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银霞 安丽君 +2 位作者 姜全 赵剑波 李天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8,共7页
为构建桃品种核心种质,通过对56份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初级核心种质的形态农艺性状数据(MOR)和SSR等位基因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不同聚类取样方法和完全随机取样方法下9种取样比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保留比例及各频率段... 为构建桃品种核心种质,通过对56份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初级核心种质的形态农艺性状数据(MOR)和SSR等位基因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不同聚类取样方法和完全随机取样方法下9种取样比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保留比例及各频率段等位基因的丢失比例。结果表明:聚类取样的方法优于完全随机取样,并以在80%的取样比例下MOR结合SSR数据聚类取样的效果最好,利用此方案构建的桃品种核心种质共包括45份材料,该核心种质的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保留了初级核心种质100%的形态农艺性状和96.6%的SSR等位基因,在出现频率低于0.05的等位基因中共丢失了2个等位变异,保留了出现频率在0.05-0.10的所有等位基因;利用6个数量性状对所构建的核心种质的代表性检测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很好地代表558份桃原始种质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 遗传多样性 保留比例 核心种质 构建 评价
下载PDF
不同方法测定桃树抗寒性关系研究
2
作者 张海旺 陈海江 +3 位作者 张文臣 王洪江 李思琪 杨柳 《中国果树》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以生产中抗寒性表现较强、中等、较弱的3个桃品种为试材,应用电解质渗透法(EL)和电阻抗图谱法(EIS)研究了不同时期枝条抗寒性和未经冷冻处理枝条EIS参数的变化,并对未经冷冻处理枝条EIS参数、冷冻处理枝条EIS参数测定的半致死温度与EL... 以生产中抗寒性表现较强、中等、较弱的3个桃品种为试材,应用电解质渗透法(EL)和电阻抗图谱法(EIS)研究了不同时期枝条抗寒性和未经冷冻处理枝条EIS参数的变化,并对未经冷冻处理枝条EIS参数、冷冻处理枝条EIS参数测定的半致死温度与EL测定的半致死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未经冷冻处理3个桃品种的胞外电阻率(r_e)和胞内电阻率(r_i)均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弛豫时间(τ)与r_(e)、r_(i)变化趋势相反;通过对4个电阻抗参数与EL测定的半致死温度统计分析得出,EIS(r_(i))是最佳参数,其相关系数为-0.828,通径系数为-7.385,线性回归方程为y=-4.063 9x+4.333 8,R^(2)=0.686。EL和EIS参数法测定3个桃品种的抗寒性与生产上抗寒性强弱表现一致;通过对2种方法统计分析得出,EL与EIS 4个参数法测定抗寒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弛豫时间法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均最高,因此,弛豫时间是预测冷冻处理桃树枝条抗寒性的适宜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图谱法 抗寒性 电解质渗透法 抗寒锻炼 脱锻炼
下载PDF
Study on SSR Markers Linked to Flesh Color around the Stone of Prunus persica(L.) Batsch
3
作者 韩继成 刘国俭 +1 位作者 常瑞峰 张新忠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5期962-964,共3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elect SSR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flesh color around the stone of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Method] P. persica (L.) Batsch varieties Chongyanghong and Yanhong were used as p...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elect SSR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flesh color around the stone of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Method] P. persica (L.) Batsch varieties Chongyanghong and Yanhong were used as parents to construct F1 orthogonal group. A total of 138 FI individuals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 als for construction of color around the stone gene pool (B1) and non-color around the stone gene pool (B2) by using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method, molec- ular markers linked to the flesh color around the stone of P. persica (L.) Batsch were selected with SSR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Result] After selection with 256 pairs of SSR primers, three pairs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the gene con- trolling flesh color around the stone of P. persica (L.) Batsch were selected (UDP96- 003, ch04g09 and UDP97-402). In addition,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the three molecular markers and the gene controlling flesh color around the stone of P. persi- ca (L.) Batsch were calculated, which were 16.7, 10.1 and 17.0 cM,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is stud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election of co-dominant molecular markers with closer genetic d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Flesh Color around the stone SSR
