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orgotten Tangerine: IBN Battuta
1
作者 Ken Newma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5年第6期294-297,共4页
关键词 伊斯兰世界 橘子 遗忘 视觉文化 伊斯兰教
下载PDF
中国与非洲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伊本·白图泰与郑和的航海记忆 被引量:1
2
作者 万明 《海交史研究》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从全球史的视野考察,印度洋是古代东西方交汇之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14世纪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从北非出发,前往麦加朝圣,由此开始长达28年的陆海旅行生涯。此后他穿越印度洋到达印度古里,乘坐中国船驶向中国。他的... 从全球史的视野考察,印度洋是古代东西方交汇之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14世纪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从北非出发,前往麦加朝圣,由此开始长达28年的陆海旅行生涯。此后他穿越印度洋到达印度古里,乘坐中国船驶向中国。他的旅行包括了今天44个国家,其游记也享誉世界。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七下西洋,在亲历下西洋的通事马欢笔下,西洋具体所指是当时明朝人所认识的“那没黎洋”——即今天的印度洋。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七下印度洋,从南海到印度洋,28年间的航海外交到达当时30多个国家与地区,直至东非海岸。古代中非的航海活动,搭建起海上丝绸之路记忆的平台,推动东西方相互认知达到了历史的新境界。今天,我们重温伊本·白图泰和郑和在印度洋上的历史记忆,对于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伊本·白图泰 郑和 印度洋
下载PDF
元代回回人音乐生活的伊斯兰色彩
3
作者 马冬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43-47,共5页
元代回回人音乐生活的伊斯兰色彩,包含宗教和地域两方面涵义,大体可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略窥一斑。元代回回人在宗教用乐、仪仗用乐和宴飨用乐三方面承袭了当时伊斯兰地区的用乐风俗。宗教和宴飨的音乐生活,对于回族音乐的形... 元代回回人音乐生活的伊斯兰色彩,包含宗教和地域两方面涵义,大体可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略窥一斑。元代回回人在宗教用乐、仪仗用乐和宴飨用乐三方面承袭了当时伊斯兰地区的用乐风俗。宗教和宴飨的音乐生活,对于回族音乐的形成起重大而持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回回人 回回音乐 伊斯兰色彩 伊本·白图泰游记
下载PDF
伊本·白图泰远航中国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晴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9-40,共12页
14世纪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从丹吉尔港启程,到世界各地旅行。1333年,伊本·白图泰从中亚到印度,为德里苏丹图格鲁克王朝服务了近10年。1341年,德里苏丹派他随元朝使团回访中国,从南印度经东南亚远航中国。然而,伊本... 14世纪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从丹吉尔港启程,到世界各地旅行。1333年,伊本·白图泰从中亚到印度,为德里苏丹图格鲁克王朝服务了近10年。1341年,德里苏丹派他随元朝使团回访中国,从南印度经东南亚远航中国。然而,伊本·白图泰从南印度古里航海到中国泉州的具体路线,目前学界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本文将根据考古发现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新成果,探讨印度古里—安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吕宋—泉州(刺桐城)航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本·白图泰 古里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伊本·白图泰游记》所反映的伊斯兰慈善济贫活动
5
作者 杨瑾 《唐都学刊》 2011年第5期81-87,共7页
《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有很多关于伊斯兰慈善救济的描述,主要有伊本·白图泰本人的慈善活动、他沿途所遇到的各种慷慨施舍者和慈善机构,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伊斯兰社会传统的贫困观念和济贫体系的特征和实施情况,及其在维护社会... 《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有很多关于伊斯兰慈善救济的描述,主要有伊本·白图泰本人的慈善活动、他沿途所遇到的各种慷慨施舍者和慈善机构,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伊斯兰社会传统的贫困观念和济贫体系的特征和实施情况,及其在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穆斯林社团、建立公正和谐穆斯林社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本·白图泰 伊斯兰 慈善 救济
下载PDF
《伊本·白图泰游记》与非洲视域下的丝路学研究
6
作者 马骏 宁艺 《新丝路学刊》 2021年第3期102-119,共18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丝绸之路”这个古老的跨文化交际场域在当代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丝路的开端,也是丝路学研究的重镇,但是目前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重心仍在欧亚大陆,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特...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丝绸之路”这个古老的跨文化交际场域在当代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丝路的开端,也是丝路学研究的重镇,但是目前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重心仍在欧亚大陆,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丝绸之路非洲段的介绍与研究,相较于亚欧段而言仍显不足。与此同时,非洲学界对传统丝路学的研究与学科建设也着墨甚少。为了使中国和非洲人民可以同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一样,实现民心相通、互利共赢,构建中非双方共同的丝路对话场域,便成为双方学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以14世纪著名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撰写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为研究对象,试从文学与社会文化视角,挖掘该游记与伊本·白图泰其人在中非丝路交往中的深层次价值,探究中非共建丝路研究对话空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本·白图泰 中非关系 丝路学 非洲丝路研究
下载PDF
Contact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before Vasco da Gama:Archeology, Document and Historiography 被引量:2
7
作者 Li Anshan 《World History Studies》 2015年第1期34-59,共26页
Vasco da Gama's voyage around the Cape of Good Hope to East Africaand further arrival in India in 1498 is considered as a great event inhistory. Yet contact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started as early as in theHan Dyna... Vasco da Gama's voyage around the Cape of Good Hope to East Africaand further arrival in India in 1498 is considered as a great event inhistory. Yet contact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started as early as in theHan Dynasty (206 B. C.- A. D. 220). Du Huan of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left a note about his visit to Africa in the 8th century. Porcelains fromTang to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ere found in Africa. Ibn Battutavisited China in the Yuan Dynasty (1271-1368). There is a Chinese silkmap of Africa in the 14th century. Zheng He's junk visited Africa in theearly 15th century.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examine the archeologicalevidence, related documents and historiography in Chinese on earlyChina-Africa contact thus to probe the early bilateral relations. It willdivide into four parts, the study of the period of the pre-Tang Period,Tang Dynasty, Song (960-1279) and Yuan dynasties, and finally earlyMing Dynasty, respectively. It demonstrates that China-Africa contactprobably started before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Africans came to Chinain ancient times through different ways, and Chinese had sailed to Africalong before Vasco da Ga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Africa relations Ibn battuta ZHENG He Vasco DA Gama Africans in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