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Landcover Changes Based on GIS and RS Technologies: A Case Study of the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the Hinterland Tibet Plateau, China
1
作者 Renjie Zhao Qingsong D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2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increased human activity, more and more ground surface areas have been affected, which leads to the creation of many problems. To understand th...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increased human activity, more and more ground surface areas have been affected, which leads to the creation of many problems.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a typical alpine region, information on landcovers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from 2000 to 2020 was obtained by combining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the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s of surface cover in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ections of south, northwest, central, and northeast, with the area of the changed regions and the unchanged regions being 31,127.45 km<sup>2</sup> and 271,941.37 km<sup>2</sup>, respectively.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types of ground landcover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 shift from other types to grassland and from grassland to bare land. And the regions of change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between 3500 - 4600 m in elevation. </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NNR) alpine Reg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Landcover Change GIS and RS
下载PDF
地形对高寒草地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秦杨 付殿霞 +3 位作者 赵锦梅 王子心 王兴怡 李小刚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75,共9页
为更加合理地利用高寒地区的水资源,有效保护和恢复高寒地区植被,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不同地形(坡向、坡位)条件下的高寒草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地形条件下高寒草地0~30 cm土层土壤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 为更加合理地利用高寒地区的水资源,有效保护和恢复高寒地区植被,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不同地形(坡向、坡位)条件下的高寒草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地形条件下高寒草地0~30 cm土层土壤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地形条件下高寒草地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大;从不同坡向来看,阴坡土壤含水量高于阳坡,土壤容重则相反;从不同坡位来看,坡下部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高于坡上部。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为阴坡大于阳坡、坡上部大于坡下部,三者均表现为阴坡上部最高。不同地形条件下,高寒草地的土壤持水能力大小为阴坡>阳坡,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土壤初始入渗率(0.47~5.90 mm·min^(-1))高于稳定入渗率(0.08~1.36 mm·min^(-1))和平均入渗率(0.09~1.54 mm·min^(-1)),不同地形条件下,高寒草地的土壤渗透率表现为阳坡>阴坡,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地形(坡向、坡位)对高寒草地的土壤水文特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保护与恢复、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形与土壤水文特征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文特征 高寒草地 地形 坡向 坡位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野生马麝夏季生境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浩翔 申立泉 +12 位作者 刘瑞 王功 张爱萍 陈蕾 张毅祯 张学炎 祁军 王春玲 耿硕 周鑫 吕青昕 吴佳忆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1-448,共8页
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珍稀濒危资源动物,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生境结构、质量及分布是对区域内野生马麝进行成功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但... 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珍稀濒危资源动物,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生境结构、质量及分布是对区域内野生马麝进行成功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但迄今缺乏大尺度的马麝生境适宜性研究。利用实地调查得到的兴隆山保护区的野生马麝夏季分布点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形、归一化植被指数、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等环境变量数据,进行野生马麝的夏季生境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野生马麝夏季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坡向、植被和河流,其贡献率分别达40.3%,23.4%,18.6%和10.9%;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的夏季潜在适宜生境分布面积为123.34 km^(2),占整个保护区的41.11%,占保护区林地的61.92%;野生马麝夏季潜在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保护区的中部和西部,其中高适宜性生境约为保护区的4.47%,各适宜区间及适宜区之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连续分布。为加强对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种群及生境的就地保护,建议通过生境保育措施,提高野生马麝潜在分布区的生境适宜性,同时增加各适宜生境之间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最大熵模型(MaxEnt) 适宜性分析
下载PDF
扰动对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霏霏 杨静 +4 位作者 王国庆 杨梅 吴东升 朱红祥 席琳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87-2793,共7页