下载PDF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Cultivar Fingerprints of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Germplasms 被引量:3
4
作者 SUN Shu-xia LI Jing JIANG Guo-liang CHEN Dong XIE Hong-jiang TU Mei-y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7期1-5,8,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cultivar fingerprints of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germplasms.[Method] Sixty peach genotypes,representing China common local cultivars and European sa...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cultivar fingerprints of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germplasms.[Method] Sixty peach genotypes,representing China common local cultivars and European samples were screened by microsatellite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 and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Result] 26 reproducible bands were amplified by Nine SSR primers,and 24 of which were polymorphic; 236 bands were amplified by 30 ISSR primers,and 113 of which were polymorphic.31 genotypes were discriminated with 1-3 distinct polymorphic bands generated from the primers ISSR and SSR.Seven cultivar-specific ISSR fragments and two SSR unique allele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were available to be converted into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 markers.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GS) estimated from these molecular data averaged were 0.939 (ranged from 0.856 to 0.983) for ISSR and 0.646 (ranged from 0.240 to 1.000) for SSR,respectively.The combined grouping association indicated that most local Chinese peach cultivars and exotic accessions were clustered together.This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mode of intro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each cultivars involving limited foundation germplasm,exchange of cultivars between plantations,and periodic development of new recombinant cultivars following sexual reproduction.[Conclus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work w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conservation,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each germplasm in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variability ISS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SSR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桃幼苗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
5
作者 舒俊江 鲍荣粉 +4 位作者 黄科文 刘磊 黄艳 林立金 王铤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13-119,126,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a)、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幼苗生长及硒富集特性的影响。...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a)、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幼苗生长及硒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脆无梗囊霉增加了桃幼苗的生物量,促进了桃幼苗的生长,使桃幼苗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比未施用增加了11.28%和9.18%,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施用摩西球囊霉、隐类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3种丛枝菌根真菌降低了桃幼苗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或对其没有显著影响。施用脆无梗囊霉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桃幼苗的总硒含量及有机硒含量,其中地上部分的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较未施用增加了8.01%和9.34%。施用摩西球嚢霉、隐类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降低了桃幼苗的总硒含量及有机硒含量或对其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幼苗 硒富集 生长 生理
下载PDF
桃炭疽病病原鉴定及木醋液防治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勇 何华平 +3 位作者 龚林忠 王富荣 王会良 王泽琼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002-6006,共5页
