45、南粳49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军 仲维功 +4 位作者 杨杰 范方军 朱金燕 李文奇 王芳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33-1437,共5页
以超级稻品种南粳45和南粳49为试验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每穴不同栽插基本苗数下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株行距统一为13.3 cm×25 cm的条件下,南粳45和南粳49都在每穴2苗的情况下实收产量最高,随着每穴苗数的... 以超级稻品种南粳45和南粳49为试验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每穴不同栽插基本苗数下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株行距统一为13.3 cm×25 cm的条件下,南粳45和南粳49都在每穴2苗的情况下实收产量最高,随着每穴苗数的增加,南粳45和南粳49实收产量逐渐降低。随着每穴苗数的增加,南粳45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降低,结实率几乎没有差异;南粳49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逐渐降低,千粒重几乎没有差异。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说明南粳45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南粳49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结实率、总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本苗 产量 南粳45 南粳49
下载PDF
边界线法解析冀中南麦区基础地力产量的土壤养分影响因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少辉 贾良良 +1 位作者 杨云马 刘克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148,共8页
基础地力产量是表征土壤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基础地力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因子的研究可为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产区地力提升及增产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该文利用河北省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布置的876个示范试验数据,研究了河北... 基础地力产量是表征土壤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基础地力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因子的研究可为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产区地力提升及增产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该文利用河北省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布置的876个示范试验数据,研究了河北中南部冬小麦基础地力产量、产量差及基础地力贡献率,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将农田土壤养分因子对基础地力产量差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化,解析了土壤养分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北冬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在1 080~7 404 kg/hm^2之间;以最高产量为参照,各试验点的基础地力产量差为69~6 324 kg/hm^2(平均值为2 831 kg/hm^2)。基础地力对农户产量的贡献率均值为71.1%,基础地力贡献率随基础地力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基础地力小麦产量每提高1 000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提高8%。应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因子与基础地力产量进行分析,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种土壤养分因子与边界点均有较好的拟合关系(R2分别为0.837、0.881、0.750、0.682和0.951),土壤基础养分对基础地力产量差的贡献率以有机质、pH值和碱解氮最高,分别为16.6%、10.9%和10.5%,速效钾和有效磷的贡献率分别为4.1%和2.9%,河北省农田土壤培肥时应优先提升有机质与碱解氮,并优先调节土壤pH。河北省冬小麦田土壤在pH值8.1、有机质24.6 g/kg、碱解氮120.6 mg/kg、有效磷12.4 mg/kg、速效钾89 mg/kg时养分效率最高,是农田土壤最优养分目标。边界线方法能够对区域尺度基础地力产量土壤养分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可为农田土壤培肥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边界线分析 基础地力 产量 影响因子
下载PDF
硫易切削钢中硫收得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光辉 古隆建 +3 位作者 施哲 陈永 曾建华 吴国荣 《钢铁钒钛》 CAS 2007年第1期53-55,72,共4页
针对硫易切削钢冶炼过程中硫收得率不易控制造成钢中硫含量波动大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硫收得率的主要因素,并开展了炉渣碱度对硫收得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用数学回归法得出了炉渣碱度对硫收得率的影响规律,为稳定控制易切削钢中硫含... 针对硫易切削钢冶炼过程中硫收得率不易控制造成钢中硫含量波动大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硫收得率的主要因素,并开展了炉渣碱度对硫收得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用数学回归法得出了炉渣碱度对硫收得率的影响规律,为稳定控制易切削钢中硫含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切削钢 碱度 收得率
下载PDF
氮素和基本苗对宁盐一号小麦籽粒产量、群体质量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申玉香 郭文善 +4 位作者 周影 朱新开 封超年 彭永欣 封功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4-137,共4页
为给宁盐一号小麦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2003-2004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试验场,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基本苗对该品种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相同时,增加氮肥施用量,每穗粒数、蛋白质及其组分... 为给宁盐一号小麦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2003-2004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试验场,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基本苗对该品种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相同时,增加氮肥施用量,每穗粒数、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提高,而千粒重降低。在基本苗90×104-180×104/ha范围内提高氮肥施用量,可增加穗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群体LAI和产量,基本苗超过270×104/ha则表现为负效应。在氮肥施用量相同时,基本苗增加,每穗粒数、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施氮量180 kg/ha条件下,增加基本苗,穗数相应增加。综合来看,宁盐一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氮肥和密度组合为施氮量180 kg/ha、基本苗270×104/ha或施氮量240 kg/ha、基本苗180×104/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宁盐一号 氮素 基本苗 产量 蛋白质度其组分舍量
下载PDF
群体调控与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济南1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6
14
作者 徐恒永 赵振东 +2 位作者 刘建军 刘爱峰 张存良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6-62,共7页
以强筋小麦济南 17号为试验材料 ,选择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和地力水平的菏泽市牡丹区和陵县研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氮肥应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施用水平对多项品质性状都有影响。在追肥期的对比研究中 ... 以强筋小麦济南 17号为试验材料 ,选择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和地力水平的菏泽市牡丹区和陵县研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氮肥应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施用水平对多项品质性状都有影响。在追肥期的对比研究中 ,起身期追肥产量和有关品质指标都较低 ,综合品质差 ;拔节期以后施肥可有效地提高产量 ,并对改善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拔节期和孕穗期两次追肥对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以及面团稳定时间等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氮肥用量上 ,各项品质性状均以 75kg/hm2 的纯N处理最差 ,而在 15 0~ 30 0kg/hm2 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综合品质。通过群体的调控 ,不仅对群体LAI、单位面积穗数、产量有重要影响 ,而且对品质指标如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有显著的作用。济南 17号小麦优质栽培的适宜播种期范围为 9月 2 8日~ 10月 14日 ,最佳基本苗范围为 15 0× 10 4/hm2 ~ 2 2 5× 10 4/hm2 。具有耐大群体的特点 ,但不宜晚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调控 氮肥运筹 强筋 济南17号 小麦 氮肥 播种期 播种量 产量 品质性状
