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zin and Merleau-Ponty: Film and Its Ontological Bet
1
作者 Julio Bezerr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7期899-908,共10页
There is a harmony between Andre Bazin's and Maurice Merleau-Ponty's approaches to cinema. They both see cinema as a new imperative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being, capable of reflecting on our promiscuity with the wo... There is a harmony between Andre Bazin's and Maurice Merleau-Ponty's approaches to cinema. They both see cinema as a new imperative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being, capable of reflecting on our promiscuity with the world and things. Both realized the ontological bet that the game of imagination contains: the emergence of the image wrapped in a back and forth movement, from things to form, from fact to sense and meaning, and vice versa.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Merleau-Ponty's and Bazin's interest in an ont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inema, analyzing their affinities and differences, identifying paths to be explored and affirming a certain idea of cin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urice Merleau-Ponty Andre bazin and ontology
下载PDF
陈季同《中国人的戏剧》的抄袭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德翔 《北方论丛》 2024年第1期80-93,共14页
关于陈季同的《中国人的戏剧》,法国知名评论家布吕纳季耶曾表示过许多怀疑。实际上,这部书引用的所有戏文,皆从法国汉学家巴赞和儒莲的译作中抄录而来;许多论述,也直接或间接抄袭了巴赞和德庇时等汉学家。从抄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判... 关于陈季同的《中国人的戏剧》,法国知名评论家布吕纳季耶曾表示过许多怀疑。实际上,这部书引用的所有戏文,皆从法国汉学家巴赞和儒莲的译作中抄录而来;许多论述,也直接或间接抄袭了巴赞和德庇时等汉学家。从抄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判断这部书的作者并非陈季同,而是他的法文老师蒙弟翁。《中国人的戏剧》所使用的叙述策略,与蒙弟翁《当我还是清朝官员时》的自述吻合,其“巴黎化”的文字、虚浮空洞的文风,亦符合蒙弟翁的情况。《中国人的戏剧》是一部假冒的作品,但它把汉学家的工作推向大众,客观上参与了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的戏剧》 陈季同 蒙弟翁 布吕纳季耶 巴赞
下载PDF
电影写实美学的当代反思与“在地”诉求——“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理论笔记 被引量:2
3
作者 聂伟 郭丽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86,共7页
在"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内外电影创作界与理论界共同围绕巴赞的电影美学观念、历史流变与跨地域移植等问题展开探讨,经由还原、反思与重构,发掘其对于当下世界电影美学尤其是华语电影理论与批评实... 在"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内外电影创作界与理论界共同围绕巴赞的电影美学观念、历史流变与跨地域移植等问题展开探讨,经由还原、反思与重构,发掘其对于当下世界电影美学尤其是华语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赞 写实 当代性 在地性
下载PDF
电影理论是什么?——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和逝世50周年 被引量:3
4
作者 厉震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5,共6页
巴赞的电影美学是当代世界电影理论重要灵感的源泉之一,中国电影创作界与理论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接受巴赞的理论,然而想成为巴赞意义上的电影理论批评家,中国电影理论界尚需从三个方面加以学习和完善。
关键词 巴赞 理论姿态 电影评论
下载PDF
终结还是延续?——后电影时代对巴赞电影本体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坤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5期109-116,共8页