炭疽病是湖北省桃[Prunus persica(L.)Batsch]产区一种重要的桃树病害。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试验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湖北省桃园炭疽病的病原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在实验室内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炭疽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 炭疽病是湖北省桃[Prunus persica(L.)Batsch]产区一种重要的桃树病害。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试验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湖北省桃园炭疽病的病原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在实验室内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炭疽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木醋液稀释300倍后对炭疽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仍在70%以上;同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木醋液能较好地控制炭疽病危害,在桃园绿色防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Prunus perswa(L.) batsch] 炭疽病 木醋液 防控
下载PDF
桃园秋冬季生草栽培适宜草种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富荣 龚林忠 +3 位作者 王会良 刘勇 艾小艳 何华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2期5621-5624,共4页
南方果园大多集中在丘陵山区地带,土壤较为瘠薄,有机质含量较为低下。试验选择大麦草(Hordeum vulgare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等3个草种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桃[Prunus persica(L.)Bat... 南方果园大多集中在丘陵山区地带,土壤较为瘠薄,有机质含量较为低下。试验选择大麦草(Hordeum vulgare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等3个草种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园开展间作试验,对几个草种的耐旱性、耐寒性、封行期、观青期等特性进行了调查,测定了高度、盖度、重量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冷季型草种大麦草综合性状较好,其抗寒性、抗旱性较强,第二年春季温度回升后生长快,行间封行早,刈割后再生能力较强,耐土壤贫瘠能力最强;并且大麦草生长期与桃园的冬闲期重叠时间最长,可达2~3个月,观青期长,可较好地改变桃园冬季落叶后的季相。因此,确定大麦草作为桃园秋冬季间作的适宜草种,这为湖北省乃至南方地区的桃园生草栽培技术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 生草栽培 秋冬季 筛选 评价
下载PDF
六个桃品种秋季叶片色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8
作者 龚林忠 王富荣 +3 位作者 何华平 刘勇 王会良 艾小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893-896,共4页
以早露蟠桃、雨花露、金山早红、红肉桃18、锦绣和中华寿桃6个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6个桃品种秋季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桃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花青... 以早露蟠桃、雨花露、金山早红、红肉桃18、锦绣和中华寿桃6个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6个桃品种秋季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桃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同一时期相比,果实成熟期较早的品种早露蟠桃、雨花露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花青素含量较高;晚熟品种中华寿桃、锦绣叶片叶绿素含量高、花青素含量低;黄肉桃金山早红、锦绣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雨花露、早露蟠桃、锦绣、中华寿桃4个品种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华寿桃、锦绣叶片叶绿素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 叶片 秋季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花青素 含量
下载PDF
中国桃主要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的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92
9
作者 陈昌文 曹珂 +2 位作者 王力荣 朱更瑞 方伟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81-2093,共13页
【目的】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桃圃保存的237份中国桃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及其野生近缘种为试材,进行种质分子身份证构建工作,并对构建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筛选后的SSR标记对品种进行区分,然后根据引物对不同品种扩增条带分... 【目的】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桃圃保存的237份中国桃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及其野生近缘种为试材,进行种质分子身份证构建工作,并对构建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筛选后的SSR标记对品种进行区分,然后根据引物对不同品种扩增条带分子量的大小进行编码、组合。【结果】从80对引物中筛选出来自桃8条染色体上的16对SSR引物,在供试种质间共检测出等位基因203个,每对引物平均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为12.7个。根据等位基因既位于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又位于近缘野生种的选择方法,筛选出123对等位基因并赋值后可用于构建种质的分子身份证。【结论】在237份种质中有202份具有的可辨分子身份证编码,继续对不同引物组合对种质的筛选效率进行分析,筛选出8对核心引物使176份种质具有可辨的分子身份证,平均每对引物区分种质达22.1份,即在保证每对引物区分效率较高的基础上,兼顾了总的区分数量。最后,为使区分品种简便化,依据引物的多样性指数先后选择引物组合,达到用最少的引物组合区分不同品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缘种 SSR 分子身份证
下载PDF