近年来随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为扰动对天山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与土壤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在轻度、中度、重度及无扰动四种扰动类型强度下对保护区内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 近年来随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为扰动对天山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与土壤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在轻度、中度、重度及无扰动四种扰动类型强度下对保护区内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扰动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产草量和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多年生优良牧草减少,一二生杂类草增加;通过聚类分析,随扰动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发生分化或演替,植物群落由紫穗大麦+早熟禾型向紫穗大麦+葛缕子型、早熟禾+蒲公英型、繁缕+萹蓄型逆向演替。中度扰动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小。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土壤总盐和pH呈增加趋势,全氮呈下降趋势。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P<0.05),均匀度与土壤pH呈负相关(P<0.05)。随扰动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发生退化演替,土壤出现退化特征。建议减少人为扰动,对保护区划区或分段旅游开放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人为扰动 草地群落 植物多样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夏季种群分布与生境适宜性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浩翔 申立泉 +9 位作者 刘瑞 王功 张爱萍 陈蕾 张毅祯 张学炎 祁军 王春玲 林宏东 孟秀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289,共6页
掌握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分布、种群大小及与生境适宜性的关系是对濒危马麝开展可持续就地保护的前提和基础。2021年7月1日—8月25日,采用样线法和粪堆计数法对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麝种群进行调查,分析马麝... 掌握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分布、种群大小及与生境适宜性的关系是对濒危马麝开展可持续就地保护的前提和基础。2021年7月1日—8月25日,采用样线法和粪堆计数法对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麝种群进行调查,分析马麝的分布和种群大小与保护区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有马麝922~1480头,主要分布在适宜生境内,平均种群密度为(4.00±0.93)头/km^(2);随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增加,马麝的种群密度也呈上升趋势,高适宜区生境种群密度可达(18.01±1.36)头/km^(2)。兴隆山保护区可通过生境保育提升其非适宜区的生境质量,扩大马麝的分布范围,促进种群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种群动态 生境适宜性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春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30
6
作者 孟秀祥 潘世秀 +1 位作者 栾晓峰 冯金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09-5517,共9页
于2006年3月和2007年4月,采用样线样带结合调查法,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对野生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春季生境选择和栖息地利用格局进行了研究,共布设280个空白对照样地和52个利用样地,对海拔和郁闭度等17个生境变量进行了计测和... 于2006年3月和2007年4月,采用样线样带结合调查法,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对野生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春季生境选择和栖息地利用格局进行了研究,共布设280个空白对照样地和52个利用样地,对海拔和郁闭度等17个生境变量进行了计测和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的非利用样地相比,兴隆山马麝春季利用样地的海拔相对较低(2280.94±17.06)m、乔木平均高度较高(9.36±1.21)m、乔木胸径较大(102.44±14.25)cm及地表植被盖度较好(26.67±3.27)%,上述差异均达显著程度(P<0.05);此外,马麝春季趋于利用南坡(44.23%)和西坡(36.54%)的中下坡位(86.54%)的坡度适中(30°—60°,55.77%)的生境,其避风性(63.46%)和隐蔽度(76.92%)均较差,距离水源(<1000m,80.77%)和人为干扰距离(<1000m,76.92%)也较近(P<0.05)。马麝春季生境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76.08%的数据差异,灌木因子(由灌木盖度组成)、乔木因子(由乔郁闭度和乔木密度组成)、食物因子(由坡位、乔木高度、食物多度组成)和隐蔽因子(由植被类型、隐蔽度组成)是影响马麝春季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兴隆山马麝的生境选择是多维度进行的,是对其春季生境的食物可得性、隐蔽性、水资源及栖息基底等生态需求的综合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春季 生境选择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夏季栖息地特征及生境选择格局 被引量:18
7
作者 佟梦 潘世秀 +3 位作者 王向伟 安谈红 冯金朝 孟秀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0-616,共7页
2006—2008年夏季(7—8月),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栖息地特征和夏季生境选择格局进行了研究。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了马麝夏季利用生境样地(n=71)和对照性非利用样地(n=264)间的海拔等17个生态... 2006—2008年夏季(7—8月),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栖息地特征和夏季生境选择格局进行了研究。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了马麝夏季利用生境样地(n=71)和对照性非利用样地(n=264)间的海拔等17个生态变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兴隆山马麝夏季利用生境的郁闭度[(53.87±3.09)%]和乔木均高[(7.57±0.83)m]均显著大于非利用样地[郁闭度:(49.07±1.66)%,乔木均高:(6.33±0.32)m],喜食植物多度[(12.97±1.80)]株也显著大于非利用样地[(9.61±0.67)株]。此外,与非利用样地相比,兴隆山马麝夏季倾向于选择位于中坡位较陡(67.61%)、距离水源较近(<1000m,77.46%)、隐蔽度(88.73%)和避风性均较好(90%)及距人为干扰较远(>1000m,76.06%)的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72.45%,由乔木胸径和乔木郁闭度变量组成的乔木因子是决定马麝夏季生境选择的首要因素,此外,海拔因子,由地表植被盖度和食物多度组成的食物因子,由灌木盖度、乔木密度和灌木均高所组成的灌木因子也是表征兴隆山马麝夏季喜栖生境的重要因子。兴隆山马麝对夏季生境的选择是多维层面进行的生境适宜性的权衡,是对其夏季的食物、隐蔽地、水源和栖息基底等生态需求的综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夏季 生境选择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冬季生境喜好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萃 潘世秀 +3 位作者 安谈红 马光 冯金朝 孟秀祥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1-487,共7页
