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8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斌元 王桂良 +7 位作者 马云 肖卫纯 李洁 孙春莉 闵凌峰 虞佳 Nanbert Zhong 何淑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寻找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方法,并对筛选出的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编码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肽段的cDNA序列与plexA质粒的DNA结合结构域基因重组作为诱饵,应用MATCHMAKERLexA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胎脑cDNA... 目的寻找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方法,并对筛选出的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编码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肽段的cDNA序列与plexA质粒的DNA结合结构域基因重组作为诱饵,应用MATCHMAKERLexA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胎脑cDNA文库中筛选与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再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胎脑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7个阳性克隆,其中一个基因与人TEGT基因有99%的同源性,TEGT编码蛋白为Bax抑制子1。结论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与Bax抑制子1或类似物相互作用,Bax抑制子1具有反式调控因子特性,二者都可能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蛋白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 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 Bax抑制子1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谱法探究柿原花青素与黏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2
作者 葛珍珍 赵玉翔 +4 位作者 胡乔乔 刘泽龙 聂荣祖 纵伟 敬思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ECG、EGCG)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柿原花青素酚羟基的引入使得黏蛋白的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红外光谱显示,氢键及游离的氨基参与两者反应;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可以有效猝灭黏蛋白的内源荧光,以静态猝灭为主;根据Van’t Hoff方程获得的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与黏蛋白的结合是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自发反应,主要由氢键及范德华力驱动。综上所述,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的添加诱导黏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其与黏蛋白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该研究为设计提高柿原花青素在肠道中生物利用率的智能递送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原花青素 蛋白 理化特征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下载PDF
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娟 邓培渊 +1 位作者 范春丽 田云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1)环氧虫啶能有效猝灭HSA荧光,不同温度下环氧虫啶与HSA的结合常数在0.76×10^(5)~1.57×10^(5)L/mol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2)环氧虫啶结合在HSA的IIA疏水腔内,有1个结合位点;3)结合自由能分析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显示,环氧虫啶和H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4)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结合自由能为-25.90 kJ/mol,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复合物;5)丙氨酸突变扫描结果显示,氨基酸残基Gln459是环氧虫啶与HSA结合的关键氨基酸。该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环氧虫啶在人体内的毒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虫啶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酚酸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及对面包面团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辛嘉英 刘思淼 +3 位作者 葛怿泽 宋增武 锁博海 夏春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2-282,共11页
近年来,研究人员常利用食品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其感官性状和功能特性。酚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者在面食制品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为止,研究主要集中在酚酸-蛋白质和酚酸-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二者相互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常利用食品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其感官性状和功能特性。酚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者在面食制品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为止,研究主要集中在酚酸-蛋白质和酚酸-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在食品加工、机体保健等方面的应用。酚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所构成的三元体系中伴随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能够赋予面食制品不同的感官性状和功能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酚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面包面团感官特性和功能特性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酚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的三元体系在面食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蛋白 碳水化合物 相互作用 三元体系
下载PDF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的猪血红蛋白与儿茶素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莉 陈卉 +3 位作者 郭净芳 张潇丹 苏克楠 于影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7-1124,共8页
为增强猪血红蛋白(PHb)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应用价值,将天然抗氧化剂儿茶素(C)与PHb进行互作,以期稳定PHb的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C与PHb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分子模拟对接技术表征儿茶素-猪血... 为增强猪血红蛋白(PHb)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应用价值,将天然抗氧化剂儿茶素(C)与PHb进行互作,以期稳定PHb的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C与PHb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分子模拟对接技术表征儿茶素-猪血红蛋白复合物(C-PHb)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添加C前后,PHb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C能有效猝灭PHb内源荧光且为自由发生的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q)为7.5×10^(10)L·mol^(-1)·s^(-1),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同时,相较于PHb,C-PHb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β-折叠含量增高,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降低。此外,分子对接模型进一步验证了C可与PHb进行相互作用。综上,C可与PHb互作以稳定其结构。本研究可为制备具有抗氧化性质的PHb复合物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红蛋白 儿茶素 相互作用 光谱法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光谱法分析人参皂苷Rb3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7