重新解读巴赞的电影本体论对于理解后电影时代的电影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提出后电影时代的电影呈现为一种动画本体论,并将之视为巴赞电影理论的对立面。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摄影所具有的索引性。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数字媒介虽然... 重新解读巴赞的电影本体论对于理解后电影时代的电影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提出后电影时代的电影呈现为一种动画本体论,并将之视为巴赞电影理论的对立面。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摄影所具有的索引性。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数字媒介虽然逐渐取代了胶片媒介,但胶片媒介的美学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巴赞电影理论蕴含物质媒介、影像观念与表达技艺三个层面,它们相互影响又互为敞开,形成了一个跨维度的开放系统。这一理论话语在后电影时代依然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赞 后电影时代 电影本体论 动画本体论 索引性
下载PDF
从巴赞理论的翻译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观念的转变——以伊文·佐哈的多元系统论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涛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4期89-96,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业已退却的巴赞电影理论,在中国影坛却引发了译介的热潮。本文借用伊文·佐哈的翻译理论,解释巴赞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隐抑"却在80年代被追捧的原因,并以此探究巴赞的电影理论如何作为一种契机引... 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业已退却的巴赞电影理论,在中国影坛却引发了译介的热潮。本文借用伊文·佐哈的翻译理论,解释巴赞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隐抑"却在80年代被追捧的原因,并以此探究巴赞的电影理论如何作为一种契机引发了中国电影观念现代化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标志有二:思想内容上,由原来的电影工具论转变为电影本体论;美学追求上,由传统的影戏美学转变为影像美学。在这两个层面的观念转变过程中,巴赞的纪实美学作为现代电影理论代表,被用来反思和革除中国电影的弊病和积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赞 译介 多元系统论 现代电影理论
下载PDF
“记忆”之维——论电影理论史重构的某种可能性视角与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4,共9页
电影理论在一百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并不专门探讨记忆的话题,除去理论身处时代创伤中的特殊情景,有关物质的命题总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压抑着有关精神的话题,而现实也远比记忆重要。但是,记忆问题却是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借助它,电影理论的... 电影理论在一百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并不专门探讨记忆的话题,除去理论身处时代创伤中的特殊情景,有关物质的命题总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压抑着有关精神的话题,而现实也远比记忆重要。但是,记忆问题却是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借助它,电影理论的叙事范式可能呈现出全新的样态,在这一样态中,依据电影理论处理记忆的不同方式而使得有关电影、主体和存在的三元关系重新构建,使得关于三者的知识在地形学意义上重新分布:20世纪中叶,巴赞理论活跃的时代,电影理论的书写仍旧以古典现象学的名义悬停在对物质现实的关切之上;精神分析语言学第一次把记忆处理为分析对象,但欲望、力比多等更加弗洛伊德化的概念则压抑了有关记忆话题的深入探讨;直到德勒兹理论,方才第一次在时间-记忆的维度上,为电影创造了一套全新的词汇,使得有关电影、主体和存在的问题在更深远的位置上得以重新浮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记忆 精神分析 现象学 巴赞 麦茨 德勒兹
下载PDF
巴赞纪实主义电影理论及其论述逻辑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家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6-31,共6页
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其理论奠定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影理论的基础,并为世界电影的发展指明了进一步的方向。巴赞的贡献巨大,其文章《摄影影像的本体论》所开创的纪实主义电影理论与苏联蒙太奇电影理论... 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其理论奠定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影理论的基础,并为世界电影的发展指明了进一步的方向。巴赞的贡献巨大,其文章《摄影影像的本体论》所开创的纪实主义电影理论与苏联蒙太奇电影理论共同构成经典电影理论的两座高峰。巴赞纪实主义理论的两大部分"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论"以艺术史的视角,详细解释了电影的本体,以及电影本体与电影语言演进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独特的论述逻辑与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赞 纪实主义美学 论述逻辑 影像本体论 电影语言
