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Dwell-Times of Two Commonly Placed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Traditional vs. Ultrasound-Guided
1
作者 Gayla Miles Patricia Newcomb Dave Spear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5年第12期1082-1088,共7页
Introduction: Because establishing venous access in patients can be difficult and time consuming, the use of ultrasound to guide the insertion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has become more common. Anecdotal evid... Introduction: Because establishing venous access in patients can be difficult and time consuming, the use of ultrasound to guide the insertion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has become more common. Anecdotal evidence indicates ultrasound-guided catheter insertion may result in decreased catheter survival in the vein (dwell-time), bu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o support this observ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dwell-times for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placed with ultrasound guidance with intravenous catheters placed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anatomic insertion in patients in an acute care hospital. Methods: This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examined outcomes of 298 patients who received ultrasound-guided catheter insertion and 299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aditionally placed intravenous catheters.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dwell-time for both the traditional and US-guided catheters. Results: The average dwell-times for ultrasound-guided and traditionally placed cath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2 = 0.22). Discussion: Dwell-times of catheters placed with ultrasound guidance are shorter than traditionally placed catheters. Ultrasound-guided catheters should be monitored closely for inadvertent removal or infiltration. A plan to place a more permanent type of intravenous acc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patients admitted for patients longer than 24 ho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INTRAVENOUS catheter Dwell-Time Survival PREDICTOR ultrasound-guided
下载PDF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ortal catheterization guided by ultrasound technology for islet transplantation in rhesus monkey
2
作者 Feng Gao,Shao-Dong Ai,Sheng Liu,Wen-Bin Zeng and Wei Wang Cell Transplantation & Gene Therapy Institute and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 Third Xiangya Hospital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3,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54-159,共6页
BACKGROUND:Pig islet xenotransplant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 of donated human islets for islet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ype 1 diabetes.Testing in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is necessary before clin... BACKGROUND:Pig islet xenotransplant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 of donated human islets for islet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ype 1 diabetes.Testing in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is necessary befor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humans.Intraportal islet transplantation in monkeys is usually performed by surgical infusion during laparotomy or laparoscopy.In this paper,we describe a new method of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ortal catheterization(PTPC) as an alternative to current methods of islet transplantation in rhesus monkeys.METHODS:We performed ultrasound-guided PTPC in five adult rhesus monkeys weighing 7-8 kg,with portal vein catheterization confirmed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We monitored for complications in the thoracic and abdominal cavity.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ultrasound-guided PTPC,we recorded the changes in portal pressure throughout the microbead transplantation procedure.RESULTS:Ultrasound-guided PTPC and infusion of 16 000 microbeads/kg body weight into the portal vein was successful in all five monkeys.Differences in the hepatobiliary anatomy of rhesus monkeys compared to humans led to a higher initial complication rate.The first monkey died of abdominal hemorrhage 10 hours post-transplantation.The second suffered from a mild pneumothorax but recovered fully after taking only conservative measures.After gaining experience with the first two monkeys,we decreased both the hepatic puncture time and the number of puncture attempts required,with the remaining three monkeys experiencing no complications.Portal pressures initially increased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transplanted microbeads but returned to preinfusion levels at 30 minutes post-transplantation.The changes in portal pressures occurring during the procedur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CONCLUSIONS:Ultrasound-guided PTPC is an effective,convenient,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suitable for use in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of islet cell transplantation provided that care is taken with hepatic puncture.Its advantages must be weighed against the risks of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guided port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slet xenotransplantation rhesus monkey