作者 李德慧 屈飞勇 +6 位作者 黄意情 杜雨华 杨波 苗艳萍 田健 许佳明 林喆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6-2030,共5页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b3(GSRb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测定了GSRb3与BSA的相互作用机理、主要作用力类型、热力学参数和作用位点等。结果 GSRb3引起BSA荧光淬灭的...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b3(GSRb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测定了GSRb3与BSA的相互作用机理、主要作用力类型、热力学参数和作用位点等。结果 GSRb3引起BSA荧光淬灭的机制为联合淬灭。热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范德华力和氢键是GSRb3和BSA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拉曼光谱结果表明GSRb3与BSA的色氨酸残基结合。结论 GSRb3与BSA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该研究为进一步理解GSRb3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3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光谱法
下载PDF
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敲除诱导神经元氧化应激
8
作者 马乾凤 侯晓霖 +7 位作者 陈秋元 李艳宁 王俊燕 潘晓玥 宿瑞琼 雷哲 王银 李云鸿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25-928,F0002,共5页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ICK1)敲除对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从而明确PICK1在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剪取小鼠尾巴1 cm,匀浆后提取DNA和蛋白质,利用PCR和Western blot鉴定野生型小鼠和PICK1敲除鼠的基因型。利...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ICK1)敲除对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从而明确PICK1在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剪取小鼠尾巴1 cm,匀浆后提取DNA和蛋白质,利用PCR和Western blot鉴定野生型小鼠和PICK1敲除鼠的基因型。利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野生型和PICK1敲除小鼠脑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是氧化损伤标志因子,利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小鼠脑内Nitrotyrosine与神经元的标记物MAP2。结果 成功鉴定出野生型鼠、PICK1基因杂合子小鼠和纯合子小鼠。PICK1敲除小鼠脑内的氧化应激因子ROS (P<0.05)和Nitrotyrosine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抗氧化应激因子GSH明显下降(P<0.05)。Nitrotyrosine与MAP2免疫荧光共染结果显示,PICK1敲除的小鼠中神经元细胞存在氧化损伤。结论 PICK1基因敲除导致了小鼠神经元的氧化应激反应,提示PICK1可能是抑制神经元氧化应激的一个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 神经元 氧化应激 基因敲除
下载PDF
基于光谱技术的多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9
作者 牛付阁 廖华斌 +5 位作者 顾斐娜 高一 李哲 曹晏任 周娱 潘伟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4-2182,共9页
为揭示大分子拥挤剂葡聚糖-70(dextran-70)对蛋白质构象和微环境的影响,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荧光量子产率及微流变等技术手段,研究葡聚糖-70添加后溶菌酶(Lys)、牛血清白蛋白(BSA)、β-乳球蛋白(BLG)微观构象的变化。结... 为揭示大分子拥挤剂葡聚糖-70(dextran-70)对蛋白质构象和微环境的影响,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荧光量子产率及微流变等技术手段,研究葡聚糖-70添加后溶菌酶(Lys)、牛血清白蛋白(BSA)、β-乳球蛋白(BLG)微观构象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葡聚糖-70会改变蛋白,尤其是BLG蛋白的三级结构;葡聚糖-70引起蛋白质氨基酸微环境的变化,使蛋白质更趋向于疏水环境;荧光光谱显示,葡聚糖-70会导致蛋白质内源性荧光的猝灭,同时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移向更加疏水的环境;葡聚糖-70对蛋白质量子产率的影响较小,对Lys的影响更为明显;微流变结果显示,随着葡聚糖-70浓度的增加,混合体系的复数模量和复数粘度增加、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可能是蛋白质与葡聚糖-70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蛋白质和多糖类食品体系的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多糖 大分子拥挤试剂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荧光增白剂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多种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
10
作者 曾永芳 谢江宁 +4 位作者 李凤标 周柳金 李莜 吴胜 覃昆飞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8期34-41,共8页
通过多种光谱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对两种荧光增白剂(C.I.135、C.I.185)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稳态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C.I.135、C.I.185与HSA均形成了基态复合物(HSA-C.I.135、HSA-... 通过多种光谱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对两种荧光增白剂(C.I.135、C.I.185)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稳态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C.I.135、C.I.185与HSA均形成了基态复合物(HSA-C.I.135、HSA-C.I.185),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机理,热力学参数表明氢键与范德华力是结合作用的主要作用力,并且结合过程都是自发进行。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C.I.135、C.I.185可以改变HSA的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和构象,C.I.185对HSA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分子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上述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人血清白蛋白 多种光谱 分子模拟技术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
11
作者 唐静 游春芳 邓薇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血清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NAFLD病人作为观察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血清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NAFLD病人作为观察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RIPK3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RIPK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RIPK3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RIPK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病人血清RIPK3水平(1.12±0.3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0.69±0.27)mg/L(P<0.05)。NAFLD病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RIPK3水平与ALT、AST、GGT及肝组织炎症、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IPK3水平、BMI、TG、ALT、AST及GGT均是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RIPK3诊断NAFLD的AUC为0.83、灵敏度为80.56%,特异度为72.50%。血清RIPK3联合肝功能指标诊断的AUC为0.95、灵敏度为89.32%,特异度为91.67%,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RIPK3-联合=3.60,Z_(ALT-联合)=4.37,Z_(AST-联合)=3.41,Z_(GGT-联合)=5.14,均P<0.05)。结论血清RIPK3在NAFLD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与病人病情呈正相关,联合血清RIPK3与肝功能指标可提高NAFLD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肝功能 诊断
下载PDF
DABDAB2相互作用蛋白和相互作用蛋白和β-联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联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吴振江 王洪涛 +2 位作者 姜功前 陈思诺 王国磊 《癌症进展》 2024年第9期968-973,981,共7页