湖北地方红肉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利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富荣 何华平 +3 位作者 龚林忠 王会良 顾霞 诸小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562-3565,共4页
红肉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是湖北省的地方特色桃品种,其果实成熟时果肉呈紫红色或鲜红色,风味浓甜,质地脆爽,离核,在桃果肉颜色的更新选育上具有重要作用。从湖北红肉桃的特征特性、资源收集及评价、遗传育种、果肉颜色、红色... 红肉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是湖北省的地方特色桃品种,其果实成熟时果肉呈紫红色或鲜红色,风味浓甜,质地脆爽,离核,在桃果肉颜色的更新选育上具有重要作用。从湖北红肉桃的特征特性、资源收集及评价、遗传育种、果肉颜色、红色素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情况对红肉桃育种利用及遗传倾向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湖北红肉桃育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 ] 种质资源 收集评价 育种利用 湖北省
下载PDF
桃分子连锁图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吴俊 束怀瑞 +3 位作者 张开春 姜立杰 周晓航 辛翠花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3-597,共5页
以‘大久保’与‘兴津油桃’杂交的F2 代 10 9株群体为试材 ,采用AFLP、RAPD、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筛选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 36对AFLP引物、 3对SSR引物、 2对RAPD引物进行群体分离分析 ,获得分离标记 136个 ,卡方检验 2 7个... 以‘大久保’与‘兴津油桃’杂交的F2 代 10 9株群体为试材 ,采用AFLP、RAPD、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筛选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 36对AFLP引物、 3对SSR引物、 2对RAPD引物进行群体分离分析 ,获得分离标记 136个 ,卡方检验 2 7个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应用Mapmaker分析软件将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的标记构建了包含 11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 ,每个连锁群包含 3~ 2 1个标记 ,平均为 8 73个标记。该图谱覆盖基因组 10 6 1 8cM ,11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 96 5cM ,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1 0cM ,与果实毛 /油桃 (G/g)、白 /黄肉 (Y/y)连锁的RAPD标记、非酸 /酸 (D/d)性状连锁的AFLP标记分别定位在第 3、 7、 9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连锁图 构建分析 遗传分离比例
下载PDF
两个桃树品种对土壤中不同镉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关伟 王有年 +4 位作者 师光禄 李奕松 王建立 孟海玲 葛水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9-864,共6页
以不同品种桃(Amygdlus persica(L.)Batsch)“大久保(Okubao)”和“丽春(Li-chun)”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土壤镉水平下桃树对镉及矿质养分的吸收。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增大,品种间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 以不同品种桃(Amygdlus persica(L.)Batsch)“大久保(Okubao)”和“丽春(Li-chun)”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土壤镉水平下桃树对镉及矿质养分的吸收。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增大,品种间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桃树器官中镉积累量为根>茎>叶>果实;土壤中镉浓度为10mg·kg-1时,大久保外果皮中镉积累量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26·78%,而丽春桃果实组织中镉积累量在处理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当土壤镉浓度超过20mg·kg-1时,2品种均不能正常座果。土壤镉浓度为100mg·kg-1,胁迫时间为9个月后,大久保桃树体死亡;土壤Cd浓度<20mg·kg-1时促进大量元素K、N、Ca、Mg和微量元素Zn、Cu、Mn、Fe吸收,>20mg·kg-1时抑制其吸收,但丽春根和大久保茎中Fe元素含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Cd100mg·kg-1时Fe的吸收值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养分 桃树 品种
下载PDF
外源赤霉素对桃的成花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安丽君 金亮 +1 位作者 杨春琴 李天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5-611,共7页
【目的】揭示赤霉素对桃成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桃花诱导期叶面喷施100mg·L-1GA3,运用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八月脆’桃花芽分化过程中顶端分生组织赤霉素的原位分布及成花关键基因表... 【目的】揭示赤霉素对桃成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桃花诱导期叶面喷施100mg·L-1GA3,运用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八月脆’桃花芽分化过程中顶端分生组织赤霉素的原位分布及成花关键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八月脆’桃在7月10日前处于成花诱导期(北京);成花诱导期叶面喷施100mg·L-1GA3显著抑制了桃花诱导及进一步的正常分化,处理后成花率仅为11.67%;顶端分生组织中GA1的分布随花芽分化进程而变化,6月13日-7月25日,花芽中GA1主要分布在芽基部的维管组织中,顶端分生组织中没有检测到信号。GA3处理后,GA1的分布在6月13日-7月3日与正常花芽相同,在7月13日顶端分生组织中检测到了GA1信号,且芽基部维管组织中的GA1信号增强,但至7月25日顶端分生组织和芽基部维管组织中的GA1信号明显减弱;GA3处理后,芽中PpLEAFY及MADS6基因仅在10月10日低量表达,其它时期几乎检测不到。【结论】在北京,‘八月脆’桃成花诱导期在7月10日之前;成花诱导期100mg·L-1GA3处理能显著抑制花诱导和进一步正常分化;赤霉素家族中GA1类在桃成花过程中起抑制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时期性;GA3处理抑制了成花关键基因PpLEAFY及MADS6的正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成花诱导 解剖学 免疫组织化学 半定量RT-PCR
