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种间联结性
1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2 位作者 王陈 潘成梅 巴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湖泊不同空间维度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高寒冰山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地点,2020年7月进行了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采集,共采集水平和垂直维度浮游植物水样275个,结合生...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湖泊不同空间维度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高寒冰山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地点,2020年7月进行了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采集,共采集水平和垂直维度浮游植物水样275个,结合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比(PC)以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5属8种,均属于硅藻门;(2)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可分为3大生态位类群,水平维度对二维生态位宽度影响较明显;(3)在水平维度上,生态位重叠度达到有意义的种对比例较高,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在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上,生态位重叠度达到有意义的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4)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响应速率在水平维度上形成正反馈,在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上形成负反馈,表明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存在多稳态,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群落较水平维度更稳定;(5)夏季浮游植物群落总体处于演替初期,有正向演替趋势,物种间联结性不强,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优势种生态位和群落多稳态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巴松错
下载PDF
西藏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2 位作者 王陈 潘成梅 巴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2,共9页
揭示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资料。于2020年7月对巴松错出入河流及其湖体设置15个水平采样点,并选择湖中心样点B15进行垂直分层采样,同时测定水体相... 揭示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资料。于2020年7月对巴松错出入河流及其湖体设置15个水平采样点,并选择湖中心样点B15进行垂直分层采样,同时测定水体相关理化指标。调查共采集水样275个,分析了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浮游植物对水平和垂直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巴松错夏季共鉴定浮游植物167种,隶属于5门8纲20目29科66属,物种组成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在水平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845×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0.012mg/L;在垂直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006×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0.006mg/L;(3)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平分布较为均匀,群落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较垂直分布更稳定;(4)RDA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是影响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水平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浊度是影响垂直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巴松错
下载PDF
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2
3
作者 安瑞志 潘成梅 +2 位作者 塔巴拉珍 杨欣兰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101,共16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选取西藏东南部最大的高山冰川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1月(枯水期)和2018年9月(丰水期)在湖心利用挂锤式深水采样器进行浮游植物垂直分层采样,共设... 为了解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选取西藏东南部最大的高山冰川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1月(枯水期)和2018年9月(丰水期)在湖心利用挂锤式深水采样器进行浮游植物垂直分层采样,共设置7个断面,采集水样84个.应用浮游植物功能群、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巴松错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巴松错水体稳定性强,水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枯水期在30~60 m处形成温跃层,丰水期在1~15 m和30~60 m处形成双温跃层;2)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共鉴定7门76属242种,物种组成均表现为硅藻蓝藻绿藻型结构;3)根据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可划分为25个功能群,分别为A、B、C、D、E、F、G、H1、H2、J、L M、L O、M、MP、N、P、S1、S2、T、W1、W2、X1、X2、X3和Y,优势功能群从枯水期的MP、D、L O、P转变为丰水期的D、F、L O、MP、N、P,其中MP功能群为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绝对优势群;4)通过RDA表明,不同水情期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受环境因子影响差异较明显,整体上,pH、总氮和氨氮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松措 浮游植物 功能群 环境因子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巴松错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林丽花 张敏 马守春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8-74,共7页
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将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用4个分量指标对巴松错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指出巴松错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没有得... 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将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用4个分量指标对巴松错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指出巴松错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其空间环境容量是开发中的限制因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环境容量 评价 巴松错
下载PDF
藏东南巴松错200年沉积过程及其对硅藻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廖梦娜 金伊丽 +1 位作者 李晨瑜 李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9-1100,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部高寒山区广泛发育冰川湖泊,湖泊沉积过程同时受控于区域气候、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湖泊形态特征。基于放射性210Pb/137Cs和14C定年法,对巴松错沉积物理(粒度、分选系数)和化学指标(TOC、TN、C/N)进行分析,发现18世纪末... 青藏高原东南部高寒山区广泛发育冰川湖泊,湖泊沉积过程同时受控于区域气候、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湖泊形态特征。基于放射性210Pb/137Cs和14C定年法,对巴松错沉积物理(粒度、分选系数)和化学指标(TOC、TN、C/N)进行分析,发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湖泊沉积过程显著变化,表现为迅速变缓趋势。通过分析区域树轮重建的气候序列(温度、降水及相对湿度)及冰川地貌调查资料,认为气候变化及流域冰川分布位置是影响该湖泊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小冰期末期冰川前缘靠近湖区,随后温度上升导致冰川融水激增、水动力加强,从而引起湖泊沉积粒度的粗化。随着冰川前缘不断后退,径流输送距离增长、沉积分选变好、粒度细化。此外,该地区活跃的地质活动也可能是湖泊沉积过程明显变化的重要诱因。湖泊沉积硅藻是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有力指标。过去200多年巴松错硅藻组合变化不明显(DCCA=0.47 SD),说明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未超过其生态阈值。通过与其他沉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巴松错硅藻记录受到流域水文和湖泊沉积过程影响,主要表现为外源输入和/或湖岸浅水区来源的底栖属种在湖心沉积物中的相对丰度增加。1770-1901年总体上具有较低的Procruste残差,说明期间沉积硅藻和粒度具有较一致的波动过程,也说明了巴松错沉积硅藻记录对沉积过程的响应较为敏感。藏东南地区很多湖区均受到冰川和地质作用的强烈影响,因此在利用微体古生物手段对该地区湖泊进行气候变化研究时,建议考虑沉积过程的影响并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松错 沉积过程 硅藻 过去200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巴松措现代沉积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学志 王永波 +1 位作者 赵辰辰 倪振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9-1181,共13页
湖泊沉积物是记录气候演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探讨过去气候变化过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沉积物中的许多代用指标对气候的指示意义存在多解性,不同指标所反映的环境信息相互之间有时会存在矛盾.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解读湖泊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是记录气候演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探讨过去气候变化过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沉积物中的许多代用指标对气候的指示意义存在多解性,不同指标所反映的环境信息相互之间有时会存在矛盾.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解读湖泊沉积物中指标所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开展现代湖泊沉积物指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深入探讨各指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尤为关键.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巴松措湖泊表层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10Pb与137Cs比活度检测结果建立年代序列,对沉积物中粒度、磁化率、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巴松措现代沉积过程.结合沉积物粒度端元组分分析结果,并将不同指标变化与林芝气象站所记录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该地区沉积物来源主要包括径流搬运的冰川碎屑物质和来自青藏高原南部、西南部上空悬浮于大气中的风成物质两部分;其中,通过风力搬运的物质输入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受季节性风向及风速变化影响明显;径流受到冰雪融水与夏季降水的补给,因此通过径流搬运的物质输入量受到温度与降水综合影响;湖泊中磁性矿物碎屑的产生和输入主要受区域降水量影响的流域侵蚀速率变化控制,该湖泊沉积物磁化率波动可以有效的指示该地区降水量变化;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和总氮含量变化主要反映湖泊自身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对区域温度变化的响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巴松措 湖泊沉积物 气候变化 现代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