本研究于2006~2007年的冬季(11月~12月)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开展,计测了马麝冬季生境的海拔等17个生态变量方面的特征,并比较了其冬季喜好生境(利用样地,n=91)和非选择生境(非利用样地,n=258)间的生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兴隆山马... 本研究于2006~2007年的冬季(11月~12月)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开展,计测了马麝冬季生境的海拔等17个生态变量方面的特征,并比较了其冬季喜好生境(利用样地,n=91)和非选择生境(非利用样地,n=258)间的生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兴隆山马麝冬季利用样地的海拔(2038·43m±6·88m)、郁闭度(17·14%±1·62%)、乔木均高(3·12m±0·48m)和乔木胸径(8·97cm±1·54cm)均极显著低于非利用样地(海拔:2363·65m±9·11m;郁闭度:27·34%±1·32%;乔木均高:5·10m±0·36m;乔木胸径:11·45cm±0·70cm);马麝冬季对南坡(53·85%)和东坡(26·37%)的下坡位(90·11%)平坡及缓坡生境的利用率较大(36·27%),距人为影响也较近(<1000m,46·16%)。此外,马麝冬季喜好选择针阔混交林(31·87%)和灌丛(34·07%)、距水源较近(75·82%)、较开阔(59·34%)及避风性较好(81·25%)的生境。对喜好生境构成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因子"(由郁闭度、乔木均高、乔木胸径和乔木密度构成)、"水源因子"(由人为干扰、距水源距离和海拔构成)、"食物因子"(由植被类型和食物多度构成)、"坡度因子"(坡度)、"开阔度因子"(由坡向和开阔度构成)和"地表因子"(由雪深和地表植被盖度构成)是影响兴隆山马麝冬季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这6个因子提供了70·94%的信息累积贡献率。兴隆山马麝冬季的生境选择综合反映了马麝冬季对喜好温度、食物、水源及反捕隐蔽的生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冬季 生境特征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SPEI的近50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世梁 赵海迪 +3 位作者 董世魁 安南南 苏旭坤 张翔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83-1888,共6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也是3大无人区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羌塘和阿尔金山所在地,由于缺乏气候监测站点,气候变化研究较少。基于自然保护区周边16个气象站点资料,通过1957─2011年逐年的日气候资料,利用3种模型分析了该...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也是3大无人区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羌塘和阿尔金山所在地,由于缺乏气候监测站点,气候变化研究较少。基于自然保护区周边16个气象站点资料,通过1957─2011年逐年的日气候资料,利用3种模型分析了该区域气温与`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利用综合了降水与温度的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干旱演变的趋势,同时利用Kriging插值法,分析了3大保护区的气候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近55年以来,最高、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Mann-Kendall趋势分析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年平均温度增长率为0.71℃/10a。进一步比较了区域平均值法、线性模型与指数模型3种方法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直线模型拟合的结果数值最高,指数模型的变异最大,而平均值法数值低于直线模型拟合的结果,指数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降水量与海拔之间的关系,年平均降水量波动较大,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增加,70年代中期有所下降,但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Mann-Kendall分析趋势显著。降水增加量约为10 mm/10a。SPEI指数表明,近50年来,保护区呈现总体由干向湿发展的趋势。自然保护区内降水量,气温与变幅差异较大,可可西里、羌塘与阿尔金山的气温的平均值分别为1.9、15.4和6.0℃降水分别为261、141和107 mm/a。本研究利用SPEI揭示了保护区气候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的空间变异性,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自然保护区 高寒草地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分布、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静 孙军平 +4 位作者 徐涛 祁军 张远林 张学炎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997-8004,共8页
综合采用样线法、粪堆计数法及重复调查法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进行了种群调查,结合生境分析,确定了其种群分布、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兴隆山保护区分布有野生马麝(1159±275)... 综合采用样线法、粪堆计数法及重复调查法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进行了种群调查,结合生境分析,确定了其种群分布、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兴隆山保护区分布有野生马麝(1159±275)头,平均种群密度为(3.51±0.83)头/km^2;各植被类型生境中的野生麝种群数量及密度存在差异,灌丛生境分布有70%的野生马麝种群,达(807±170)头,种群密度为(6.49±1.63)头/km^2;针叶林种群密度最大,达(8.85±83.25)头/km^2,分布有野生麝(123±45)头;针阔混交林分布最少,仅(41±15)头,种群密度为(5.00±1.84)头/km^2;人工林生境无野生马麝分布。保护区各植被类型生境中的野生马麝种群分布差异反映了马麝对适宜生境功能的需求,食物、保温和隐蔽性是制约野生马麝冬季分布和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此外,因生境及人为干扰强度的不同,保护区各区域的野生马麝种群分布存在差异。建议通过减少人为干扰、地表植被管理及人工林管理优化等措施增加生境适宜性,促进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马麝种群的快速恢复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生境适宜性
下载PDF
关于我国草原类国家公园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宇 朱立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9,共9页