下载PDF
Ultrasound-Guided Infraclavicular Axillary Vein Cannulation
3
作者 Miguel A. García-Díaz Manuel Ruiz-Castr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7年第4期227-235,共9页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Percutaneous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 is a common invasive procedure. In comparison with an external landmark technique, the advantages of ultrasound-guided venous access include direct vis...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Percutaneous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 is a common invasive procedure. In comparison with an external landmark technique, the advantages of ultrasound-guided venous access include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the anatomy and in vivo visualization of venous cannulation. Methods: We evaluated an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 for infraclavicular axillary vein cannulation, focusing on its ease of use, success rate and complications rate.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ho submitted to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lacement were punctured using our technique. The patients were positioned so that their ipsilateral upper limb was abducted at 90°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visualize the infraclavicular vessels due to the elevation of the clavicle, thereby improving accessibility. Results: Cannulation was successful in all patients. The median time from the start of the first puncture (of the skin) until the aspiration of blood was 15 s (range 7 - 135 s). Both infraclavicular axillary veins were cannulated, and the vein was punctured successfully at the first attempt in 95% of the patients, without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procedure. Conclusion: We propose an ultrasound-guided infraclavicular approach of the axillary vein, with a high success rate and no com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coh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ography catheterization CENTRAL VENOU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 Infraclavicular AXILLARY Vein
下载PDF
床旁实时超声与传统盲插导管在危重症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应用对比
4
作者 张莉敏 罗英媚 +1 位作者 白雪艳 梁盼盼 《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究床旁实时超声与传统盲插导管在危重症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需UVC危重症新生儿1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盲插导管)及研究组(床旁实时超声)各50例,... 目的探究床旁实时超声与传统盲插导管在危重症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需UVC危重症新生儿1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盲插导管)及研究组(床旁实时超声)各50例,对比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留置时间、插管所用时间、插管固定次数、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所用时间、插管固定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实时超声辅助UV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更高,且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留置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实时超声 传统盲插导管 危重症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
下载PDF
床边实时超声在危重症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浩强 廖金凤 +1 位作者 杜邦 钟柏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危重症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126例,其中2019年4—12月的7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5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置管,并行标准胸腹X线定位... 目的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危重症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126例,其中2019年4—12月的7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5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置管,并行标准胸腹X线定位;研究组行床边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并以导管末端位于下腔静脉-右心房交汇处为标准进行定位。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脐静脉导管平均使用时间、脐静脉置管失败原因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2.35%,导管中位使用时间为5 d,均高于对照组的65.33%、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失败拔管率为17.65%,低于对照组的3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计划中拔管率为72.55%,与对照组5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失败拔管主要以进入脐静脉置管解剖路径外的门脉分支为主,其中对照组20例(26.67%),研究组6例(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并发症7例(9.33%),研究组4例(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成功置管导管尖端主要位于膈上0-1 cm;对照组有7例(9.33%)导管尖端位于膈下,1例(1.33%)导管尖端位于膈上>1 cm。2组成功置管导管尖端主要对应T_(7)-T_(9)椎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实时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较传统盲插法置管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平均使用时间较长,置管失败拔管率低,且具备无创和无辐射等特点。脐静脉置管术后48 h容易发生移位;当导管末端发生移位时,超声定位较标准X线定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超声 脐静脉置管 危重症新生儿 传统盲插法 拔管率
下载PDF
床旁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段立娟 夏嘉鼎 +2 位作者 赵凯峰 严晓薇 滑立伟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9期2993-2995,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床旁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剖标志点盲...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床旁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剖标志点盲探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试验组采用床旁超声定位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8.0%(44/50)、48.0%(24/50)、总成功率98.0%(49/50)、76.0%(38/50),P<0.05],穿刺时间明显缩短[(7.3±1.5)、(11.5±2.8)分,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8.0%(4/50)、26.0%(13/50),P<0.05],且未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8.0%(4/50)、6.0%(3/50),P>0.05]。结论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床旁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颈内静脉 脓毒症休克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下载PDF
