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Beauveria bassiana,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Spray, Trichogramma pretiosum and Spinosad on the Lepidoptera: Crambidae, European Corn Borer (Ostrinia nubilalis)
1
作者 R. D. Tembo D. M. Pavuk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1年第5期678-692,共15页
The research cxamined the effects of microbial and novel insecticidal control strategies and also Irichogramma pretiosum on the I,epidoptera: Crambidae, the European corn borer (ECB), (Ostrinia nubilalis). The tr... The research cxamined the effects of microbial and novel insecticidal control strategies and also Irichogramma pretiosum on the I,epidoptera: Crambidae, the European corn borer (ECB), (Ostrinia nubilalis). The treatments included ~ino^d, from bacteria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 the egg parasitoid Trichogramma pretiosum, and foliar applied Bt spray, and t^vo combinations Bearveria bassiana plus Bt spray and Trichogramma pretiosum and spinosad. The infestations by the European corn borer larvae on stalks of corn were very" severe in all the control treatments both 2006 and 2007. The microbial treatments caused various levels of European corn borer mortality. In all the paramete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other treatments with a P 〈 0.00 l. In this research, treatment with spinosad emerged as the most effective biological agent in the control of the European corn borer. The treatment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non-target arthropods (P 〉 0.05). This research is relevant in boosting underutilize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increasing stakeholder adoption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reby' reducing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insecticides especially for orgamc thrmers. This is very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certain countries where the commumities are skeptical about consuming transgenic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ean corn borer (Ostrinia nubilalis) Trichogramma pretiosum spmosad beauveria bassiana Bt sprays corn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螟生物防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立玲 张庆贺 +4 位作者 薛争 白洪玉 张振铎 吕跃星 鲁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1-567,共7页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取得的经验和效益等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开展玉米螟生物防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保工作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生物防治 赤眼蜂 白僵菌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文静 隋丽 +4 位作者 高鹏 张荣宝 王曌 张正坤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2-865,共4页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针对玉米螟幼虫筛选了高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与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在玉米螟幼虫孵化高峰期时采用人工或机械喷雾方式防治一代和二代玉米螟幼虫,每亩用量是100~120 g...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针对玉米螟幼虫筛选了高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与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在玉米螟幼虫孵化高峰期时采用人工或机械喷雾方式防治一代和二代玉米螟幼虫,每亩用量是100~120 g,药后14~20 d防效达到61%以上,持效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玉米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隋丽 徐文静 +6 位作者 朱慧 张正坤 费泓强 陈日曌 汪洋洲 李启云 路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玉米 共生体 亚洲玉米螟 取食行为
下载PDF
应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陆晴 佘花娣 佟文悦 《河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59-62,共4页
简要介绍了玉米螟的为害特点以及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对利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进行了阐述,并对防治玉米螟的新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促进玉米安全生产和提高玉米螟的防治效率。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螟 生物防治 白僵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利用荧光观测明确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增效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杨芷 路杨 +7 位作者 张庆贺 毛刚 徐文静 赵宇 隋丽 崔璐璐 张正坤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4,共7页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虫的寄生、侵染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羽化后能够吸附柞蚕卵表面粘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并将其携带至亚洲玉米螟卵块表面,并吸附于未被赤眼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的幼虫体表,实现侵染并致死,幼虫带菌率达60.00%,网室内杀虫生物测定僵虫率达27.00%。本研究表明,载菌赤眼蜂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实现害虫可持续防控,该方法为其他载菌天敌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球孢白僵菌 亚洲玉米螟 绿色荧光蛋白 可持续防控
下载PDF
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佳广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第12期9-10,共2页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利用白僵菌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幼虫数量。介绍玉米螟的危害特点与发生条件,阐述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技术的原理、方法、效果、注意事项及优点,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玉米螟 白僵菌 玉米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田间防治玉米螟技术应用
8
作者 刘书昌 段宝军 毛春梅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第9期65-65,共1页
生物防治技术包括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是人类依靠科技进步向病虫草害做斗争的重要措施之一,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就是很好的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
关键词 白僵菌 玉米螟 防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田间防治玉米螟技术应用
9
作者 刘书昌 段宝军 毛春梅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第6期78-78,共1页
生物防治技术包括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是人类依靠科技进步向病虫草害做斗争的重要措施之一,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就是很好的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
关键词 白僵菌 玉米螟 防治
下载PDF
微生物农药联合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云月 汪洋洲 +3 位作者 高月波 毛刚 张强 刘剑 《东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70-73,141,共5页
本研究使用植保无人机联合喷施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1lus thuringiensis)(Bt)三种微生物杀虫剂菌悬液,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和金... 本研究使用植保无人机联合喷施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1lus thuringiensis)(Bt)三种微生物杀虫剂菌悬液,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联合使用的处理中亚洲玉米螟幼虫发生密度、被害株率、蛀孔率以及孔道长度均显著低于其他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结果证明,针对特定害虫的特定防治时期,生物防治的联防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球孢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