草原类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划定和管理的草原保护地,维持一个或多个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原始自然状态,作为当代及未来进行草原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和启智的场所。建立草原类国家公园,要做好顶层设计,既要符合中国国... 草原类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划定和管理的草原保护地,维持一个或多个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原始自然状态,作为当代及未来进行草原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和启智的场所。建立草原类国家公园,要做好顶层设计,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和国际接轨。中国草原类国家公园建设应该定位于保护、科研、教育、旅游和区域发展五大功能。根据不同的环境承载力、游客进入强度、基础设施供给状态等,将公园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环境保育区、旅游展示区和社会参与区四个区域,进行分区管理。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准入制度、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为草原类国家公园的健康运行提供长效的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类国家公园 草原自然保护区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台兰河上游不同海拔草地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国飞 满苏尔.沙比提 张雪琪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6-972,共7页
为探究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草地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空间变化,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土样采集及室内分析,对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台兰河上游河谷不同海拔草地表层土壤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土壤物理性质随海... 为探究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草地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空间变化,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土样采集及室内分析,对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台兰河上游河谷不同海拔草地表层土壤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土壤物理性质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表现有所不同,其中平均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与海拔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则与海拔存在着极显著的指数负相关关系(R2=0.881 7),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研究区不同海拔草地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不同,其中最大持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山地栗钙土>山地棕钙土>山地棕漠土,即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涵蓄降水量与有效涵蓄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山地棕漠土>山地棕钙土>山地栗钙土,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海拔高度与放牧及人为活动的干扰强度是导致研究区草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显著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台兰河上游河谷 草地土壤 持水能力 海拔高度
下载PDF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及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自和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概述了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积极申报草地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保护区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草地类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下载PDF
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拨付渠道的构想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尚仁 任恒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该文通过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资金拨付渠道的现状分析 ,揭示了目前资金拨付存在的问题。同时 ,该文结合国家财政国库管理体制的改革 ,提出了林业资金拨付新途径的设想和相应配套措施 ,... 该文通过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资金拨付渠道的现状分析 ,揭示了目前资金拨付存在的问题。同时 ,该文结合国家财政国库管理体制的改革 ,提出了林业资金拨付新途径的设想和相应配套措施 ,以便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退耕还林 资金拨付渠道 国库单一账户
下载PDF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高寒草原湿地保护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明 徐德琳 游广永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承载,为区域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地面高光谱与地上生物量的对应测定,建立草原与湿地地面光谱的生物量模型,从而进行草原湿地生态承载力界定。结果表明:2002—2010年的9年间,巴音布鲁克草...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承载,为区域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地面高光谱与地上生物量的对应测定,建立草原与湿地地面光谱的生物量模型,从而进行草原湿地生态承载力界定。结果表明:2002—2010年的9年间,巴音布鲁克草原湿地保护区的年产草量变化在2.496×10 8~3.123×10 8 kg,平均值为2.885×10 8 kg,最高年份出现在2006年,最低年份出现在2004年。生态承载力最高为475 367羊单位,最低为378 924羊单位。饲草利用率对草原湿地区生态承载力有直接的影响。对生态承载力的驱动分析表明,降水量的变化对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的产草量影响要大于温度。草原湿地生态承载力受到草地覆盖度、饲草利用率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要从根本上提高草原湿地生态承载力,必须针对草地覆盖度、饲草利用率两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以促进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高寒草原湿地保护区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鸟类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童玉平 徐峰 +2 位作者 崔鹏 文翠华 杨维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7,共6页
2014—2016年每年5—6月鸟类繁殖季,对新疆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鸟类进行调查。保护区是大天鹅Cygnus cygnus、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等珍稀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为保护大天鹅正式成... 2014—2016年每年5—6月鸟类繁殖季,对新疆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鸟类进行调查。保护区是大天鹅Cygnus cygnus、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等珍稀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为保护大天鹅正式成立的保护区。经过连续3年的调查,共发现繁殖鸟类61种,隶属于11目24科47属,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黑鹳Ciconia nigra,最多一次在2个地点记录到4只,其中2只为亚成体,证明该保护区有黑鹳的稳定繁殖种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分别为大天鹅、黑鸢Milvus migrans、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燕隼Falco subbuteo、灰鹤、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保护区鸟类主要分为2类:1)繁殖水鸟如大天鹅、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红脚鹬Tringa totanus等;2)荒漠草原鸟类如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沙Oenanthe isabellina和黄嘴朱顶雀Carduelis flavirostri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繁殖 多样性 水鸟 猛禽 草原