下载PDF
重“读”《邻居》——反思新时期中国导演对巴赞电影美学理论的误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广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0-52,共3页
通过对电影《邻居》的重新读解,分析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的巴赞电影美学理论在指导创作中的误差:并不是运用了巴赞的纪实美学理论就等于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同时长镜头也不全部代表巴赞的纪实美学。当时电影界急于寻找新的理论来对抗电影... 通过对电影《邻居》的重新读解,分析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的巴赞电影美学理论在指导创作中的误差:并不是运用了巴赞的纪实美学理论就等于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同时长镜头也不全部代表巴赞的纪实美学。当时电影界急于寻找新的理论来对抗电影创作的虚假现象,因而还没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巴赞的纪实美学理论就直接套用,造成对巴赞理论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赞理论 长镜头 纪实美学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一种不曾存在过的历史纪年法——《古突厥社会的历史纪年》献疑
10
作者 邓文宽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路易·巴赞教授是欧洲突厥学的泰斗,其代表作是法国国家级博士论文《古突厥社会的历史纪年》。然而,本文作者发现,巴赞教授使用了一种历史上不曾存在过的"六十纪年周期":由十二生肖配六甲纳音(用五行代替)而成。本文追根... 路易·巴赞教授是欧洲突厥学的泰斗,其代表作是法国国家级博士论文《古突厥社会的历史纪年》。然而,本文作者发现,巴赞教授使用了一种历史上不曾存在过的"六十纪年周期":由十二生肖配六甲纳音(用五行代替)而成。本文追根溯源,找出这项学术错误发生的根源是:误读了黄伯禄神父1885年出版的《中西历日合璧》中六十甲子表所附的六甲纳音内容(黄神父也未正确理解六甲纳音)。根据出土回鹘资料中的历法要素,作者对回鹘所用纪年方式进行了复原:1."行肖法"(代替天干的五行配生肖),2."干肖法"(天干配生肖),3."干肖纳音法"(天干配生肖再配纳音)。这三种源自汉族又经改编的六十甲子,在回鹘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段曾经被分别使用过。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汉族六十甲子在周边民族文化中的嬗变,文章又对吐蕃六十甲子和回鹘六十甲子做了比较,分析其异同。文中所附汉族、回鹘、吐蕃六十甲子表,均可作为研究相关出土文献年代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六十甲子 路易·巴赞 黄伯禄
下载PDF
法国的维吾尔学
11
作者 耿世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54-157,共4页
法国突厥学研究可上溯到16世纪,20世纪其研究领域涉及整个突厥学。德尼(J.D eny)、巴赞(L.B az in)、和哈米勒屯(J.H am ilton)三位法国学者在突厥学、维吾尔学研究方面的贡献突出。
关键词 维吾尔学 德尼 巴赞 哈米勒屯
下载PDF
从拟真到致幻——“一镜到底”的美学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桐 曹红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自巴赞提出长镜头理论以来,长镜头一直作为纪实类电影手法而被广为认知与应用。由此诞生的"一镜到底"电影,以更为极致的完整镜头逼近现实知觉,展现与人视觉感知相一致的连续时空。其从拟真出发对制作工艺和艺术形态的极致追求... 自巴赞提出长镜头理论以来,长镜头一直作为纪实类电影手法而被广为认知与应用。由此诞生的"一镜到底"电影,以更为极致的完整镜头逼近现实知觉,展现与人视觉感知相一致的连续时空。其从拟真出发对制作工艺和艺术形态的极致追求,呈现出了独特的沉浸性、游离性与绵延性特征。由于电影语言的形象符号是一种凭借本能对现实物象进行视觉读解的语义系统。长镜头下的物象作为主观的符号能够呈现丰富的下意识、非理性的内涵,这在长镜头与诗电影、运动镜头与超现实穿越以及梦境营造等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一镜到底"在商业电影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下的共情,使得虚拟现实与物质现实的界限越发模糊,在虚拟的造梦幻觉中呈现更深层的物我两忘的沉浸效果,这从"凝视"与自我投射、物质与精神的相融、"一镜到底"与游戏化电影等视角可以得到较为充分的解读。从长镜头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一镜到底"的长镜头美学,诞生于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壮大发展于数字影像时代,前人所应用过的长镜头美学语境,逐步呈现出从拟真向致幻的嬗变,诠释着沉浸式影像的美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镜到底 纪实 巴赞 梦境 超现实 德勒兹 游戏化
下载PDF
试论九十年代中国纪实性电影的电影形态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7-74,共8页