下载PDF
桃树子房发育初期蔗糖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孟海玲 王有年 +3 位作者 李奕松 杨爱珍 王一鸣 关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9-785,共7页
【目的】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从现蕾到花萎)蔗糖含量比率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比活力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京玉’和‘久保’两个桃品种为试材,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子房、韧皮部、叶片与花瓣中蔗糖、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关键酶——酸... 【目的】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从现蕾到花萎)蔗糖含量比率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比活力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京玉’和‘久保’两个桃品种为试材,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子房、韧皮部、叶片与花瓣中蔗糖、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关键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酶(SPS)和蔗糖合酶(SS)比活力的变化。【结果】两品种各部位中蔗糖积累规律较为相似,韧皮部蔗糖含量比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总可溶性糖在韧皮部中的积累量除盛花期(第10D)低于花瓣中含量,其余时期均较其它部位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子房发育初期子房和叶片中淀粉含量不断升高,韧皮部中则呈下降趋势,花瓣中含量先降低后升高。AI、NI比活力变化对糖的积累作用不明显,SS合成方向、SPS比活力变化与蔗糖的积累量变化一致,SS分解方向比活力变化对两品种桃树糖的积累和转化作用较为突出。【结论】韧皮部是桃树子房发育初期碳水化合物主要的代谢"源",子房发育初期蔗糖代谢相关酶时空性表达受到某些相关因子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子房 发育初期 蔗糖
下载PDF
桃GRF基因家族的序列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珂 薛灵姿 +5 位作者 王蛟 方伟超 朱更瑞 陈昌文 王新卫 王力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8-586,共9页
转录因子家族基因GRF(growth-regulating factor)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生长调控因子基因,在水稻和拟南芥中,GRF家族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正向调控茎和叶生长发育的功能。为了探究在桃中GRF基因是否参与了狭叶桃"金蜜狭叶"的叶... 转录因子家族基因GRF(growth-regulating factor)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生长调控因子基因,在水稻和拟南芥中,GRF家族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正向调控茎和叶生长发育的功能。为了探究在桃中GRF基因是否参与了狭叶桃"金蜜狭叶"的叶片发育,本试验首先分析桃基因组中鉴定出的GRF基因的序列信息;然后,以正常叶片的"上海水蜜"桃为对照,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这些GRF基因在"金蜜狭叶"桃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最后,利用126对简单序列重复标记对1个F2杂交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定位狭叶性状,辅助筛选狭叶性状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桃基因组GRF基因包括10个成员,分布在除4和8外的其他染色体上,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在191~612之间。蛋白序列分析表明,除ppa011917m的QLQ结构域中的Leu残基被Phe代替外,这10个GRF的N端均含保守的QLQ和WRC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将桃上的10个GRF基因分为3组。从10个GRF基因的表达结果可以看出,6个基因在茎尖的表达量高于幼叶,也高于其他成熟组织和器官;其中2个基因在狭叶桃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叶对照。通过连锁分析将"金蜜狭叶"桃的狭叶性状定位在第6染色体的15.7~21.1 Mb之间,该区间仅含有1个GRF基因ppa003017m,是狭叶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将为"金蜜狭叶"桃狭叶性状基因的鉴定和高光效种质筛选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 GRF基因 狭叶 荧光定量
下载PDF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桃果实成熟和絮败中的作用 被引量:88
16
作者 茅林春 张上隆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测定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桃果实软化和絮败过程中的活性 ,分析了贮前加温和中途加温的酶学效应。果实软化的启动似乎与PE、PG和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有关。endo PG和纤维素酶活性与果实絮败程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 =- 0 .94 0 8,r =- 0 ... 测定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桃果实软化和絮败过程中的活性 ,分析了贮前加温和中途加温的酶学效应。果实软化的启动似乎与PE、PG和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有关。endo PG和纤维素酶活性与果实絮败程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 =- 0 .94 0 8,r =- 0 .92 34)。低温胁迫引起桃果实冷害絮败的本质是细胞壁果胶质的降解过程受阻。果胶质降解过程除了受到果胶酶的直接控制之外 ,还受到纤维素酶的重要影响。中途加温或贮前加温减轻冷害的原因在于避免了低温胁迫对endo PG和纤维素酶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从而保证了果胶质降解过程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 成熟 絮败 果胶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长枝修剪对桃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富荣 何华平 +3 位作者 龚林忠 王会良 刘勇 诸小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396-4399,共4页