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崔利丹 金志鹏 +2 位作者 王琪 成怡冰 王群思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评估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危重患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PICU入住的168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或股静脉... 目的评估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危重患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PICU入住的168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根据置管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在PICU医生独立进行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比较2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次数以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总成功率为97.67%(84/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73%(58/82)(χ2=4.26,P<0.05),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观察组患儿为97.50%(78/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67%(53/75)(χ2=3.96,P<0.05),股静脉置管成功率观察组患儿为100.00%(6/6),对照组患儿为71.43%(5/7),但因股静脉穿刺例数少,2组患儿股静脉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为1.25±0.7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5±2.05(t=2.74,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置管时间(7.16±2.6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31±5.47)min(t=2.39,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机械性损伤3例(误穿动脉1例、血肿2例),感染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79%(11/86);对照组患儿发生机械性损伤28例(误穿动脉17例、血肿11例),感染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1.46%(34/82);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32,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可广泛应用于PICU患儿的抢救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儿 床旁超声 中心静脉置管
下载PDF
急诊床旁超声在急危重症患者成功留置尿管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唐娜 梁潇 +2 位作者 何婧瑜 邢绣荣 李思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4109-4113,共5页
背景 床旁超声已广泛应用于急诊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但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对急性期不同导尿方式并发症的比较,缺乏对于导尿后并发症的追踪及客观的检查结果的支持。目的 探讨应用急诊床旁超声协助留置尿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 背景 床旁超声已广泛应用于急诊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但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对急性期不同导尿方式并发症的比较,缺乏对于导尿后并发症的追踪及客观的检查结果的支持。目的 探讨应用急诊床旁超声协助留置尿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的172例要求留置尿管的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试验组(89例)和对照组(83例),试验组经过床旁超声评估后选择合适导尿管进行导尿,对照组由护士根据经验进行导尿。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临床并发症,测量其血压,记录一次性留置尿管成功率及留置尿管后尿量、导尿后24 h和7 d的尿常规及尿镜检情况,检测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水平,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导尿后7 d泌尿系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导尿后7 d泌尿系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试验组患者一次性留置尿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尿后24 h尿常规及尿镜检相关指标、导尿后24 h泌尿系出血发生率、导尿后7 d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导尿后7 d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与年龄(rs=-0.166,P=0.029)、NT-pro BNP(rs=-0.204,P=0.04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s=-0.224,P=0.004)、肌酐(rs=-0.404,P<0.001)、导尿后24 h泌尿道出血(rs=-0.195,P=0.010)、超声引导下留置尿管(rs=-0.318,P<0.001)呈负相关,与合并高血压(rs=0.164,P=0.03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高血压[OR=6.768,95%CI(1.620,28.277)]、肌酐水平[OR=0.985,95%CI(0.975,0.995)]、超声引导下留置尿管[OR=0.160,95%CI(0.041,0.615)]是患者导尿后7 d泌尿系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留置尿管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留置尿管的成功率,降低泌尿系感染及泌尿系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插入术 床旁超声 急危重症 留置尿管 尿道出血
下载PDF
BTDE在ICU评价瓣膜置换术后PASP的准确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蕾 姜凡 +3 位作者 解翔 孙昀 赵旭东 张新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评价床边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BTDE)在重症监护室(ICU)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准确性。方法 72例心脏瓣膜病需手术换瓣患者,术前放置右心导管,术后48 h内在ICU同时接受BTDE和右心导管对PASP评价。将BTDE... 目的评价床边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BTDE)在重症监护室(ICU)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准确性。方法 72例心脏瓣膜病需手术换瓣患者,术前放置右心导管,术后48 h内在ICU同时接受BTDE和右心导管对PASP评价。将BTDE估测的PASP与右心导管法实时监测PASP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72例受试对象中,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38例,双瓣置换术后22例。两种方法所得PASP按主动脉瓣置换术后(A组)、二尖瓣置换术后(B组)及双瓣置换术后(C组)分组进行t检验,两种方法对3组中测定PA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对3组所受试患者测量的PASP呈中度相关。BTDE与右心导管测量PASP差值在1.3 kPa以上者31例(43.0%),BTDE低于右心导管测量者22例(30.5%),高于右心导管测量者9例(12.5%)。结论 BTDE在ICU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快速提供可靠的PASP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动脉收缩压 右心导管法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极低体重儿脐静脉置管定位随访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珍花 刘桂良 +1 位作者 李柳青 黄翰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第6期492-496,共5页
