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uschinger Effect of Mn18Cr18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被引量:1
1
作者 LI Fei ZHAO Xiaodong +3 位作者 ZHANG Huayu HE Wenwu CHEN Huiqin GUO Huigua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0年第2期399-406,共8页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Bauschinger effect in Mn18Cr18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was presented by compression-tensile cyclic loading tests with the prestrains ranging from 0.005 to 0.1,which was illustrated utiliz...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Bauschinger effect in Mn18Cr18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was presented by compression-tensile cyclic loading tests with the prestrains ranging from 0.005 to 0.1,which was illustrated utilizing stress-strain curves and analysed by TEM images from aspects of microstructural mechanisms.Moreover,the Bauschinger effect and its associated roundness phenomenon in reverse flow curve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cycles and cyclic strain amplitudes were evaluated in a quantitative mann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Bauschinger effect is apparent during the test.At smaller cyclic strain amplitude,intergranular backstress is the main source of Bauschinger effect.With further increasing of cycles,dislocation density increases and dislocation movement is hindered in the reverse deformation.Therefore,Bauschinger effect is weakened to some extent.At large cyclic strain amplitude,backstress originating from the dislocation pile-up at grain boundaries and the continuous formation of deformation twins dominate the Bauschinger effect.In addition,the backstress results in the roundness of reverse curve during cyclic loading.The larger value ofΔεp*,the more obvious the roundness of the reverse curve,and 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Bauschinger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18Cr18N steel bauschinger effect cyclic plastic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下载PDF
AZ80合金的动态包辛格效应及其各向异性
2
作者 房子建 郭滔 +1 位作者 汪洋 李子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1-717,共7页
针对AZ80合金棒材开展了高应变率和准静态加载-卸载-反向加载试验,考察了加载应变率对AZ80镁合金的包辛格效应及其各向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拉伸-卸载-反向压缩加载路径下,AZ80合金的力学行为具有应变率相关性,随着加载应变率的... 针对AZ80合金棒材开展了高应变率和准静态加载-卸载-反向加载试验,考察了加载应变率对AZ80镁合金的包辛格效应及其各向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拉伸-卸载-反向压缩加载路径下,AZ80合金的力学行为具有应变率相关性,随着加载应变率的增加,材料的包辛格效应减弱;AZ80合金的包辛格效应存在各向异性,径向的包辛格效应强于轴向的包辛格效应;随着预拉伸应变量的增加,轴向包辛格效应增强,但径向包辛格效应减弱,高应变率加载下包辛格效应的各向异性随预拉伸应变量的增加而减弱的程度相较于准静态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包辛格效应 各向异性 高应变率
下载PDF
晶体塑性模型描述多晶体循环加载中的Bauschinger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黎 张士宏 +2 位作者 何维均 宋鸿武 Dirk Helm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4,共7页
为了研究循环加载过程中织构对多晶材料Baushinger效应的影响,利用经典晶体塑性模型及含随动硬化的晶体塑性模型模拟AA6104铝合金循环加载力学行为.研究了多晶体中晶粒取向差异对材料宏观塑性行为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经典晶体塑性模型可... 为了研究循环加载过程中织构对多晶材料Baushinger效应的影响,利用经典晶体塑性模型及含随动硬化的晶体塑性模型模拟AA6104铝合金循环加载力学行为.研究了多晶体中晶粒取向差异对材料宏观塑性行为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经典晶体塑性模型可描述多晶体循环加载Bauschinger效应机理,定量分析了多晶有限元模型中晶体取向差异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晶体中由于晶粒取向差异而造成的晶粒间相互作用力使得多晶体模型宏观卸载时晶粒内的残余应力是产生Bauschinger效应的主要原因,采用含随动硬化的晶体塑性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具有织构的AA6014铝合金的循环加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schinger效应 循环加载 晶体塑性模型 数值模拟 随动硬化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位错动力学的纳米层状铜异质结构诱导协同强化研究