通过2009-2011年连续3年对桃树[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金山早红(P.persica cv.Jinshanzaohong)、极早518(P.persica cv.Jizao 518)、锦绣(P.persica cv.Jinxiu)、1-21(P.persica cv.1-21)进行长枝修剪方式试验,对树... 通过2009-2011年连续3年对桃树[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金山早红(P.persica cv.Jinshanzaohong)、极早518(P.persica cv.Jizao 518)、锦绣(P.persica cv.Jinxiu)、1-21(P.persica cv.1-21)进行长枝修剪方式试验,对树体生长、结果枝比例、果实品质等进行了调查与测定,同时比较了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与传统修剪方式相比,长枝修剪后4个桃树品种的总结果枝量和总坐果数均明显增加,徒长性结果枝和长果枝数量大幅度上升,中果枝和短果枝数量略有减少,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金山早红、极早518、锦绣的整株坐果数可提高13%~43%;长果枝的坐果数显著提高,中果枝与短果枝的坐果数整体增加。在产量上,长枝修剪方式促进了单株产量和单果重的增加;而在果实品质方面,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却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Prunus persica(L )batsch ] 长枝修剪 树体生长 果实品质
下载PDF
桃硬质性状可能源于PpYUC11基因启动子区域CACTA型转座子的插入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文芳 丁义峰 +5 位作者 潘磊 王小贝 牛良 鲁振华 崔国朝 王志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9-1248,共10页
【目的】溶质(melting flesh,MF)型桃果实的成熟软化依赖于生长素诱导的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硬质(stony-hard,SH)型桃不软化的原因是其在成熟期IAA的合成受阻导致乙烯不能正常释放。YUCCA编码类黄素单加氧酶(flavin monooxygenase-l... 【目的】溶质(melting flesh,MF)型桃果实的成熟软化依赖于生长素诱导的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硬质(stony-hard,SH)型桃不软化的原因是其在成熟期IAA的合成受阻导致乙烯不能正常释放。YUCCA编码类黄素单加氧酶(flavin monooxygenase-like),催化吲哚丙酮酸合成IAA。前期研究发现,PpYUC11为控制桃SH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PpYUC11基因在溶质型和硬质型桃果实中差异表达的原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果实和种子的表达特性,扩增SH和非SH型桃品种PpYUC11基因的上游区域,以期明确该基因在不同桃品种类型的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特征。【结果】PpYUC11基因在MF型桃果实成熟期果肉中的表达丰度高于其在SH型桃中的表达丰度,而在2种肉质类型种子中的表达基本没有差异,比较PpYUC11基因的上游调控区域的序列发现,SH型桃相比MF型桃,PpYUC11基因ATG上游约2.1 kb处存在大片段的插入。核苷酸比对发现该片段预测为CACTA型DNA转座子片段,同时基于转座子的标记可以明显区分SH和非SH类型,调控顺式元件分析表明PpYUC11启动子存在多种激素响应元件,其中在插入位点上游100 bp左右存在1个果实特异性元件,暗示该元件参与PpYUC1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而转座子的插入可能导致该元件不能与果实成熟相关的转录因子正常结合。【结论】桃SH肉质性状可能由CACTA型DNA转座子插入PpYUC11基因启动子区域所致,本试验不仅为后期选育和鉴定SH型品种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同时为进一步解析SH型桃果实的突变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硬质 CACTA转座子 类黄素加氧酶
下载PDF
埋干幼化对新疆毛桃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先波 李明 +4 位作者 王昊 谭彬 李继东 叶霞 冯建灿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解决桃砧木‘新疆毛桃’扦插育苗生根率低的问题,提高桃育苗效率和苗木质量。以1 a生‘新疆毛桃’自根苗为试材,研究了埋干幼化、吲哚丁酸(IBA)质量浓度、时间和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牛粪和壤土以2:3为比例混合的基质... 为了解决桃砧木‘新疆毛桃’扦插育苗生根率低的问题,提高桃育苗效率和苗木质量。以1 a生‘新疆毛桃’自根苗为试材,研究了埋干幼化、吲哚丁酸(IBA)质量浓度、时间和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牛粪和壤土以2:3为比例混合的基质中,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IBA处理,经过幼化处理的‘新疆毛桃’生根率为97.8%,平均生根数为61.7条、平均根长77.8 mm,生根指数为469.9。埋干幼化处理可大幅度地提高‘新疆毛桃’扦插生根率,实现毛桃良种的快速高效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毛桃 扦插 幼化 生根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早中熟鲜食黄桃新品种‘黄水蜜’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靖 陈延惠 +3 位作者 孙守如 胡青霞 郑先波 简在海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6-756,共1页
‘黄水蜜’是从‘旅大60-21-129’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早中熟、鲜食、黄肉普通桃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底色金黄、着色鲜红,果皮厚,易剥皮;平均单果质量200 g,最大280 g;果肉亮黄色,硬溶质,汁多,味甜,香气浓郁;离核;有花粉;丰产;在... ‘黄水蜜’是从‘旅大60-21-129’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早中熟、鲜食、黄肉普通桃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底色金黄、着色鲜红,果皮厚,易剥皮;平均单果质量200 g,最大280 g;果肉亮黄色,硬溶质,汁多,味甜,香气浓郁;离核;有花粉;丰产;在郑州地区6月25日左右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黄肉 鲜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