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牛肉中香味活性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松山 李海鹏 孙宝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16-319,共4页
采用动态顶空制样/吹扫捕集提取发酵牛肉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用Tenax柱将其浓缩,浓缩物用气相色谱-嗅闻/气质联用(GC-O/GC-MS)进行分离鉴别。结果共检出19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气味特征包括果香、巧克力香、松脂香、咸鱼味、洋葱味、... 采用动态顶空制样/吹扫捕集提取发酵牛肉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用Tenax柱将其浓缩,浓缩物用气相色谱-嗅闻/气质联用(GC-O/GC-MS)进行分离鉴别。结果共检出19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气味特征包括果香、巧克力香、松脂香、咸鱼味、洋葱味、玫瑰甜香、薄荷、黄油味、花香等,其中醛、醇、酯、酮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吡嗪等是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牛肉 香味活性化合物 气相色谱-嗅闻/气质联用(GC-O/GC-MS) 动态顶空制样
下载PDF
动态顶空进样法分析月盛斋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组分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纯 张智勇 平田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7-53,共7页
用动态顶空进样法分析了北京传统肉食品“月盛斋酱牛肉”的风味成分。对该分析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和较经济的优点。本试验鉴定出对月盛斋酱牛肉特征风味有相当代表性的大茴香醛,茴香脑等化合物。
关键词 牛肉 风味 动态顶空进样
下载PDF
红烧牛肉罐头香味活性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倩倩 林美丽 +3 位作者 刘雪妮 宋焕禄 陈斌 屈维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8-241,共4页
采用动态顶空的方法对红烧牛肉罐头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提取,热脱附系统进样,利用气相-嗅闻-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中的香味活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73中挥发性化合物,其中23种香味活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种类主要有酮类4种,醛类... 采用动态顶空的方法对红烧牛肉罐头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提取,热脱附系统进样,利用气相-嗅闻-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中的香味活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73中挥发性化合物,其中23种香味活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种类主要有酮类4种,醛类3种,醇类2种,酯类2种,呋喃类2种,吡嗪类2种,噻唑类2种,萜类2种,烯类1种,吡啶1种。红烧牛肉罐头中重要的香味活性化合物有2-丁酮(水果味)、2-戊酮(甜味、果香味)、莰烯(木香味、薄荷味)、丁酸乙酯(香甜味、水果味)、吡啶(酸味、鱼香味)、2,5-二甲基-吡嗪(烧烤味、坚果味)、苯甲醛(甜味、果香味)、2-乙酰噻唑(坚果味、烤花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牛肉罐头 动态顶空 香味活性化合物 气相-嗅闻-质谱
下载PDF
当归中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的鉴定及其在煎煮过程中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泽仟 顾欢 +2 位作者 康乐 张亚 宋焕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1-316,共6页
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制样(SAFE)和动态顶空制样(DHS)与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结合,对当归药材中的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进行分析,最终分别鉴定出43种和47种气味活性化合物。此外,采用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和动态顶空... 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制样(SAFE)和动态顶空制样(DHS)与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结合,对当归药材中的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进行分析,最终分别鉴定出43种和47种气味活性化合物。此外,采用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和动态顶空稀释分析(DHDA)共同确定了贡献度较大的6种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6-十一酮(泥土味、中药味)、藁本内酯(药草味)、丁烯基苯酞(药草味)、己醛(青草味)、辛醛(清香)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咖喱味)。最后,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当归煎煮液的挥发性成分,并以内标法对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述6种关键气味化合物在煎煮过程中含量发生改变,致使煎煮液清新香韵先增强后减弱,泥土香韵强度减弱,药草和咖喱香韵整体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制样 动态顶空制样 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动态顶空稀释分析 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
下载PDF
关键工艺对粉蒸肉挥发性特征风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哲奇 臧明伍 +4 位作者 张凯华 李丹 王守伟 李笑曼 薛丹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228,共7页
采用动态顶空样品制备-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联用法对粉蒸肉加工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4组样品中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腌制组挥发性物质总量最少(2 044.35 g/kg),但种类最多(69种);与鲜肉加热组(2 706.15 g/kg)相比... 采用动态顶空样品制备-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联用法对粉蒸肉加工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4组样品中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腌制组挥发性物质总量最少(2 044.35 g/kg),但种类最多(69种);与鲜肉加热组(2 706.15 g/kg)相比,腌制加热组和粉蒸肉组风味物质含量有所提升(分别为2 869.79、2 900.12 g/kg),但挥发性物质构成差异较大;腌制加热组的酯类、醇类、酸类、酚类物质含量高于其他各组,但醛类物质含量为经过热处理3组中最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显示各组间分离良好,其中鲜肉加热组和腌制加热组在PC1上贡献率较大,且与腌制组在PC2上贡献率差异不明显,粉蒸肉组在PC1上贡献率最低且与其他组相差较大,但在PC2上贡献率较高,提示其主要风味构成与其他组相差较大。总体来看,添加米粉工艺对产品风味的影响巨大,可能主要抑制风味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蒸肉 风味 动态顶空样品制备 主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