文章将巴赞的纪实理论作为讨论的起点 ,旨在阐述其所确立的纪实性电影美学的美学特征 ,并以之为参照 ,分析九十年代中国纪实电影的新的电影形态。巴赞纪实理论的基础在于他尊重事物本身的纪实观 ,《民警故事》、《小武》和《过年回家》... 文章将巴赞的纪实理论作为讨论的起点 ,旨在阐述其所确立的纪实性电影美学的美学特征 ,并以之为参照 ,分析九十年代中国纪实电影的新的电影形态。巴赞纪实理论的基础在于他尊重事物本身的纪实观 ,《民警故事》、《小武》和《过年回家》这三部中国纪实电影的代表作都继承了这种纪实观 ,并具体表现在影片的影像和叙事结构上。通过审视该美学在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创作中的独特面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赞 电影美学 纪实性
下载PDF
大西洋两岸的巴赞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萌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经典电影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家——巴赞在英美电影美学和欧洲电影美学中有着不同影响。通过这些不同影响来描述当代西方电影美学发展的两种不同方向,及其造成的不同效果,对于亟待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巴赞 电影美学 演进
下载PDF
现象学现实主义——再论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现实观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文斌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作为现象学与电影联姻的产物,"现象学现实主义"这一概念不仅表征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语义,也是解开安德烈·巴赞电影现实观之内核的密匙。在"何为电影的现实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巴赞始终抱有一种比较开放和辩... 作为现象学与电影联姻的产物,"现象学现实主义"这一概念不仅表征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语义,也是解开安德烈·巴赞电影现实观之内核的密匙。在"何为电影的现实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巴赞始终抱有一种比较开放和辩证的立场,只要能遵从"现象学现实主义"的两重内涵,即面向事物本身以及本质真实,都是巴赞心目中理想的现实主义。而在达到现实主义所使用的手段及方式,再现与表现的配比关系,物质现实与精神现实的配比关系等问题上,巴赞则几乎完全没有限制性的要求。这种在巴赞著作中处处可见的开放性虽然有时给人一种随意甚至自相矛盾之感,但实际上恰恰反映出巴赞理论的悖反性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现实主义 安德烈·巴赞 电影现实观
下载PDF
试论数字影像的像似性——数字电影时代重新理解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158,共6页
在数字电影时代,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摄影技术已经逐渐被数字技术取代。但是,这种挑战并没有真正威胁到"摄影影像本体论"在数字电影时代的适用性,因为巴赞的理论不是一种追求真实的手段... 在数字电影时代,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摄影技术已经逐渐被数字技术取代。但是,这种挑战并没有真正威胁到"摄影影像本体论"在数字电影时代的适用性,因为巴赞的理论不是一种追求真实的手段,而是一种真实观,这种真实观追求的是建立在文化规约和情感体验基础上的艺术真实。同时,我们也需要超越巴赞,找到数字影像的视觉性像似,进而理解影像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不是在物理层面和视觉感官上具有同一性,而是在文化层面和原型图式上具有同一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在数字电影时代依然适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影像 视觉性像似 巴赞 摄影影像本体论
下载PDF
33例脂膜炎与结核感染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陈霄霄 李昕 +10 位作者 赵小娇 游霞 龙剑 何平 袁佳 刘兆贵 李爽 雷熠 董锡阳 周权 朱建建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21-428,共8页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脂膜炎患者与结核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33例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与结核感染的相关性、治疗情况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33例脂膜炎患...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脂膜炎患者与结核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33例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与结核感染的相关性、治疗情况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33例脂膜炎患者中,结节性红斑24例,硬红斑9例,男女比例为1∶4.5,平均年龄46岁,平均病程10个月。②临床发病部位集中在四肢,均伴有疼痛。30例(90.91%)表现为红斑、结节、肿胀,其中1例硬红斑(3.03%)出现溃疡。6例(18.18%)出现发热、咳嗽、盗汗。2例硬红斑患者同时伴有或先后出现丘疹性坏死性结核疹,2例结节性红斑患者伴有全身多关节疼痛。