下载PDF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海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邢冰伟 徐季雄 +3 位作者 曹玥 邓贵平 庞婉婷 王全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8-1099,共12页
高山湖泊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参照系统.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海作为一个独特的高山湖泊,研究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评估其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于2014年7月对长海浮游植物... 高山湖泊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参照系统.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海作为一个独特的高山湖泊,研究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评估其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于2014年7月对长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全湖共布设12个采样点,并在中心采样点进行了垂直分层采样.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38属63种,平均丰度为6.98×10~5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31 mg/L.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差异不大;在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的丰度从表层0.5 m至水下50 m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 m水深处达到最大.长海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是长海小环藻(Cyclotella changhai)和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长海小环藻数量较多,飞燕角甲藻生物量较大.长海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综合各类水质评价方法,可以得出九寨沟长海处于贫-中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山湖泊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态评价 长海
下载PDF
禁牧对隆宝国家自然保护区草地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霁琴 袁苗苗 +3 位作者 张翔宇 张哲文 司万童 尚占环 《草原与草坪》 CAS 2010年第5期46-49,共4页
在青海省玉树县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禁牧、半禁牧、自由放牧的高寒草地,调查3种草地的植物量、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特征,分析禁牧对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可以有效提高该保护区内高寒草地植... 在青海省玉树县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禁牧、半禁牧、自由放牧的高寒草地,调查3种草地的植物量、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特征,分析禁牧对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可以有效提高该保护区内高寒草地植物量,增加植被盖度,提高禾草类优良牧草功能群的比例,植物多样性增加;禁牧可以提高土壤碳库、氮库及储水能力;禁牧使地上植被与土壤有机碳、氮、储水功能协同演变,但对土壤磷影响不大。此外,适当程度的禁牧是降低高寒湿地土壤水分蒸发,减缓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宝国家自然保护区 高寒草地 禁牧 生物多样性 土壤功能
下载PDF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葵 郑坤 拱子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94-197,共4页
草场资源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本文以资源承载力为研究视角,将社区人口、经济和草场资源的协调程度作为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依据,运用P-E-R模型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内18... 草场资源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本文以资源承载力为研究视角,将社区人口、经济和草场资源的协调程度作为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依据,运用P-E-R模型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内181个社区的草场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承载力整体较高,社区草场资源保护良好,却也不容乐观的结论。以此为基础,结合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利用现状,对上述结果进行一定讨论。探究影响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利用的多种因素,希望对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社区 草场资源 资源承载力 P-E-R模型
下载PDF
青海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延玲 党晓鹏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分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对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包含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管理体制... 分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对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包含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管理体制存在生态保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问题严重,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庞杂交叉甚至矛盾,土地权属复杂混乱等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由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转变;服从大局,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尊重自然法则,实现严格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统一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林业和草原部门 青海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