下载PDF
黄淮优质水稻应用公式计算合理基本苗数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海生 张洪程 +2 位作者 杨连群 张士永 戴其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3,共7页
运用水稻叶龄模式群体基本苗计算公式 ,对黄淮地区优质水稻圣稻 30 1的群体密度与产量形成及品质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 :依照公式计算的标准密度群体不仅在产量形成、个群体生产力、生长动态及抗倒伏性能等方面均表现了较好的综合优势 ,... 运用水稻叶龄模式群体基本苗计算公式 ,对黄淮地区优质水稻圣稻 30 1的群体密度与产量形成及品质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 :依照公式计算的标准密度群体不仅在产量形成、个群体生产力、生长动态及抗倒伏性能等方面均表现了较好的综合优势 ,同时在米质性状上也保持较好的协调关系 ,由此初步明确与公式运用相关的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优质水稻 合理基本苗数量 计算公式 叶龄模式
下载PDF
不同基本苗对湖南双季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志 邢文婷 +5 位作者 廖丁恒 吴旭 吴辉 蒋霞 陈莉 敖和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4期86-92,共7页
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基本苗与早稻产量的关系,通过采用不同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或组合(2个常规品种和2个杂交组合),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基本苗(2苗/穴,3苗/穴,4苗/穴)对湖南双季早稻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 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基本苗与早稻产量的关系,通过采用不同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或组合(2个常规品种和2个杂交组合),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基本苗(2苗/穴,3苗/穴,4苗/穴)对湖南双季早稻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积累和茎蘖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随栽插基本苗的增加,早稻产量、有效穂数、总干物质重呈增加趋势,每穗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千粒重变化不大。出叶速度随栽插基本苗的增加而略有减慢。从茎蘖动态来看,在最高分蘖期(移栽后28天)以前,各个处理的分蘖速度基本相同,处理间的最高苗数表现出较大差异,但是基本苗较少的处理,后期的死亡分蘖数相对较少,至成熟期,各处理间的有效穂数差异较小。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的每穴基本苗多,有利于产量形成,较易获得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早稻 基本苗 产量 茎蘖动态
下载PDF
对田间农业节水水平评价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思清 刘江侠 朱晓春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64,共5页
文中归纳了各种反映农业节水水平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各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以数学解析方法,描述了主要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及基本线型。通过推求灌溉水的水分生产率一边际产量关系曲线(Z1曲线)的最大值,确定符合农业节水要... 文中归纳了各种反映农业节水水平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各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以数学解析方法,描述了主要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及基本线型。通过推求灌溉水的水分生产率一边际产量关系曲线(Z1曲线)的最大值,确定符合农业节水要求的产量闽值下限和定额闽值下限,即基准产量和参考定额;以Z1曲线为基础,叠加节灌粮食产量~产量期望值关系曲线(Z2曲线)形成Z曲线,通过推求其极值,确定符合农业节水要求的定额阈值上限和产量阈值上限,即基准定额和参考产量。根据这种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定量计算,对一个区域进行定性节水水平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 评价 水分生产率 边际产量 基准产量 基准定额
下载PDF
潮土区高产麦田钾肥适宜基追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燕来 汪强 +4 位作者 介晓磊 谭金芳 李有田 王宜伦 王承花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通过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 ,研究了潮土区高产麦田钾肥不同基追比施用的效果 .结果表明 ,在高产麦田施用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 ,在各施钾处理的钾肥总量中 ,以 70 %作基施 ,30 %在拔节期追施的效果最好 ,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吸钾量 ,提高... 通过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 ,研究了潮土区高产麦田钾肥不同基追比施用的效果 .结果表明 ,在高产麦田施用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 ,在各施钾处理的钾肥总量中 ,以 70 %作基施 ,30 %在拔节期追施的效果最好 ,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吸钾量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从而促使小麦产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高产麦田 钾肥 基追比例 施肥
下载PDF
食用级碱式碳酸镁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金木 程鹏里 《现代化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7-38,共2页
研究了以工业级硫酸镁为原料生产食用级碱式碳酸镁的工艺条件及影响产品收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食用 碱式碳酸镁 工艺 碳酸镁 原料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基础地力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培肥目标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良良 黄少辉 +5 位作者 刘克桐 孙彦铭 杨军芳 杨云马 邢素丽 刘孟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0-346,共7页
太行山前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夏玉米产区,对2005~2013年在河北省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3414”试验数据以及山区平原农田基础地力对玉米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产量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 太行山前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夏玉米产区,对2005~2013年在河北省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3414”试验数据以及山区平原农田基础地力对玉米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产量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对基础产量的响应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土壤培肥目标。研究结果发现,太行山前平原夏玉米基础地力产量分布在3222~9672 kg/hm^(2)之间,平均值为6210 kg/hm^(2),基础地力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布范围在32.2%~99.7%之间,平均值为71.7%,在太行山前平原夏玉米基础地力产量范围内,基础地力产量与施肥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基础地力产量每增加1000 kg/hm^(2),配方施肥产量则增加585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也提高6.5%。氮磷钾肥的施肥产量反应分别为1614、909和802 kg/hm^(2),边界线分析方法确定山区平原土壤培肥目标下限是土壤有机质14.3 g/kg,土壤全氮1.20 g/kg,有效磷20.2 mg/kg,速效钾121.9 mg/kg,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缩减由土壤肥力差异引起的产量差最为明显,是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的重点培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平原 夏玉米 基础地力 产量反应 土壤培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