4
作者 张逸安 陆宋江 +3 位作者 赵建锋 陆晓翀 刘宝玺 张旭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50,共11页
利用三维多尺度离散位错动力学(DDD)方法对粗/细晶交替的纳米层状铜力学行为及其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多尺度DDD框架内分别构筑了粗/细晶叠层的多晶模型和对应的粗晶、细晶多晶模型,并采用基于粗粒化方法的位错穿透晶界模型描述了位... 利用三维多尺度离散位错动力学(DDD)方法对粗/细晶交替的纳米层状铜力学行为及其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多尺度DDD框架内分别构筑了粗/细晶叠层的多晶模型和对应的粗晶、细晶多晶模型,并采用基于粗粒化方法的位错穿透晶界模型描述了位错与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单轴拉伸模拟结果表明,层状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均大于混合法则预测值,表明层状结构诱导了额外强化。进一步的微观结构演化分析表明,在层状材料中,位错在粗晶和细晶中激活并滑移,细晶中位错开动以后很快就会被晶界阻碍,而粗晶中的位错则会滑过整个粗晶层产生更大的塑性应变,从而诱发粗晶层和细晶层间产生应变分配。界面处的应变梯度促进几何必需位错累积,并产生异质变形诱导(HDI)强化。因此,纳米层状铜表现出更强的包辛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位错动力学 层状材料 微结构演化 塑性行为 包辛格效应
下载PDF
相应力对双相钢Bauschinger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中华 顾海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根据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硬化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双相钢的反向(压缩)流动曲线.计算结果清楚地揭示了由塑性变形不均匀产生的相应力对Bauschinger 效应的影响规律:使反向曲线在较低的载荷下进入屈服,初始流动阶段具有较高的硬... 本文根据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硬化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双相钢的反向(压缩)流动曲线.计算结果清楚地揭示了由塑性变形不均匀产生的相应力对Bauschinger 效应的影响规律:使反向曲线在较低的载荷下进入屈服,初始流动阶段具有较高的硬化率,不产生永久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相应力 包氏效应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自紧身管残余应力分析
6
作者 佟海生 樊江涛 李强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111,共9页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材料拉压异性和鲍辛格效应的影响,采用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对身管进行自紧分析,推导了身管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得到了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最佳自紧度和...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材料拉压异性和鲍辛格效应的影响,采用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对身管进行自紧分析,推导了身管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得到了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最佳自紧度和自紧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解的正确性,分析了材料拉压强度比、中间应力系数等参数对身管残余应力、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和最佳自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屈服半径、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弹塑性交界面处残余应力与材料拉压强度比成正比,与中间应力系数成反比;最佳自紧压力与材料拉压强度比成反比,与中间应力系数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统一强度理论 鲍辛格效应 双线性强化模型 反向屈服
下载PDF
显微组织对双相钢Bauschinger效应及残余相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中华 顾海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3-30,共8页
本文应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预变形、粒子尺寸、体积分数和组分相的屈服强度比对双相钢的 Bauschinger Effect(BE)及残余相应力的影响.对 BE 和残余相应力之间的关系、非弹性卸载、卸载塑性及反向变形对 BE 和残余相应力的影响也作了讨论... 本文应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预变形、粒子尺寸、体积分数和组分相的屈服强度比对双相钢的 Bauschinger Effect(BE)及残余相应力的影响.对 BE 和残余相应力之间的关系、非弹性卸载、卸载塑性及反向变形对 BE 和残余相应力的影响也作了讨论.一些计算分析和相应的实验结果相比较,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显微组织 残余力
下载PDF
43CrNi2MoVA钢的Bauschinger效应与强化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战人瑞 陶春达 曾庆富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82-87,共6页
应用自编程序在MTS试验机上对43CrNi_2MoVA钢的Bauschinger效应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应变水平、应变历史对Bauschinger效应系数(BEF)的影响,并对该材料的强化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材料试验 高强度钢 超高压设备
下载PDF
SiCw/Al复合材料的残余热应力与Bauschinger效应
9
作者 费维栋 胡津 +2 位作者 李超 姚忠凯 陈丹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5,共5页