③22例(66.67%,包括9例硬红斑、13例结节性红斑)伴结核分支杆菌潜伏感染(LTBI)。硬红斑患者结核感染阳性率高于结节性红斑患者(P=0.020)。④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11例、小叶性脂膜炎3例、混合性脂膜炎19例。与结核感染相关的22例脂膜炎患者病理下多可见上皮细胞肉芽肿、多核巨细胞以及干酪样坏死,其余11例均可见真皮层血管周围及脂肪间隔淋巴细胞浸润,且均未见上皮样肉芽肿及多核巨细胞。33例患者抗酸染色、PAS染色、直接免疫荧光均未见阳性表现。⑤22例与结核感染相关患者中,接受抗结核治疗15例,治愈率为68.18%,拒绝接受抗结核治疗患者7例,治愈率为14.29%。11例结核感染不相关患者采用免疫调节联合治疗,治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硬红斑患者的结核感染阳性率比结节性红斑患者高。在结核感染相关的脂膜炎患者中,接受抗结核治疗者治愈率比免疫调节联合治疗者高;对于未发现结核感染证据的结节性红斑,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有效。结节性红斑患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结核感染相关。在结核高发地区,结节性红斑患者完善相关筛查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红斑 结节性红斑 结核
下载PDF
作为自动装置和意向性的影像:重思巴赞现实主义电影理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桂琳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巴赞现实主义电影理论敏锐地捕捉到摄影机作为自动装置的媒介特征,但他的研究没有停留在媒介技术层面,而是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呼应,对二战后整个欧洲的精神世界进行批判和唤醒。巴赞现实主义电影理论打通了电影研究中的媒介技... 巴赞现实主义电影理论敏锐地捕捉到摄影机作为自动装置的媒介特征,但他的研究没有停留在媒介技术层面,而是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呼应,对二战后整个欧洲的精神世界进行批判和唤醒。巴赞现实主义电影理论打通了电影研究中的媒介技术层面和哲学层面,成为一种贯通性的研究。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于解决当前数字媒介背景下电影理论研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赞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 自动装置 意向性
下载PDF
电影长镜头学派的现象学思想解读--重识巴赞与克拉考尔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丛丛 吴冀川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4期59-67,114,共10页
长镜头学派是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研究的重要派别,其现象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巴赞和克拉考尔两位理论家身上。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理论一方面具有天然的相似之处——从理论渊源的使命意识到现实本体的认识论,再到电影本体的方法论都呈现出哲学的... 长镜头学派是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研究的重要派别,其现象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巴赞和克拉考尔两位理论家身上。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理论一方面具有天然的相似之处——从理论渊源的使命意识到现实本体的认识论,再到电影本体的方法论都呈现出哲学的思辨色彩;另一方面,两人的思想在现实维度、主客体显现及真实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由表象和本质、“立意”与“澄明”构筑的现象学思路给予电影现实本体很大的意义启示,在回到现实本身的过程中,两人亦将“真实”美学推向了新的台阶。当下,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相碰撞,经典电影理论时常被忽略、被误读,在此境遇下,长镜头学派的现象学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镜头学派 现象学 巴赞 克拉考尔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电影
下载PDF
从“镜头调度”到景深美学:再论爱森斯坦的理论演进
20
作者 黄小轩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8,共10页
爱森斯坦的景深构图主张在国内长期未得到关注与讨论。1933年的课堂设计中,爱森斯坦以一个单镜头内部的纵深场面调度论证了景深构图中的“隐性蒙太奇”。爱森斯坦与巴赞理论的真正对峙,也被进一步聚焦于两种景深主张的不同透视原则及其... 爱森斯坦的景深构图主张在国内长期未得到关注与讨论。1933年的课堂设计中,爱森斯坦以一个单镜头内部的纵深场面调度论证了景深构图中的“隐性蒙太奇”。爱森斯坦与巴赞理论的真正对峙,也被进一步聚焦于两种景深主张的不同透视原则及其背后的哲学美学观。爱森斯坦对自身理论的前后分期突显其教学的独特理论价值。“电影理论大厦”计划与《球体书》构想的同步推进,勾勒出“蒙太奇—形象—方法”的三阶段演进,论证了爱森斯坦视内在真实为本质的形象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森斯坦 景深构图 蒙太奇 形象 巴赞 反透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