目的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和β-联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收集9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另取5... 目的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和β-联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收集9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另取55例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组织中DAB2IP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AB2IP和β-catenin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阳性表达率低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和β-catenin表达呈负相关(r=-0.609,P﹤0.01)。不同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情况优于DAB2IP阴性表达患者,β-catenin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情况优于β-catenin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和DAB2IP阴性表达均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阳性表达率较低,β-catenin阳性表达率较高,二者有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DAB2相互作用蛋白 β-联蛋白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耿金 李涛 +3 位作者 李伟 袁国良 王丙剑 章延春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72-575,58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血以及部分心房肌组织,比较两组患者TRAF3IP2表达水平和纤维化指标[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结果房颤组左心房直径(LAD)、TRAF3IP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TRAF3IP2表达与LAD呈直线相关(r=0.33,P=0.037)。分层分析显示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马松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房颤组心房肌胶原含量及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组织TRAF3IP2和α-SMA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结论TRAF3IP2与房颤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房颤患者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提示TRAF3IP2可能参与房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 心房颤动 瓣膜性心脏病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的研究现状
14
作者 张勇 李伟宏 +3 位作者 程志鹏 王斌 王思珩 王毓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4,共7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RIPK1通过激活特定通路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促进细胞存活及炎症反应。另一方面,RIPK1通过与胱天蛋白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作用促进凋亡,或与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作用促进坏死性凋亡的发生。RIPK1作为上游信号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其支架功能和激酶活性可以调节癌症进展,也可以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抑制肿瘤进展;此外,还能产生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其双重作用在调节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机体免疫反应方面都有所展现,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控制癌症进展。该文从RIPK1的结构入手,深入探讨其功能,特别是其在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方面的功能,为癌症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坏死性凋亡 坏死复合物 癌症 免疫反应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绿原酸通过基因编码基质相互作用分子/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通路改善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15
作者 杨得奖 李新明 +2 位作者 龚欢 谭彧 周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绿原酸(CGA)通过基因编码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Orai1)通路改善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GA组,每组各10只。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加腹腔... 目的探讨绿原酸(CGA)通过基因编码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Orai1)通路改善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GA组,每组各10只。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加腹腔注射50 mg/kg的链脲佐霉素(STZ)建立糖尿病AS小鼠模型,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等量生理盐水,CGA组建立模型后给予CGA干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动脉斑块情况;CCK-8检测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活力;qPCR检测Stim1、Orai1表达水平。结果CGA组、模型组的斑块沉积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A组的斑块沉积面积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GA组的VSMCs增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A组的VSMCs增殖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GA组的Stim1、Orai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A组的Stim1、Orai1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A能够改善糖尿病AS及VSM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im1/Orai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绿原酸 基因编码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
下载PDF
RNA干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基因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生物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周丽君 刘云龙 张道秀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RIPK1在ccRCC中的表达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情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RIPK1在ccRCC中的表达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情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发生凋亡、坏死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和RIPK3表达变化。结果小干扰RNA(siRNA)干扰48 h后,RIPK1-siRNA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0.563±0.042)低于NC-siRNA组(0.944±0.039;t=11.550,P=0.003);siRNA干扰72 h后,RIPK1-siRNA组吸光度值(0.408±0.019)低于NC-siRNA组(1.717±0.108;t=20.620,P<0.001)。与NC-siRNA组(72.000±12.120)比较,RIPK1-siRNA组(31.660±10.020)ccRCC细胞的迁移数量明显减少(t=4.442,P=0.011)。与NC-siRNA组(0.360±0.090、0.510±0.060、0.880±0.070)比较,RIPK1-siRNA组ccRCC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MLKL、RIPK3表达明显增加(0.780±0.070、1.490±0.100、1.680±0.130;t=6.380,P=0.003;t=8.656,P=0.001;t=14.150,P=0.001)。结论RIPK1是ccRCC内调控细胞增殖、死亡及迁移能力的重要基因,抑制RIPK1能够促进ccRCC发生凋亡及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坏死性凋亡
下载PDF