研究了晶须体积分数为25%的SiCw/Al复合材料的残余淬火应力及在较大预压缩变形条件下的Bauschinger效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复合材料压缩变形后,晶须发生了转动。晶须转动... 研究了晶须体积分数为25%的SiCw/Al复合材料的残余淬火应力及在较大预压缩变形条件下的Bauschinger效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复合材料压缩变形后,晶须发生了转动。晶须转动与残余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复合材料的Bauschinger应力(先压后拉)在一定的淬火温度下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铝基 复合材料 残余应力 鲍申格效应
下载PDF
基于Bauschinger效应的逆向精切削变形机理
10
作者 武文革 刘战强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59,共4页
基于工件材料Bauschinger效应,从已加工表面变质层的形成入手,建立了逆向精切削法的切削变形模型。利用金相显微试验技术对比研究了正、逆向精车削条件下工件材料晶粒流动情况,用位错理论对可逆向精切削的变形机理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 基于工件材料Bauschinger效应,从已加工表面变质层的形成入手,建立了逆向精切削法的切削变形模型。利用金相显微试验技术对比研究了正、逆向精车削条件下工件材料晶粒流动情况,用位错理论对可逆向精切削的变形机理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可逆向切削时,可以采用首切时正向切削,复切(半精加工或精加工)时逆向切削的工艺路线,这样既可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又可减小工件表面变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schinger效应 逆向精切削 位错 表面变质层
下载PDF
纯剪试验及Bauschinger效应研究
11
作者 黄小明 胡世光 《金属科学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13,共6页
本文阐述了纯剪试验的原理及方法,对三种国产铝板材(δ=1mm) LY12 M,LF21M,LC4M 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纯剪的应力,应变曲线,同时讨论了板材的 Bauschinger 效应,试验取得了 LF21M 不同方向的 Bauschinger 效应曲线。
关键词 纯剪 应力应变曲线 鲍申格效应
下载PDF
相变材料Bauschinger效应的数值模拟
12
作者 徐东辉 匡震邦 《上海力学》 CSCD 1998年第3期196-203,共8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相变材料,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当材料的一部分发生由奥氏体到马氏体的转变时,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材料整体显示出Bauschinger效应,而在计算中我们一直取马氏体和奥氏体为等向强化。并且进一步发现,随着相变... 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相变材料,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当材料的一部分发生由奥氏体到马氏体的转变时,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材料整体显示出Bauschinger效应,而在计算中我们一直取马氏体和奥氏体为等向强化。并且进一步发现,随着相变分数的增加,Bauschinger效应变得更加明显。利用均匀化方法,找到混合强化的等效材料对原来相变材料的Bauschinger效应进行了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塑性 包辛格效应 相变材料 力学行为
下载PDF
Mn-V热处理双相钢中的Bauschinger效应——背应力、瞬时软化、不匹配应变的关系探讨
13
作者 马鸣图 孙珍宝 《河南科学》 1991年第2期71-77,共7页
为了进一步弄清双相钢中的 Bauschinger 效应、背应力、Bauschinger 应力(瞬时软化)、有效不匹配应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变时效的影响,对各种状态的Mn-V 热处理双相钢进行了拉—压试验;结果表明:该钢具有极明显的瞬时软化和相当数量的永... 为了进一步弄清双相钢中的 Bauschinger 效应、背应力、Bauschinger 应力(瞬时软化)、有效不匹配应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变时效的影响,对各种状态的Mn-V 热处理双相钢进行了拉—压试验;结果表明:该钢具有极明显的瞬时软化和相当数量的永久软化。448°K 的应变时效可使瞬时软化消失,但永久软化仍然存在;测量了变形双相钢试样中的矫顽力各向异性,并表明这一物理量的大小与背应力有关;讨论了背应力、永久软化、Bauschinger 应力、有效不匹配应变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热处理 背应力 瞬时软化
下载PDF
Bauschinger效应用于测定弹簧钢抗松弛稳定性
14
作者 雍歧龙 马鸣图 佟惠黔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42-47,共6页
根据材料的Bauschinger效应的物理本质及其与材料的松弛现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采用拉压试验测定弹簧钢的抗松弛稳定性的一种新方法并提出了表征抗松弛稳定性的有关参量。对35SiMnB,60Si2Mn及55SiMnVB钢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热处... 根据材料的Bauschinger效应的物理本质及其与材料的松弛现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采用拉压试验测定弹簧钢的抗松弛稳定性的一种新方法并提出了表征抗松弛稳定性的有关参量。对35SiMnB,60Si2Mn及55SiMnVB钢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这三种钢具有基本相当的抗松弛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schinger效应 松弛 弹簧钢
下载PDF
自增强技术研究(Ⅰ)——考虑Bauschinger效应影响卸载幂函数硬化材料的自增强理论(Ⅰ)及其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秉智 朱瑞东 +2 位作者 苏红军 王昱 张通达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研究的是实际使用的超高压聚乙烯管式反应器。利用40Cr钢作为筒体模拟材料,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自增强处理的实际效果进行了研究。文中推导了自增强处理过程全部应力解析解,通过实验证明了理论计算残余应力公式的准确性。