脐静脉置管术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已广泛应用,但脐静脉置管在为早产儿建立“生命通道”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各种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甚至造成早产儿意外死,并发症的发生与导管尖端定位不准确及使用过程发生移位密切相关,目前缺乏导管有效... 脐静脉置管术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已广泛应用,但脐静脉置管在为早产儿建立“生命通道”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各种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甚至造成早产儿意外死,并发症的发生与导管尖端定位不准确及使用过程发生移位密切相关,目前缺乏导管有效随访及维护的可行方法,近年来随着床边重症B超的引入,床旁超声在早产儿脐静脉导管的定位及随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 并发症 床边B超 随访
下载PDF
床边插管法在临时心脏起搏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凯 袁国裕 陈国雄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2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 :探讨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 ,结合心脏听诊定位进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 ,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结合心脏听诊定位 ,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72例... 目的 :探讨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 ,结合心脏听诊定位进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 ,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结合心脏听诊定位 ,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72例起搏均获成功 ,且均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 床边插管法 应用
下载PDF
不同资历医师床旁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津 王大伟 叶烨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2期1663-1664,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资历医师行床旁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的效果,探讨床旁超声引导对减少因资历因素导致效果差异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我院EICU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操作的病例71例,按操作医师资历分为规培医师组22例、住...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资历医师行床旁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的效果,探讨床旁超声引导对减少因资历因素导致效果差异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我院EICU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操作的病例71例,按操作医师资历分为规培医师组22例、住院医师组28例、主治医师组21例,比较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首次穿刺到回血时间、首次穿刺到导丝到位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在床旁超声引导下,三组均在三次尝试以内穿刺成功,均未出现并发症。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到回血时间、首次穿刺到导丝到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够有效提高操作效率及安全性,减少或避免资历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深静脉穿刺 医师资历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引导在危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刚 孔明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4期3329-3331,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用于危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术可行性。方法:手术室外需要颈内静脉置管的危重症患者63例,随机分入实时超声引导组(U组,n=33)、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n=30)。比较两种方法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的总成功率、一次...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用于危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术可行性。方法:手术室外需要颈内静脉置管的危重症患者63例,随机分入实时超声引导组(U组,n=33)、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n=30)。比较两种方法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的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总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均高于体表解剖定位组(P<0.05),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均少于体表解剖定位组(P<0.01),误穿动脉发生率低于体表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优于体表解剖定位法,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引导 体表解剖定位 颈内静脉置管 危重症 床旁
下载PDF
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炜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7期22-24,共3页
目的系统探究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38例需长期行鼻饲营养支持的重症肺炎患者,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插... 目的系统探究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38例需长期行鼻饲营养支持的重症肺炎患者,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插的方式置入鼻肠管,治疗组借助床旁超声引导的方式置入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食物潴留量、血清前白蛋白以及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置管时间(40.0±4.2)min短于对照组的(47.4±8.8)min,一次置管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8.9%,不良反应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的31.6%,胃肠食物潴留量(27.2±13.8)ml少于对照组的(73.2±31.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分别为(0.26±0.05)、(2.44±0.46)g/L,高于对照组的(0.12±0.02)、(1.92±0.12)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引导 重症肺炎 胃肠功能改善 一次置管成功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心脏超声微泡造影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沈鹏 赵连泽 +2 位作者 安友仲 吕杰 赵慧颖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
背景中心静脉置管后常规需行胸片检查来明确导管尖端位置,但此方法相对耗时且具有放射危害,因而本研究尝试采用床旁超声快速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目的评估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快速判断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 背景中心静脉置管后常规需行胸片检查来明确导管尖端位置,但此方法相对耗时且具有放射危害,因而本研究尝试采用床旁超声快速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目的评估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快速判断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应用振荡微泡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心脏超声造影技术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位置。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和胸片相关指标,并将置管位置和检查结果与金标准床旁胸片比较。结果该研究共入组74例患者,男33例,女41例,年龄为(67.3±19.3)岁。应用床旁心脏超声造影判断中心静脉导管位置仅耗时7.2 min(95%CI:6.6~7.9),胸片判断中心静脉导管用时77.8 min(95%CI:69.0~8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床旁胸片作为金标准,心脏超声微泡造影判断导管位置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85.7%,准确率为98.65%。床旁超声与胸片判断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结果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Kappa=0.916)。结论与床旁胸片相比,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对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判断准确性高,并且更加快速,为危重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心脏超声 中心静脉置管 床旁胸片 ICU