抗纤益心方对呋喃唑酮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腺病毒E1B 19 kD相互作用蛋白3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辛莉 张会超 +3 位作者 王振涛 郭喜钦 潘海涛 强祎彤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4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抗纤益心方对呋喃唑酮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腺病毒E1B 19 kD相互作用蛋白3(BNI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抗纤益心方组、曲美他嗪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 目的:探讨抗纤益心方对呋喃唑酮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腺病毒E1B 19 kD相互作用蛋白3(BNI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抗纤益心方组、曲美他嗪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抗纤益心方组、曲美他嗪组分别给予抗纤益心方(1.8 g/kg·d)、曲美他嗪(6.25 mg/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后,动物超声仪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NIP3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明显降低,心室变大,室壁变薄,心肌组织中BNI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抗纤益心方组、曲美他嗪组大鼠心室缩小,室壁较厚,心功能增强,心肌组织中BNI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抗纤益心方可能通过上调BNIP3的表达发挥对DCM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水 喘症 心胀 抗纤益心方 心室重构 腺病毒E1B 19 kD相互作用蛋白3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技术分析绿原酸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杰 郭欣 +3 位作者 袁天帅 屈启超 朱新荣 张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总巯基,表面疏水性),二级,三级结构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同步荧光、三维荧光),结合性质(紫外光谱,荧光猝灭及热力学参数)分析CA-MP复合物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在300μmol/g CA存在下,蛋白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分别骤降25.65%,40.26%(P<0.05);蛋白质二级结构随之展开,α-螺旋含量下降至11.73%,造成蛋白结构稳定性降低;同步荧光与三维荧光光谱表明CA对蛋白荧光具有猝灭作用,且色氨酸比酪氨酸的猝灭效果高7.90%。紫外光谱和荧光猝灭证实CA-MP形成复合物且二者的结合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进一步验证二者相互作用的主导力为疏水作用力。本研究旨在为多酚与高白鲑MP相互作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对不同结构多酚与高白鲑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肌原纤维蛋白 相互作用 多光谱学 蛋白结构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与红曲色素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其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楠 李秉桓 +2 位作者 宋宇宁 韩钊 武淑芬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为探究在不同pH值(2.6、6.2、7.1、8.2)条件下,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与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提取物之间的结合特性,构建了4种复合体系,并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分子对接方法对β-LG与Mps之间的互作行为... 为探究在不同pH值(2.6、6.2、7.1、8.2)条件下,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与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提取物之间的结合特性,构建了4种复合体系,并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分子对接方法对β-LG与Mps之间的互作行为进行研究,同时评价了复合物(β-LG&Mps)的抗氧化活性、热稳定性以及光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实验pH值范围内,Mps与β-LG的结合导致β-LG内源荧光发生猝灭,二者主要借助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以及氢键等非共价作用力结合,但β-LG的二级结构变化不显著;β-LG&Mps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单独任一组分,但低于两组分之和,即β-LG与Mps在DPPH自由基清除方面表现出拮抗作用。与β-LG形成复合物后,在pH值为6.2、7.1、8.2,温度为50℃时,与未复合的Mps相比,Mps的保留率分别提高了58%、30%和24%;在pH值为6.2、7.1、8.2,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600 Lux,光照时间为36 h时,与未复合的Mps相比,Mps的保留率分别提高了65%、43%和43%。在pH值为2.6时Mps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仍然较差,即β-LG提高了Mps在pH值为6.2、7.1、8.2时的热稳定性与光稳定性。通过食品组分相互作用对改善Mps稳定性的探讨,旨在为Mps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红曲色素 相互作用 PH值 稳定性
下载PDF
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锦丽 乔欣悦 +1 位作者 严雪冰 王成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0-27,36,共9页
目的探讨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piR-4785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查79例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的表达情况,分析piR-4785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 目的探讨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piR-4785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查79例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的表达情况,分析piR-4785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观察piR-47851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信息学网站预测piR-47851的下游靶基因。建立MAPK1基因3′非翻译区(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piR-47851与MAPK1基因3′UTR结合从而抑制MAPK1蛋白合成。应用Rescue实验确认piR-47851对MAPK1直接调控作用,并探讨piR-47851/MAPK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实验性裸鼠皮下荷瘤实验观察降低piR-47851表达对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影响;通过增殖指标Ki-67染色观察降低piR-47851表达对移植瘤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qRT-PCR实验结果提示,79例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5)。piR-4785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生物信息学提示piR-47851与MAPK1基因3′UTR有互补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得出在MAPK1野生型转染组中,piR-47851能显著抑制荧光酶活性,而在MAPK1突变组中无抑制作用。CCK-8增殖活性实验表明,过表达piR-47851后,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升高;降低piR-47851后,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cue实验提示,在改变piR-47851和(或)MAPK1的表达后再通过qRT-PCR检测MAPK1的表达水平,MAPK1都能受到piR-47851的调控。在功能上过度表达MAPK1可以降低piR-47851对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而减低MAPK1表达可进一步提升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裸鼠荷瘤实验中,降低piR-47851表达后肿瘤生长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小(P<0.05)。增殖指数Ki-67染色表明减低piR-47851表达后增殖活性细胞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验证了piR-47851能促进细胞增殖。结论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和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iR-47851通过与MAPK1的3′UTR结合来下调MAPK1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胃癌的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 细胞增殖 增殖指数 生存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