关键词 弹塑性 自增强 理论模型 bauschinger效应 聚乙烯 材料 残余应力
下载PDF
应变速率对TA7钛合金包辛格效应的影响
16
作者 郭滔 房子建 +1 位作者 汪洋 李子然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3-81,共9页
基于动态加卸载实验技术,采用自主研制的旋转盘式霍普金森拉杆和压杆实验装置对TA7钛合金进行了应变速率为300 s~(-1)的拉伸-卸载-压缩和压缩-卸载-拉伸实验,研究了包辛格效应的应变速率相关性。根据TA7钛合金屈服行为的拉伸-压缩不对... 基于动态加卸载实验技术,采用自主研制的旋转盘式霍普金森拉杆和压杆实验装置对TA7钛合金进行了应变速率为300 s~(-1)的拉伸-卸载-压缩和压缩-卸载-拉伸实验,研究了包辛格效应的应变速率相关性。根据TA7钛合金屈服行为的拉伸-压缩不对称特征,提出了包辛格效应应力参数,对TA7钛合金在不同预应变量、加载方式和循环周次下的包辛格效应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高应变速率加载下TA7钛合金的包辛格效应比准静态加载下小;预拉伸加载下的包辛格效应弱于预压缩加载下的包辛格效应,但两种加载方式下的包辛格效应都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而减小;循环周次对TA7钛合金的高应变速率和准静态加载下的包辛格效应具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包辛格效应 应变速率 霍普金森拉杆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反求参数的拉延筋解析模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磊 韩旭 +1 位作者 李光耀 刘桂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建立了考虑板料中性层偏移、包辛格效应等因素的拉延筋解析模型。材料本构关系采用弹塑性幂次强化,利用平面应变假设来求解拉延筋阻力。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后,采用改进的小种群遗传算法,通过拟合Nine的试验值,反求出中性层的偏移量、... 建立了考虑板料中性层偏移、包辛格效应等因素的拉延筋解析模型。材料本构关系采用弹塑性幂次强化,利用平面应变假设来求解拉延筋阻力。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后,采用改进的小种群遗传算法,通过拟合Nine的试验值,反求出中性层的偏移量、包辛格效应产生的应力降低率,并应用到拉延筋解析模型中,得到一个更为准确的拉延筋解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延筋约束力 各向异性 包辛格效应 中性层 小种群遗传算法
下载PDF
X70针状铁素体管线钢包辛格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龙明建 于浩 +3 位作者 尹雨群 牛涛 杨旭宁 康永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1-34,44,共5页
利用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TMCP工艺生产的Nb微合金化X70针状铁素体管线钢板的包辛格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此钢板的包辛格效应比较小,当预压变形量为1.2%时,包辛格效应的值最大,约为17MPa。该钢的包辛格效应较小主要是由... 利用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TMCP工艺生产的Nb微合金化X70针状铁素体管线钢板的包辛格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此钢板的包辛格效应比较小,当预压变形量为1.2%时,包辛格效应的值最大,约为17MPa。该钢的包辛格效应较小主要是由于钢中有多种具有不同屈服强度的相存在,其屈服行为不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辛格效应 针状铁素体 X70管线钢
下载PDF
试制X80输油气管线钢的包申格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年 朱维斗 +1 位作者 李小波 牛辉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1,共4页
研究某厂试生产的X80输油气管线钢的显微组织结构和常规力学性能。该钢板以针状铁素体组织为主 ,晶粒 12级。采用四点弯曲方法 ,模拟制管工艺进行钢板的包申格效应研究。在屈服变形阶段 ,随预变形量的增加 ,由包申格效应导致的屈服强度... 研究某厂试生产的X80输油气管线钢的显微组织结构和常规力学性能。该钢板以针状铁素体组织为主 ,晶粒 12级。采用四点弯曲方法 ,模拟制管工艺进行钢板的包申格效应研究。在屈服变形阶段 ,随预变形量的增加 ,由包申格效应导致的屈服强度损失单调的增加 ,此现象与屈服过程中 ,钉扎位错的脱钉 ,形成大量有方向性的可动位错有关。按API标准 ,从试制的 610mm× 7.9mm螺旋钢管取样进行测试 ,结果发现钢管由包申格效应导致的屈服强度损失 ,除卷板头部和尾部略高外 ,沿板长平均在 5 5MPa至 75MP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申格效应 X80管线钢 屈服强度
下载PDF
基于双线性强化模型的挤压凹模自增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钱凌云 刘全坤 +2 位作者 韩豫 李亨 王琬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31,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层冷挤压凹模的弹性承载能力,可对其进行自增强处理。建立考虑材料应变硬化和包辛格效应的双线性强化自增强理论模型,得到自增强凹模三个加载过程的应力情况,并确定自增强压力的范围。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自增强挤压...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层冷挤压凹模的弹性承载能力,可对其进行自增强处理。建立考虑材料应变硬化和包辛格效应的双线性强化自增强理论模型,得到自增强凹模三个加载过程的应力情况,并确定自增强压力的范围。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自增强挤压凹模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内壁的位移做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和理论计算相吻合。将采用双线性强化模型和理想弹塑性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到应变硬化和包辛格效应对自增强效果的影响规律。在凹模工作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分析,得到满足凹模尺寸精度和强度要求的最佳自增强压力,数值优化结果和理论解析值吻合较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增强 挤压凹模 双线性模型 应变硬化 包辛格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