下载PDF
床边胸部X线摄影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春荣 刘长柱 +2 位作者 高彦春 董静 古雅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4期1604-1605,共2页
目的探讨床边胸部X线摄影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移动式床边机对200例PICC术后患者进行仰卧胸部前后位X线摄片。摄片结束后根据临床的需要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将处理好的图像,传至医学影像归档与通... 目的探讨床边胸部X线摄影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移动式床边机对200例PICC术后患者进行仰卧胸部前后位X线摄片。摄片结束后根据临床的需要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将处理好的图像,传至医学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CS),在电脑屏上调整窗宽和窗位,以达到明确PICC管头位置的目的,并向临床提供插管情况。结果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186例,导管末端显示不清2例,导管进入右心房5例,导管进入颈内静脉2例,导管在锁骨下静脉内2例,导管反折于腋静脉3例。结论床边摄影检查方便,操作快捷,可迅速获得导管图像,随时反馈给临床,及时纠正导管异位,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胸部 床边X线摄影 导管插入术 导管异位
下载PDF
电磁导航系统引导定位在床旁空肠营养管留置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欣 魏园 +2 位作者 于媛媛 贾蓓 郭世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8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于床旁空肠营养管留置中采用电磁导航系统引导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数表法随机选取190例床旁空肠营养管留置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空肠营养管;治疗组采用电磁导航系统引导定位床... 目的:探讨于床旁空肠营养管留置中采用电磁导航系统引导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数表法随机选取190例床旁空肠营养管留置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空肠营养管;治疗组采用电磁导航系统引导定位床旁空肠营养管留置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后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体征恢复时间、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置管成功率为83.8%,治疗组的置管成功率为97.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3,P<0.05)。治疗组的置管时间和体征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满意度为97.9%,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0.6%,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87,P<0.05)。结论:电磁导航系统引导定位应用于床旁空肠营养管留置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利于患者的体征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系统引导定位 床旁空肠营养管留置 床旁盲插空肠营养管 置管成功率
下载PDF
床旁超声引导与传统触摸法在ICU老年危重患者足背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佩璠 王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与传统触摸法在ICU老年危重患者足背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接受救治的72例老年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均≥65岁,均选择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并进行动脉压力监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软件将72例患者...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与传统触摸法在ICU老年危重患者足背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接受救治的72例老年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均≥65岁,均选择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并进行动脉压力监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软件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法穿刺置管,实验组在ICU床旁超声仪引导全程可视下穿刺并留置套管针。比较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动脉压监测准确率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6.11%,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00%,动脉压监测准确率为10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3.89%、80.56%、83.33%,穿刺置管平均时间为(1.09±0.33)min,短于对照组的(1.31±0.3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能显著提高ICU老年危重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动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减少血肿和瘀斑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足背动脉穿刺术 床旁超声引导 传统触摸法 置管效果
下载PDF
床边徒手置入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雄平 吴育平 曾安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8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床边徒手置入鼻肠管与胃镜引导置管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9月在本院行营养支持的64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胃镜引导置管法,研究组使用床边徒... 目的探讨床边徒手置入鼻肠管与胃镜引导置管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9月在本院行营养支持的64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胃镜引导置管法,研究组使用床边徒手置入鼻肠管法,对比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费用。结果研究组置管成功率为93.75%(30/32),对照组置管成功率为100%(3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置管费用为(493.36±6.98)元,低于对照组的(1 340.78±9.4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床边徒手置入鼻肠管与胃镜引导置管法均是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有效置管方式,但前者可减少置管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鼻肠管 床边徒手置入 胃镜 置管成功率 置管费用
下载PDF
床边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在ICU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陆智炜 王庆宇 +4 位作者 杨玉芳 赵群 付振华 孙立 蔡继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0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探讨床边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在ICU重症患者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需行小肠营养管留置的重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传统盲插组和床边超声引导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最终置管成功率、... 目的探讨床边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在ICU重症患者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需行小肠营养管留置的重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传统盲插组和床边超声引导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床边超声引导置管组首次置管成功37例(74%),传统盲插组置管成功22例(44%),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CU重症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鼻小肠管 传统盲插置管 床边超声引导置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